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节

作品: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作者:番茄菜菜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行吧,我去一趟教育局。”

    南雁松了口气,“谢谢。”

    自己不在沧城,这事就得让孙时景来处理。

    平白给人增添了工作量,南雁觉得这一声谢谢很必要。

    “你什么时候回来?”

    “还不好说,这边设备下午开始调试,快的话半个月,慢的话大概得一两个月。”

    “嗯。”

    那边挂断了电话,只留下一个“嗯”。

    南雁想,回去的时候应该给孙时景准备一份礼物才是,答谢人这段时间的辛苦。

    至于准备什么礼物,或许可以找一下东北这边的老山参什么的?

    她晚上的时候问老关。

    “老山参啊,那我回头给你留意着。”他请人过来帮忙,送人一支老山参也是应该的。

    南雁这边进度不快不慢,她已经接受了老关即将退休这一事实,如今自己能做的,那就是帮着老关站好最后一班岗。

    她人在东北,倒也留意着高考录取的事情。

    最先传来好消息的是陵县那边。

    三个徒弟都考上了,小徒弟最是出息,考上了清华的计算机专业,另外两个徒弟倒也算不错,一个考上了首都外国语学院,另一个则是去了南京农学院。

    至于红武公社那边,林蓉如愿去了首都念书,化工学院。

    倒是高北辰的录取学校略有些古怪。

    依照刘焕金的说法,高北辰报考的是首都的学校,首都工业学院,然而最终被哈工录取。

    要不是打电话过去特意问了一遍,确定没有录取错,她还真觉得这其中有什么问题。

    南雁倒是知道怎么一回事,高北辰大概是在做考卷时答得不错,那几个特殊的题目答得好,所以被哈工抢走了。

    这事倒是她考虑不周,忘了跟家里头说。

    好在高家小弟很愉快的接受了这一结果,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早早的跟公社开了介绍信,离开家里,如今人已经去了哈尔滨。

    至于老高家想要四处宣扬儿子考上大学这事,证明自家出人才。

    奈何马书记一句,“是啊,南雁和北辰姐弟俩都不错,你们咋想的,咋就跟南雁断绝亲子关系了呢?”

    主动出招的马书记让老高家傻了眼,还宣扬个屁呀。

    他们哪想到南雁压根没出事,当初那一副山雨欲来的模样全都是自己吓唬自己。

    结果为了小儿子跟闺女断绝关系,得到的却是小儿子这么一句话,“今天能为了我跟我姐断绝关系,明天你们又会为了什么跟我断绝关系?你们可真是亲爹娘兄弟,毕竟别人家做不出这事。”

    老高家赔了夫人又折兵,加上马书记是在人群里说的,公社里的人纷纷看老高家的热闹。

    怎么宣扬?

    宣扬自己出了俩好孩子,结果被他们一个个得罪了吗?

    刘焕金跟南雁提了两句,倒也没怎么多说。

    毕竟知道南雁压根不想关注老高家的事情。

    热闹看两眼就够了,对刘焕金而言,更担心的是去香港那边的张桂花,“去了好些天了,也没说啥时候回来,我瞧建国有点担心。”

    担心什么?刘焕金倒也明白。

    曾经被兄嫂嫌弃,被林广粮两口子看不上的小.寡.妇如今可是有人稀罕呢。

    林建国大概有危机意识,怕被别人撬了墙角。

    南雁安抚道:“他好好照顾家里照顾厂里就行,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是不相信桂花的能力还是不相信她的心意?这么担心下去,夫妻间的信任都没有,只怕回头真要出岔子。”

    夫妻间的信任。

    刘焕金叹了口气,“回头我跟建国好好说说。”

    年轻人没怎么经历过大风浪,的确是少了些信任。

    除了几个徒弟和家里,其实食品厂那边也出了点成绩。

    当初厂里招了不少的知青去工作,原本是落户在陵县了的,但高考又给了他们展翅高飞的机会。

    只不过这些知青的录取率就相对低了点,参与高考的有上百人,最终被录取的只有两个。

    钟厂长倒是不为难,还给这两个考上的工人举办了盛大的欢送仪式。

    用实际行动表明,他这个行伍出身的粗人在劝学,在劝人上进。

    除了食品厂,南雁还得到了一条刚开始让她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消息——

    程明也去参加高考,但没考上。

    程明?

    这个名字让南雁思忖片刻,这才想起了程明到底是何方神圣。

    她倒是忘了,这个曾经被原身爱慕过的白衣知青。

    不过依照程明的出身,能参加考试就已经挺难得的。

    毕竟他家里头成分不太好。

    过去很长时间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南雁还以为程明的姑姑把他给弄走了呢,原来还在乡下呆着呀。

    她也没太留意,又远程关注了下沧城学院的招生情况。

    算是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招生顺利。

    原本的招生名额不足百人,而南雁改变主意后,招生数量翻了一倍,小二百人。

    其实沧城学院容纳这些学生绰绰有余。

    就是郭长城再去省里头开会的时候,被狠狠埋汰了几句,“不是说宁缺毋滥,初次招生怕教不好这些学生吗?万一学的不好,将来出了事,药品那可是影响千家万户呀。”

    曾经郭长城说的话又被戚厅长稍加改动拿了出来。

    咱们郭局长振振有词,“能参加高考,从那么多高校中选择咱们沧城学院,这就证明学生有眼光有魄力,也有潜力,这样的学生咱们缺的很。虽说咱们是初次招生没啥经验,但是你看这些知青工人考不上也得再继续工作学习,环境还不如咱们学校呢。”

    “再说了,学生的基础都大差不差,最优秀的那一波也跟咱们无缘,但进入大学校门的也不会太差,这些学生要教不好,那就是咱学校的责任,那沧城学院早早关门得了,也别误人子弟。”

    总之,这道理全都在他这边,怎么说都有道理。

    省教育厅也就是嘴上说两句,能多录取学生当然好,这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嘛。

    何况报考沧城学院的人还真不少,其中也不乏高分,真要是因为招生人数让这些学生没书念,那他们可真是罪过大了去了。

    招生工作的事情在八月下旬告一段落,而等到新生入学后,南雁还在东北这边忙活。

    等她回到沧城,已经是国庆节后的事情了。

    “国庆节前孙厂长还过来问,说您这躲清闲要躲到什么时候。”吴孝钢觉得好像也有点道理,沧城学院招生入学,这事本来是自家领导发起的,结果到了关键时候人又跑的不见踪影。

    事情落到了孙时景头上,可不是有点小怨言嘛。

    “辛苦你们了,我给你们带了礼物,另外这个……算了,我回头亲自给他送过去。”

    南雁原本想着自己让吴孝钢送过去就行,又觉得孙时景那张嘴少不了刺人两句。

    还是别让她的办公室主任遭罪了。

    吴孝钢拿着东西分发下去,不外乎是一些糖果饼干。

    不贵重,领导的心意,办公楼这边图个热闹而已。

    不过孙厂长那份礼物好像不太一样,用油纸包裹着,看着分量还挺足。

    也不知道是什么。

    吴孝钢无缘知道,毕竟有些事情领导是真不跟他说。

    下午的时候南雁去了趟地委,跟着季长青去了趟沧城学院。

    “我在想,等再过些年,咱们这招生人数多了,这校园怕是都不够用。”

    南雁笑了起来,“那就回头再扩建嘛。”

    大学扩建还是日后的事情,反正学校周围倒是不缺空闲的土地,南雁打算回头再研究下周围,做好规划。

    长远的规划。

    季长青觉得这是得考虑,或许就是三五年的事情,毕竟学校每年都要招生,人数这么一翻倍……

    咱们的阵营又扩大了呀。

    想到这,他前所未有的高兴,“小高,你可真是我的福星。”

    虽说党员不能讲这些封建迷信,但自从南雁来到沧城后,这变化可不止一星半点。

    南雁笑了起来,“是咱们所有人努力的成果。”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便是又再多的稀奇古怪的主意,那也得千千万万人协同作业,才有这厂房,有这成果。

    所以才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小孙你也在这边呀。”

    季长青看到拐过来的人,“是来上课?”

    孙时景微微颔首,“今天有一堂课。”

    到底出生于医药世家,孙时景从小泡在药书里,后来又在部队工作多年,担任授课老师倒是没什么问题。

    不止他,佟教授和任雪松也都有课程安排,平日里会来这边给学生上课。

    “高厂长回来了。”

    淡淡的一句话让季长青觉得这两人之间有点不太对劲,至于哪里不太对,他又有些说不上来。

    反正就有种暗流涌动的感觉。

    南雁颇是客气,“这段时间辛苦孙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