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有兴趣这几天我带你去看看,要价就比这个低,一个要价5000,一个5500,小沈同志,要不要去看看呢?”

    沈冰月这才轻哦了声,想着怪不得牛云如此贴心的服务,原来是想再接一单活了。

    第216章 大手笔

    沈冰月倒是觉得也可以去看看,于是仍旧只问了一个问题:“是私产吗,我要能直接过户到我名下的,而且里面不能有租户!”

    牛云拍着胸脯保证道:“这我知道,外地人买房都是这个要求,这两租户已经都搬出去了,要不赶后天去看看?后天我就能拿到钥匙了。”

    沈冰月点了点头:“好!”

    牛云达到了目的,告辞离去的时候笑呵呵得道:“我今年估计还能好好干几个大单,你要是能买其中一个,我以前的客户下个月也就来京都了,我手里还有个两进院的,他也想看看,要是能卖了,我就又有一单了。”

    沈冰月听了不高兴,“还有两进院的吗,你怎么不给我介绍一下?”

    牛云微楞,喃喃道:“要价1万8了,比去年的要价贵了2千块了,你钱够不够?”

    沈冰月被鄙视了,挑眉道:“明天我丈夫到京都办事,如果你能拿到钥匙,我们就去看看。”

    牛云一拍手:“嘿,得了,那咱们可约好了,后天一早我就来你家,得了,不打扰了,小沈同志,我们回见喽!”

    沈家人特别是沈晓铭,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转,小眼神神采飞扬:“妈,这小院子没咱家的院子大,但就是看着比咱家的小院子好,你看看这柱子,这窗户,还有这长方形的小院落,还有这瓦房,怎么就感觉这么好!”

    沈家人规整好铺盖,小院子有一个客房,也是双人床,沈大铭和沈晓铭睡。

    沈妈睡在沈小园准备的房间,也是古色古香。

    一张双人床,床头柜,书桌和凳子,还有个梳妆台。

    沈妈摸着原木桌子,啧啧称叹:“怪不得这么贵,这做工真是好,妈原本还觉得咱家新做的家具好,现在看看京都的,真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你看这雕工,好手艺啊!木头也好!”

    沈家人洗漱了一番后,沈冰月带着一家人去吃京都最有名的北京烤鸭。

    而且找了个到点有京剧助兴的国营饭店。

    沈晓铭比沈妈表现的还不淡定,乡下人京城般的一惊一乍,吃了烤鸭,夸奖道:“比国栋哥做得鱼都好吃,柔软淡香,肥而不腻,天底下怎么有这么好吃的烤鸭呢!”

    沈大铭到底已经在京都待了一年了,很淡定。

    沈妈总是一脸笑意,也尝尝京都的美食。

    随后,不知疲倦的四人去看天安门,在天安门照了个大合影,然后去了趟后海。

    沈冰月晚上安排家里人吃了老北京涮羊肉,热气腾腾的铜锅,沈晓铭咽了咽口水,吃了很多。

    随后四人才慢悠悠的回到四合院,沈冰月和沈大铭烧开水后,沈妈和沈晓铭一人一间洗漱间,冲了冲澡。

    沈晓铭在洗漱间哼着歌,冲澡,自言自语:“京都真好!”

    沈大铭添了木炭,让房间继续暖暖和和的,沈冰月坐在东厢房的茶室,给家里人泡上茶。

    沈晓铭郑重其事的接过小茶杯,喝了一小口,又捏了点放在桌上的小糕点吃,一副陶醉地神情:“一山比一山高啊,怪不得你们都说京都好,是真好,我都不想走了。”

    沈妈见沈晓铭傻呵呵的陶醉模样,点了点儿子的额头:“那你可要用功点,争取考上京都的大学。”

    沈晓铭拍了拍胸脯:“我回家一定好好努力。”

    说到底,这次带沈晓铭来京都的目的就是要让沈晓铭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宽广,值得你好好努力,而不能像个井底之蛙似的,觉得平城就是最好的,家里看到的一切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

    当然情感上,温暖的家才是天堂。

    这里是说眼界。

    沈晓铭边喝茶,边问姐姐:“京都的条件这么好,可是还得有钱是不是,我今天可听那个老爷爷说小院子5000多块钱呢,姐,咱家也能买得起呢!”

    沈妈很自豪,这几年确实攒了些钱的。

    沈大铭倒是解释道:“京都可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独立的小院的,住房还是很紧张的,我好几个同学家里都是租房子住,一个四合院住七八户人家,也有同学家庭条件好的,都不一样。”

    第二天,沈冰月接着带着家里人逛,京都年味很重,沈妈对哪都新奇。

    沈晓铭今天又吃到了诸如豌豆黄、京酱肉丝、卤煮、炒疙瘩等。

    清晨的一碗茶汤都吃得沈晓铭连连称赞,说怎么这么多没吃过的好吃的。

    沈大铭也带着沈晓铭去大学看未名湖,沈晓铭的小眼神亮晶晶的,看什么都稀奇。

    沈妈就一天笑呵呵的,享受着京都的一眼繁华。

    晚上,封国栋忙完也来到了四合院,听说有个二进院,就表态要去看看。

    因为渔场要扩展京都的市场,必须在京都找个地方做联络点,但已经找了两三个月了,都不合心意。

    翌日

    原本是沈大铭带着沈妈、沈晓铭继续逛,但沈晓铭非要跟着去看房子。

    于是五个人一起跟着牛云去看房子。

    先去看的两进院和其中一个小四合院,因为两个差不多挨着。

    封国栋第一眼看到这个两进院,位置在刚入巷口的第一家,和别的家户隔开一个小巷子,其实是个独立的小天地,而且也是个清朝的建筑,保护的还是不错的,前院八间房,后院八间房,小院也比较大。

    封国栋跟沈冰月商量:“买下来,租给我们小队的渔场,前院做办公的地方,后院做成茶室、休息室,高规格点,要在这里招待我们的客户,现在招待人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不好谈业务。”

    封国栋也只关心一个问题:“这房子我如果过五六年还能卖出去吗?”

    牛云打包票:“咋不能卖出去,这房子要是去年年初,能比现在少两千块钱呢,一年涨两千了!”

    同时也提醒道:“你们住人就行,不管是前面办公,后面住人都行,但不能总是空着,空着房管局就来找,让你租给别人,我上个客户就是闲置着,被找上门了。”

    封国栋又看了看隔一条小道的另一个小四合院,六间房的,也还不错,也就直接表态:“二进院和这个四合院我要了,还交给您来修复。

    二进院的修复和家具规格比现在我们住的要好点,毕竟是我们企业在京都的门面。

    这个小四合院驻扎在京都的员工住,六间房保持一个堂屋,剩下的都是卧房,也要古色古香的,大家住着也舒服点,具体我们随后商量!”

    第217章 无声的较量

    牛云高兴坏了,这可好,一会功夫就卖出了两套。

    牛云兴奋得直搓手:“封同志,我跟你说,我可不收卖家的费用,我挣修复和装修的钱,真好,那行,交给我,我约好卖家,咱就去过户,那还有一个远点的,你们还看不?”

    封国栋自然是不看了,但沈家人这时候过来表态要看,因为这个四合院位置沈大铭认为还是不错的。

    牛云殷勤的带着几人直奔而去,确实如此,这个四合院虽然没有在故宫附近,但地理位置是很好的,在一条大路的拐角,而且比那个小四合院小院大些。

    牛云介绍道:“要不为啥比那个小四合院多500块钱,要价5500块钱的,我跟你们说,你永远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个小院门前是挨着一条正街,你们可以把那扇靠大门的窗户打开或者干脆改成一个小门。

    卖点小食品都没问题的,经过我的手的定价,卖家要是要的高了,我也是没办法跟买家介绍的,因为其实我挣得是买家后续的钱,我自然是向着买家的。”

    沈冰月有些疑惑地问:“现在能私下开小卖铺吗?”

    牛云嘿了声,就着小茶壶喝了口茶,神在在得说道:“今年开始允许了呢!就光我们家那边开了好几个呢,还有卖油茶、鸡蛋饼的呢?

    从乡下回来的知青也多了,暂时没工作,也得生活是不是?摆摊的就多了,要不为啥我们几个老伙计干这个没人管呢!是不是?

    这也不算投机倒把,就是找口饭吃,听我的准没错,不信,你卖个包子啥的看看有人来找事不,绝对没有。”

    沈冰月知道,允许个体户势在必行的事,在政策明朗前,自然是很宽泛的。

    沈家不同于封家,封家有封国栋这个活泛的,虽然只有27岁,但阅历丰富,封家封爸其实也是个有阅历的人,可以独当一面。

    而沈家沈大铭和沈晓铭还欠火候,所以要是有个这样的房子,真的沈妈住过来也有个营生。

    再怎么样,这个小四合院还会越来越值钱的。

    无论牛云说得是真得还是假的,沈冰月是支持买了的。

    沈家人商量了许久后,竟然在沈爸不在的情况下,拍板要买了。

    沈冰月归结为买房不能组团,因为人会一时头脑发热。

    不过沈冰月其实愿意看到娘家人买了这房子,这房子就打算过户到沈妈名下。

    沈妈晚上回到封家的四合院后,有些懊恼怎么就头脑发热,买了个这么贵的房子呢?

    说好了只是来京都逛的。

    沈妈私下犯嘀咕:“你爸要是知道我来一趟京都,把家里一半的钱都花了,非急红了眼不可!”

    沈大铭其实很动心买个小院子,因为沈大铭就打算在京都安家的。

    沈大铭给沈妈减压:“妈,不用担心,我爸的工作交给我来做。”

    在沈家,自从沈大铭考上最好的学府后,沈爸被周围的人灌了迷魂汤似的,认定儿子出息了,见识也广了,反正就是沈大铭说啥,沈爸信啥!

    果然,沈大铭往食用菌厂打了个电话,沈妈和沈晓铭站在电话跟前,小心翼翼地偷听着,怕一个不小心,沈爸暴跳如雷。

    沈爸确实是吃惊的,更是对用5500块钱买六间房这件事,在电话里吹胡子瞪眼的大吼大叫。

    但沈大铭在电话里劝说:“爸,去年这房子卖5000,今年它就卖5500了,你想想这样的涨价速度,等过个三五年不得翻翻了?”

    沈爸一听,沉思了片刻后,试探着问:“涨的这么快?儿子,你学经济学的,那你看准的肯定没问题吗?那咱就买上,放个十年八年的,等涨很多我们再卖!反正咱家现在用不着这些钱。”

    沈大铭忽悠了老爸后,挂了电话,长长的吐了口气,对着沈妈和姐姐弟弟耸了耸肩,“好了,爸同意了,其实咱干嘛要卖掉,等晓铭要是能考过来,咱爸妈老了都住过来,也挺好。”

    沈妈瞅了眼沈晓铭,又老话重提:“听到了没,要是你考过来,妈就搬过来住,儿子闺女都在京都,妈也能和老封家人一样,都来京都住些时候,多美气。”

    沈冰月觉得,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四合院会为沈家的家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它以后多值钱。

    封国栋先垫的钱,过户后,沈妈和沈晓铭也把京都有名的地方都逛了个遍,心满意足的坐火车回家,回家后马上把钱还给了封国栋。

    而封国栋只是把二进院过户到自己名下,另外的小院子要等封小雅过几天来京都,直接过户到她的名下。

    牛云和老伙计们又奋战在封国栋的二进院,因为封国栋要求他们尽量快点,连同办公家具一起开工,老伙计们干劲十足。

    封国栋还是很有魄力的,私下给妻子说道:“房子虽然是渔场在用,但家具都是渔场掏钱,我们又能挣点租金,现在这点租金我们去别处租房,一直找不到可心的,办公的地方其实是个门面,就像看人下菜一个道理,你对外展示的越精致,他们越相信你的实力。

    这样,要是等过几年渔场不用了,我们再想卖了也行,而那个小四合院,到时候就送给小雅做嫁妆好了,反正媳妇你已经答应了。没关系,我们收租金,六七年也就把小雅的小院子的本钱挣回来了。”

    沈冰月当然是支持的,因为一年租金加起来也800块钱呢!

    多好的事。

    主要是四合院真的值钱,既然封国栋起念拿自己的钱买房给集体租用,那也算是他误打误撞,为自己的身价再添了一笔。

    小队的员工一听说封国栋自己掏钱买房,租给渔场,租金算得比以前看的还便宜,而且位置还好,都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