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快穿)富贵荣华 > 分卷阅读410

分卷阅读410

作品:(快穿)富贵荣华 作者:昔我晚矣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胆小之人,终得不了什么人心。

    这份坦荡也的确得到了信服,从来宛泽身边只有十四位死士,到如今,光是她手下的商人行走各地,而墨门这份势力中隐藏的人数,也只有锦荣一人知晓。

    而锦荣那一手世间闻所未闻的神奇剑法,更是令门人狂热不已,又是自小在墨门长大的人,更是将锦荣视为神一样的存在。

    日常训练手下剑客后,回到住处的锦荣,洗漱了一番,换上了干净的绸白衣,练剑时的布衣也是为了免得麻烦而已,绸白衣同样偏向男装。

    她自己没什么偏好,只是女装过于繁复,层层叠叠,伸展动作的空间不大。

    从她的经商之路踏上正轨后,就没再为钱财担忧过,她也就让人专门改了几样适合女子行动的衣服,她门下也有不少女子,习剑和学医的。

    服侍的白术望着手持竹简的公子,柔声道,“公子歇息会吧。”

    能被留在锦荣身边,白术当然不简单,对锦荣的忠诚也不亚于早年的那些死士,见公子每日要处理那么多失误,还要去练武场,白术有些心疼。

    锦荣听了她的话,放下书简,“你说的也对,待在家里确实闷了些。”

    “听说照城有祭祀水场,很热闹,丰城还有论道会,有几位当世大家,公子应该会很喜欢……”

    侍女白术为了让自家公子多点娱乐,可以说是掏空了心思,

    锦荣敲定了决定,“那就都去好了。”

    ……

    白术没想到公子说的都去,不是出门郊游,而是打算游学,时日不定,而且不准备带上任何人。

    明为游学,实为游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锦荣心中早有这个想法。

    刚穿越过来就面临生死危机,还不得不隐姓埋名,培养势力,对其他各地所知所闻都是过往派出的人回来告诉她的,她还未真正见识过这个天下呢。

    武成也听说了公子要出门游学天下的事,特前来拜见。

    锦荣眉眼轻挑,“怎么,你还担心公子我?”

    这些年最得锦荣重用的就是武成了,用的也很顺手,无论是收养孤儿,还是出去行商搜集情报。

    武成听了这话,细细一想,觉得公子说的也不假,他们都知道,公子若是扬名于世间,也是一位剑术大师,哪怕是千军万马,脱身也不是难事。

    锦荣的剑术来历,她自称是梦中仙人所授,也无人质疑,反而觉得公子有此天赋。

    于是武成拱手一行礼,“从公子命。”

    出行之前,锦荣也得安排好了,墨门,和她手下培养的商旅,还有坞堡里的人,即便她不在,也能如常,不会出什么乱子。

    好在这些年没白培养,都是好用又放心的人。

    春日,芳草萋萋,

    锦荣骑着马,哼着小调,她的随意无端落在别人眼里像个浪荡贵族公子,这一番作派,倒是没人敢上前接近。

    天下虽未定,仍动乱不已,但出来游学的士大夫之子从来都屡见不鲜。

    白术想跟着随侍左右,但被锦荣几句话便又另做安排了。

    她说的祭祀水场,还有论道会,锦荣都去过了,而她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原魏国国都,学宫也到了。

    慕此地学者之名而来,未想竟见到了一位美人。

    比女人还要美的男人。

    第287章 聊斋娘子

    夏日江南雨季绵绵,难得有出晴的时候,

    城镇唯一的酒坊就是竹枝巷口处的王记酒坊,酿的是江南有名的杏花酒,却别有风味,可惜酒坊老板王大郎福薄,早几年就去了。

    如今酒坊就剩下孤儿寡母扶持,他的遗孀周氏倒是个能干的,撑起了酒坊生意,打理得有声有色的。

    早上,来酒坊的人并不多,一黄衫女童坐在门口,折着纸,门里传来温柔的女声,“阿锦,别在外头坐久了,小心着凉。”

    说话的是王记酒坊的当家周氏,

    “好。”女童乖巧地应了一声,然后将折好的纸,埋入酒坊门口的地里,

    若是有见识的人仔细看了,就知道这埋得地方也是特定的方位,按道法做的辟邪阵。

    在寻常的辟邪阵上又做了些改动,不仅能避邪祟,也能做些安全防护。

    谁让这世界妖魔鬼怪还混迹人间呢,女童也就是锦荣啧啧一叹,灵气充足,天地万物,滋生的精灵鬼怪倒是多,太多了纵是有心的也管不了。

    她此世投胎就成了王家女,王锦荣,名也未变。

    小康之家,以酒坊为生,父母双全,也是安乐无忧。

    等到她五岁的时候,这世的父亲去另一州县送酒时倒霉遇上天灾,没了性命,屋漏偏逢连夜雨,酒坊又欠下别人帐未还。披麻戴孝的周氏当时都已准备忍痛卖了酒坊,带女儿回娘家去。

    直到锦荣告诉她,酒缸靠着的墙角处里埋着一个瓦罐,里面都是银子。

    锦荣也没告诉周氏是爹的鬼魂挂念不下回来告诉她的,只是换了个法子说是无意间发现的,鬼神之事虽多,但以她之年幼,若是与这种事沾边,未免引人注意。

    周氏一直很少过问酒坊账目的事,也知道夫君不喜欢把钱存在银庄。这钱不仅解了酒坊的燃眉之急,也能让母女俩数年无忧,周氏是个持家有道,非但没关酒坊,还亲自当家,好在夫君在世前教过她酿酒的方子,硬是没让王家酒坊砸了招牌。

    锦荣人小也做不了什么,也就私下教训了几个想欺负孤儿寡母的泼皮无赖。

    王家酒坊生意依旧兴隆,除了平日买酒的人,还供应城里的几个大酒楼,家底也算得上丰厚。

    一边操持着王家酒坊的周氏也没忘了女儿,虽遗憾没能给亡夫留下香火,但即便夫君在世,两夫妇也是爱极了女儿的,现在母女两人相依为命,她更是疼爱不已,对女儿百依百顺。

    酒坊的生意自有雇佣伙计打理,周氏则是任由女儿玩,也不强求她学什么,算帐还是女红,心里想着待锦荣长大了,招个上门女婿,不劳女儿操心忙碌。

    对这一世的生活,锦荣是相当满意的,唯一的遗憾就是王父的去世了,事事不能完美。

    只能说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难怪那么多人追求长生了,活得越久,就是有仇有怨的人都死了。

    长生,在另一种意义上,或许也是胜天半步。

    锦荣都九岁了,周氏本是想着送女儿去学堂,但问了学堂的师傅,说是不收女学生。

    周氏无奈,但锦荣却是不在意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都不知道学了几世,信手拈来的东西,实在没必要再学一回。难不成学这八股文章去考科举。

    虽不拘着锦荣玩耍,但也有嘱咐几句,比如不要和斜对面那家烧鸡店的老板娘亲近。

    那是半月前新搬来的住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