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重生之暴君 > 一四五、hua寨

一四五、hua寨

作品:重生之暴君 作者:赫连春水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一四五、花寨

    汾城悄悄的加强了警戒之力,新来的医师们休息了一日便被武帝指派去了周围各地村落进行义诊,随同武帝同行的御医唤李名瑞仙,诸人一头雾水,寻了他私下打探武帝究竟葫芦里卖的是甚药,李瑞仙也不保留,坦然道:“诸位先生可有仔细观察李渡之人?不论男女老幼,肚大身细者比及其他地方,都多上许多,故陛下存疑,着人问了当地医馆,却是李渡此地乃水毒之症频发地,陛下忧心病症外传,故令诸位先生前来,集众家之长,试作绝症(杜绝这个病)之应对。”

    众人恍然,李瑞仙又丢出一个大消息:“陛下因感百姓不易,医师稀缺,已令八百里加急前往京城,欲将天家历年所集医药类珍孤之本尽数誊抄供吾等参详。陛下仁义爱民,老夫亦已使人送信回族,欲寻医书与诸位一同参详。”

    这是个大炸弹,劲爆得全场在坐之人都说不出来话。

    前几年武帝针对文人,大开自家书房,把经史集册都着内侍抄了,弄了家免费与人看书借抄的大胤书馆,此举赢得天下文人的交口称赞,正是此举,一举扭转了武帝先前与人的残暴不仁的印象,几年间文风兴盛,无数人才出现,大胤一片生机勃勃,眼下突然又因为水毒之症要无偿贡献他老姬家的藏书,医师们怎么能不惊?惊得好多人都脑袋一片空白了。

    陛下这意思,是要打破医药世家绝技暗藏,闭门造车的巨墙厚壁,让医学交流进步再造一个百花齐放,医师交流进步引领培养后人的盛世大举。

    刘御医心里大叹一句陛下性子凶狠如虎龙,竟还能同时狡诈如狐狈,李瑞仙这死老小,自从陛下开创医学院,任令他作了院长,便感动得对陛下死心塌地,简直就是愚忠之臣了,他来这么一出,不就是陛下的意思么?当即起身拱手道:“陛下大义以身为则作表率,老夫汗颜,亦愿追随陛下,献出吾刘家珍本《山水方》与诸位共同参详,为吾大胤贡献一份力量。”

    刘御医动作快,李御医慢上了半分,心里骂了刘御医一句老狐,同样起身表了决心,这下别人还有不知之理?纷纷表示愿意把家族或自己游历、经年所接触、诊治的病症、药方及疑问、心得捐献出来,就连吴三娘子与程灵芝都眼里异彩连连。

    医家也如同世家,大部分都是祖上一直传承下来,又都闭门造车,害怕绝学为外人知道,从而动摇家族根本,侵害家族利益,以致将来害得家族落没,俱都将所擅之药理捂得死紧,武帝此举,无疑就是要逼迫医药世家们进行改革。

    有了医学院,寒门子的学生虽说不多,但逐年在缓缓增加,当世家们把各自的绝学都贡献出来,互相探讨,互相交流,医师人才极为稀缺的现象就会大大改变,对百姓来说,求医变得容易,被病症带走生命的风险就会降低很多,从而大大保证了大胤的人口的发展。

    人口充足,代表劳动力量的充足,国家的发展就得到了保证,从而进一步又推动了国防、经济、交通、能源研找的发展。

    盛世,就不会只是一个空话,一个空想,而是马上可得的现实。

    姬苏对武帝此举早有所闻,可再次听到还是忍不住跟常孟人与唐山小桃感叹:“吾父高智,实乃一代真龙大帝,高瞻远瞩,气魄非常,当名垂千古为后世景仰矣。”

    这话姬苏说得很真心。

    当年便是秦始皇,都没有这么长远的目光与广阔的胸襟。

    武帝是狠,对他国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侵略家,豺狼虎豹,但他所做的桩桩件件,撇开个人喜好,更多的却是在推翻现有的社会体系,形成中央集权与社会民主化的变革。

    他现在做的事,一边奠定着大胤的国家领土版图,有力的保证占有资源,一边又是为新的大胤与几十、几百年后的这个国家的地展打下基础。武帝同时还平衡着文与武的发展,大胤的文人都开始基础武学的课业,可见崇尚武力的同时,也倡导智慧的运用。当一个国家,不是个人,而是整体的民强,那国富还会远吗?未来的大胤会在历史的洪流里走得更远更长久,在这个星球上比其他国家要发展得更快更迅速,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这份眼界与心胸,这份巨人式的雄伟气魄,叫一声大帝,当之无愧。

    唐山等人俱都由心赞同,转了个背,武帝全身舒坦,好似身体都轻了,要飘起来似的。

    儿子真可爱,竟这般夸赞于他。虽说每日常听他人奉承,可武帝早年的经历,对人言并不相信半分,然而此时却如同喝了蜜,心跳都不由得自己,真恨不得上前抱住儿子好生亲咬戏戏一番。

    平时态度冷硬的武帝,嘴角带上了自己都不知道的笑意,只把小桃瞧得稀奇,唐山看在眼里,再看看一侧与其他禁卫说话的太子殿下,默默的垂下了眼睛。

    大约老天心情好,侍卫带来了找到对水寨水路特别了解的老渔夫。

    姬苏受了礼,见这渔夫面容沧桑,额间皱纹深得厉害,便不由得想起上辈子操心政事的父亲,给人赐了座,便详细询问李渡的水寨情况。

    李渡水路纵横,南来北往皆靠船,故水寨不少,专门在一些要道上弄了关卡收取水费不说,据老渔夫讲,有些水寨还掌着秘密的水道,这些水道,多用作运盐。

    听到盐,姬苏不由得面上一肃。

    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海盐,盐除了从小国代国与贡国进贡的池盐、川盐,就是运州、毛州、放州等地出的岩盐,盐量又是人体必须之物,故来往交易朝廷把控极严,一个州一年需要用盐多少,都是严格控制着重量的,也因为如此,盐又是珍贵稀缺之物,倒卖的利益异常巨大,有些寻常人家甚至一年的嚼用大头,都用在了买盐,有些地方甚至富贵人家走亲戚送礼都用盐代替,受礼家还不觉得礼轻,反而觉得礼重情谊重。

    看来去海边走一趟势在必行,盐这个东西,得大力开发,海盐粗提炼出来的,可以用来腌菜,再找匠人们研究,做二次提炼,就可以变成可食用的食用海盐。

    不知不觉进入忧国忧民太子日常模式的姬苏在心里为自己做计划的小本本又添上了一笔。

    但目前还是先去水寨看看要紧,姬苏并不多话,细细听着老渔人解说,偶尔会插一句提问一下关于水路收费,水寨远近等问题,最叫姬苏感兴趣的,是老渔人提到了一个事物:蛟。

    作为华夏人,姬苏是听过蛟这个名词的,说是是龙的一种,但这个生物对于广大的华夏人来说,就是一种传说中的生物,并没什么人有幸可见能确认它真的存在,而现在,姬苏居然听到了蛟。

    他不由得好奇:“老丈,蛟是何物?”

    老渔人本来以为得见大官,心里一直紧张揣着,随着交谈,慢慢发现眼前的年轻人态度温和有礼,声音也好听,慢慢便放下了一口气,此时听到姬苏问话,倒是显出年少之人的一份天真,不由得好笑又自豪的解释道:“蛟是一种蛇鱼。”

    “蛇鱼乃李渡特有之物,体长如蛇,尾尖如刺,最长约有五丈,体粗如一个半成年男子。头亦如蛇,舌亦如蛇,身体尽覆鱼鳞,但头眼往后则是骨腮,瞧着凶恶,却是性情温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