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重生之暴君 > 七十五、七年

七十五、七年

作品:重生之暴君 作者:赫连春水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七十五 七年

    第四节:《驹过隙,阋阂渐生姬苏离家》75~(未定)。

    胤武七年是个大事记年。

    先是封太子,并皇后金册入宗庙。同年,继雨后春笋般林立出世的书院之后,武帝有诏,开办军校招收志向远大之人,又办立医学院,招收心有仁慈欲救助世人者学习,两校皆不分男女,其中最引人瞩目之事,竟招孤寡女子老妇入校为食官。此乃近千年头之开头遭让妇道人家从后院走向了前堂,世间毁誉半掺,争议极大。

    在此大事之后,便是百万大军裁军五十万发放一定金额的退役饷,军功在记者,安排至地方官衙做事。到了年底,胤人们发现官衙的职位及职务内容都有了变化,更有条理,更能迅速处理事情。

    亦是同年,太子设想的水车在全国大面积推行,试种的粳米产量颇丰,田里还能养些鱼,明年将在全国内进行试推广,对天下的百姓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有经验的老农成了抢手职业,农学院便也顺理成章的开办起来。

    就在年底,天水国大王亲领浩浩荡荡大队送来禅国书,并迎娶寿芳公主。

    胤武八年的新春人人面上带着生活有盼头,由心而发生出喜悦,因为发现胤帝又推出了什么玻璃房种菜,大冬天的居然能吃上春夏才有的绿叶子菜,即使种类少,个头也不大,但与冬日有绿叶菜吃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无数的人揪着女子如何可以学习做事一事明时暗里辱骂当政者,可农事的成功又堵上了他们的嘴。

    民以食为天,即使再毒舌的人都知道粮食活人的重要性。人是国之本,国之基,活人无数,其功永昌。与这功绩相比,女子们公开读书做事从商甚至当那什么劳什子的护士军医,又算得了甚?

    天水大王失了王位却被赐永康王的异姓王,开年后回去天水继续管理那片地方。随着永康王的大队依依不舍离京,武帝早带着姬苏南下会合了用姬苏的军事畅想书上的办法操练了一年整装待发的精锐大军们开始姬武这个男人野心勃勃的侵略之路。

    天水接邻瞿国与卫央国,这两个国家喜爱偷抢,骨子里还带着野蛮的传统,国家也并不大,民众的素质亦不好,当胤军铁骑重甲全线压过来,而天水也涌出大量的军士投石仪,这两个国家很快就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土地和残留的妇女婴幼儿成了大胤的战利品,重金聘来的学士与武人们在这三个国家安营扎寨,开办学校,开始对原生土着们进行文化与武力上的洗脑式圈养。

    胜利没有冲昏武帝的头脑,反而让这个年轻的帝王压倒性的收获了军中成片成片热血男儿的忠心,军权被紧紧又牢固的握在手中,化成可以开天辟地的神兵,随着帝王的所指,以气吞山河之势挥向了东方。

    东方的国家有燧商、魏国、李渡、蒙下四国及偏到东北的朱陶,五国成一道弯线并肩半围着大胤,任谁都没有想到刚刚取得胜利的武帝没有修身养息反而连夜压向东方,而在东边的胤境处,化整为零夜间赶路过去的胤大军十五万早已磨刀霍霍等着汇合了胤帝向他等张嘴现出獠牙。

    五个国家在惨叫声里迎来了黑暗,冰冷的铁甲是两年征战里那些士兵子民们死去前唯一见到的光芒。朱陶的国主痛悔涕零,带着夫人姬妾们从城墙上一跳而下,而远处,远远望着他们走上不归路的姬家兄弟的胯下,是朱陶国主曾早几年贡上的黑虎。

    胤武九年,十岁的太子已经开始接触政事,伴于帝左右学习揣摩奏折分析折情内容,胤武十年,武帝剑指西方,经过几年专业培训出来的适应沙漠的所谓的特种兵们身负太子设计的连弩、军刀、压缩干粮及望远镜、迷你紧急急救包等,三百人众潜进了黄沙漫漫的西地,边关之上,二十万胤军在武帝的身后,与帝王一同耐心的如同潜伏于大漠之后静待猎物的凶兽,等待着这支特殊的精英队伍传回消息。

    西地,有的是十来个漠中小国,及漠中盛产的大量的宝石,数条铁矿铜矿及丰富的据说佩带或食用了可以医伤处生肌肉骨骼的珍稀药矿,还有什么比这些丰富的宝藏更吸引野兽贪婪的目光的呢?

    这一次的远征用了近四年,这近四年里,武帝亲征在外,留兄弟于淳廷暗护太子在京监国,两相三太尉协政。

    姬苏火大得很,面色不虞的瞪着书案上的密信。

    妈的,渣爹骗他说出去几个月,拿了金银珠宝哄他监国,姬苏想着不就几个月吗?为了钱,忍一忍就过去了,于是痛快的点了头,结果呢?

    结果证明他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ve.(太年轻太单纯,有时候还太天真)

    一箱一箱的金银珠宝,珍稀宝物确实是送到眼皮子底下,可这些钱跟那些粮草装备比起来不算啥吧?和那六七次大大小小的行刺啊绑架啊一比不算啥吧?和那成天小山一样的批朱、朝堂力争群臣大佬们一比不算啥吧?和他苦逼的简直没有童年青春中二过的成长期一比不算啥吧?

    更过份的是几个月变成了一年,然后来信里写着不日即归,现实就是即归又变成一年几个月,一年几个月变成两年,两年最后变三年,这三年都完了,他都刚过了十五岁生日,姬苏都绝望了,自认为渣爹浪得打算另起炉灶把这个大国丢给他继承,结果这会八百里加急,还用箭鸷送了封信来。

    一大张纸,就写了四个字一个逗号。

    大胜,立归。

    ……哦豁,我信了你的邪。

    姬苏面无表情的把密信递给邑相。

    有相爷太尉们在,姬苏好几次闹过罢工事件都被这几个老头卖惨卖可怜利用同情心给无情镇压了,因此几年时间下来,姬苏对这几个老头可谓是心交力瘁麻木不仁。

    搞政治的,都特么是些高级骗子、不要脸的骗子,连他这个孩子都不肯放过。

    两相都是老狐狸成了精,看了信再一看姬苏,嗯,已经是少年的太子殿下脸色非常的、非常的铁青,本来就着渠州与宋州两州暴雨冲垮了三个县的事在焦头烂额,陛下这信一来,简直火上加油啊。

    “本殿最近处事劳累,想休息休息了。”

    几位大臣对于喊狼来了的不负责的大龄熊青年武帝也是莫可奈何,也知道姬苏这个才能极佳的下一代大胤接班人确实是辛苦,宋相恭声道:“太子殿下安康为重,您好生休息,臣等阅后再请殿下过目。”

    其他几人纷纷点头附和,姬苏心里一喜,看来这几天撑着晚上睡得少整出脸色卖惨管用,渣爹的信又来得及时,唬住了这票老政客,嘴里客气了一句后姬苏赶紧拔腿就走。

    每回想休息偷懒都得跟这群老政客们斗智斗勇,姬苏决定今天给自己加个去国学院看蹴鞠赛做利息安慰。

    大胤是有鞠球,但那个和蹴鞠不一样。球以柔韧的韧草编成球形,富贵人家会在外再裹缠一层粗布,鞠球轻且弹性很好,便多以足踢、挑、勾、滚等个人玩出足上花样。

    姬苏除了琢磨着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更是依照鞠球发展出蹴鞠,本来只在京城兵马司给那些阳气过盛的军士们纨绔们

    消耗一下体力和精力,没想到效果非常之好,竟叫纨绔们与寒门白身出身的军士们迅速打成了一片,军心凝结得快,大司马于淳谦笑呵呵的向武帝推荐全军推广这个闲时玩乐的办法,后又推于军校,姬苏又想着文人们成天坐在学校只读书不动弹于身体不好,武帝便干脆弄了医、文、军三校联合比赛,蹴鞠慢慢从三校流出走进了民间,一时风靡大胤,便是私塾书院的孩子下了课都爱玩上一回。

    搞事大佬也爱这个游戏,更是不要脸的组了禁卫队分成好些小组在京城开了场地,每月一比,自己做庄,拉了两相和几个武将入股,设了赌场专门开出赌局。

    这还是姬苏知道的在京城的盘口,像其他地方,姬苏简直不敢去想,当皇帝的这么流氓,真的大丈夫?

    不过姬苏有分红入帐,所以爹流氓不流氓也就不很重要了。

    食髓知味的武帝觉得只有蹴鞠稍单调了一些,又哄着姬苏想出另外的玩法来挣钱,简直不要脸到极点。

    冲着钱途,姬苏把麻将、酒楼讲书弹唱诗词小曲、新式话本、戏曲、打造山景别墅渡假农家乐、皇家行宫特定开放日参观租赁婚礼贺寿宴等事情都给弄了出来,逼格直逼现代化,就差了用电唱卡拉OK拍电视电影等,哦,不,戏曲不就是古代版的电视电影真人版么?

    姬家父子默默无闻的打造出了一个大胤娱乐盛世不说,还默默的成为大胤娱乐圈及黑帮地下教父,圈到名下的钱财几十头牛的毛都可能比不了。

    这么有钱又粮足饭够,武帝不出去浪一圈怎么对得起自己?等姬苏反应过来上了当,已经晚得不能再晚了。

    想到这里姬苏就忍不住翻个白眼,喊来郭义:“郭义,去皇子所看看,皇兄回来了没有?”

    郭义领了命走出元和殿,姬苏正换衣裳,便听郭义转回来了。

    “太子殿下,大皇子殿下来了。”

    “请皇兄进来。”

    姬苏三两下系好墨蓝长衫,到了外厅,姬庄正坐着喝茶,见到弟弟,姬庄起身嘴角带上笑来。

    “太子殿下这是要外出?”

    姬苏点点头。

    十六岁的姬庄已经大变样了。自从三年前开始抽条,一路瘦下来后路出了棱角,曾经肥胖的脸开始显现略带硬朗的线条,高眉深目,竟然已是一枚英俊风流的少年郎小鲜肉。

    姬庄因为小时养得好,个子也高,才十岁便已经有了一米八一的个子,继承了武帝的宽肩长腿,姬苏见哥哥亲热的站过来,不动声色的往一侧退开两步拉开距离。

    ——本殿是不会让你有机会提醒本殿怎么吃也追不上你这个发育过头的傻大个这件事的。

    “难得相爷他们准本殿休息,正好今日应是国学院有蹴鞠赛,便想问问皇兄可有空一起去看看?”

    姬庄一听这话,手里的白玉为骨碧玉为面的扇子顿时在手心里一拍,两眼放光的道:“去,自然要去。太子殿下等等为兄,为兄去换个衣裳。”

    说着姬庄便快步走了,姬苏拿这个几年过去还是很单纯易冲动好骗的哥哥没法,只拿眼看向门口。

    郭义伺候了这些年,已经快成了姬苏肚子里的蛔虫,当下恭声道:“殿下放心,小人已经准备好银钱给于淳侍卫带着了。”

    郭义可是姬苏的钱盒子总管,只听他这话,姬苏便知道怕是除了金银锭外,还带了铜钱防止在外吃串什么的要用。

    真是麻烦。

    铜钱一千个才抵得一两银,平家一年生活中用铜钱极多,因此量一大,携带便很是不方便。

    姬苏想起方才武帝传回的立归二字,心想着等渣爹回来,真该把这开银行钱庄的事给好好提一提。

    这不是有奇怪的矿产被拿下了?正好,可以试试用于现代的纸币防作假币,同时取代金银铜,搞现代化金融市场模式。而且吧,一边可以节省大量的矿产,一边,也可以空手套白狼,把大胤整个的经济交易流通等命脉掌握在手中。

    都怪渣爹,一浪就舍不得回来,这事姬苏都想了好几年,能拍板做主的大佬不在,只好一直压到了现在。

    哎,不想了不想了,难得从老狐狸们手里偷到休息,天大地大,玩最大。政事什么的,就让它滚一边去吧。

    这般想着,姬苏习惯性的昂起头。

    等于一侧的于淳廷把别着数把小刀的革带斜肩给姬苏挎背了系紧,又拿起郭义递来的收缩式军刺甩了两下感觉并无滞带,缩成一节黑细的小棍当成佩饰挂于姬苏腰间,最后检查了一下儿子右手袖里贴手藏带的袖弩,左手上的工部匠人们花几年时间才研制出来的暴雨梨花针小筒,看着儿子渐渐长开却被唐山用药膏与手法掩去真容但仍是昳丽的脸,挑了只银色无纹的面具与自己戴上,方施施然跟在儿子身后半步之遥走出元和殿。

    **********************************

    文中提到佩带或食用可以医伤口生肌肉骨骼的矿,引用于秦半两。

    据闻秦始皇时的“半两钱”中含有某种能促使人体骨质愈合的特殊物质,有治疗人体跌打损伤的特殊效果。只有秦始皇用来铸造“半两钱”的铜矿中含有这种特殊物质。

    此矿在秦始皇时已被采尽,所以,以后各朝代铸造的铜钱都不含有这种特殊物质,也就没有这种特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