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二江大闺女沈大倩、17岁的二闺女沈小倩,下边俩小子,一个15岁,一个11岁。

    老大家老二家和老人一个小四合院,俩老人两间房,老大家四间房,老二家三间房,住的已经非常拥挤了。

    沈家庄分配宅基地是按成年男丁来分配的,闺女要嫁出去,没指标。

    村大队分给老沈家一个独立住户的宅基地指标,可以盖六间房的独立小院落。

    老沈家开了这几年的第一次家庭大会,都是沈爸沈妈去参加,爷爷奶奶主持家庭大会。

    这个独立出户的指标其实不用讨论,肯定是沈大江家的,长孙已经结婚,村里对各家各户的情况了如指掌,说是你们四家给一个指标,自己商量,其实就是给沈大江的。

    这次会议不是为了讨论这个,而是讨论沈大江一家盖好房子搬出去后空下来的房子怎么分配。

    第42章 家产风波

    沈爸沈妈晚上开完家庭会议就回到了家里,给三个孩子也说了一下结果:“老大盖房后,老大家的四间房可以给老二一间,你爷奶的意思是要么他们搬过来住到四叔的两间房子里,那边院子就空出4间房,咱家搬过去那4间房,这三间房就给四叔家住。

    这是按人口分的,其实还是很公平的。

    但四婶第二天就找过来了,不同意会上提出的分配方法。

    四婶赵英给沈爸沈妈抱怨:“哪有俩老人都跟着老么住的,想当年,公公婆婆主要给老大老二看孩子,老大老二家八个孩子哪个不是公婆抱大的,现在老人老了,打发老人跟我一个院子了,老大老二媳妇说得好听,还这样大家住的都宽松点,他们打啥主意难道我还不知道。”

    沈妈没办法说这个事情,公婆确实没给自己和老四家带过孩子,都是俩媳妇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

    农村这种事很正常,都过得紧紧巴巴,就今年能好一点,但本质上都还是比较穷的。

    四婶赵英见没人说话,拽了把丈夫沈四江:“你是不是哑巴了,我告诉你,我是不会和俩老人一个院子的,说得好听,老人自己能照顾自己,到不能动了四家一起照顾,我不嫌我家地方小,两间房也能过,不用非要三哥家的三间房住,老大跑的倒是利落,啥好事都他们占了,现在自己盖房出去打发公婆跟我住,我要是不说话,那不就是欺负我小嘛!”

    老四不同意这种分配方案,这事就弄不成。

    盖房子也不是一时半会就盖好了,只是个初步设想,既然老四家不同意,就搁置下来。

    沈冰月前世是知道这个事的。

    前世数自己家过得最穷,不过沈爸是个孝顺的,最终大包大揽,自己家和爷爷奶奶住在现在的小院子里,四叔家搬过去住了三间房,老二家住了五间房,自己家仍旧住三间房。

    沈家一屁股债,沈爸虽孝顺,但其实平时不做饭,除了干地里的活,家务活是不干的,沈家还有个不听话的闺女,执意嫁给知青,知青又没宅基地,结婚了也不能住知青点,也挤在沈冰月的小房间里。

    沈妈操劳过度,管了小的管老的,李峰嫌弃条件不好也一天鼻孔朝天,还有个捡来的孩子,都需要沈妈帮衬着照顾,过得很不容易!

    后来爷爷奶奶生病照顾也都是沈妈照顾了,各家偶尔来看看。

    沈妈前世是不同意沈爸的做法的,但沈爸坚持如此,沈妈顶了几句嘴,被沈爸打了一巴掌,那应该是沈妈这辈子挨丈夫唯一一次打了,沈妈一气之下回娘家了。

    沈爸趁着沈妈回娘家的空档把事情定了下来,老人也就搬过来了。

    沈妈最终回家后已成定局,也就只能打下牙齿咽肚子里。

    沈大铭那时候已经不上学了,眼看着自己一天在田地里挣的工分,都被充公用来补贴家里和爷爷奶奶了,无奈也没别的办法,意志消沉,觉得自己怎么努力家里仍旧穷的揭不起锅,很颓废。

    沈冰月前世觉得这是父母的事,自己不好说什么,而且和爷爷奶奶也有感情的,爷爷奶奶跟谁住都没什么。

    可是唯一苦了的其实是老母亲罢了。

    这次,沈爸果不其然,在四叔不同意的情况下,开始做沈妈的工作。

    沈妈就不愿意,因为四间房变三间房了,还和公婆一起住,人家三家都是改善生活条件,自己啥都没捞着,还多俩老人,怎么看怎么吃亏。

    不好说,这么干别人还看笑话。

    当然,前世别人确实笑话,说话阴阳怪气,爷奶也不满意,说他们搬过来是为了公平,一碗水端平,其实内心不愿意挪窝,说我们跟老大老二住了二十多年了,处习惯了,跟沈妈在一起,不得劲。

    沈爸把旱烟袋敲的声响,威胁沈妈如果坚持不同意,就可以卷铺盖卷滚蛋了。

    沈爸和沈四江不一样,沈四江害怕老婆,沈三江不害怕老婆,说白了,是不心疼老婆罢了。

    沈冰月重活一世,不能改变太多东西,但沈妈50岁去世,是耗干了去世的。

    50岁的人干枯的跟六十多的老太太似的,甚至没有活得过奶奶,就是沈冰月的奶奶活到了85岁,沈妈是奶奶83岁的时候去世的。

    说到底是贫穷和不如意的生活导致了这个孝顺公婆、善待儿女,照顾丈夫的女人耗尽心力,早早结束了这一生。

    沈爸是孝顺了,但却把照顾父母的重任压到了自己妻子头上,很悲哀啊!

    沈冰月看着沈爸沈妈吵架,这次拉了沈大铭给沈妈撑腰了。

    沈大铭是男丁,在和姐姐商量后,出面给正吵架的沈爸谈:“爸,我妈每天辛辛苦苦的上地里挣工分,和您挣得一样,回家还得做饭收拾家务,我们家按理来说起码要换个四间房子的地方住,现在三间房连个堂屋都没有,那不行。”

    沈爸给了沈大铭脑勺一烟袋:“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

    沈冰月知道,就是这次吵架,沈妈挨打了,必须干涉。

    沈冰月在村大队上班,清楚村里这种事很多,各家有各家的处理方法。

    沈冰月这时候也说话了:“爸,我问了村长,村长说只要不新批宅基地就不用给大队报备,我们家现在连我的钱有400块钱呢,要不我们把小院子的房子扩建一下,房子漏水很严重,一下大雨就得到处拿盆接。

    院子很大,把我们家和四婶家的灶房推倒,往院子延伸一下,每边可以扩建两间房,在房子对面盖两间灶房一人一个。这样,我们家就五间房了,四婶家也四间房了,顺便把房顶全部得加固一下,哪哪都漏水,今年没大雨,明年没吗?

    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能行吗?封国栋前些时候提醒了我好几回,说要不他亲自来给咱加固房顶。”

    沈家的漏水规模已经不能小修小补了,最好就是都重新收拾房顶,一劳永逸。

    沈冰月知道沈爸的软肋,就是不能在亲家面前丢人,特别是封家还是新亲戚,要面子。

    一听准女婿都看不过眼家里漏水了,训斥闺女:“今年那点小毛毛雨,你不给国栋说他咋能知道呢,你不知道家丑不能外扬吗?”

    封国栋才不知道沈家漏水呢,是沈冰月架着封国栋的名义,骗沈爸的。

    沈爸犹豫了,自己背着手在小院里溜达来溜达去。

    最终转了一个多小时后,去喊沈四江。

    给沈四江商量:“要不,咱推倒两边的灶房,一边盖两间正经的房子,就跟老大老二的小院子似的,整成个小四合院咋样?”

    第43章 铁汉柔情

    沈四江不当家,给媳妇请示了。

    沈爸想做媳妇的工作,还没给几个兄弟说,现在问题还在于老四不同意分配方案。

    四婶赵英听了,麻溜地扭到沈妈那:“那咱一家出点钱,俺们不需要再额外盖灶房,两间房,其中一间就当灶房,比现在临时搭建的短房子好多了,剩下三间房足够俺们住了,就这么办。”

    沈家老三老四商量好,由沈爸给老大老二回话了:“也别折腾了,俺们也盖几间房,大哥腾出来的房子一间给老人,就可以有个招待人的堂屋,剩下的三间都二哥家住了。”

    皆大欢喜,老二得了好处,偷着乐。

    老二媳妇方桂花是几个儿媳妇中最节俭最会打小算盘的,这下说话了:“那你们可别说我们沾光了,俺可没想独吞大哥的房子,是你们不要的,公婆跟俺住,俺肯定照顾的多,只要你们没意见,俺也没意见。”

    方桂花的四个孩子都是公婆给带的,和婆婆感情好,而且方桂花知道,即便以后老人有啥病,都得四家一起掏钱,真到自己照顾不了了还可以坐一起商量,现在得了好处再说。

    老三老四吃亏吧,人家也没话说。

    老人也不想折腾。

    沈冰月的爷奶松了口气,对老三,老四说:“俺们给老大老二看孩子,老了就住这里合适,要不是要一碗水端平,害怕你们媳妇说好处都让老大老二占了,其实我们不想挪窝,既然你们不在乎这几间房,以后可不能说俺们老两口把房子都给老二家了,不公平。”

    原来爷爷奶奶确实是这种想法。

    沈三江、沈四江回到家给大家都学了学。

    沈三江说:“你们看看,天下老向着小,主要是你爷奶想把家产分配的尽量公平些,这可是你们俩儿媳妇不要,可别说我爸妈偏向老二家的啊。”

    四婶赵英瘪了瘪嘴:“三哥,咱种草莓一家分有钱呢,要是以前,那肯定不能就这样算了,但两间房,花不了多少钱,咱现在能盖得起,二哥家沾光,那咱盖房子他不来帮忙?”

    沈三江说:“那他们麻溜地就都得过来。”

    沈妈也笑了,眼角仍旧有深深的皱纹,但神情就轻松很多。

    沈妈晚上到沈冰月房间说体己话:“闺女长大了,到底上学不一样,既能挣钱也会处理问题。现在咱家也把账都还了,还不是靠闺女。有个小棉袄就是比半大小子更贴心。”

    沈冰月觉得,能给妈妈出点力,心里很开心,也安慰母亲:“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大铭学习好,会有出息的,晓铭最近也慢慢开始爱学习了,我前几天碰到他们老师,都说晓铭进步很快呢!”

    沈晓铭前世上完小学就回家了,不上了,说上学没啥用,还费钱,不如拿学费买点好吃的实在。

    现在家里时不时改善生活,姐姐只要做饭,就用白面,村里哪家有这待遇,还经常给自己买好吃的,封国栋很频繁的来沈家,哪次不给沈晓铭带吃的,什么糖果、水果罐头、葡萄干,连很贵的苹果都给沈晓铭带过。

    沈晓铭前些时候草莓成熟的时候,姐姐买了好几次草莓。

    沈晓铭拿到学校去分给要好的几个朋友,炫耀道:“知道吗,这么大个的草莓一斤就二十来个,大棚里的,我姐一斤一块钱买的,一个草莓快五分钱呢!一个大白馒头才3分钱,真贵,不过我姐说我想吃她再给我买。”

    小同学都羡慕沈晓铭有个好姐姐。

    沈晓铭就越来越有自信,暗自用功。

    因为姐姐一直都在夸哥哥学习好,是我们家的希望,沈晓铭觉得自己得加紧努力学习,也让姐姐引以为傲,要不然显得自己只惦记吃的。

    就拿国栋哥来说,给自己带的总是好吃的,给哥哥的礼物就不一样,有钢笔,小本本,都是学习用品,摆明了就是大家都认定自己就是一吃货,只认吃的。

    沈晓铭不服气了。

    ……

    沈家庄将启动宅基地建设,就意味着过段时间村里有许多家户要盖房子。

    农村盖房子请几个大工,剩下的小工都是亲戚朋友来帮忙,沈家老大过段时间盖新房,本家劳力在地里没活的时候肯定都紧着这大事去帮忙。

    沈二江媳妇怕老三老四后悔,迫不及待地跑来催促:“要盖三间房就麻溜点马上开始干,要不然大哥开始盖新房了,谁还顾得着你们在小院里盖三间房的事,顾不上,趁着村里还没分下来宅基地,你们先盖,我和二江还有大儿子都能来帮忙,大哥家也能来帮忙。”

    老二媳妇着急啊,别到嘴的肥肉,这俩反悔了,泡汤了就不美气了。

    沈三江和沈四江也就把盖房的事提上了日程。

    翌日

    沈妈和四婶到草莓园干活,沈三江和沈四江去买点青砖,土坯房还是需要一些青砖的。

    四婶家的闺女带着弟弟去亲戚家串门去了。

    沈家就只剩下沈冰月在家。

    沈爸交代沈冰月慢慢把家里的家具往小院子搬,要趁机把屋里的土地面铺些青砖。

    封国栋今天也过来帮忙。

    沈冰月的俩弟弟上学去了,俩小情侣好不容易有单独相处的机会。封国栋一进沈家小院的时候顺手把大门的栓子从里面插上。

    俩人先是把沈大铭和沈晓铭共住的房子搬空,到沈冰月房间的时候,封国栋要顺便享受一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