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重生之暴君 > 一五三、再会

一五三、再会

作品:重生之暴君 作者:赫连春水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一五三、再会

    “看来,这李渡不大,匪患却是不小,竟连官船都敢劫。”

    连家四郎若有所思,连锐道:“兄长放心,此次所来皆是曾经参与东征的将士,可不是新丁,定叫贼匪有来无回。”

    “抓几个活口,正好拷问水寨所在。”

    他们旁若无人商量,老渔人在一侧听得心下有些不忍,忍不住道:“几位将军,倒也不是所有水寨都是水匪,亦有保驾护航专做水镖生意的,像谭寨、刘寨,只要交些银钱,他们便保船只哪段水路平安航行。”

    武帝在侧听得若有所思:陆路建立了镖局,因此为大量武人提供了一个挣钱养家的路子,水路水镖倒也可行。

    大胤湖川江河限于各地,俱是某府某州那段水路各自为政,若下令全国开挖河漕,以分支为点扩展其河道弄做运河,如此一来,不仅可使各地商业流通得更快,亦能增强各地驻兵援奔机动性,倒是一举数得之好事。只是此乃大事,人力财力耗费巨众,详情眼下不便细思,待回了京与两相等商议了,再拟个章程出来。

    想到钱,武帝就想到国库,这回西征搜刮了不少,值钱的大头已经俱送给儿子或留作准备筹建自己与儿子崩后(详见文后解释)的地宫,余下的小头倒也算得充盈,但万一大肆兴漕建运,所需费用只怕远远不够,看来还是跑远点,再多打几个国家才行。

    姬武想得正出神,船底忽然传来窣窣声响,显然有水匪欲从水下登船,他忙回神,下令周围侍卫军士:“弓及长茅准备。”

    将士们有序的持了兵器站到船舷边,大胤的水军所用的茅很特别,整支长约十米,除了手柄一尺铸成圆形缠了红绞藤,余下二十八尺皆是扁形,两边磨利,如同细微波浪的利齿剑,专门用来对付水里贼子,叫他们绞不住,也握不了,一扎下去必要见血。

    连锐听着动静,手一挥,号令兵呜呜的吹响了牛角号,发出进攻的命令,浓雾里根本看不到敌人,但将士们听着指挥手里的箭一波一波射向水中,持茅者则双手握茅猛往船舷下方扎刺。

    惨叫声接连响起,不见人影,但能闻到渐渐浓郁的血腥味,有换上李渡潜河挖蚌的渔人装束、但质地却以一种轻鲛厚韧鳞皮所制成的,特殊水军紧身服饰的士兵们口衔刀剑纵身入水,随后船下传来厮杀声。

    船上的人并不着急,俱都侧耳听着下方动静判断哪方胜出,不过两盏茶的功夫,下方传来呼哨声,将士们赶紧甩下绳索,下了水的士兵如同灵活的水猴扯着绳子刺溜溜的往上爬,号角再次吹起,只是这回每一声都非常长,表示着收兵之意,随后铁链处有士兵如同猿猴倒吊着四脚并用爬过来进行汇报。

    “禀将军,贼人已退,五船共杀敌四人,未能留下活口。”

    “禀将军,四船共杀敌六人,活捉两人。”

    “禀将军,三船敌人欲纵以火,已生擒一人,杀三人。”

    “禀将军,二船共杀敌四人,伤七人,捉住一人。”

    “禀将军,头船共杀敌五人,活捉两人。”

    “做得好。”

    连镛点头,慎道:“浓雾不散,恐今夜只能泊于此处,各船将士听令,加强戒备,以防水匪趁夜纵火再次偷袭。”

    “另活捉之敌尽快于各船拷问,详细交待水寨方位、人数、布防等事物者,予以关押,待回城放生。不语者,格杀。”

    “诺。”

    诸将士应下,各自返船上报指挥使不提。

    是夜,水匪果然又来袭击了一波,想来是想救回被抓的同伙,然而胤军早有防备,这回箭支用上了沾了油点了火的火箭,烧得惨叫声不绝,空气里除了铁锈腥味,便是烧焦之味,看不到情形,却更叫人胆寒。

    水上武帝一行游刃有余的拼杀着,是夜,汾城里亦不算太平。

    姬苏隔着门问了武帝安,因着杀敌见血吃肉的大王一直处于亢奋状态,甚至伤了侍养的士兵,姬苏急行到了大王居处,拿着自己的旧衣细声哄转来转去不时作出扑咬之势的大王。

    比成人还巨大一两倍的大王起先还对姬苏低吼路齿,不时顶撞着重铜浇铸的栅笼,后闻着衣裳气味,又听到熟悉的声音温柔低哄,方慢慢收起攻势,甩着尾放缓了脚步往门口姬苏方向走来。

    旁边的侍卫担忧得很,劝姬苏道:“殿下,大王实在危险,您还是退后勿入栅笼之中。”

    姬苏笑笑,嘴角温柔却不容置喙的道:“尔等退下。”

    侍卫们不肯动,姬苏再道:“怎的,本殿之令汝等不欲听从,可是不将本殿放在眼里?”

    大帽子压下去,侍卫们再谏都拦不住,只能让开一条道,让太子殿下打开栅门进了笼里。

    姬苏带了活羊进去,亲若友人般的招呼大王:“大王快来,听闻汝伤了伺候汝的将士,怎可敌我不分伤害自己人?吾倒是想打汝骂汝,可白日汝未进多少食,还是先吃饱再议罢,可不能再伤吾,否则外头那些侍卫便真敢违了吾令,把汝剥皮抽骨作成毯子泡成虎骨酒糟蹋了去。”

    大王从喉咙里发出咕噜的声音,先瞪眼看了一下山羊,直把山羊吓得跪在地上拖都拖不动,后又别开眼,把头低伸到姬苏面前,张开血盆大嘴。

    外头一行侍卫们吓得有几个忍不住微微拔出了刀,更有几个瞬间取下弓搭箭拉成了满月,就待大王对太子殿下不利时出手击杀。

    他们的杀气引来大王不安的低吼,姬苏被它粗糙的大舌一舔,舔得下巴全是虎涎,面具都被大王给拱掉了。

    伺养大王几年,姬苏已知它习性,伸头来舔并用抬颌来拱,是想让自己挠它下巴,大王作这动作,一是表亲近,二是表高兴,故姬苏背对众人令其都退下,自己则盘坐于地,大王乖乖趴下来,把诺大的头颅至于姬苏腿上,感受到下巴脖子力道均匀的挠抓,舒服得眯起了眼睛。

    侍卫们一时并不敢退远,俱立于门口观看了一番,直到姬苏再次赶人,又见大王打起了呼温顺下来,心下暗暗松了口气,这才退走。

    姬苏挠着大王舒服得很,自己靠着毛深的大王也舒服得很,渐渐睡意上头,便抬着大王的头温柔放下,自己则窝到大王肚腑侧靠躺着一同睡下,大王梦里犹似有感,甩着粗壮的长尾卷住姬苏拢紧于自己,一人一虎便就这般睡了过去,可怜那山羊,跪在那一边颤颤不敢乱动半分,只能不舒服时悄声发出咩咩的细叫来,直到后来见那猛虎并不扑将过来,方站起来躲到栏杆处紧紧贴着,远远的注视着那靠里的一人一虎。

    姬苏睡得香甜,然而睡到夜半忽然闻到血腥重味,瞬间感觉不对,猛的睁开眼来四下打量,顿时发现自己位置并非之前所在,再一仔细打量,身后与手下感觉暖和毛绒起伏,不小的咀嚼撕咬声传入耳中,姬苏探出身去看,就看到大王正在大快朵颐,自己与它从先前靠里的位置移到了门口,再摸着大王软乎乎箍在腰上的尾巴,惊讶的猜测许是大王醒了,肚子又饿,可又怕惊醒自己,所以拖着自己一点或衔着自己换了位置。

    不知真假,但姬苏把这猜测当成真,顿时又好笑又感动,他并不

    嫌血腥味重,也不惧大王进食时的残忍可怖,反而安安心心再次摸着大王的一节前腿半躺下来,脸一向上,顿时笑意就凝在了脸上。

    船顶本以木为骨,覆铁皮,再盖以状如鱼皮的鱼鳞草掩盖铁皮,此时竟于正中被人扒开了一小块,那人大刺刺的挤了大半张脸在扒开的菱形空隙处,见姬苏仰头讶然,勾起嘴角路出一个笑来打招呼道:“殿下,许久不见,汝可真狠心,竟把一个伤患丢于医馆自行离开,殿下也忒好意思了些。”

    姬苏眨了眨眼,以为自己看错了,然而眨眼后那张可恶的脸还贴在船顶上,像是船顶生出一张蒙人绑匪面孔般,古怪又滑稽。

    曲钺眼见姬苏张嘴,怕他叫人,忙又放低姿态把指置于嘴力比划着嘘声道:“殿下莫喊了,在下只是前来打声招呼。”

    这样的鬼话姬苏才不相信,冷笑一声道:“你一介绑匪还敢现身本殿眼前,竟还敢说只是前来打声招呼,这话说出去,便是三岁稚童都不会信。”

    “不过汝倒是好本事,竟能出现船顶而不为大王惊动。”

    “说罢,汝出现本殿面前,是贼心不死,还想绑架本殿呢,还是另有目的?”

    见太子殿下并未喊人,曲钺心知怕是因为自己一路照拂并未真正伤害于他,眼下才肯与自己说话也未叫侍卫,他想了想,道:“便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在下也不敢于重兵之中掳劫殿下,在下只欲与殿下叙个旧,明日午时,城中汾水舫恭候太子殿下大驾。”

    说完便闪,姬苏呆了一呆,还未回神,便看到空荡荡的破洞处又出现了蒙人那张可恶的脸。

    曲钺眼带赞赏:“殿下美若仙人,靠于猛虎狂兽,实令在下画兴大发也,回去定连夜赶画出来,明日还请殿下指正。”

    姬苏摸一把脸,抓起一支血淋淋的羊骨便甩向船顶。

    妈哒,他这是被调戏了吧?

    是被调戏了吧?

    *******************************

    崩:在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因而皇帝之“死”等级也是最高的,称为“崩”或“驾崩”。崩,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从山,朋声。《说文》:“崩,山坏也。”“崩”字上面的“山”,表明“崩”是因山体运动而发生的一种变化,本义为“山崩裂倒塌”。由于古代认为帝王的死对于社稷来说就像大山倒塌了一样,所以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就被称为“崩”。

    。古代由于人们地位身份有着高低贵贱之别,死的叫法可谓多种多样。除了“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礼记·曲礼》还规定:“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只有“庶人曰死。”也就是说,“卒”是专用于指大夫或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公羊传·隐公三年》:“大夫曰卒。”“卒”字原本为“终止、尽、完毕”之意,后引申为死亡的通称。《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资治通鉴》:“初,鲁肃闻刘表卒。”《明史》:“居正已卒。”这里的“卒”都是指“死”。若直接写一个“死”字,则专用于庶人,亦即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和官府的低级官员、差役。而且,即使都是一个“死”字,在古籍中仍有细分。比如《礼记·檀弓》中的记载是:“君子曰终,小人曰死。”;而《周礼·天官·疾医注》则认为:“少者曰死,老者曰终。”

    此外,由于死亡者年龄、死因等各有不同,叫法也不尽相同。比如“殇”字,是指幼年夭折或为国战死者,没有到成年就死去的称为殇折、殇夭。“缢”字则是指吊死或用绳子勒死。《左传·昭公元年》:“缢而弑之。”其他代指死亡的字或词语还有“殉”、“殁”、“殒”、“殪”、“殂”以及毙命、亡故、仙逝、阵亡、就义、牺牲、罹难、圆寂、涅盘、去世、作古、寿终正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