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城门紧闭,城中听不到任何一丝动静,仿佛就是一座死城一样,到处透露着死气沉沉。
曹操骑在绝影之上,默默的看着死气沉沉的城门。
正是正午,日头有些浓烈,山阳太守袁遗似乎有些撑不下去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眯着眼睛催促说:“盟主,不若咱们攻城罢!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说不定他们就是想要损耗咱们的士气呢!”
曹操眯了眯眼睛,张让却说:“再等等。”
袁遗反驳说:“还等什么?!这样等下去,军中士气都没有了,一会子若是开战,谁还能打?”
张让则是十分笃定的说:“主公可以看看城门楼上的士兵,他们并没有打仗的心思。”
曹操眯眼睛向上看去,日头很烈,只能看到一个大概,但是如同张让所说,那些士兵似乎并没有想要打仗的意思,一个个都很颓废,只是站在那里站岗。
袁遗说:“列侯若是害怕,畏首畏尾,那不若我带兵去缴了也就是了!盟主……”
他说着,刚要向曹操在此请命,就在此时,突听“轰——隆——”的声音,仿佛野兽的咆哮一般,城门竟然缓缓打开了。
众人都有些戒备,但城门打开之后,并没有涌出作战的士兵,而是一堆的百姓。
百姓跪在城门口,像海浪一样纷纷跪下,对着义军扣头。
袁遗一看,登时傻了眼,说:“这……这是什么情况?”
百姓高呼着:“盟主来了!”
“盟主来了!”
“盟主是来救我们的!”
“是义军盟主!”
“打退董贼的曹盟主!”
袁遗刚才还在请命,根本就没成想,城门竟然就这么打开了,而且还有诸多百姓,跪在地上夹道叩拜,似乎对曹操十分敬仰一般。
曹操大败董卓,声名大噪,这附近的城池都听说了曹操的大名。
董卓因着惧怕义军,想要迁都长安,所以挖掘了汉室的皇陵,抢掠了雒阳的百姓,聚集了很多财富,准备在长安兴建土木,但是这些钱财远远不够,因为他还要豢养自己的军队。所以董卓便命令自己的麾下,抢掠席卷周边的城池。
雒阳周边的城池,被董卓的大军席卷了好几遍,百姓民不聊生,困苦非常。
就连守城的将士们,他们虽是董卓派来的人,但因着忍受不住董卓的暴行,所以也随同百姓们一起,开门迎接曹操。
根本不需要动一兵一卒,城门直接敞开,曹操的义军长驱直入,城中的百姓们还自发的奉上自己的粮食,扩充曹操的军饷,他们不图回报,只求曹操能攻入雒阳,斩下董卓的头颅,结束这犹如噩梦一般的暴/政……
曹操骑在马上,缓缓的进入城池,一边走,百姓一边夹道跪拜着,进入了府署中,守城的官员们也给曹操扣头,准备好了房舍,还有酒席。
曹操的大军不打算在这里逗留,越快越好,今日修整,明日便即启程,准备继续往雒阳城开去,在董卓还没有做好准备之时,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第316章 陪葬!
奸臣套路深-第316章 陪葬!
是夜淅淅沥沥的下了一些小雨, 天气倒是凉爽了不少。
第二日一早,天还没亮起来,大军便已经浩浩荡荡的从小城池出发,准备开向雒阳。
他们一路可谓是畅通无阻,来到各个城门之下,均没有受到任何抵抗。
马蹄“踏踏踏”的踏着略显湿滑的地面,大军已经开到雒阳城门,大军整齐列队正对皇城南宫的平城门。
平城门内外横穿洛河, 按理来说,大军从这里进入皇宫,并不简单。
但曹操选择从平城门进入,也有他的理由。
自然是因为新上任的执金吾。
新上任的雒阳执金吾因着听说了曹操的事情, 心中十分害怕,他虽不是董卓的爪牙,但被董卓提拔成执金吾,唯恐被牵累。
因此执金吾便偷偷的联络了曹操, 准备投降曹操。
两个人事先约定好了,打开平城门,请义军长驱直入, 根本不需要耗费任何兵力打入雒阳。
执金吾看到曹操的大军到来, 甚是忌惮, 赶紧“踏踏踏”的踏着淅淅沥沥的水花, 直接迎了上来, 恭敬的说:“卑将恭敬骠骑大将军入城!”
他说着, 赶紧对身后的亲信说:“还等什么?!快大开城门,迎接骠骑大将军!”
“轰隆——!!!”
高耸沉重的城门慢慢大开,这城门可不像是小城池的城门,攻城车便可以攻破,想要攻破直通南宫的平城门,必然损兵折将。
如今有执金吾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倒也是极好的。
曹操看着大开的城门,不由一笑,眯起眼睛,说:“进军!!”
曹操一声令下,义军大部队轰然开拔,“踏踏踏”的踏着湿滑的平城大路,一路畅通无阻的直冲而入。
先头部队已然进入,曹操便带着张让一起往皇宫之中驱马而去。
此时的晃宫中一片混乱,士兵们虽然执着武器,但是根本没有气势,眼看着大队人马冲进来,吓得他们连连后退,都不敢吭声。
曹操坐在马上,伪装出一脸严肃高冷的模样,朗声说:“投降不杀!助纣为虐者格杀勿论!”
禁军们一听,左顾右盼,就在此时,突听“哒哒哒”的跑步声,一个传令官模样的士兵,从南宫深处的复道冲出来,大喊着:“不好了!不好了!”
“李傕逃跑了!”
“李傕逃跑了!”
李傕日前在阳人城“奋不顾身”救了董卓,本以为可以力挽狂澜,哪知道回到雒阳之后,士气大挫,一路收到不少城池投靠曹操的消息。
皇宫中的军备还没有准备好,曹操已经带兵杀来,李傕知道大事不好,于是便卷了钱财,逃命去了。
历史上的李傕,在董卓被杀之后,也准备逃命离去,不过那时候李傕有一个谋士叫做“贾诩”。
贾诩给他出谋划策,告诉李傕逃命只有死路一条,还不如顽抗到底。
如此李傕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