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重生之暴君 > 八十九、视察

八十九、视察

作品:重生之暴君 作者:赫连春水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八十九 视察

    全不觉得自己行为有何出格不妥的伪帝被姬苏拒于门外,眼瞧着儿子房门紧闭,只好甩袖离开。于淳廷跟于其后,兄弟两进了房支开他人,真武帝大马金刀一坐,批骂弟弟。

    “汝怎的当着苏面发春?教坏儿子,被拒门外心中舒服了?”

    于淳廷支着头叹息:“朕哪教坏他?眼见着苏已经十五,还不通人事,不过稍稍给他看了看男子兴奋时是个甚状态罢了。”

    姬武:……

    苏那般羞怒交加,怕是不止做了这些吧?

    “苏还小,任其自然即可,揠苗助长不可取,过早泄元于他伤身,汝给朕省点儿心少作弄儿子。”

    于淳廷见哥哥口气微沉,知他是严厉认真的,便道句省得,脸上哀皱下来:“好不容易得到光明正大与苏同眠的机会,竟把朕拒之门外,儿子大了真不可爱,过会儿朕要好好训训,兄长可别拦着。”

    姬武看着弟弟,表示不想和这么不要脸的人说话,拿着暗卫收来的各种消息甩给姬霆后起身就走。

    自己在位劳心劳苦好几年,也该换弟弟操心国事了。

    姬苏可不知道自己这个暗处的爹比武帝还要渣,连着两天没给渣爹好脸色,同样的,也连着两日起来不是脸有微微刺痛就是屁股板子有刺痛,大条的姬苏根本没想到渣爹夜里体罚自己顺便吃足了豆腐,还当是坐马车睡驿馆弄出来的,让侍卫提醒驿馆人员给床被做好消毒工作,没把于淳廷闷笑死。

    天子巡天虽走了官道,但出了华城往东,经过好一处村庄田地,武帝忽的要下车前去视察一番。

    粳米已经在不少地区推广,东边的土地水足土沃,连鱼都弄成功了,只是这个季节早已经收获完了,田里并没有什么看头,一大群人皆在武帝带领下寻着村里的住户查看收成与藏粮。

    砖在胤朝本就已经算是成熟的技术,因为姬苏大力向武帝提倡创新重工,匠人的地位这几年提升得很快,技术在身的匠人但凡有有用创新朝廷都会予以重奖,因此民间的工匠也非常受鼓舞,制砖在太子殿下的提点暗示下亦于民间州府县逐步开办了烧窖,因此到达这个小村时村里有一些人家的房顶铺的已经不是茅草,而是大片烧好的弧形瓦片。

    至于地窖,都是用石块垒彻而成,这两样经过武帝的批准,都给予了一定的朝廷补助推行的。

    村民们先还不知发生何事,都在村头集合了等着,等见到步踏整齐刀铠森严的禁卫们往路两侧一站,不由得都面上惊慌起来。随后里公一现身,喊话道:“陛陛……下与太子殿殿……下来了,快行礼~!”

    所有人还吓得傻傻没反应过来,只把上了年纪的里公急得,跺着脚用尽全力的吼:“快!跪下!快跪下!”

    大人们虽然不知道发生甚事,但里公可是这周围最大的官,听他的准不会错,都顺着声音呼啦啦跪下了,小孩子们有些还在津手指,一个个又被大人们压着头给同样跪在地面上。

    随着华贵镶了宝石的皮靴出现于村民眼中,就听到里公大呼:“陛下万岁,太子殿下千秋。”

    机灵的跟着喊,反应慢的落后一声,有孩子天真的问:“陛下万岁是甚呀?”

    里公吓得面色大变,武帝摆摆手道:“无事,不知者无罪。”

    “都起来罢。”

    姬苏招手唤那个被父亲把手打下来又把手塞进嘴里津得有味的孩子,柔和了声音道:“可想吃点心?”

    被点名做了姬苏侍姬的小桃赶紧从自己的锦袋里摸出一块桃酥来递与姬苏。

    桃酥做得非常小巧,仅仅一个指头大,粉红色五瓣花,花尖微微深红,正中以桔汁作色染出的蕊芯,瞧着既美又香,引得那孩子不停的吸口水,周围的孩子们都瞧直了眼,被家里大人按着都耐不住蠢蠢欲动想围过来。

    武帝在一侧见儿子两个白葱尖似的指尖拈了粉色桃酥欲递给孩子,忽的心生不喜,上前取过小桃手中的锦袋递进孩子手中,自己则夺了儿子指尖的桃酥塞进嘴里。

    “汝家在何处?朕以此食为偿,领朕上汝家瞧瞧。”

    学校私塾这些年也一直在普及,这个村庄离城镇亦近,这孩子旁边大一些的孩子显然学了些知识,听懂了武帝的话,两眼放光的接过锦袋,拉着津手的孩子给武帝行礼:“小子谢陛下赏。弟弟,快谢谢陛下。”

    大孩子约十一二岁,像模像样的作了揖礼,又拉着弟弟也行了个礼,才把袋子递给弟弟。

    姬苏注意到这孩子悄悄的,自以为无人看见的喉咙咽动了几下。

    糖是个精贵物,这个时代,除去蜂蜜,便是麦芽糖胶。植物种子发芽时一般会产生出糖化酵素,从而把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因此以糖为食的点心小食,目前还是贵族阶层的享受品,民间农人取得了蜂巢多想着变卖钱财补贴家用,哪会给孩子奢侈浪费呢?

    果然还是得多努力寻找农产品啊,等发现了甘蔗,糖就能推广开了。

    在心里暗暗记下这件事,姬苏微落后武帝半步跟着这两兄弟向村中走,同时眼睛暗暗看向两侧的村民。

    村人多穿短装,衣上补丁或多或少,衣裳有洗得发白亦有颜色尚正者,姬苏注意到男女老少的脚上都穿着草编的屐。再仔细看每人的肤色与气色,肤色黑,面容有皱,且瘦。但人人眼神有光,看向自己与父亲都是敬畏与激动并感谢,甚至年长者之中颤颤巍巍拿着袖子在擦泪者好几人。

    七年前青县所见的农人穿着姬苏仍历历在目,那时候许多壮年男子许多赤着上身舍不得着衣,赤脚者亦不在少数,与眼前的村人们一作对比,显然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了,自己自堕为窃者无耻搬运华夏的知识过来能造福此方人民与国家,是值得的。

    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身上的担子有再重,责任有再大,再多的艰辛,最后不就是为了收获这些由衷的感谢的眼泪与笑脸么?

    自己……好像也做到了家族兄弟们的所谓的责任感了?

    这种现实的肯定让姬苏心情好起来,嘴角不自觉的带上了温柔的微笑。

    姬氏兄弟侧耳听着里公与村长介绍着收成、交税与今年地窖里大致有多少藏粮,眼神却随时注意着儿子的动静,见儿子路出笑容心底也跟着柔和起来,右手微动,握住了姬苏的手。

    这个国家的状况姬氏兄弟是知道的,后面跟着的大臣们也是知道的,可像这种切实的深入基层听着最朴实最直观甚至无趣到反复只会说感谢的农人的话,都从心里油生出一种陌生的自豪与压力。

    这些土生土长的半奴隶半封建社会的贵族权层们第一次近距离的感受到经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所在的这个胤朝,这个国家做了贡献得到的无私的赞美与回报是多美好的事情。

    两个孩子家还是石基土坯房,但房顶好歹批换了瓦片,大些的孩子推开门,因为肤黑,加上红着脸,面色看起来黑红黑红的有些怪异。

    “小子家穷,怕污了贵人的眼。原来是茅草顶,不过多亏朝廷补了钱财与人力,才换了瓦片顶,现在刮风下雨都不会漏水

    ,多的草能多塞袄子与衾,冬天住着都舒服得很。”

    随着门打开,屋里的气味扑涌出来,有汗味与馊味,只把里公与几个年长的村人吓得赶紧看武帝与太子脸色。

    只见这世上最尊贵的天家父子二人各自皱了皱眉,一时几人吓得都捂住了胸口。

    就在害怕得要跪下时,便听武帝道:“土房若遭强雨还是危险,再等等,等砖瓦窖多建起来些匠人多培养些,以后慢慢都换砖房。”

    又道:“此处离唐县近,可派村中劳壮男子前往县窖学习手艺回来开窖烧砖,此等为国为民之事,自有朝廷偿之劳力补之银钱。”

    村长与里公听了大喜而泣,便连颤巍巍的老者都要下跪谢恩,姬苏想扶,然而武帝并不动,只好拿眼瞟着,看到人群跪下了,群情激动的高呼:“陛下仁爱,谢陛下圣恩啊。”

    此呼声出,武帝方抬手扶起最年长最前的人,大佬一动,姬苏才赶紧上前扶起里公。

    草草看了民居住房,那家孩子又拉开地窖板,放了梯点上灯,因着怕脏了帝王与太子的衣袍,户部大人自告奋勇下了窖看了一圈上来,与武帝禀道:“窖以石砌,存之粳米、麦、稗、菘、晒干野菌等,物种不多,量可观,微臣观之今冬明春可饱腹。”

    “好。”

    农家贫户能得过冬春两季,这粮食量就算是可以的了,以前不知冬天饿冻死多少人,武帝终于嘴角挂上了笑。

    自己治下国泰民安,这何尝不是对自己能力的又一个肯定?想到这里武帝笑看儿子一眼,大袖之下微微用力捏了捏姬苏的手。

    ——天赐苏与自己,国泰民安,苏功不可没,史书当重记一笔流芳于世才好。

    姬苏虽不知武帝为什么紧紧握着自己的手,但能感觉出武帝的高兴,便也回了爹一个微笑。

    又走了几户人家,有些钱财的,房子是木建了,家院一角也圈了地出来喂了几只鸡鸭鹅与豚。

    即使有看着严厉凶悍的禁卫们护卫着,村民们还是怀着又畏又敬的心情跟拥在队伍后头,一直到日头渐中,武帝突然问话:“里公,时候不早,朕与太子可上某家叨扰一顿便膳?”

    里公听到这话,喜得说话都快说不清了,哆嗦着用手比划着请势:“陛……陛下,这是小老儿的福……气气气气,您请您请……”

    武帝回头对村中长者们微微点头:“几位老人家一起来罢。村中之事,难处、好处,朕还想再听听。”

    ***********************************

    麦芽糖:从大约3000年前的《诗经》中就可以看到端倪,比如“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在大约作于战国的《书经》中又有“稼穑作甘”的话,可以被解释为当时人已经明了以淀粉制糖的方法了。从当时的资料中还可以得知当时各阶层的人都很爱吃糖,“含饴弄孙”就是东汉章帝时期马皇后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