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第89节

第89节

作品:穿到古代当名士 作者:五色龙章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他一个闲散皇子,亦无力做什么,只愿捐出开府时父皇赐下的五万银补偿兵备。

    新泰帝看着他一片澄清的双目,将这孩子从地上拉起来,轻叹一声:“国库还不到缺你几万两银子的地步,马氏之事也还轮不到你担责任,此事审定后,朕自然有处置。你去劝劝你母妃吧,她独自在宫中胡思乱想,容易想左了心思。”

    周王低声应喏,又抬起头来求道:“桓氏乍闻外祖下狱,有些受惊,昨夜起身子便有些不好,可否请父皇赐下御医替她看诊?”

    新泰帝点了点头,忽然又道:“你已开了府,依例也该选两个妾侍了,等你弟弟你选妃妾时,你也去挑两个。”

    周王愕然道:“儿臣才娶妃不久,不必……”

    正欲拒绝,他父皇却淡淡说道:“去吧,你那王妃不是身子不好?将来若叫你在外头奔波,她如何随时跟着你?你是皇子,不是寻常官员百姓,学不得什么鸳鸯并尾,比翼连枝,总要有人服侍你的。”

    父皇既这么说,该是要他就藩了。但王妃怎能不随他同去?

    周王眉头紧锁,苦苦思索着离开大殿,到得景仁宫外却又敛去愁思,换上笑容去安慰母妃。

    第140章

    兵部尚书马严入狱,马府遭查抄, 岂止他自己一家, 贤妃与周王更是颜面无存。

    当初桓家虽不知出了什么事, 但圣上还肯给周王遮脸,直接叫桓阁老辞职;而如今却是连辞官归隐的机会也不给马尚书, 可见周王的宠爱却是淡薄了。

    一夕之间,他从离着储君之位最近的隐太子落到了无缘大位的普通亲王地位上。连圣上传旨要为周王挑选侍妾时,家中有待选女的臣子都心中惴惴, 宁可女儿落选而归, 也不愿白白送入一个失宠皇子的府中做妾。

    然而随即周王又捐出开府银两补充兵备, 周王妃也被御医诊出有孕在身,不论男女, 总是皇室这一代第一个孩子。新泰帝闻之大喜, 当场赐下白金千两, 又命人从内库中取了各色药材、口外皮张、绫罗锦缎之类, 流水价送入周王府中。

    内务府立刻在京畿挑选乳母,又在官宦世家中挑选读过书的寡妇做保姆、傅姆, 备着未来的小皇孙诞下。

    原本门可罗雀的周王府外又见着行人踪迹, 不少打算赌赌运气的人递了帖子求见, 周王却一概拒绝, 每日除了去礼部办差, 仍是闭门读书。

    唯一踏进周王府的官员,仅有周王妃的亲兄长一人。

    原本王妃有孕,该召家中女眷陪伴, 可桓凌不仅没娶妻,家中连个丫鬟婆子都没留,王妃要见,只能召兄长来见。

    这对兄妹当初为亲事不欢而散,后来又为马尚书之事潜结心结,如今再见却如隔世,元娘对他那点怨怼哪敌得过重见亲人的欣喜,见面便忍不住落泪。

    桓凌却不大会哄人,只从袖中拿出一条手帕递给她,叫她擦擦眼睛:“祖父与伯父他们虽然辞官还乡,但毕竟平安无虞。我仍留在京中,又能时常来看你,已是天恩浩荡,不必伤心。”

    他也从家中收拾了些元娘旧时喜爱的书籍和围棋、诸葛锁、九连环之类小玩意儿来,搁在一旁桌上,说道:“你在闺中时最喜欢这些,若是长日无聊,便再拿它解解闷吧。”

    元娘看了一眼桌上之物,苦笑道:“我陷得王爷到这地步,还有什么心思看那些。”

    兄长弹劾马家,还只是马尚书入狱,也没怎么牵累周王,她却为一句话害得王爷出宫开府……细想起来,她从前满心想的为周王如何,却是她累得王爷最多。

    从前住在宫里,人人敬她是皇长子妃,夸她端庄贤淑,她就以为自己做得真有多么好;如今出了府才知世情冷暖……

    她长叹一声,又要垂泪。

    桓凌劝道:“此事殿下尚未责怪你,你自责又有何益?且如今你也不是一个人,便为着腹中胎儿也该振作些,不然周王殿下百忙中还要担心你们母子。”

    他也是专门跟宋老师研究过几篇孕期知识的文章才来的,拿出自己记的笔记给妹妹:“这是我寻人请教来的东西,你依法试试,将来生出的孩儿或能比平常人聪明些。”

    其实他一个男子,本也不该送这些东西,合该叫堂嫂送来,可这又是后世之物,他怕教堂兄堂嫂转传几回话之后就传错了,也就只好自己拿过来来讲了。

    他絮絮叨叨地讲了胎教、孕期营养、运动、生产时各种消毒知识,听得元娘和她身边的侍女都微微脸红,以为这些不是男人该懂的,叫他不必再提。

    桓凌苦笑道:“原先我也以为自己一个男人不该关心闺阁之事,一向不曾多看顾你……”

    才将家国之事耽搁到如今。

    他闭了闭眼,站起身对元娘说:“为兄毕竟是男子,不能常来看你,你当善自珍重,有事请长嫂转告文堂兄和我。昔日我劝你的话,今日还是一般地要嘱咐你:你做的是皇子妃,不是寻常人家的妻室,要有王妃的气度和担当。以后好生服侍奉殿下、抚育子女、支应门庭、主持中馈……你该懂事了,元娘。”

    他虽是王妃的亲兄长,但也不好在内宅久留,劝了几句便要离开。元娘匆匆追上几步,从背后拉住他,哽咽着说:“父皇、陛下似有意让王爷出京……”

    桓凌身子一僵,而后拍拍她的手说:“这些与你不相干,自有周王殿下做主,你安心照顾好腹中胎儿便是了。”

    他想起宋时那句“好圣孙”,艰涩地笑了笑,说道:“事已至此,你也不必成日想着已经过去的事,风物长宜放眼量,且放开胸怀吧。”

    风物长宜放眼量……

    不知元娘听没听进耳朵里,周王在外间倒是听见了这句,含笑夸道:“舅兄的诗这般大气,却不知全篇如何?”

    全篇是数百年后一位开国主席所作,其中有些后世典故,不能拿到此时说了。

    桓凌摇头道:“这只是从前子期贤弟随口劝我的一句话,并非诗句,哪得全篇。不过得见殿下如此通达朗阔,下官便放心了。”

    周王笑了笑:“舅兄不必拘束。舅兄弹劾纠查之人虽是小王外祖父,可这既是国事,便断没有因我一人私情而轻纵的道理,父皇也指点过我几回了。旧事且不必提,小王却件事要托付舅兄……”

    前日父皇要赐他妾室,恐怕还要让他只带着侧室出京,不能带元娘一起去封地。

    如今元娘查出两月有余的身孕,宫中他母妃又有些怨怼,恐怕不能照应,还得托付他这位兄长多照顾。

    桓凌自然允诺,又向他说了些马尚书与府上诸人身体安好,每日饮食供应等事,打消他心中惦念之情。周王眉心潜结的细纹稍稍舒开,也与他打趣了一句:“前日入宫,父皇还提了舅兄《鹦鹉曲》中两句词,可见父皇亦不介怀舅兄与宋先生这份情谊。”

    两个当朝中枢官员断袖,皇上竟还吟他们的定情曲,而不是流放边关叫他们反省几年,这袖就可以断得光明正大了。

    桓凌回到家中,与宋时说了在周王府中见闻,听得宋时啧啧感叹:“咱们皇上真是明君,周王殿下也真大度,换个小心眼的早不跟你过了。不过你那曲子写得好,圣上吟两句也不意外,我看外头工匠铺里卖游标卡尺的都唱两句《鹦鹉曲》当广告,你这也算‘凡有卡尺处,皆能唱桓曲’了吧?”

    不管在外头如何严肃紧张,跟他师弟说两句话就能安心。

    桓凌也放松胸怀说笑了一句:“周王殿下可不跟我过,跟我过的只有一位宋三元而已。”

    宋时重重“嗯”了一声,把他上半身按在自己怀里,拍着他看似文弱实则结实的臂膀安慰道:“周王殿下这是拿的甄嬛传的剧本,绝处缝生,你不用惦记了,还是多想想咱们下篇论文写什么。再不写等你外甥生出来,都买不起科学育儿的论文了。”

    不光搞育儿,他做出高锰酸钾来之后还有点想搞金属锰提纯呢——眼下这些软锰矿只能在炼铁过程中起个脱硫防污染的作用,而若能提炼出金属锰来,可是能用来炼造高强度合金钢的!

    可惜提炼锰总少不了要用电力,以他现在的水平离着做出发电机还有很长的道路。

    主要是缺钱,缸晋江币。

    就靠桓师兄接着帮忙写稿了。

    桓师兄其实还真的比他还了解本时代的官员、文人甚至百姓的娱乐方式。

    毕竟他十几岁跟着他爹到了广西,一直没怎么接触过上层文人,还花了大量时间搞衙斗、解放发展生产力;而桓凌从小生活在侍郎府,接触的就是各类官宦子弟,琴棋书画、吟诗作赋、投壶、樗蒲、射覆、猜谜……

    他甚至还知道些佛道经文、做法事如何做、衣裳有什么分别。有些宋时刻意避开,不去详写的东西,他却都能信手拈来,思路又生在后世的宋时不大相同,写出来的东西总有新鲜感。

    虽然不能独立完稿,但写出来的东西也能当作填充文章的例子。两人配合着又将从前过过稿的文章换个角度重写几篇,连同上回那篇小黄图的文章,竟然过了两三份稿,到月底结帐,竟然又赚了六十几块钱。

    宋时许久没写得这么轻松,看到后台数据只觉这稿费拿得太痛快,不花都对不起自己。

    花花花!

    先买篇婴儿抚触按摩技术,再看看早期教育对生长发育影响,还有那个蒙台梭利教育……

    他侄女再过两年也到早教的时候了,买下来两边的孩子都一块儿用。也别光给小孩子买,他们家这仨个侄子可都上学了,文学方面有老师打基础就行,但数理化……理化且不提,数学得好好学学。

    桓凌学的《数术九章》什么的可太难了,他自己看着都晕的,能让这么小的侄儿们学么?

    还是看看有没有小学数学教材,他自己翻译给成古文,abcd改成甲乙丙丁,符号只当是自创的,每月休沐时回家给孩子讲吧。

    他拿蜡版刻了原版的小学教材,印出来之后便对着灯火推敲措词。

    晚些桓凌回来,见他面前又摊着一片文章,心中无奈,连气都气不起来,只轻轻走上去,将一双冰凉的手按在他眼前。宋时冻得打了个激灵,想要拉开他的手,桓凌却按着不放,在他耳边轻轻嘘了一声:“放开你又要看这些东西了,还是我替你掩着些儿,你才能稍歇一会儿。”

    凉冰冰的手按在眼前,倒有些像冰敷眼罩。

    宋时意思意思挣扎了两下,也放松下来,感叹一声:“你今天回来得倒早,往日不都要到宵禁前后才能回来么?我刚吃完饭,你吃了没有?”

    桓凌摇了摇头,想起他看不见,便开口说道:“今日马诚武举试主考赵雍已亲口认罪,马尚书科场舞弊、任用私人两大罪名已定,接下来却是朝廷诸公角力的时候,我们这些查办案子的人倒可清闲下来了。”

    他虽然办成了这样一桩大案,脸上却殊无欢喜之色,只在看向宋时时才稍稍展眉。他看着桌上那些与化学公式相似又不全相同的式子,嘴角尽力挑起,低声说:“往后我散衙后也可以早些还家,咱们还可以回岳家多住住,教岳父岳母管着你休养身体。”

    宋时抓着他的手,慢慢将后背靠进他清寒的怀抱中,含笑答应:“好啊,咱们回去,回到家咱们再看,你是叫岳父岳母还是叫公公婆婆。”

    自然是……叫爹娘。

    第141章

    他不光敢叫爹娘,还敢叫哥哥嫂嫂, 公然把自己当成了宋家人。

    两位嫂嫂心中早为这位男弟媳闹出的场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知道他铁了心要跟宋时好。如今既不好像没闹开之前一样叫他桓贤弟, 又不好叫三弟妹,更不能叫三妹夫, 只好看看宋时,叫声“三弟”,问他有什么打算。

    桓凌坐在宋时身前, 十分理所当然地应了一声“是”, 体贴地说:“我与时官儿也是在咱们家结拜了义兄弟的, 我略大他几岁,哥哥嫂嫂们叫我三弟就好。”

    宋时看哥哥们嘴角抽动, 下一秒就要拒绝他进宋家排行, 忙上去替他说了句好话:“就这么叫罢, 难不成还桓三弟来桓三弟去的, 怪麻烦的,叫三弟少叫一个字哩。”

    他二哥冷哼一声:“多叫一个字累不着人, 你要是娶个姑娘回来, 我们也叫三弟妹呢!”

    桓凌涵养极好地说:“那便随兄长和嫂嫂们喜欢了, 直接叫名字也成, 怎么叫都是一家人。”

    他低眉顺眼的, 像个温温顺顺的小媳妇,又是个皇上面前跟他儿子许了终身,如今拆也不能拆的姻缘。宋老夫人总有些怜爱他, 便命儿子们少挑剔两句,又招呼他跟着宋时坐下,问他们这趟回来打算住几天。

    宋时回到家里,翅膀儿都抖起来了,得意洋洋地说:“我们往后没事就回家住,只是有时要回去配药,那药有毒,住桓家方便些。”

    这孩子,跟前些日子似的自己回来就得了,还带人来干嘛。

    宋大人看见这个高大魁梧的儿媳妇就不顺眼,抿着嘴角哼了一声。一个男儿媳妇,在家住有什么用?是能料量盐米?是能支应门庭?

    自然都不能。

    虽然不能干这些,却能教侄子们读书算术。别人娶个才女回来都至多只能教教文章,他这才子还是文理双全的,更拿的出手。

    还带了给两个侄女按摩的仙方,宫廷秘法,包治百病。

    宋时搓了搓手,含笑跟二嫂说:“我们小桓还抄了本怎么给孩子按摩的书来,待会儿让他……呃算了,还是我来,他练武的手重,我教嫂嫂这个按法吧。大姐、二姐年纪还小,多抱在怀里抚触按摩对身体好。”

    他们小桓以手托腮,含笑看着他。他大哥倒有些不好意思,意思意思数落了他一句:“那是你义兄,什么大桓小桓,没大没小!”

    咳,说顺口了,一时嘴快。

    话说回来,侄女儿们什么时候起大名?俩孩子都快满周岁了,话都能说了,还不起个好听点儿的名字?

    二嫂腼腆一笑,他二哥便在上头说:“将来总要过继给你一个姐儿,等着你取呢。”

    宋时自己也没取过什么好听的名字,从后世借来的名字还总被人嫌弃,对这方面不大有自信,摆手道:“我怕取不好,我取的名字从家里到京城都没几个人肯叫。咱家这过继反正占个‘辛酉’就行,还是等到侄女儿大些,打算好了是要出嫁还是在家招赘再说吧。”

    哪有这样的,起个小名也是起,叫闺女们沾沾三元的文气也是好的。

    正好他们回来的早,侄女还没睡,二嫂就带他——顺便也带桓凌——到自家房中,指着两个孩子给他们看。

    大姐和二姐也刚吃了点蛋羹、面糊,并没睡下,正在乳母照顾下,趴在炕上精精神神地玩。见了人也不怕生,让叫三叔就叫三叔,让叫桓三叔就叫桓三叔,又叫妈妈,说着两个孩子自己才懂的话。

    年纪小小的,说话倒挺清楚,还能走两步,然后跌跌撞撞地跑进爹妈怀里。

    宋时脱了外头大衣裳,又要水要肥皂,跟桓凌一道洗了手和脸,才上去掂起一个孩子——呦,还挺沉。

    也不知这小胖妞儿是大姐还是二姐,叫人抱起来就要笑,怪可爱的。他抱着孩子颠了几下,看侄女儿笑得声音越来越响,自己也不知不觉满面笑容,把孩子递给一旁看着的桓凌,自己又去抱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