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 第三百零七章 中药命名法式

第三百零七章 中药命名法式

作品: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作者:夏侯龙城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李孟羲拿着一块很油腻白色牛脂肪回来,边走边闻,闻有怪味没有。

    李孟羲回来,弟弟立刻就从被窝里爬了出来,“哥哥,是肉肉吗?”弟弟眼巴巴的看着李孟羲。

    “不是啊,”李孟羲问,“怎么,你想吃肉肉啊?”

    弟弟用力的点了点头。

    弟弟很喜欢吃肉。

    本来,如果想,李孟羲完全可以每天给弟弟弄到肉吃。

    可他非要说什么上下一体,军中物资统一管理,无有特殊,不可随意支用。

    刘备请李孟羲哥俩去吃牛肉,李孟羲还教育了刘备一顿。

    刘备把建议听到心里去了,于是,就不再随便动肉食了。

    然后,李孟羲哥俩本来还能隔三差五被刘备拉去吃肉,这么一弄,开小灶也没机会了。

    肉吃不吃李孟羲不觉得有啥,但是弟弟想吃,却给他弄不到肉肉,李孟羲决定有点心疼弟弟。

    军中现在,没有军饷。

    涿郡招兵之时,张飞给每人五十贯安家费,就把人带走了。

    灾荒之年,能吃饱肚子,就足以值得卖命,现在没有军饷,还算合理。

    要不,时机成熟,看跟刘玄德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把军饷给了。

    只要有军饷,那么,李孟羲自付掌管数营,等于身兼数个百夫长。

    这要是拿军饷,岂不是能拿好多份,那不就有肉了,就能让弟弟吃上肉了。

    “哥哥,我咬一口吗。”弟弟盯着李孟羲手里的牛脂肪,他咬着手指,可想吃了。

    李孟羲有些心酸。

    “不吃,不好吃奥。”李孟羲笑着,“等哥哥想办法,给你弄肉肉吃好不好。”

    弟弟开心的笑了。

    趁早上的时间,李孟羲想找一个能熬牛油的东西,结果,没找到。

    所有能熬东西的瓦罐,陶瓮啥的,全部都被用着煮粥呢。

    想到,军医那里好像有个小瓦罐,平日煮着热水,给伤员清洗伤口啥的。

    军医的瓦罐,是给伤员煮热水的,用来熬牛脂肪不太好吧。

    再一想到,肥皂万一做成了,肥皂是强力的去污工具,对伤兵营来说,也是很有用的。

    再说,用完给洗洗不就成了吗。

    于是,李孟羲就到伤兵营去,见了田卜,就说问他借瓦罐。

    瓦罐就在车上放着,李孟羲探头看,车上还有一个陶土火盆,为了防止火盆在行车的时候乱动,木匠们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帮田卜在车上,安了两个横杠,刚好卡着火盆不让乱动。

    小瓦罐就放在火盆上,这会儿咕嘟嘟的煮着什么东西。

    李孟羲问到了一股特殊的芳香的味道。

    “煮的是啥?”李孟羲好奇的问。

    “地黄,甘草,还加了一点麝香。”田卜回答。

    甘草李孟羲知道是干啥的,好像能治喉咙肿痛,麝香是一种小型的鹿肚脐那里能产生芳香物质的汗腺,麝香的作用李孟羲就不知道了。

    这三味药放在一起煮,李孟羲就更不知道是干嘛用的了。

    既然李孟羲说需要瓦罐用,田卜就小心的把瓦罐里的药,倒进一只大木碗里。

    “军师,近来天变,军中之人多有热症,犀角已用去大半。”田卜一边倒药,一边跟李孟羲说着。

    田卜这是问李孟羲要东西来了。

    李孟羲想起来了,第一次采购的时候,当时买了很多东西,最贵重的东西,是花了三百贯买的一根犀角。

    那天,刚把药买到,晚上,有小孩子发高烧,当时忙碌了半夜,李孟羲用酒精给小朋友擦拭,想降低体温,而田卜,则是把犀角切了薄片,给小朋友们喂了下去。

    最后,小朋友体温确实正常了。

    到现在李孟羲都不清楚,那次小朋友高烧,到底是用酒精物理降温发挥了作用,还是犀角这味中药发挥了作用。

    在田卜学到的医术中,犀角可以用于发热之症。

    近来过来求医的人有不少,很多都是热症,犀角珍贵,田卜因为被李孟羲交代过,不要吝啬,谁有病就给谁用,不分高低贵贱。

    这么一段时间以来,犀角一点一点切的都快切没了。

    发烧是吧。

    李孟羲昂头想了一会儿。

    上辈子,没少头疼脑热,除了打针,医生给开药,开了什么药来着。

    安乃近,应该是西药。

    有时,医生说有痰,会给一种还挺好喝的口服液,鲜竹沥,这玩意儿应该是中药,不知道是治啥的。

    还有双黄莲口服液,还有,在更小的时候,医生有给小柴胡汤。

    鲜竹沥,双黄连,小柴胡汤,这些都是中药。

    鲜竹沥,根据名字,李孟羲猜测,这玩意儿跟竹简杀青的过程差不多。

    竹简杀青,是把竹片放在火上烤,然后竹子的青液就沥出来了。

    而鲜竹沥,应该就是砍一根竹子,在火上烤,把沥出的汁液收集起来,给人服下。

    应该是这样的。

    双黄莲是中药,肯定是中药。

    以汉代的医药条件,双黄莲完全能配出来。

    然而,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李孟羲只知药名,不知配方。

    同样,小柴胡汤,只知药名,不知配方。

    “田卜,你知道双黄连吗?”李孟羲试探着问了一句。

    田卜愣了一下,“什么?”

    “是药方,能治热症。然而,我只记得名字。”

    田卜张大了嘴巴,“军师,药名,或就是药方。”

    “哎?”李孟羲诧异了。

    随后,田卜就给李孟羲讲了,讲他跟老师学医的时候,学的诸多药方,药方起名之时,取主药材首名一字,然后组成药名。

    比如说,如果一个药方,其三味主药,分别是甘草,黄连,麝香,三种药材,那么,这个药方的名字,可能就是甘黄麝香汤。

    双黄连,田卜这个专业人士猜测,也是这个方式起的名。

    双一字,田卜知道的有金银花,又称双花。因为金银花花开的时候,先是白花,过段时间,花变成黄花。故名为金银花。

    黄一字,有药黄连,黄精,黄栀,黄柏,黄芪,黄皮等。

    连一字,有连翘,连根,连草花,连植等等。

    而且,双黄连中的黄连,到底是黄连,还是一个黄字开头的药物,一个连字开头的药物,亦或是,就是黄连呢。

    田卜挠头,李孟羲听田卜说了一堆药名,也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