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节

作品: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作者:番茄菜菜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偶尔也露一手,展现自己在别的行业的才华。

    蔡司长瞧着那一脸嘚瑟的人,“你得意个什么劲儿?”

    这又不是你有本事。

    陶副部长瞪了一眼,“你不懂。”

    他觉得看到了希望。

    财政部的终极使命就是把钱财打理好。

    如果能够通过海外投资,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那不是很好吗?

    贺兰山让他又看到了希望,那是黄金大抄底后十余年来的头一遭。

    人生啊,又有几个十几年呢?

    只不过这件事汇报上去,得到回应还需要些时间。

    这段时间陶副部长倒也没闲着,盘点能够进行海外投资的资金额度,以及计算他们所预期的收益以及能承受的损失。

    为此没少做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到了电子工业部。

    南雁接到了好些个来自财政部的电话。

    多到让林辰十分奇怪,“资金不是已经到位了吗?”

    财政部怎么还罗里吧嗦的,像是有说不完的话。

    资金是到位了,但谁都不嫌钱多。

    这不是想法子搞钱嘛。

    这些天和财政部那边联系的多,倒是让南雁想起了一件事。

    本世纪结束前的亚洲金融危机。

    当时索罗斯那可真是所向披靡,赚的盆满钵满。

    直到最后中央出手救港,这才让索罗斯铩羽而归。

    关于在那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索罗斯到底赚了多少,众说纷纭。

    南雁这个金融学沫更是说不清,但有件事她很确定。

    索罗斯可以在各国金融市场赚钱,他们也行啊。

    作为a股的韭菜,南雁也知道社保基金这个词汇,除了在a股收割任劳任怨的股民们,社保基金也有在海外投资。

    而彼时国内压根没有股票市场,沪证深证连个影子都没有。

    金融市场搞钱,当然是看海外。

    近的日本,再近点的香港。

    学沫如南雁也知道,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股票市场也是买啥赚啥。

    与其去港城研究技术,倒不如在日本这边顺带着吃肉喝汤。

    当然,南雁目前没办法左右财政部的想法,即便陶副部长对这件事格外热络,但在上面正式决定前,南雁最好的策略还是按兵不动。

    决策交给上面的领导来做,目前她要做的就是把手头上的工作处理好。

    南雁最近也有点忙。

    过去她只管冲锋陷阵,有什么工作能做就做,不能做让罗部长去安排。

    明明是个副部,实际上跟普通干事科员没什么区别。

    现在则不然,要有大局观,得统筹规划。

    上面开会要去,意思传达到位,下面的情况要抓。

    如同芜湖无线电厂遇到的问题那样,如今电子工业部也有这方面的难题——

    后继无人。

    冲恢复高考到现在也才不过七年时间,第一批大学生参加工作三四个年头。

    有了一点经验,然而在工作岗位上,他们都还青涩得很,还担不起这诸多责任。

    而现在只能指望着人到中年的那一批,但他们对新时代的半导体认知有时候又跟不上趟。

    说现在青黄不接有点严重,但的确是一个艰难时刻。

    没人可用,这也让很多工作的开展十分吃力。

    单是布置工作,就得各种调兵遣将,哪怕是这人最适合在这个岗位,但很有可能再给他安排到其他项目组去。

    因为其他项目组压根没合适的人选,矮子里面拔将军就他了。

    另类的田忌赛马策略数见不鲜。

    退休后的罗成新看着一个个项目团队组建,一个个负责人被指派去,那名单让他沉默了许久。

    “其实,你应该再多待点时间。”

    外贸部的孙副部如今是半退休状态,他还担任部里的特别顾问,隔三差五会去部里忙活一通,不像罗成新退的那叫一个一干二净,仿佛后面有火烧屁股。

    “这不做的挺好的,我早就说她行。”罗成新呵呵地笑,“青年人得有挑大梁的意识,现在能把这工作打理顺了,日后干什么不成?”

    “说得轻松,我那天去那边,那黑眼圈都能送到动物园冒充大熊猫了。”

    罗成新手里的棋子迟迟没有落下,好一会儿才开口,“刚开始不都这样嘛,熬过兵荒马乱的这阵子就好了。”

    南雁也觉得,熬过这阵子就好了。

    但是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负责人。

    一个统筹超级计算机研发的人。

    国内之前倒是有关于大型或者超大型计算机的相关研究,长城1代大型机早已完工,2代大型机和曙光1代巨型机目前已然处于项目的收尾阶段。

    这两个项目的完工,能够弥补国内在超大型计算机领域的空白。

    但这还不够,算力还需要再提升。

    前段时间的一次交流活动,长城2代机走出国门,参加纽约的国际科技博览会,技术图纸什么的竟然也被带出国门,还险些被日本人给骗走。

    要不是小乔当时也在,那后果可真是难以想象。

    “我们的技术人员太谦虚。”

    彼时正是部里改制重组之际,当时南雁也没太留意这事,结果就闹了这么一出。

    现在终于腾出时间,把其他事情安排的差不多。

    南雁着手于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工作。

    想要找一个合适的领头羊,起码别这么过分的谦虚,又或者说自卑。

    而这么个人选,想要找出来并不容易。

    与会的几个副部长也有些头疼,张豫南已然挠下来好几根头发,“长城项目组那边我已经开会说过他们了。”

    那边也十分后怕,真要是把技术丢失,那跟卖国有什么区别?

    尽管这是无恶意的举动。

    搞计算机的老人马有些与国际脱轨。

    年轻的一代倒是有活力,然而肩膀还太稚嫩。

    “我倒是觉得,这事咱们是不是可以折中处理?”

    “什么意思,老魏你还卖什么关子呀。”张豫南恨不得立刻把他的想法从脑子里掏出来。

    魏副部长笑了笑,“是这样的,我觉得可以借鉴芜湖那边的经验,设立一个多人组成的小组,由小组来进行商讨协议,如果实在没能达成共识,那就报到部里来,超级计算机项目组由部里直接领导。”

    张豫南眼前一亮,“这法子还不错,这要是组建领导小组,那挑选领导时得留意,我觉得可以挑选一些年轻人,技术上老带新,思想上新带老。”

    这么个多人小组协商领导,有些类似于轮值董事长制度。

    区别在于,前者并没有那个一锤定音的人。

    或者说,把关键事务的一锤定音权交到了部里。

    正如同张豫南说的那样,小组内相互学习。

    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不过挑选谁进这个领导小组又是个新的问题。

    部里头除了几位副部还有相关的司长、处长给出名单,结合着三个项目组原本领导干部给出的名单,综合选择确定最终的六人名额。

    南雁在最终提交的名单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段莹莹。

    作者有话说:

    莹莹:我出息啦师傅!

    第260章 小段的脾气

    汇报工作的办公厅胡主任瞧着一言不发的人, 心情也有些忐忑。

    良久之后,南雁开口,“她不是在航空电子司吗?”

    “小段大学就是学的计算机, 后来又公派出国深造,毕业后虽然在航空电子司工作, 不过之前被借调到曙光项目组, 老周之前想要留下她, 这不是没能留下嘛。”

    南雁神色不变, “为什么没留下?吃不了这个苦?”

    “那倒不是,这不是姜司长不放人嘛。正好这次趁着这个机会,想要把人给要回来, 好好栽培栽培。”

    南雁看着名单上的六个人, “76年的时候,国家就公派大学生出国学习, 当时的名单中没有段莹莹。”

    胡主任倒是不意外她记得这么清楚,“是, 当时计算机专业一共就选了一个人,是个男同学。”

    “那他现在在哪个单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