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6 章

作品:红楼同人之赦你无罪 作者:朱大概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当年之事说开了, 就是要脸之人碰到了不要脸之辈, 然后被不要脸的人完虐, 完美地诠释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想那太子一向是光风霁月般的人物——因为皇后去得早, 当年的太上皇对他保护过度, 一些阴暗之事, 多自己代他处理了。也就让太子对世态人心认识过少, 从来对人都只想好处,哪知道自己的两个弟弟与各自母妃,早就对自己的太子之位想入非非。

    当日贾赦入宫为质子, 太子怜他少小离家,对他多有照顾。原主本来又是个玩笑不忌的,要不也不会被贾赦这个二货一朝穿越, 还没人发现有什么不对劲。

    等两人年岁一大, 行动之间还是不拘小节,种种形状放在有心人眼中, 自然编排得出十套八套旖旎说辞。然后忠平忠安各自联络手中的四王八公, 不同时间、不同人物地将这些话传入贾代善耳中, 还是什么难事吗?

    想贾代善战神一样的人, 岂能让自己的嫡子成了他人娈宠?太子也不行。于是就有了国公爷夜入宫庭, 与当时的皇帝现在的太上皇密谈后, 带子归家。

    一待贾赦出宫,太子更是觉得都是自己处事不谨,才让国公误会, 于是一意与贾赦疏远起来。正逢当日北夷犯边, 太子亲自殿前请命,要亲拒北夷。

    此举正合忠平忠安之意,二人不再内斗,默契地齐齐要把太子拉下再说。于是就有了忠安自编自导的太子通北夷之事。

    太上皇当年并不大相信,毕竟他与太子父子感情强于其他几个儿子。可是宫中却有个甄贵妃,时不时说些莫凌两可之事,又常指太子人望强于太上皇,引得太上皇猜忌日升。

    这还不算,又有军中之人向太上皇进言,说是贾赦手中,有着初代国公与太/祖契约,可以凭此契约,对昏君行废立之事。当日太子所以对贾赦如此关照,全为这份契约。

    事关自己皇位是否稳固,太上皇再不能忍。一时情急,让三司草草结案,一代心怀天下百姓的太子,就这样离去也被贯上了勾结外敌之名。

    当日贾赦知道太子出事时,曾辗转让甲卫问太子,他要调兵营救,让太子耐心静待。不想此话竟成了太子的催命符。为防天下百姓困于刀兵,太子选择了自裁。

    等太子自裁后,太上皇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可是已经于事无补。而他又是一个事事讲证据之人,一直没有拿到忠平忠安等人构陷的证据,而太子已去,那两个也是他的血脉,自然他还是希望能保住一个是一个。

    于是拖延来,拖延去,直到贾赦穿越而来,虽然皇位已经更迭,忠平忠安还是活得好好的。

    一直让贾赦不解的,却是为何诺大一个太子府,活下来的只有一个李氏与她腹中的孩子。现在忠安就在他面前,当然把自己的疑问问了出来。

    “那个贱人。”忠安对李氏并无什么好感:“不过是忠平送入太子府的钉子,竟然对那人动起真情来。可是她动了真情,人家却不理会。要不是我在太子府的暗手帮衬,她想有孩子?做梦比较快。”

    “那李氏知不知道太子府要出事?她去上香的日子怎么那么巧?”贾赦又问。

    忠安面上竟露出起佩服来:“忠平那个笨蛋,竟然也有算对的时候。他知道李氏有孕后,就安排李氏去上香,躲过了一劫。后来,也由那个李氏,在那孩子面前说了些忠平的好话,那孩子没少在太上皇面前为忠平说话。”

    又看看贾赦,忠安叹了口气:“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你竟出了府。那李氏也知忠平对那孩子不过是利用之心,把你告诉了他。谁知缘份这个词,竟说不得。”

    可不就是说不得。平郡王不仅听了他母亲的话,将贾赦视同生父,更是对黛玉一见倾心再无他念。从此心里眼里只听得进贾赦的话,忠平再想与他接近,是不成了。

    “当年涉事的,除了你前面说的,还有谁?”贾赦恶狠狠地问。

    到此地步,忠安也不做无谓的挣扎,一五一十地把他收拢的人说了个遍。

    等他说完,就听贾赦不停地道:“一个也不放过,都得死。一个也不放过,都得死。一个也不放过...”循环往复,再不肯停下来。

    说话的不是贾赦,却是原主的执念。第一次明明白白地知道了所有涉事之人,执念波动极大。好在时间过了这么长时间,执念本身已经弱了很多,原来他就不是贾赦的对手,现在想控制再贾赦的身体是不能了,可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还是行的。

    皇帝与张清看着贾赦,都有些担心。以为他乍然知晓当日真相,受了刺激,有前两次突然昏倒的前科,二人只怕他再晕过去。好在原主的执念磨叨了一会儿,就又沉寂下去,贾赦的理智又占据了主导。

    这才更可怕。

    就见贾赦如疯子一般扑向忠安:“老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天下最牛的纨绔,天天吃点好的,用点好的,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不想做就不做。本来有太子哥哥在,老子在京里做了八年的纨绔,没有一个人敢在老子面前说一个不字。老子本来以为自己的愿望已经达成了,可以纨绔到老了。可是你,你们,你们坏了老子的好事!你还我太子哥哥,还我纨绔的日子来。”边说边对忠安拳打脚踢。

    没有人拦他。就算是听到了他伟大志向的皇帝与张清,嘴角再抽,也没阻止。阻止他做什么呢?难道还能自己上去打人吗?不能,自己可是斯文人。

    等贾赦打得累了,估计太上皇亲自来养心殿,也不认识他自己的儿子了。

    “一个也不要放过。”贾赦就算是清醒了,也不想放过那些有份害了太子的人。

    “好,好。一个都不放过。”皇帝见他不再发疯,心里放下一块大石头,何况贾赦的提议,正是他心中所想。那些家伙,有几个不是尸位素餐之辈?腾出地方来,朝堂说不定还能风气一振呢。

    “你去哪?”张清看贾赦要出殿,忍不住问道:“你好歹收拾收拾再出宫,难道还嫌宫里的传闻少吗?”

    “我要去见太上皇,”贾赦头也不回:“我要去告诉他,天下就没有什么契约能废立皇帝。有脑子的人都不会相信。现在和他说清楚,省得哪天他疑心病又犯了,我这颗脑袋就保不住了。”

    说得皇帝与张清面面相觑。张清心里暗点头,很满意贾赦的粗中有细。恐怕就是皇帝听了,也会放下一段心事,更免得将来有人又把此事着落到贾琏甚至他们的儿孙身上。

    次日早朝,就有皇帝安排好的人,罗列忠安三十条大罪,请皇帝下旨明查,还先太子清白。

    参加早朝的贾赦一等那人说完,就出班奏道:“启禀皇上,昨日那忠安已经招认,是他陷害先太子。如此人证,还不足以还称太子清白吗?”

    刚有人出列反驳,说些不查证不足以取信天下的话,就让贾赦一句:“大人如此为忠安说话,不知与忠安有什么勾联?不防请大理寺一道查上一查。”怼了回去。

    到此朝臣算是看清楚了,要是不能在今日就为先太子翻案,那么接下来的日子,大家就别想商量别的事。可是当年太子一案,定案的是太上皇。要是太上皇龙驭归天还好,可现在人家好端端地在大明宫坐着,所谓子不言父过,让皇帝现场就他老子当年做得不对,也太强人所难。

    正僵持着,戴权捧着一道明黄色的圣旨来到皇帝身后,悄悄把东西递到小梁子手里。小梁子不敢怠慢,上前把东西又送到皇帝手里。

    皇帝早就看见戴权,想是要为太上皇带什么话。不想拿到手里的,却是太上皇亲手所书的圣旨。太上皇退位以来,已经久不下旨,如此郑重下旨,还是第一次。

    皇帝打开一看,眼睛就离不开了,因为这道旨意,核心意思总结出来竟是:罪己诏!

    天下大乱,国将不国,皇帝要下罪己诏;天降大灾,视为皇帝无德,皇帝要下罪己诏。可如今为了先太子,已经不是皇帝了的太上皇,却下了罪己诏。名字虽然不是这个名,可是能上早起的,哪个不是心明眼亮之辈,听不出来才怪了。

    想了又想,皇帝还是轻声对小梁子道:“念吧。”

    小梁子就站到御座前的台阶下,清清嗓子,一板一眼地念了起来。太上皇所言非常平实,所说皆是常理,可是这平实之事,都是先太子完成的,这常理,都是忠平忠安没有遵守的。

    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与先太子亲近之人,自是热泪盈眶——沉冤得雪,大快人心。平郡王更是流着泪,跪倒在御阶之前,对着太上皇的圣旨不住叩头。

    也有与忠安同谋之人,先时还存了侥幸,想着太上皇是不是不忍自己子孙凋零,能保忠安一保。此旨一出,个个冷汗连连,只求忠安嘴下超生,不要供出自己。

    他们当然不晓得,忠安本着自己就算是要死,也拉几个垫背之人的想法,把自己一脉认了个一干二净。要不是因为他说得人太多,招认得也太快,皇帝怕他是在胡乱攀咬,为防伤及无辜,他们早变在大理寺呆着了。

    忠安所招之人着实不少,如果他所说属实,怕是朝堂得空出一少半。这也可以算做忠安给皇帝最后出的一道难题:这些人你抓不抓?抓了,六部得空出一少半,恐怕有运转不灵之忧。不抓,总让人有一种报仇报了一半的感觉,如鲠在喉,咽不下,吐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