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节

作品: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作者:番茄菜菜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仿佛无线电厂就是见不得人好,想法子阻拦他们似的。

    “真要是这么说,那就随便他们呗,反正咱们自家生产的彩电,还真不介意跟他们打价格战,看到最后谁哭谁笑。”

    真要是打了价格战,谁都笑不出来。

    但掌握着关键技术的国内彩电生产线,显然能把成本拉得更低。

    事实上不止是价格战,回头跟百货公司说一声,不准其他产品进入,这样就能一劳永逸。

    但到底是同胞,哪能这么下狠手啊。

    还是再劝劝吧。

    就是不知道那些人什么时候再来,徐新华目前只好以逸待劳。

    她这边刚出去,半导体研究中心的王主任没多大会儿就过了来,简单说了最近的工作成果,倒是有两项技术实现了自主研究。

    相关的技术说明都已经写好,递到首都那边让去国际上申请专利了。

    只不过也有几项技术实在绕不过去。

    “那就先搁置,先把其他问题解决了,再回头来看这些,如果实在解决不了那就不用管了。基础不会太卡脖子,重要的还是更新更科技的技术。”

    王主任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光刻机的技术难点在镜头上。

    虽说现在上海光学仪器厂正在进行镜头的研究,但几乎从零开始的研究需要几年时间来发展,而这几年日本也好德国也罢肯定不会原地踏步走。

    “镜头的研究需要时间,不过咱们也不能把赌注都压在镜头上面,我这次去首都,正好找到了一些资料,你最近有时间的话得去首都一趟,看看怎么跟那边的化工厂达成合作。”

    化工厂。

    王主任当即反应过来,“你说的是光刻胶?”

    南雁笑了起来,“是啊,既然镜头重要,光刻胶也很重要,咱们两手抓,镜头现在落后太多,但光刻胶倒是跟国外差距没那么大,把这个做好了倒也算是给自己找了点底气。”

    “是,是这个道理没错。”王主任笑了起来,“我这边工作安排妥当就去首都那边,说什么都会让他们把这个继续研究下去。”

    只有继续坚持下去,才能看得到希望。

    无线电厂就是最好的例子。

    “行,有什么问题的话你就找小林,她算是业内出身,之前就是工程师,技术相关的多问她总没错,要是解决不了就直接打电话找贺司长,贺司长解决不了就找罗部长,再不行那就等我回来。”

    总之在问题解决之前,就多尝试就是了。

    王主任点头,“成,我心里有数了。”

    几个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走马灯似的过来。

    南雁的办公室十分热闹。

    等送走黄主任,外面天色已经黑透了。

    林辰正在走廊里跟杨秘书闲聊,“领导总是这么忙?”

    “那倒也没有,只是刚回来的这几天,事情不免多一些。”

    等着这些棘手的事情处理完了,就是领导给他们找事情做了。

    这事杨秘书不要太熟悉,毕竟好几次都这样了。

    年轻的女秘书虽然知道这是自家领导的作风,但还是有些错愕。

    这种给自己找事做的做派,还真是……

    有些似曾相识。

    两人跟南雁一块吃晚饭的时候,厂里的后勤科长过了来,说起了林辰的安排。

    “家属院那边没有适合的住处,单身公寓那边好像也不太适合,要不暂时住招待所怎么样?”

    林辰十分好说话,“有个住的地方就行。”

    她本来也不是无线电厂的工人。

    后勤科长看向南雁,这事林秘书说了不算,得听大领导的。

    俚语说打狗也得看主人。

    这是厂长的面子,你不小心处理,能行?

    南雁没开口,这让后勤科长不免有些紧张。

    这安排,是不是不太合适?

    “那我……”

    “挺好的,辛苦了。”

    “不,不辛苦不辛苦,应该的。”后勤科长长舒了一口气,跟林辰交代了几句后,这才离开。

    “您吓唬人干什么?”杨秘书觉得领导有点过分。

    南雁把粥吃完,“那你得问,他想那么多做什么?”

    正常的工作流程走就是,但又想着讨好领导。

    南雁不吓唬他吓唬谁?

    杨秘书轻咳一声,“下面人也不好做事。”

    “上面的不好好做人,下面的又有小心思,倒是双向奔赴了。”

    南雁说了句大实话,让杨秘书和林辰都不知道怎么接这话茬。

    事实上,她也就是随口说一句而已。

    她还管不了别人,管好自己就不错了。

    第二天一大早,地委那边秘书专车过来接人。

    倒是老熟人,张书记身边的那个小李秘书。

    车上就聊了几句,说起了地委这边的一些工作安排。

    “高副部长您有什么建议吗?”

    南雁笑了笑,“我没主持过地方的工作,但也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其中关系大,我还是不要胡乱开口的好。”

    李秘书笑着道:“说归这么说,但老话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您能把偌大的工厂管好,打理的井井有条,即便是去地方上任职,也差不了。”

    “还是不一样的,一个城市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人,可一个工厂才多少人?工厂有各个部门,但一个部门又有多少人?虽说现在是企业办社会,但小型社会与大型社会到底不一样,让你管理十个人容易,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一万个人呢?困难程度不同的。在这件事上我可没什么发言权,还是你们张书记做得好。”

    要不是知道这位是副部级干部,压根不需要对一个地委书记溜须拍马,李秘书还真怀疑自己听错了。

    显然,这位口风紧的很,李秘书也没再说什么。

    到了地委大院这边,南雁才知道今天的会议规模还挺大。

    基本上把地区各个单位的负责人都喊了过来,机械厂那边来的人更多。

    显然地委这边准备充足。

    简单的寒暄过后,张书记言归正传,主旨倒是明确。

    新形势下的芜湖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该如何走。

    对比这个地委书记的热情,其他部门负责人的发言不算特别踊跃。

    毕竟他们考虑的还没那么长远。

    李秘书留意到,特别邀请来的高副部长发言也不算特别多。

    也就是牵扯到机械厂时,这才多说了几句。

    显然,这位副部长十分谨慎。

    你不好说这种谨慎是错的,毕竟涉及到其他单位的事情,她不见得有经验,说不好。

    但这种谨慎,绝不是张书记希望看到的。

    会议持续时间长,中午吃饭的时候,张书记特意请高副部长出去说话。

    李秘书没有跟着,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下午再开会时,高副部长话多了起来。

    偶尔的尖锐听着有些刺耳,但仔细思考倒是那么回事。

    李秘书有些不太明白,午饭时究竟谈了些什么,到底是什么样的谈话内容让高副部长转变了心思。

    同样不解的还有杨秘书。

    会议持续到晚上六点半才结束。

    “厂里还有点事,我还有些工作要处理,先回去了,改天有空我请张书记您吃饭。”

    厂里头能有什么事?

    杨秘书想不明白。

    回去后领导倒是去了办公室,但并没有待太久。

    甚至都没怎么往外打电话,所以她又是处理了什么事?

    杨秘书想不明白,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想这事。

    他迷迷瞪瞪的睡着,冷不丁的醒来忽然间意识到问题所在。

    态度。

    足足一天的会议,上半场和下半场截然不同的态度,那也只是为了表明她的态度而已。

    她可以提意见,但也不是没脾气。

    别有事没事的过来找帮忙。

    主要是后者!

    毕竟来找余明城套交情的本地厂子可不少,远不止周边地区那么些。

    领导马上就要出国,到时候怕不是还会有人过来套近乎。

    这是想着走之前留下点余威,好威慑那些有心之人。

    不过这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