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5 章

作品:红楼同人之赦你无罪 作者:朱大概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李靖其实也有个好消息, 他今年考绩不错, 皇帝得知后, 亲自提拔他做了侍读学士。那可是御前行走的差事, 只在不出大错, 前途一片光明。

    本想今晚先与媳妇分享一下喜悦, 可是看老丈人这架势, 怕是不会放媳妇与自己回家,加之平郡王已经惹人不开心了,少不得借此转移老丈人的注意力。

    “父亲, 说来还有一事。”李靖放下筷子道。

    见他郑重,大家也都渐渐止了话头,等待下文。没想到是这个效果的李靖, 就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快快地将自己的新差事说了。

    升官自然是喜事,大家分别向他与迎春两个道贺。只有贾赦自己嘟囔了一句:“我家的孩子, 他支使起来倒不心疼。”

    那是圣宠好不。贾敬一面羡慕, 一面对这个不识好歹的堂弟就是个大白眼, 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别人却不管这些, 纷纷给李靖敬酒, 就是屏风那头的聪聪, 也跑出来,非得要让他姑父“满饮此杯”。

    果如李靖所料,直到年前头两天, 迎春才回了自己家的宅子, 不过是略休整一下,又到李译家里——就算是父母不在京中,可是祖母还在大伯家里奉养,过年怎么也得在一处。

    好在迎春也不是矫情之人,身子保养得又好,身边的人又得力,李家诸人对她又没有什么要求,只要陪着李老太太说笑就好。一番劳累下来,竟还是面色红润,胎坐得稳稳当当。

    至初二,早早又是贾琮来接。那贾赦也是个不怕人说的,自己家里有个水泥庄子,早早地把几家之间的路,换成了水泥铺的,一路平稳之极。

    为了此事,京兆尹都快哭了,一样是京城之中,就这几条路是水泥铺的,让走别的路的人情何以堪?那几条路刚铺出来的时候,他那个衙门都快让人围了。他也找了皇帝,可人家皇帝告诉他,那路是贾赦自己出钱修的,你总不能不让人家修桥补路做善事吧?

    没法子,又去找贾赦。可是人家的理由是,自己家里水泥生产有限,只够铺这几条路的。等明年再生产出来的时候,一定尽量先供应京中。

    你是供应了,可是京兆尹没钱有什么用?只是人家已经铺了好几条路,总不能和人家说,反正你已经修了,干脆把京中的路都修一下吧。京兆尹只好苦着脸又离了鼎国公府。

    不过受了贾赦的启发,好些自认有脸面的人家,都想把自己家门前的路修上一修,总不能让人说自己家里为富不仁,连门前的路都不修?竟不用京兆尹愁多长时间,一时修路成了风尚。好些大户人家之间的路,都已经连到了一起。把个京兆尹喜得无可不可,也不算贾赦赚了大家多少钱了,反正今年他的考绩不赖就行。

    拜水泥路之力,迎春回门时间大大提前,大家相互拜年后,又一起陪了邢夫人到张府,算是邢夫人也回了娘家。

    张府准备得十分隆重,只当真是自家闺女回门一般。邢夫人与三个女孩一进二门,张大太太带着媳妇们早就迎了过来:“妹妹怎么这时才到,母亲已经念了几回了。”

    邢夫人就让出迎春来:“这不是等着她。我们老爷嫂子还不知道,又记挂着闺女,又放不下老太太,定是要人会齐了才肯出门。”

    张大太太就是一乐,对身后的媳妇道:“快扶着你妹妹些,如今她可是金贵人。”

    进屋给张老太太见了礼后,老太太也只叫迎春快坐:“唉,幸亏姑爷不在,我才敢说这个话。要是这一胎是个女孩,才如了我的心。”

    张大太太说笑道:“老太太可小声些吧。一会国公就带着姑爷来了。”

    可不是贾赦已经带着贾琮等进来给老太太拜年。张老太太才不管李靖做何想:“就是姑爷怪我,我也要说。咱们家的女孩,实在太过金贵,迎春这一辈只她一个。几个孙媳妇开枝散叶也是好的,可是怎么就都是小子?现在迎春有了,我可不就只她这一个盼望。”

    听老人家说得不象,贾赦忙想岔开话题:“看母亲说的,今年抱不上重孙女,明年定能抱上。琏儿家不就现成的两个在那里。”

    老太太一想可不是,忙自失一笑:“我精神也越发短了,今日巧姐儿与她母亲一起回孙家,没在跟前竟把她姐妹忘记了。好在她不在跟前,要不可有得官司打了。”

    一屋人自然都笑 ,李靖心里咋舌,人人家里盼男孙,只张家盼着女孩。可是也怪,张通这一辈,加上下一辈,竟生一个是男孙,再生一个还是男孙。也不知道迎春这一胎是男是女。反正不管是什么,总是自己的骨血,真如老丈人一样,将女儿养得娇嫩又懂礼,似乎也不错。

    再到张老太爷的书房,贾赦就对着张清问道:“我看母亲怎么象是精神真不大足的样子。”

    张清也是一脸无奈:“年前就小病了一场,好不容易才转了过来。母亲怕你事儿多,总不许告诉你。只是听太医的话,怕是还得多加意保养才好。要不通儿与你那侄女的婚事,怎么定得那么靠前。”

    可不是,三月十八是黛玉大婚,邢岫烟的日子就定在了五月十六,中间连两个月都没隔上。就说张家不是如此之人,竟连个喘息的时间都不给自家留下。原来也是担心老太太的身子。

    贾赦只好嘱咐张清:“要是母亲再有个头痛脑热,千万和我说上一声。就是我在一边说上几个笑话,也好让老人家宽一宽心。”张清答应了不提。

    等从张家回来,贾赦再次扣下迎春不放,只说他们二人都年轻,不懂养胎之事,孙苑却是熟手,由她好生给妹妹传授一下经验。

    好在这一次连李靖也让他抓了劳力,与平郡王一起,吃住在鼎国公府里,要求务于皇帝开笔前,做出一份书院的计划书出来。

    贾琮听得二人差事,也要插上一脚。他有时先生这个外援可以随时请教,加入后平郡王与李靖都觉得轻松不少,识货地拉着人不放。

    等贾赦发现,贾琮对机械之事竟十分感兴趣不说,动手能力十分之强,立刻杀到时先生居住的客院。

    当时时先生正与贾敬对奕,正为着一个字的去处摇摆不定,低头不语。贾赦能管观棋不语那一套,他干脆语不惊人语不休:“琮儿我要自己留着,不给你了。”

    时先生还是不抬头,嘴上只道:“言而无信。”

    气得贾赦伸手乱了棋局,嘴里还说:“好好的孩子,让你教成了什么。现在我没什么事,我自己来教。”

    让他扰了棋局,时先生并不恼,盖因此时他已处下风。只是贾赦质疑他教育出来的贾琮,却不能忍:“我教的怎么了?是心计差了,还是在国子监排名靠后了?”

    当然不是,贾赦也不过想趁时先生下棋无暇兼顾,诈人一下,却不想反帮了时先生的忙,没见贾敬眼睛都快能杀人了。

    “我不管那些,反正是我儿子,我要自己教他。”决定放赖,对贾赦一点压力也没有。

    时先生就不屑地问:“你教?教什么,就教他们连个书院的章程都写不出来?”

    贾敬头点得如小鸡啄米,贾赦目瞪口呆。谁能想到那两个那么笨,一个章程,写了三天才在贾琮的帮助下完成,可不就让时先生拿了个正着。

    蔫吧了的贾赦,还是不死心:“我看琮儿也不是学文的料子。”

    时先生就恨铁不成钢:“你自己想想,当初为什么把琮儿交到我手里,再来和我说这个话。”

    可不是,贾赦就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琮儿与平郡王又有不同,将来他是要自己顶起一个家的人,不是平郡王已经家业俱备。自己这些天只想着如何找些好苗子,倒把这事儿给忽视了。

    时先生还是不放过他,以贾敬做比:“你看看你堂兄,可是想着俗务之人,现在还不是让你抓住不放?还不是为了重新让他那一支立起来。那个贾蔷,也是如此。所以你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琮儿身上。好好的孩子,又格外孝顺,自然你说什么他听什么。可是你总得为他将来想想。”

    贾赦更蔫,灰溜溜地出了客院。也无心再想什么书院之事,生怕自己再被时先生扣了帽子。

    好在现在家里人多,四处能找到治愈他的人。就见贾琮正领着聪聪祸害院子里的树,忙上前帮忙。还问:“你们要这树枝做什么?”

    贾琮就道:“我要给聪聪做个弹弓,好不容易找到合用的,父亲快替我撅下来。”

    多强的动手能力,贾赦只能一边替人撅树杈,边望儿兴叹,可惜了,真是可惜了。

    聪聪又喊:“还有那个,边上的那个。”

    贾赦不解:“怎么还要?”

    聪聪回答的理直气壮:“做好了,等弟弟大些好给他。”

    邢夫人正从屋里出来,看见那树的惨状就是一唉哟:“我那树好容易成了气候,还说今年就能即看花又看果。好好的,它惹了你们哪个?”

    贾琮早领了聪聪一溜烟跑远,只留下贾赦陪笑:“开春让他们寻了大的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