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

作品:庶子的青云路(科举) 作者:听金坎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他和白轻舟对视了一眼,看白轻舟微微摇头,便知道元瑞此行不带好意。

    “世子安好。”江云康和元瑞行礼,在问安时,就感受到元瑞直接的目光。

    “江大人果然和预想的不一样,原以为是个上了年纪的迂腐老头,不成想比小绾馆里的哥儿还要俊俏。”元瑞说着哈哈笑了下,“只是随口打个比方,江大人不会生气吧?”

    “自然不会。”江云康坐下后,听元瑞说要请他们喝酒,他说还有公务要忙,不好这时去喝酒。

    “诶,刚说你不迂腐,你怎么就如此古板。你们是新余最大的官,还怕什么。”元瑞起身就要走,但看江云康和白轻舟都没有动,顿时放下脸,本就瘦长的脸,这会显得更加可怕,“还是说,你们嫌弃本世子请的酒,不愿意喝?”

    白轻舟面色微顿,想要怼吧,又没想到合适的词。

    江云康则是换上笑脸,“自然不敢嫌弃世子,不过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我们领着皇上的俸禄,自然不好玩忽职守。世子有什么话,不妨在这里直说,我和白大人都听着呢。”

    特意提到了皇上,就是表明江云康的立场,他是拥护皇上的。

    元瑞的脸拉得老长,目光不悦地从江云康脸上,转到白轻舟那。

    见白轻舟躲开他的目光,就知道新余这两个没把他当一回事。

    元瑞再次坐下,哼了一声,翘着二郎腿,“既然两位大人要在这里说,那就在这里说吧。”

    他顿了下,特意加重语气,“近来新余各地的粮仓都出了问题,这个事,你们查清楚了吧?”

    白轻舟:“查明白了,是北狄细作干的。”

    “还查到什么了吗?”元瑞问。

    元瑞不仅来了新余,之前其他地方,他都去过。目前已经说好两个地方,不会深查,只说是北狄人不干好事,都不会往路引那说。

    但这会,他看白轻舟又不说话,猜测白轻舟和江云康应该是查到的,他往后靠去,故意拖长语调,“说起来,不懂你们知不知道,当年皇上刚到南阳时,还很年轻。他镇不住南阳当地的权贵,都是我父王出面解决。这些陈芝麻乱谷子的事,其实已经过去许多年。不过皇上是个念旧情的,往后每年都会亲自上门拜年。就是登基后,也不忘问候我父王的身体。”

    “皇上记着恩情,沐王心里应该也是高兴的。”江云康不动声色地道。

    这会他不欲多言,这个元瑞看着就不是能听进去话的人,该参沐王的折子还是要写。

    不过这会,江云康也不愿和元瑞多吵架,点到为止即可。

    元瑞见江云康和白轻舟还是不表态,心里烦躁,又道,“是啊,皇上记得恩情,就怕别人忘了。在皇上那里,我父王总是不一样的。就怕有些人自个寻死,非要让皇上为难。”

    为难?

    到底是谁让皇上为难?

    本来有着从前的情分,沐王一脉至少可以无忧二三十年。但自个作死,没那个本事,却又贪心。

    江云康不由在心中冷笑。

    今日的谈话,不出意外地不欢而散。

    不过,元瑞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住进了新余的一家客栈。

    倒卖路引本就是重罪,现在还被北狄钻了空子,还得好几个郡县的粮仓被毁。这个连锁效应带来的后果,是要整个沐王府性命去赔的。

    而现在江云康和白轻舟的态度不明确,若他们执意要参沐王府一本,元瑞得想想办法才是。

    事实上,江云康并没有要和元瑞周旋的意思。

    上次和柳城的谈话,江云康就懂皇上的不满。挟持恩情来触碰底线,这种事做多了,再大的恩情也会磨灭殆尽。

    更何况还是皇上,在龙椅上坐久的人,自然而然也会更冷漠一些。

    等元瑞离开府衙时,江云康就去写了折子,让人火速送完京城。

    路引是一件事,北狄细作下毒又是一件事。一个是对内,还一个是对外。

    之前江云康就觉得北狄今年不会打过来,北狄也确实没出兵,但北狄使了别的招数。

    粮仓被毁,又是最难寻到食物的冬日,等开春后,北狄应该就会出兵了。

    想到又要打仗,江云康就忍不住叹气。

    隔几年就要打一次,真是烦人。

    江云康这边往京城递了折子,元瑞留在新余的两日,试图找些江云康和白轻舟的把柄。

    但不管他私下派人怎么打探,百姓们都是在说江云康和白轻舟好,就是街边的地痞,也只是骂两句,说不出对元瑞有用的信息。

    元瑞苦恼了两日,又看江云康和白轻舟再没来拜访过他,便亲自上门,去了江云康的家中。

    他上门时,江云康并不在家,只有江云康的夫人和孩子,还有隔壁的一位张娘子。

    林姝和张月英听到是沐王世子都很诧异,一边让人上茶,一边叫人去府衙喊江云康。

    等江云康回来看到元瑞时,是很想把人打出去的。

    “哟,江大人回来了啊。”元瑞坐着没动,笑眯眯地看着江云康。

    林姝和张月英起身往外走,经过江云康身边时,林姝停下小声道,“三爷,这个沐王世子,我瞧着有些自大,你自个注意一点。”

    说完,林姝就带着人退了出去。

    江云康在府衙有一堆事要忙,却因为元瑞,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事。

    这会再看元瑞时,江云康的面色便不太好。

    “看来江大人说的玩忽职守,也是分情况的。”元瑞突然笑道。

    “世子有事请直说。”江云康忍着怒气道。

    “我有什么事,江大人心中应该明白。”元瑞说这话时,身后的小厮走了出来,打开手中的木箱,里边是整整齐齐的银元宝,小厮把木箱放到了江云康的边上,“之前有些事,是我父王疏忽没查到,但并不是故意为之。沐洲离新余很近,咱们之前往来一直很好,若是江大人这次愿意抬一手,往后你有什么事,沐洲都会鼎力相助。”

    今日再开口时,元瑞的语气比上次要好许多。

    实在是抓不到江云康的把柄,只能用钱收买。

    江云康瞥了眼箱子里的银元宝,大概有个几百两银子,这对普通的官员来说,确实是一笔巨款。但对他而言,他是真看不上这点钱。

    而且,沐洲有皇上的细作。路引这个事,指不定那两个细作已经上报给皇上。

    江云康宁愿把沐王得罪到死,也不能在皇上跟前留下不好的印象。

    “世子还是把钱带回去吧。”

    江云康拒绝道,“钱财乃身外之物,从我成亲后,我就没有缺过钱。今日收下你的钱,往后我就再也清白不了。事情该是什么样,我就如何和皇上禀告。”

    “若是沐王真不清楚手下人办的事,与其拿钱一路收买官员,不如及时补救。”

    看元瑞的面色铁青,江云康还是板着脸道,“折子已经在去京城的路上,世子莫在新余浪费时间,请回吧。”

    他起身摆出一个请的手势,示意元瑞可以走了。

    “江云康!”

    听到江云康已经递了折子,元瑞拍桌站起,瞪着江云康怒吼,“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你以为你是谁?不过是区区五品小官,你要参一个王爷,你以为皇上真的会为了你而处罚我父王吗?”

    江云康面不改色地提醒道,“不是为了我,是为了那些被下毒谋害的百姓,还有上万的守城将士。”

    “你!”元瑞气到头要炸了,绕着江云康来来回回地走,“好,你有本事,算你厉害。你给我等着,别以为就你会写折子,我们也可以写,你不要后悔!”

    撂下狠话,元瑞愤愤转身离开。

    “世子,你的银子。”江云康不忘提醒。

    元瑞走到院子又停下,见小厮犹豫地望着自己,直接踹了过去,“愣着干什么,不把银子拿回来,留在这里给畜生吗?”

    元瑞是扯着嗓子骂,二楼的林姝和张月英都能听到。

    林姝眉头紧拧,要不是张月英按着她的手,已经忍不住冲出去了。

    等元瑞走后,江云康让人去跟着。

    既然摊牌了,元瑞必定要参他。好在他的折子先送去京城,等沐王的折子到京城时,就显得是沐王恼羞成怒。

    江云康的折子是八百里加急送到皇上手中。

    皇上登基一年多,新余一带富庶且安定,皇上对江云康和白轻舟都很满意。

    这次看完江云康的折子,瞬间黑了脸。沐王倒卖路引,给北狄细作钻了空子,害得数座粮仓被毁。之前他就放过沐王一次,不曾想沐王胆大包天,竟敢得寸进尺。

    皇上勃然大怒,当即传旨,“去把宰相和军机大臣叫来,朕现在就要见他们!”

    第135章

    北狄本就对历朝虎视眈眈, 无时无刻都想吞并历朝。

    过去近百年,若不是余江这道天险,历朝早就被北狄吞并。

    现在西部的内乱还没平定, 沐王又闹了这么一出。

    粮仓被毁,若是来年开春,北狄攻打过来时, 从何来军粮支援?

    皇上是亲自上过战场的,知道对士兵而言, 军粮就是稳定军心的存在。

    没有军粮,谁愿意留在前线大战?

    上一回, 皇上是不好出面收拾沐王,但这次的事情太大,皇上不得不下令处罚。

    不过沐王恩情是真,皇上想要罚沐王,不能从他嘴里说出来,得让朝臣们一起上谏。

    一天的探讨后,在沐王的折子送到京城前, 皇上的旨意就下了。

    此次沐王犯下大错,本应斩首抄家, 但念在沐王曾对皇上有过照拂,皇上最后还是决定,剥夺沐王爵位和没收家财。

    往后, 沐王府一脉, 便不再是有爵位的王爷,而是普通庶民。

    皇上的旨意已下, 等沐王的折子送到京城时也不重要了。

    从富贵王爷到庶民, 圣旨刚到沐王府, 沐王当场就晕厥中风。没了权势和钱财,又中风瘫痪,往后的日子不必多说也能想到。

    新余和沐洲并不远,圣旨到沐洲没多久,江云康就收到了消息。

    这个结果和他料想得差不多,皇上不好赶尽杀绝,不然会被说冷血。

    同时,江云康也收到皇上的折子。

    皇上会从其他地方调粮过来,但需要一些时间。如果新余还有余钱,再屯点粮食比较好。

    历朝的使臣,在折子送出京城时,也出发前往北狄。

    本来可以稍微松口气过年,但因为粮仓的事,江云康又是日日忙在外边。

    知道大年二十九,江云康才休息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