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重生之暴君 > 六十三、符号

六十三、符号

作品:重生之暴君 作者:赫连春水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六十三 符号

    (祝大家端午节安康,唔,没空去中华店买棕子,望天,网购也晚了点,就过个比大家要晚的个人端午吧。)

    武帝打算培养姬苏,便是真的铁了心,虽然只上朝了一天,但却给姬苏布置了功课:就朝事写朝后感。

    这比语文课老师叫人用文言文写作文还可怕,不但要写科考的利与弊,还有胡地的建设建议一篇,更可怕的是居然还有有关心理学方面的朝臣的反应观察,最后连军事都不放过,不管字数多少,需要上交武帝关于裁军及军队安置发展的畅想报告。

    当然,严父也从来没有忘记姬苏的私产要种什么,所以玻璃房式的大棚和稻田养鱼也必不可少。

    姬苏简直想疯。

    自己篆字还没学完全呢,爹也真是太瞧得起他了。妈哒,这种好事谁喜欢谁拿去,自己可不伺候。

    姬庄来找姬苏的时候,便正好遇到姬苏抱着钱盒子逃跑,被侍卫们拎回元和殿给先生们罚抽手板呢。

    姬苏哭得不要不要,一边哭居然一边求先生们别抽左手还是抽右手的好,他右手特别耐得痛,姬庄本来还急匆匆想去解救弟弟,一听到这话停下脚扶着门边先笑了个饱。

    何止姬庄,其实元和殿的所有人都在憋笑,只除了郭义,站在一角心疼的看着殿下受皮肉苦,暗自想着要问唐侍卫多要些好药给姬苏使用。

    谢必见姬庄来了,便停了手,从鼻子里恨铁不成钢的哼一声:“真是个蠢的,以为打了右手就不用写字了?再有下回,不打手,打屁股板子再罚跪如何?”

    不如何。

    姬苏颤抖了一下,连姬庄也没忍住跟了风:妈妈呀,弟弟的先生们好可怕。

    先生们放了姬苏,等书房里只剩兄弟俩了,姬苏有气无力的让郭义给自己上药,问姬庄:“皇兄今日下课了?可是有甚么事?”

    言下之意我这么惨你也看到了,快走吧,让我一个人静静。

    然而姬庄没听出言下之意,同情的伸出爪子,撸了一把弟弟的头发。

    哎呀,好细好软啊,手感真好。

    姬庄在心里咂巴,见姬苏精致的小脸上还挂着一些残留的小泪珠,说可怜有多可怜,说可爱又无比可爱,心头就软了,林美人吩咐的话一时堵在嗓子眼里就说不出来了。

    半天,姬庄憋出一句:“无事……本殿就是……就是来看看汝……对了,下次吾二人还一起出去玩么?听说二十二日便是科考,城内现在到处是文人墨客学子,异是热闹,好些食楼想出新招,留出粉墙,说是给大家们作诗赋留墨宝用,皇弟可有兴趣随本殿一起去瞧个热闹?”

    姬苏一听,提起了兴趣。

    两人约了过了大祭出去,姬庄才依依不舍的走了,武帝回来后见到咬着笔头像是面前面对的不是纸张而是生死仇敌的姬苏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晚膳后阴测测的问儿子:“听侍卫们讲,汝今日抱了钱盒子想逃跑出宫?”

    姬苏吓出了眼泪,颤巍巍伸出还红肿的手板:“父皇,儿臣再也不敢了,先生们已经教育过儿臣了。”

    武帝撇了眼他的猪左蹄,极是意味深长的说:“还有余力心思想着乱跑,可见功课还是少了些,翻一倍还是翻几倍,汝自己挑个。”

    ……

    姬苏:我选择狗带。

    然而姬苏也只敢想想而已,为了让大佬点头答应他跟姬庄出去浪,简直恨不得变成孙猴子可以变出七十二个自己,又恨得不化身观音菩萨长出千只手来,又恨不能变身奇异博士可以操控时间和空间来尽快完成这些可怕的作业,作为一个文科出身的文人,姬苏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特别渴望可以改文学理。

    元和殿近日宫人们大气都不敢出,连乐正美人前来都被姬苏拒绝门外,整日里飘荡于空旷巨大的宫殿里的只有先生们的训斥声指点声,以及二皇子唤再磨墨,再拿纸来的声音。

    赶紧赶慢,反复的草稿,遇到不会的字请教先生,又或是用词谴句不适当被先生指点教育,姬苏整天脑袋都是个嗡嗡作响的,如此从初七赶到十四号,整整七天才好歹写出算流畅能看的稻田养鱼及朝官面部表情态度变化的毕业论文式文章。

    武帝一回殿,就看到姬苏居然站在门边,眼巴巴的向自己看过来。

    那模样,眼睛湿漉漉的,仰望着自己,特别像个讨吃的说不出萌软可爱的小动物似的,看得武帝心头一软,抬步走过去抱起姬苏。

    “有事找朕?”

    姬苏紧张的递上自己的文章:“父皇,这是儿臣的两篇文章,先生们阅批了,觉得可以给父皇看看,不足之处还要请父皇指点。”

    武帝顺势抱着姬苏坐下,左手习惯性的撸儿子头发,右手展开文章置于几上细细。

    稻田养鱼姬苏耍了狡,他记性好,直接搬用了曾经过的原理与方法,以稚童观东一句西一句拼写出来,再经过先生们笔墨语言润色,最后阐述了其可能性与成功性,就成了一篇约五百字左右的简练明了条理分明的小文章。

    武帝看完不表态,把这篇放到一边,又拿起关于朝臣的分析报告。

    这一篇文章姬苏写得很艰难。

    姬苏并不懂心理学,对微表情的学问也仅仅限制于那个《LIE TO ME》,更加没有用心观察过群臣们听到某件事是什么样的脸上表情变化,所以抱着瞎猫想遇死老鼠的心理,文章侧重了微表情这个学科的七种主体流表情、肢体的下意识反应进行了联想、解析,并进行大胆的为什么会这么想的阐述。

    因为经过先生们的指点更正,语言用字看着很稚嫩,但内容却异常充实,真正读起来很有另类创新的现代文译成古文稿的严肃深奥,别有韵味。比如说用手抚额头这个动作,微表情学里表示为羞愧,姬苏换成了古文就成了:以手抚额,实为羞愧之。

    武帝看得很慢,因为没有标点符号区分段落,几乎每一个字都在细细咀嚼。

    姬苏等啊等,等得哈欠都忍不住了,武帝终于放下了自己的心理学作业,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姬苏小心翼翼的观察大佬,结果发现大佬根本看不出喜怒哀乐,心里头想着出去浪的念头又跟猫挠似的不得安宁,于是鼓起勇气口气干干的问大佬爹:“父皇……父皇觉得儿臣的文章如何?后日……儿臣与皇兄……可以出宫玩么……?”

    大佬爹眼神深沉,把姬苏放到地上让他去休息:“既然累了便去小憩一刻,明日乃春社,夜中需去宗庙大祭,可别睡过去。”

    “去罢,让崔娘子把衣薰好。”

    姬苏听出大佬想撇开自己的意思,怀着惴测回偏殿睡觉去了。

    等姬苏一走,武帝叫何总管进来:“去请两相,及二皇子四位先生过来书房。”

    何总管领了命去请人,先生们住得近,就在殿后与崔娘子等隔得不远,不过片刻便进来拜见了武帝。

    武帝指着文章问几位先生:“苏这文章,可是自己思之题之?”

    虽然年轻,但武帝身上带着血杀之气,又登上宝鼎几年光阴,气度非常,面容沉

    肃下来只瞧人一眼便叫人心里沉闷喘不上气来,面对这样的武帝,便是狂放的谢放都收敛了平日的气势,肃穆起来。

    史则之上前道:“确实为殿下亲思亲言,吾等仅助之以言词辟用,殿下反复思量,方得此篇。”

    洪审等人亦点头:“陛下明察,吾等万不敢欺瞒。”

    武帝拿着文章又问:“此文章可经过尔等眼目?可发觉有何不同处?”

    这下四人有些面面相觑,倒是洪审微微一怔,快速看了三人一眼,略有些迟疑的道:“陛下可是指……卷面不洁一事?”

    他一提,其他三人反应过来,谢必为姬苏作解释:“人有细微小习,吾等观二殿下平时练字抄文尚好,此次首次自己作卷量字裁文,这小习便出来了,偶尔会于文字空隙中微顿或拉开距离,吾等训斥然不能改,私以为若按殿下此习阅文,竟是清楚……”

    正说着,何总管进来报两相来了。等两相进来,一把年纪的两人满头大汗,跟跑了个马拉松似的,武帝心知怕是禁卫前去相请策马进的宫,让小侍上了茶水,等到二人气息平静了,方把姬苏的文章递与二人传看。

    两人看着不时微含下鄂,转到读阅微表情时脸上微微有丝变化一闪而过。

    等到二人看完,两人感叹:“二殿下如此年纪竟有如此奇思妙想,未来实不可测也。”

    武帝静静听完赞美儿子的话,才敲了敲案几问道:“邑相,宋相,可从此文章看出有何隐藏之物?”

    两相一愣,又把文章拿起来细细重读了一次,方不太确定的道:“这卷面与文字之距……?”

    让四位先生把他们方才说的对两相说了,武帝拿起其中一张纸,指着两个字之间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像是无意中点上的黑墨点让几人看,又指着好多处仔细看会发现字距拉开一些的地方。

    “若把这些地方稍作停顿,再通读文章试试。”

    这下两相与先生们更是打足了精神来重头读阅文章。通篇读下来,两位重臣与四位先生俱是面路震惊,几乎被某种猜测震飞了心神。

    “尔等都下去。”

    挥退侍人与总管,武帝提笔,凝神看着姬苏的文章,久久忽然挥笔急点。

    把几张薄纸都点完,收了笔,武帝让众人再看文章。

    一时书房内静默无声得可怕。

    轻笑一声,武帝指着文章道:“世家守着祖上大贤所作圣贤书,有些竟愿以家族百年根基与人命来违抗朕之天下学子皆可习圣贤之书、闻圣贤之声之令,自以为守着祖宗的基业便能流芳百世永享昌名,却是连朕一子都不如!”

    “圣贤圣贤皆是人,既为文人,为那往圣继承绝学之时,亦要有破旧创新自己成为圣贤叫人传颂天下之心。”

    “吾儿这小习倒是好,竟于无知蒙昧处解决了书卷不分段句之困难。四位先生既为苏之未来肱骨,朕令汝四人尽快把这顿停断句之事作出标点记号,传扬天下。”

    武帝又看向两相:“此事明日朝上朕欲提出,两相以为如何?”

    两相揖首:“陛下圣明,臣以为,等四位先生编定标点记号,再叫人把那些世家文章一一标注送上门去,辅之陛下方才振聋发聩之言,必使尔等痛悔涕零。”

    四位先生:“……”陛下,两位相爷,你们这样光明正大的讨论拿我们学生作筏子嚣张的打压世家收买天下学子赞叹臣服,这样好么?

    不过陛下一提醒,再仔细一想这个历史上便是圣贤都没有想到过的标点符号,四位先生心底又莫不激动异常。

    标点是个小得根本不起眼的东西,但若创想出来,却可利天下学子文章理解文章背记文章,何止利民,简直是为天下文人可传唱之伟举。

    学生是未来的帝王,作为先生出身并不很好,陛下此举,又何尝不是借殿下无心的小习之举,为自己四人作个台阶让自己等人现身世人面前,固实四人的地位,辅就将来入朝为官的桥梁呢?

    等姬苏参加完社日大祭回了宫,就发现自家四个先生简直像十多岁的脑残粉一样等在了大殿之外,看到大佬两眼恨不得化成钛合金丝灯泡,刺得姬苏眼都要瞎了。

    等姬苏的手被武帝从自己眼上拿下来,姬苏就听到武帝道:“汝四位先生彻夜想出来的东西,汝瞧瞧,可适用?”

    闻言姬苏定睛一瞧:好家伙,先生们就是先生们,我膝盖送上绝无二话。

    标点符号啊,有了这东西,我读、写、顿、背,保证感情抑扬顿错,分分钟化身中央台节目主持人你们信不信?

    拿着编写了符号与用途的标点符号0.1简陋版,姬苏高兴得笑起来。

    姬苏还曾经想着什么时候把这个事给提一提呢,结果根本不用提,先生们太给力了,必须点赞。这傻娃娃,一点都没想到全是自己害怕被发现异常,就只好下意识句与句间隔了一点点距离,忍不住时悄悄滴一滴细墨的功劳。

    武帝顺着儿子的头发,满意的想着,既然儿子想去看赶考学子们的热闹,不若明日带他去大昭湖阁走走?

    那边有自己开立的书局,正好可以去瞧瞧里头的生意。

    *************************************************

    标点符号:一说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晋国温人(另有魏人、卫人二说,近人钱穆考定,温为魏所灭,卫为魏之误,故生二说),孔子的着名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着称。他是我国现代标点符号的发明人,为读书断句提供了方便,后传到欧洲改进成现在标点符号。

    又有说法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言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1919年,国语统一筹音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12种标点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

    春社: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无定日,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然此后又有官社、民社之分。

    古代春社日,官府及传统民间皆祭社神祈求丰年,里中有饮酒、分肉、赛会、妇女停针线之俗。《礼记.明堂位》:“是故夏勺、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蜡,天子之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