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将领,开始建议颜良增兵江东,或者脆回师南归,彻底的扫平山越人,然后再挥师北上。
颜良却拒绝了,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寿近在眼前,敌军士气低落,此时不一鼓作风气扫灭周瑜,容其有息之机,将来必生祸患。
而且,颜良对魏延和陆逊二将,也抱有很大的信心,颜良相信,有他二人在江东,即使无法扑灭山越人的叛,扼制住其叛扩大还是没有问题。
而源源不断传来的最新战报也证明,颜良的识人之,一都不错。
陆逊魏延二人,各统千兵,先后击退了势力较大的山越叛军,然后又分兵据住险要,顶住了山越人一波接一波的猛攻,有效的阻止了山越叛军继续扩大叛战果。
“文长和伯言果然没让孤失望,他二人仅凭万余兵,就扼制住了山越人的进攻,很好,甚好。”
中军大帐中,颜良看着来江东的最新战报,禁不住对那二将大加赞赏。
庞统捋须道:“山越叛军虽众,但却没有统一的领导,往往各为战,且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此乌和之众。激起些水便罢,想要把一潭子水搅浑,周瑜却是估了山越人的力量了。”
“军师所言甚是。”颜良微微头。颇以为然,却忽然又想到了什。
话锋一转,颜良又道:“不过山越人反复无信,屡屡背叛,若是不将其一举铲除,是一个让人头疼的患祸。”
颜良想起了历史上东吴的教训。
当年赤之战后,东吴的实力突飞猛进。其兵数量一度在淮南地区,对魏国形成了压倒的优势。
只是常年以来,东吴却不得不把大把的时间和兵力。用来对付山越人的叛上,无法集中精力北向中原,从而错过了大把的好机会。
直到诸葛恪时期,东吴才彻底的降服了山越人。但那个时候。魏国的经济人已有极大的恢复,当吴人以集中精力北和时,对魏国局部的优势已然无存。
拥有着先知先觉的颜良,当然不会犯孙权样的错误,此时的他,虽尚未攻寿,但他的心中,扫平山越已经被提上了日程。
“当年曹收降了十万青州黄巾。一举奠定了他争夺天的基础,山越人亦有二十余万。且多为青壮丁,倘若主公收降这二十万人,这对增主公的实力,是有着非寻常的帮助。”
庞统游历江东多年,不愧是个“江东通”,连山越人有多人都一清二楚。
一听到那“二十万人”个字,颜良就有一种两眼想要冒光的冲动。
那是二十万人,在人锐减的天,谁拥有二十万人,甚至都以称雄一方,汉中的张鲁,其麾军民,不也就才二十来万人吗。
“,二十万人不是个小数目,这一笔横财,孤岂放过,眼既无战事,闲着也是闲着,诸位不妨一起讨论讨论,何降这二十万山越人。”
寿城就在眼前,而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