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尽心上 女尊 > 舒家聚,定远谋

舒家聚,定远谋

作品:尽心上 女尊 作者:京久居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这日,天才蒙蒙亮,一艘艘客船抵达临水镇码头,镇上新来的护卫队正在逐一检查来者身份及安排住处。而孙辽正在忙着办理买山手续和签署护山人。

    沈音沐吃野果,亲测可以抑制孕吐!

    雁洛兮用手机扫描,发现这果子里包含了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份且比例完美。尤其果核,因为没有水份,更是浓缩了精华,烤干磨成粉就是最完美的调味料,且有意肠胃。

    雁洛兮迅速就买了几座山,雇佣护山人植树护林。

    有着婴树的启发,她发现山上多种些‘舒孕果’树可以,但植树数量有底线!

    万万不可以破坏其它植被,若满山都是一种树,绝对长不好,营养成份会发生变化。

    自然生成的环境,都是相辅相成,有其规律的。

    溟鲨调来三位疍民海匪,都是年龄大些的(二十出头而已)。

    仨人一到,就决定要在这小镇安家,负责雁庄护林,山中养训鹰,和建立护镇民兵团,这个团归镇长直接领导。这三人都来自人烟稀少的小海岛,京城的繁华热闹让她们心里多少有些害怕,就算兜里有钱,心里也不踏实。

    而这安详的小镇有山有水有食堂,运河上船来船往,一下,就留在了她们的心。

    娶个夫郎,就算在这儿安了家,离京城的姐妹们也不算太远,逢年过节还能互相住住。

    心一定,三人直接拍钱,买了镇上新建好,最豪的三个宅子,也算是轰动新闻了。

    三人也不急着入住,就按照庄主在京设计的房屋和庭院方式,请了工程队再装修种婴树。

    舒家的长老们陆续抵达,护卫队员检查确定身份,把人送去舒镇长或其夫郎的办公室。安排好住处后,舒朗做为小解说员,对这小镇的管理,发展方向,现实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

    众长老突然就明白,第一次“家族代表大会”为何要改选在这里。

    舒十五面有荣光,舒镇长是她这一支的,自当全力支持,就笑道:“募捐建粮仓不太合适,毕竟不是生意,镇上如何保证按时归还投资。不如给一张准许证,开私人粮店,店家自然会建粮仓,你把仓储的规模,常规储备额度给个具体的规定,问题就解决了。”

    镇长夫郎躬身一拜:“家主的意见甚好,发准许证,官府平易住粮价就好。”

    男子搭茬,让舒十五心里有些不爽。但她知道当初都管不了,现在就更没辙了,“春节时想着与你妻主一同回乡祭祖,把孩子也带上,还没开祠堂入族谱吧,这还要长辈提醒!”

    舒镇长与夫郎眼神一碰,心中狂喜,这是被正式认可啦!

    此刻已近午时,侯在码头外的船基本卸空,人却越聚越多。

    大妞和溟鲨二人确定人都到齐,冲着随行的年轻人,笑呵呵道:“大家快入镇吧,别给孩子们当猴戏看了,咱镇里的小崽子们,极少见到生人,有热闹就要围观……”

    一些人认识她俩,热情打招呼,但更多新面孔,说明这次来的全是家族里的‘忙人’。

    孙辽领着众人到了客栈,舒掌柜和夫郎笑容满面,掌柜子道:“没想到人这么多,只能分开安置了,族长和长老们住客栈,其她家人一起去新建好的宿舍吧,刚好还有几个大院子空置,大家在那居住几日,环境还不错。”

    她夫郎补充道:“咱客栈后院的葡萄架下,备着茶点、水果和净水,如果渴了饿了,可以直接过去吃。食堂一日三餐,里面的吃食大家尽可点,若有什么特别想吃的,直接告诉我,都会尽量满足大家。”

    众人入镇这一路,根本没想到如此不起眼的地方会有这般热闹。

    此刻,街道上到处都是人,民驿站外尤其繁忙,看到舒朗意气风发地走过来,有与她年纪差不多的,喊了一声:“舒朗,你~这~可是拉着表姐,学习碧海蓝天庄?”

    舒朗额首:“是呀!你也去啦,没学到,怪谁?!”

    “看,快抬头,那头大鸟飞的好低呀!”

    “闭嘴,低声点,没见识,那不是鸟,是雁姐姐庄里的鹰雕大鹏!”

    “鹰雕就不是就不是鸟了?”

    “嘘,小声点,别吵啦,这种鸟很凶残的!小心冲下来!”

    卧槽!真冲下来了!众人脸上瞬间变色!

    而去过碧海蓝天的几位,泰然自若的样子惹人恨。

    溟鲨一伸胳膊,金雕稳稳地落在她的手臂上,她取下便条,轻柔地捋了捋金雕的头。

    那雕好像被大人表扬般“喳~喳”欢叫两声,飞入山林玩耍觅食去了。

    舒朗羡慕的口水都快流出来,很想要,但一想起要跟庄主去工部就忍住了心中的渴望。

    众人修整一日,大会正式开始。

    舒夫子先出来!

    一来,压全场。

    不是年纪大,和所有长老比,他算小的。即使在他家这一支,也算不上有资历。

    是实力!翰林正四品侍讲,能跟他比的,只有他自己的女儿。

    会议室内迅速安静,几位长老的嫡系接班人,马上停止了时不时地小声聊天。

    舒夫子环顾一圈,笑道:“来了好多小朋友,今天是家族第一次长老大会,关乎家族未来五年发展方向的大会,除了雁长老特邀的好友,舒家还不是长老的,请都出去!”

    “雁长老!”

    此话一出,年轻人微微一怔。再一想也正常,资格绝对够就是资历尚浅,她爹还在位上。

    “雁长老,不随舒月那一支,随族长一脉。”

    舒家族长话音一落,族长们态度淡定,一看就是提前商量好了!

    这么说,只要雁长老在这,其实地位已经在众长老,甚至她爹之上。仅次于族长的存在。

    舒夫子先让大妞把最近收集来,江南各地商业格局的变化,说给大家听。

    之后,大妞把搜集来的,番禺等地西伯商人的动态进行了详述。

    最后,李德把李记家主最新动向,及刺桐城太守及官员的变化做了更详细的说明。

    舒家高层已经通过舒月和族长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事情,但大多数长老却是第一次听说。

    大家都是商人,对于身边事物的变化还是非常敏感的,但对于政治,却是一无所知。

    沈言和沈音沐听了这些,反应就激烈了,

    尤其沈言。

    各地小型民变,匪乱常有发生,并不足虑.

    甚至有些刁民就是为了闹而闹,朝廷一给好处招安,马上投降。

    而这次,只是通过商业版图的改变,朝廷官员的更替,雁表妹就看出了一些端倪。

    她想不咋舌都不行!

    如果刚才分析的事情真会发生,两广地区路途遥远,番禺更远!

    更何况矛盾是民变与西伯商人之间。

    朝廷不会重视,事情不闹大,只会睁只眼闭只眼。

    兵部所有的注意力都是西紫,是匈奴。

    沈音沐却看到了更深层,看到了妻主对南海的布局,看到她誓要保护这些人的决心。

    难怪最近她又忙又累,每天都心事重重的样子。

    这时溟鲨递过来刚送到的信报,雁洛兮看完,只觉得额角突突直跳。

    “庄主可愿与我们具体说说。”是番禺的大总管。

    雁洛兮迅速整理好思绪:“大妞,你把西伯商人在番禺的分布变迁图打开。”

    “想不到雁表妹对在番禺经商的胡人有这么详细的记录!”沈言啧啧。

    “她们豢养昆仑奴,险些害死我阿爹,这仇不共戴天!”众人额角一突突,凤歌抿嘴偷笑。

    雁洛兮简单介绍了一下在番禺经商的胡人分类,尤其宗教,比如穆胡教徒、犹太教徒、拜火教徒,数字及居住地,非常精确。

    看大家一脸崇拜,她一笑:“大家莫觉得奇怪,这些商人都要向官府交人头税,是有户口簿可查的。别忘了我和阿爹都是翰林侍讲,我还是管着藏书阁的兰亭史。”

    沈言惊讶于仅番禺就有几十万的人口之多,其中大部分是穆胡教。

    番禺的大总管点头:“的确很多,相互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不过,应该还不至于……”

    雁洛兮叹口气,把刚收到的信报递给李德:“以前,我只是担心而已!可就在几天前,湖广地区爆发农民起义,温巢自封‘楚王’,恐怕湖广地区要乱了。”

    众人心里顿时一咯噔,大妞及时换上舆图,道:“看这地区图,叛军会选择怎样的路线?”

    “肯定是直取江南,又正值秋收季。”沈言仔细看完舆图,疑惑道:“好像事先知道般凑巧?三皇女力挺调耳郭当江南太守。耳郭虽是文臣却善陆地战,对战匪徒经验丰富。”

    “但她对海战一窍不通,新上任的水师统领姓浦,西伯人。”

    西伯浦控制了刺桐城的港口,舒家出口茶叶和丝绸,从此岂不被动,众人蹙眉!

    “起义军必须要在三个月内占领江南,否则冬季一到,必须南迁,去抢更富裕且有社会基层矛盾很深的地区。”雁洛兮叹口气,朝廷保江南,岭南最快明年开春了,这就是劫难。

    番禺的大总管的脸一下就白了:“庄主有什么意见?”

    “首先要组织商家尽快去南洋买粮,广积粮,死守城门,只要熬到明年开春,起义军没粮自乱。另外,要教育民众,现在留在番禺的胡人只是些小生意者,财产很少,大财主已经跑到刺桐城去了。若城破,匪军没有抢到想象中的财富,向自己同胞动手甚至毁城的可能性都存在。还有从海上来的威胁,趁着乱干一票的匪或西伯人大有人在。”

    “马上转移一部分产业去闽地,雷州等地,去那边建茶庄,种桑树,那里大多丘陵地形,行军不便,没有军队或土匪愿意去的,适合安顿大批流民种茶养蚕。

    这,不会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舒阿父已经有了具体的安排,我们联盟也起草了很多计划,比如舒镇长这种小镇,易守难攻……我们尽最大的努力接受流民难民,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儒商,这也很重要!我们做好事,要留名,是为了所有商户。

    大家会后,可具体找我阿父和联盟的李德询问,ta们已经设计出不少可以合作的方案。”

    “天下会大乱吗?”

    “有饭吃,有暖炕睡就不会乱,现在这种情况下,舒家磨炼晚辈的方式可以暂时改改。”

    “如何改?”

    “不妨学学舒镇长和舒朗,先护住一块土地,养一方人,发家是迟早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