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节

作品: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作者:番茄菜菜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人家的态度很好。

    起码比系里头这些瞧不起人的老师强一些。

    搞计算机科学的人,倒是学了酸腐文人那套东西,真是让人头疼。

    系主任亲自做介绍,又带着南雁和贺红棉去系里参观,顺带着做工作汇报。

    等着忙活完这一通,已经到了中午饭点。

    “要不去食堂吃点饭?”

    “好啊。”南雁倒是没拒绝,“我没念过大学,不过倒是没少在学校蹭饭吃。”

    这话让系主任动了心思,“高副部长没打算读个文凭?”

    干部也要学习,毕竟建国的那帮元勋们,学历还真都不差。

    如今在首都的这些部级干部们,多少也都后来进修补足了学历。

    相对来说,南雁这个高中毕业生的文凭,不够用。

    系主任觉得自己这话可能有点太直接,又补充道:“当然,没念大学也不影响您工作。”

    这个得承认,作为计算机系的主任,这几年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如何,他可真是太清楚了。

    多少项目是在这位高副部长的手里头起来的,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只是有个学历好看些,毕竟这么个高级干部,少不了跟国外打交道。

    外国人说不定就会拿学历做文章。

    当然也不是不能反驳。

    但又何必给自己留下这么个“短板”呢。

    “这事我研究研究。”南雁现在再读书,也是读个在职的文凭镶金罢了。

    读与不读其实各有利弊。

    不脱产的文凭,回头也会被人做文章——

    不是正经考的大学。

    别人想做文章,多得是理由。

    南雁跟贺兰山说这事,“不过我想了想,还是去给自己镀个金吧。”

    她的理由倒是简单,“我好歹要树立好榜样的作用,别回头让人学偏了,说你看高南雁就没念大学一样很厉害。”

    贺兰山被她这语气逗乐了,“的确很厉害啊。”

    “就别吹我的彩虹屁了,要不你帮我想想,念个什么专业好?”

    虽说是走过场,但该走的流程也得有。

    机械、计算机都行,实际上其他工科类专业也没什么问题,当然人文社科更没什么问题,她都能应付。

    “要不我念个金融,回头贺老师给我补补课?”

    贺兰山被这话逗乐了,“行啊,就怕我这个老师不合格,回头高副部长再反客为主。”

    “我不能给你当老师呀?”

    “能,乐意之至。”东京的早春带着料峭寒意,贺兰山不喜欢这里。

    唯一能让他留在这里的理由,也不过是因为这是南雁想的。

    “元海明开窍了没?”

    南雁想着自己有点托大,或许该寻找个更合适的人,如果元海明还榆木疙瘩脑袋的话,她就不止或许了。

    “好多了,他这人脑子转弯慢一点,不过开了窍也还好。”

    “那就成,辛苦贺老师了,回来我犒劳你。”

    贺兰山被这声音勾的心里头痒痒,“好啊。”

    他带着元海明熟悉金融圈的操作,其实也是从头摸索。

    好在,每天都关注时事新闻的人倒是挣了点小钱,在元海明心目中树立了神祇一般的榜样。

    日本人喜欢讲故事。

    贺兰山在意识到这一点后,觉得可以发挥元海明的长处——

    毕竟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元海明就在扯谎骗人。

    比起敏锐的南雁,想要在金融市场上赚钱的人不能说蠢,但更容易被骗是真的。

    求财心切的人总是容易被人骗走钱。

    当然贺兰山不想骗钱,他只是想用小故事炒作股票而已。

    “用一个最简单的词汇来形容炒股,那就是击鼓传花。”

    就看鼓点终止时,这花在谁手中。

    “说起来就是炒作嘛,化学式同样是c,有的只能是煤炭,有的却是天价的钻石,如果没有那些商人的炒作,又有谁会觉得一克拉的碳元素比一吨煤炭还要贵上几十上百倍呢?”

    贺兰山的金融观点十分简单,股票也需要炒作。

    他的那点资金量虽然也不小,但是放到金融市场并不算什么。

    倒不如通过讲故事,把这股票价格搞起来。

    “我看你是偷懒,净想着些省事的招数。”

    让元海明学习技术有点难度,倒不如找到他擅长的点。

    偷懒是真的,但贺兰山真的聪明。

    看起来温和无害,实际上一针见血。

    “在我身边,感觉耽误了小贺老师。”

    贺兰山才不这么觉得,“没有你,我大概就是个除了钱一无所有的二世祖。”

    依仗着父亲的蒙荫,过着有钱人的日子。

    但哪又有什么意思呢。

    隔着距离,贺兰山反倒是情话张口就来,“没有你,我的人生都没了意义。”

    南雁被这话逗乐,又忍不住的反驳,“可以为我更好的活着,但不能只是为了我活着,不然我得教育你了贺兰山同志。”

    “嗯,我思想不积极,回国后南雁同志你耳提面命好好教育我,我一定认真学习。”

    没正经!

    但忙活了一天的人,这会儿又觉得格外轻松。

    大概婚姻的好处便是如此,有个人陪你插科打诨,即便不在身边没办法温暖彼此,但心灵上的交互也能驱赶走身体的疲惫。

    “想你了,忙完赶紧回来。”

    南雁说完就挂断了电话,她想贺兰山是被自己这话惊着了,还是乐呵的像个傻子似的睡不着?

    想了想觉得有些好笑,她怎么跟贺兰山一般幼稚。

    真是近墨者黑。

    ……

    三月份的会议持续了不到半个月,南雁开头还与会,后来就回到部里忙活着。

    有张豫南这个百晓生帮忙,她把这些过去的资料再整合就方便了许多。

    等到大会结束后,各部委的重组工作也拉开序幕。

    工业部这边是重点。

    九个机部都要改制。

    最先确定下来的是名字。

    四机部拟定改名为电子工业部。

    隔壁三机部则是航空工业部。

    而两家原本有牵扯的航空电子则是落到了航空工业部那边。

    毕竟电子服务于航空嘛。

    但电子工业部这边也设置了诸如军工司等职能部门。

    军工司的职能偏向于军工电子,新的司长人选已经出来。

    原成都半导体研究所的所长顾清源被提拔了上来,原本的副所长左相生如今成为成都所的一把手。

    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除了年纪稍微大点,没什么别的毛病。

    毕竟是老熟人,南雁请顾清源吃饭,算是给人接风洗尘。

    除了顾清源外,还有新调上来的,担任基础产品重大工程司司长的陈向前。

    陈向前原本在上海的研究所主持工作,倒是年轻,今年也才四十出头。

    但在南雁面前说年轻,总有些关公面前舞大刀的意味。

    涉及到军工相关,顾清源的话不多。

    饭桌上更多的是林辰在说,毕竟新来的陈司长之前就从事光学仪器相关工作,有的聊。

    “这边光刻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我们想着能不能在今年的广交会上再谈下新的订单。”

    单纯的科研有意义,但研究创新的本质目的是应用,如果不能加以应用,这些被束之高阁的科研意义没那么大,毕竟本身不是军工研究,不讲威慑性这个概念。

    “我在上海的时候和日本还有法国德国那边的研究所都有一些往来,到时候可以问问他们。”

    林辰好奇,“陈司长您还跟外国的研究所有往来?”

    “有一些国际会议,碰面次数多了也就熟悉了,而且了解他们的研究进程,对我们的工作也有些启迪作用。”说这话时,他下意识地看向南雁,“这个没问题吧?”

    “科研不是闭门造车,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和外界来往很正常。来到部里大概很多事情和在地方上不太一样,还得尽快调整工作状态,适应这边。有什么工作上的问题,多跟其他部门的同志沟通,林辰对这方面工作熟,有需要可以多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