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嬉闹三国 > 第122节

第122节

作品:嬉闹三国 作者:春溪笛晓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曹冲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觉得做人就该有北京的哥的精神,跟谁都能唠嗑个没完,积极掌握全城最新新闻、了解隔行个月最新动态,努力做到对所有领域的话题都能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

    一行人将太学验收了一遍,众人对教学区用上的玻璃窗都十分关心,不由自主地想到在权贵之家风靡不已的西施酱。

    这两年为了买到西施酱,不少人可都打破了头,不为别的,就为了那通透漂亮的琉璃罐子!

    现在太学居然用这种通透漂亮的琉璃片来做窗子!

    教学区这些房舍本没什么特别的,如今给人的感觉却是一下子金贵起来!

    曹冲对此不甚在意,他比较在意的是自己想要的大澡堂。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这样关注这些,曹丕等人还是先把要紧的教学区、食住区看了一遍,才意思意思地跟着曹冲去验收澡堂。

    澡堂确实多了许多新鲜设施,按照曹冲的要求,工匠们给他做了十分原始的水龙头、十分原始的淋浴设施。

    只要知道原理,不管是竹制的、陶制的还是铁制的,对工匠们来说都没什么难度。在没有不锈钢当管道的古代来说,基础供水设施用竹子来做是最划算的,替换起来也方便,毕竟竹子漫山遍野都还是,基本不存在找不到替换材料的情况!

    曹冲力邀曹丕一行人和他一起搓个澡。

    最终所有人都没能拗过他的邀请,纷纷宽衣解带进行一次集体搓澡活动。

    曹冲一时跑去冲冲自己,一时跑去搓搓曹丕,时不时还自告奋勇要提荀攸他们也负搓一下,玩得不亦乐乎。

    好在澡堂里热气氤氲,大伙又都是光溜溜的,自然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曹丕等人一开始放不太开之外,后来渐渐也都习惯了,纷纷亲身体验起大澡堂的好处来。

    曹冲心情很不错,唯一遗憾的就是这情景根本不能入画!

    他这人还是很注重别人隐私的,等闲不会偷偷画别人裸体,光屁股小孩(这里特指司马师)除外。

    曹冲聚众搓了个澡,心里美得很,特地写信给他爹吹嘘了一通,表示爹你不在真是太可惜了,搓澡真是舒服得不得了,搓完以后整个人都热腾腾的,身上还变得清清爽爽!

    曹冲这封信没送出去多久,荆州那边的信使就过来了,说是接下来他们负责两边的联系工作。

    接着曹冲、荀攸、曹丕就分别收到曹操的信。

    对曹丕,主要是让曹丕好好干活、管束弟弟,多多听从毛d等人的建议。

    对曹冲,主要是让曹冲少搞东搞西,不许再逮着荀祸害。要出题可以,不能再动不动亡国,搞点目前可以着手解决的议题。

    曹冲左看右看,从字里行间看出一行大字:别动我文若!

    曹冲懂了,他爹和他岳父又好上了,这些君臣主属之间肉麻起来,基本就没他这个儿子(女婿)什么事了!

    前头闹得那么凶,现在又变成亲亲文若并为他教育起儿子了!

    曹冲啧啧称奇。

    既然荀已经想开了,曹冲也就从善如流地没再写亡国小故事。反正不亡国,也有很多问题可以讨论,没事攒攒材料,以后出策论题可以拿出来参考参考,完全没毛病!

    曹冲又拉着他的背锅题友周不疑,携手开展新一轮的头脑风暴,争取集思广益发现更多值得拿出来讨论的重大议题。以后编写申论教材,他也可以把署名权全部转让给周不疑!

    他,曹小冲,就是这么不慕名利!

    曹冲这边密谋着要祸害天下人,荀攸却接收到来自曹操的指示,连夜揣摩起曹操给他送来的例题。

    没错,就是曹冲那几个亡国小故事。

    对于这个动不动就即将亡国的子虚朝,荀攸越看越觉得这玩意在映射着现实!

    里面提到的几个大问题,也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仿佛正在发生的感觉。

    结合曹操信中要他按照这个模式给曹冲出题,荀攸几乎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这几道题目怕是曹冲出的!

    荀攸把最近发生的事一琢磨,立刻将所有事都联系起来:看来,曹冲上个月频繁送到荀那边的信就是这些玩意无疑!

    现在荀去了曹操那边,把这些题目捅到曹操面前,曹操就叫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曹冲也出上几道题!

    荀攸坐在灯下分析解读着曹冲出的几道题,越看就越心惊。

    荀攸早就知晓曹冲对许多事情的见解不一般,可看完曹冲编的这些子虚朝故事,他才知道曹冲把一切看得有多透彻。

    要仿照这种模式来出题可不容易,首先你得看得出眼下有什么问题并把它总结出来,再用相关的事例将你想表达的议题展现出来。

    只有先做到了这些,你才能让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探讨和分析,要求对方拿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这小子,平时藏得可真够深的。

    荀攸试着对曹冲那几道题进行破题,又拟了几个对应的文章框架,才算是对这个出题模式有了基本的了解。他又连夜拟定了好几个出题方案,最终先拿出其中一套方案给曹冲准备好题目。

    第二天一早,荀攸就派人把题目送去给曹冲,让曹冲七天内把文章写好。

    曹冲正想着怎么祸害莘莘学子呢,自己就收到了来自老师的关心。他打开荀攸给的题目一看,哦豁,眼熟,特别眼熟,连字数都没改!

    曹冲脸一下子垮了下来。

    祸害别人,开心!

    殃及自己,忒惨!

    尤其是,他因为是想要祸害岳父,所以连字数要求都没改动,直接把1000~2000照搬过去!

    现在好了,他岳父可能会受到点困扰,但不一定付诸行动;他爹要给他岳父出头,直接让他老师给他出题,他却不得不严格按照字数要求来写!

    这一刻,曹冲和郭嘉虽然不在一块,心情却是一样的:吵架的是你们,为什么受伤的是我?!

    下一次他们再吵起来,他一定不劝了!

    曹冲心情悲愤,对于曹操和荀这种和好以后就过河拆桥的行为很是不齿。他揣上题目,溜达去找周不疑,神神秘秘地对周不疑说:“不疑,我有样好东西要给你看!”

    周不疑奇道:“什么好东西?”

    曹冲把题目掏出来,拿给周不疑看。

    周不疑接过看完,赞叹道:“这题出得真不错!”

    曹冲笑吟吟地说道:“我也这么觉得。那么,我们来一起写吧!”

    第123章 【你想害我】

    对于周不疑这位陪读,曹冲很是喜欢。

    想想按照野史记载,周不疑聪明机敏,出色得让曹操想把女儿嫁给他,并将他带回许都想周不疑跟他一起块玩。

    结果回家后看到儿子人没了,曹操就下令把周不疑也杀了,大有“我儿子都没了你怎么可以活蹦乱跳”的泄愤想法。

    当时他二哥想拦着,他爹还对他二哥说:“你驾驭不了他,留不得!”

    曹冲曾因为同名同姓的缘分了解过这一段,对他爹的为所欲为印象颇深。

    瞧这话说得,不仅是要把周不疑杀了,还要深深伤害他二哥脆弱的心灵!

    惨,他二哥,他小伙伴都惨!

    不知为什么,周不疑总觉得曹冲看向自己的目光带上了几分怜爱!

    不过周不疑对写文章倒没什么不乐意,他含笑说道:“我试试看,可能写得不好。”

    “没事没事,大家都是从零开始,谁没个牙牙学语的时候!”曹冲假惺惺宽慰。

    周不疑道:“就是这字数要求也太多了点,我没写过这般长的文章。”

    曹冲:“…………”

    别问,问就是后悔。

    这扔出去镖,咋还会回旋的呢?

    曹冲而不改色地说道:“我读贾长沙的《过秦论》,字数就有这么长!”

    贾谊,人称贾长沙,有名的“不问苍生问鬼神”说的就是他。讲的是他被安排去长沙辅佐藩王,汉文帝对他很是想念,拉着他问了一整晚鬼神是怎么一回事!

    后来李商隐就写诗感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的政治论文写得堪称一绝,司马迁写史记时对他高度赞扬,直接把他和屈原并列在一起。

    这种满怀政治理想却英年早逝的人物,特别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周不疑听曹冲这么一说,也点头说道:“《过秦论》写得确实好,《论积贮疏》也短小精悍。听说他十八岁便以文才闻名天下,《论积贮疏》是他二十出头那几年给文帝的建议。”

    曹冲听出周不疑的心向神往,知道周不疑心里也住这个文人魂。他笑着说道:“以不疑你的才能,很快也会闻名天下。”

    周不疑认真摇头:“不疑才学浅薄,哪里敢和这样的人物相比。”

    两人闲聊了一会,周不疑才分抄了一份题目,准备回去后好好揣摩。

    太学验收完毕,只需要收个尾就可以着手招生。

    可惜洛阳这边挑不出多少适合任太学博士的人!

    何况这样的大事,还是得曹操来拍板。

    曹丕负责写信与曹操言明此事,并让曹操拍板决定博士人选。

    至于朝廷那边,肯定是不必理会的,决定好以后再意思意思和朝廷通个气就好。

    曹丕写好信,又收到来自曹冲厚厚的“赠品信”,说是顺便让曹丕送去给曹操。

    曹丕大抵理解以前曹操让人“顺便”送信的心情了。

    这小子写是真的能写,可惜写的那是什么玩意!

    曹丕无奈地说道:“行了,我会让人帮你送的。”

    曹冲美滋滋地走了。

    经过赵云一个多月的训练,曹彰、曹丕送他的侍卫现在已经整合得差不多,有那么一点令行禁止的味道了。

    曹冲看着一个个英武不凡的汉子按时按点为他站岗,有那么一点惭愧。

    要是天下太平了,他这么一个只喜欢吃吃喝喝的闲人哪里用这么多人大费周章地保护!

    现在这种形势,一时半会谁都没有办法改变。

    就指着他爹能搞快点了!

    曹冲这边盼着曹操加快动作,曹操也不负众望,麻利地点兵点将,准备兵分多路对江东用兵。

    首先加兵的便是江陵。

    这地方被周瑜、刘备联合骚扰多时,已经有些疲乏,好在后方粮草充足,将士并没有太大怨言!

    现在军屯提前结束了秋收,曹操立刻往江陵加调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