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第99节

第99节

作品:穿到古代当名士 作者:五色龙章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魏公公含笑上前,毫不居功地说:“大人是相信咱家,才命咱们到各处矿场挑选佳品。咱们也不敢自专,都得拿来请大人亲自鉴定,也好知道这回买来的是否合意,下回才得再拣好的进……买来。”

    他从前在内务府办差,应答时说惯了“进上”,跟府尊回话时险些没转过口声。好在宋时没在意这句口误,只笑道:“老公毋乃太过谦虚?若建一座合制的王府,只怕非止数万块砖,百千斤煤膏,到时候还要操劳老公。”

    出差补助他都申请好了,府衙的人自有奖励,魏公公那边该报的功他也报给了王府长史,下月结工资时会给他们惊喜的。

    三位买办虽然没能从知府大人口袋里掏出几块打赏银子,但之前支的差旅费足,宋大人又叫人到酒楼订了席面犒劳他们,一顿酒肉吃下来,也足叫人心满意足了。

    往后他们还得常为大人采买这些,自然还有长长久久的好处。

    这三人边吃边研究着以后采买的东西多了该怎么还价,怎么寻来更好的东西;宋时却已顾不得吃饭,叫人拿了几副攒盒,将煤、焦炭样本分别盛在格子里,盒边粘上写有矿场、炼焦场之名的纸条;煤焦油则倒出来装在自己从家带来的玻璃试剂瓶里,同样贴上标签,准备试烧耐火砖。

    他忙完了最要紧的事,便将魏公公送来的几处煤场、炼焦场的数据对照着看了一遍;再找出官办煤厂采出的煤块,与同盒里其他几处的煤对比了一下——

    数据对比与煤的质量一样鲜明,看得他连连冷笑。

    看来魏公公是没像康熙微服私访一样最后亮明身份要他们献上好煤,而是彻底做到了“暗访”二字,是个低调有自制力的人。

    当初黄御史在武平县微服私访时都没忍住亮了身份呢!

    要是他去暗访,都说不好会不会在最后亮出身份来,直接惩治那群贪腐的管事……

    宋知府眼中不容砂子,岂能放纵这种贪占朝廷矿产的人?当下列了小表格对比几组数据,又取画笔、蘸上不同颜料,用界尺比着画了折线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对照出这官办煤场价格比一般煤场高上多少,一斤煤中要少给多少,一年产出的煤又比别矿场少上多少。

    占着最好的矿,卖不出煤,产出的煤块也比别的煤块小,碎煤多,一看便是次品,却还要卖上比别处更高的高价。

    这般做派,不只占了朝廷的便宜,还要败坏官办矿场的名声,他岂能坐视!宋府尊拍案而起,收拾起这一摊东西,径自走到王府侧门,桓御史的临时官署,当面向桓大人检举本府治下沔县内官办煤场的弊病。

    这些问题本该由巡按御史监督解决,不过如今桓西巡按并不在本府,他为着汉中官民百姓着想,等不得上折子奏报巡按,只能越级向桓佥宪当面告状了!

    桓佥宪听闻本府府尊上门,自然不敢轻慢,直接请他进二堂说话。

    堂上装的玻璃窑户,早上阳光直晒满屋,略有些燥热,桓佥宪便亲自拉上一层纱帘,又给他斟了茶水,体贴地问:“这几日太阳越发毒了,宋大人一路赶来,不曾晒着吧?”

    宋时呷了口茶水,叹道:“下官如今为本府治下沔县矿场贪腐之事急得内火上升,也觉不出外头晒不晒了。大人请看——”

    他把自己画的图,一盒煤炭样本拿出来,当面告状:“此处煤场明知道周王殿下与大人俱在汉中,却还不知改过,实该从重处罚!”

    是该从重处罚,他这就写信给本省巡按御史,请他纠查此事。

    虽然他现在这身份几乎算是跟着周王流放,但四品佥都御史身份尚在,该查什么事,弹劾什么人也一样要干。只是他如今顶着为周王向导之职,不能亲身查探不在此行职责内的煤矿,还得交予当此职位的人。

    他把宋时列的数据和小表格抄了一遍,用白纸笺折成信封装进去,滴上蜡封,唤来门子,命将这信送往急递铺,寄给正在宝鸡巡按的督察御史刘大人。

    宋时还有点想看他微服私访,见他只是把信交给人查,倒有些遗憾地说:“我还以为你得亲自去查一趟呢,到那儿先装成普通客人,深入追察煤场中种种贪污腐败的罪行,到时候把马甲一掀,一堆士兵随从涌出来抓住贪官,帮你换上四品佥都御史的官袍……”

    多震憾哪!多威风哪!

    桓凌听得忍俊不禁:“你这是哪来的想法?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陕西又不是太平地界,咱们要出门还是备上全副仪仗,有士兵、衙差左右随侍的安全。”

    宋时挑起一边眉毛:“我查阅严大人留下的刑狱卷宗,倒没见说达虏已闯到汉中附近来了?”

    桓凌却有些认真地说:“倒不是达虏,而是本地恶少、盗匪。你前些日子往天台山寻矿,以后还要亲手烧炼煤膏吧?西北风俗剽悍,百姓往往结成弓箭射,武艺高的人多的是。城外天台山又是山高深密之地,我怕其中有盗匪逃人潜藏。像你这样白白嫩嫩的小公子,又不爱穿官袍,那些贼人万一要抢你可怎么办?”

    宋时垂眸看了看自己的手,白是白,但也是一双经过劳动和运动锻炼过的手,并不算嫩,真动起手来一个人起码吊打他府里那几位佐贰官和首领官。

    说不定再来个儒学教授、阴阳生、医官他都能收拾了。

    桓凌从背后压上来,也将手贴到他的手背上,修长的手指从他指缝间穿过来,虚虚地握着,指尖在他掌心清晰的事业线上滑动,带起一阵直透心底的酥痒。

    宋时忍不住五指勾起,将他作怪的手指紧紧按在掌心,轻哼了一声:“我出门烧灰、烧炭都是一身旧衣裳,头上只束逍遥巾,打扮得跟江湖好汉一样。江湖人见面,总有几分香火情吧?而且这里是汉中,又不是福建,难道还有看男的白白嫩嫩就要抢的?”

    哪那么多人跟桓小师兄似的,不管他什么造型都能看出他的帅哥本质,非得喜欢他呢……

    他一想起这事,便忍不住嘴角微勾,只好低下头不叫桓凌看见自己脸上掩不住的笑容。

    忍了一会儿,觉得能控制声音了,才沉声说道:“佥宪大人说的是,本府也觉着须得严打这些恶少匪徒。不然本府往后得常去城外监看人为周王殿下烧制石灰、煤膏、玻璃……要是道路不安宁,岂不每回出城都得来王府借兵了?”

    桓凌不知何时将整个身子都贴在他背后,握着他的手交叠在胸前,笑着说:“光只借兵么?俗话说:兵无将而不动。府尊大人要肃清府城内外恶少匪徒,也要借个知兵之人指挥才好。在下愿意毛遂自荐,不知宋大人肯信我不?”

    第155章

    汉中知府只是正五品,佥都御史却是正四品。桓佥宪论官职整整高着两品, 又是正随着亲王镇抚西北边陲的大员, 宋知府焉能违背他?当即拱手谢道:“桓大人胸中定然早有策略, 下官如何敢不配合?”

    桓大人的手正叫他紧紧握着,也一并抬了起来, 因胳膊叫他往前拉,也不得不将身子再往前贴上几分,将下巴垫在他肩头, 像是怕震着他的耳朵般轻声问道:“本官到汉中府比大人早几天, 当初特地带兵去迎接宋大人, 便是因听说本府山高林密处匪患藏身,汉水上也有些私船、纤夫结成帮派, 时闻有抢掠客商者。

    “前阵子汉中府离任, 无人主管此事;幸得宋知府来此, 汉中安宁可托付大人矣。却不知宋大人打算先平定何处?”

    先平定……抓着他作乱的这双手吧。

    宋时将他的手拉开, 回头说声“别闹”,却觉出脸颊、唇间蹭过一片光滑温热的肌肤。他下意识要看看外头有没有人, 中途想起窗上挂着帘, 屋里头又比院中稍暗些, 从外头看不清, 才稍稍松了口气。

    他背后的桓凌却也朝他耳中轻轻吹了口气, 放开他的手,直起身来倒打一耙:“本官与宋大人好好说着公务,怎好这样非礼上官?”

    宋大人抬眼看向他, 正见着他唇边一点狡黠的笑意,明晃晃地挂在那里,都不加收敛。他便伸手摸上那微勾的唇角,轻轻戳了几下:“大人身为右佥都御史,比下官品阶高上两级,又怎么能叫我非礼了?定是心甘情愿,喜欢我这样对你。”

    桓凌抓住他的手贴在唇上,轻叹了一声:“贤弟怎么这样辩才无碍。罢罢,你说的我都愿意认了!”

    可惜身在公署,他也不能闹得太厉害,只亲了亲宋时的指尖,便取来一份汉中府内外的建置、山川地形图,叫宋时坐到自己身边,一道研究该从何处下手整治本府治安问题。

    汉中既是周王府所在,为了护卫皇子安全,为了尽早烧出好原料修建王府,宋知府定是要担起责任,严打府内黑恶势力的。但他初来乍到,前些日子又忙着盘查接手严大人留下的钱粮和政务,考察天台山附近矿产,倒还真没怎么留意到这方面——

    约么也是治安好,不然苑通判、程经历早该向他告状,附郭的南郑县知县和百姓们也要有状纸呈上了。但算算他上任到现在也有一旬了,府城内只零敲碎打地出了几桩窃盗案,也叫南郑县差役利落地处置了,只需月底汇报就行。

    送到他这里最严重的案卷,还是他们府衙里一名礼房书办纵妾凌妻,以至妻子娘家闹到府衙里要离婚的案子。

    刑厅程经历有些迷信,以为断人离婚损阴德,不肯让两家离婚,又当不住妇人娘家来催,便来请他裁断。他一个穿越者、一个京城名刹、名观僧道都没鉴出身份的穿越都却怕什么?早年他能上网发言时,看见什么吐槽极品对象的帖子都是劝分不劝合的,如今女方都挨打了,家长直接闹到领导面前,不判离等还什么?

    他当着女方家长的面判两家离婚,让男方退还女方嫁妆,并按以奴殴主之罪断了妾室。那书办纵妾凌妻,律例上却没有条例可循,宋时便依着四十无子方可纳妾一条,打了他四十杖。

    ——宋大老爷犹嫌判轻了,连罚纸罚银都不许,看着那书办当面受了刑,打完之后才通知他他已经被辞了。

    自己在主管教化百姓的礼房做事,却知法犯法,违背礼数,破坏汉中府形象,岂能不辞他!

    不过这也是连日来他唯一动了大刑的案子:各县上报案卷都要等到月底再报;而那些旧案都已叫前任严大人理清了,该抓的抓该判的判,文书做得整整齐齐。他近日来捋了捋卷宗,似乎也没见有什么马帮匪队的抢劫路人,凶杀大案也并不算太多,他主要做的倒是确认有无冤案错案。

    这么看来,汉中府治下的治安还挺可以,南郑县也颇有治事才能。他要严抓治安,只消先理清自己要建工厂的地方,建起从码头和府城到厂区的大道,再顺着大道往远处慢慢清理即可。

    厂区必须建在江边,一是用水方便,二是可以建些大型水力机械,节约人力。

    光凭劳动人民的双手怎么也及不上自然之力。他好歹是个穿越者了,干就要往大处干,如今且先建起水碓、水磨磨石粉;等将来有条件炼钢,就可以用水碓锻打钢块,再建个水排鼓风,往高炉里吹气……

    他心里已有成算,拿起笔虚点在府城南方汉水北岸上,在地图上左右移动,每动一点,桓凌就给他细讲那片地方的情况。

    这张图是本地游击将军献上,是个军事地图,是以地形地势标注格外清楚,周围有无村镇、道路情况也有所示意。桓凌初到时便将这城池四周都踏过一遍,回程路上沿江而行,虽然大部分时间闷在屋里写论文,早晚出去透气时也看了些东西回来,此时对着地图讲,自然能讲得又生动又细致。

    他指着江边一个不明显的墨点,主动建议道:“此处便是码头,你不是要从勉县运煤、运焦来?依着码头近处建窑更方便些。只是码头边上有拉纤的河工和觅汉,这些人之间为了抢活常有械斗,需得加派差役看管。”

    宋时眯了眯眼,问道:“那处水流如何?我想借汉江水力装上碓车,最好倒是水流急、高下有落差的地方。”

    可也不能在河道太窄的地方建厂,不然水轮占了河道,船行道窄,容易出危险。

    宋时对着图和桓凌商议许久,先圈出大体位置,而后便去向周王借将。

    对,不要借兵,只要借一个弓马娴熟、为人细心警醒的桓御史押阵,剩下的他衙门里自有三班皂隶可用。

    周王闻听这请求,当即便答应了:“桓舅兄是受命为本王做向导的,又不是真到本王麾下。宋先生若有什么……”他小声地、飞快、含糊地说了一句什么,又提高声音接着说:“事的,你们二人自管商量着办,不需来问我。我若有事请舅兄帮忙,自会叫内侍相请。”

    桓凌很自然地点点头道:“多谢殿下体谅。”

    宋时不那么自然地低着头说:“殿下放心,臣也不会借用桓大人多久。只是正好臣派人购置的煤膏、煤炭等物已到汉水码头,臣想着殿下身份尊贵,下官想着府城外有许多荒林野地,恐有恶徒藏身,不如京里太平稳便,须得桓大人帮着扫清地方乱匪才好。今日来此就想请桓大人帮着运往城北天台山调制耐火砖,顺便借桓大人的经验,看看有没有乱匪痕迹。”

    周王“嗯、嗯”地听着,脸上露出十分宽容大度的笑容,只说:“重修王府一事并不着急,倒是汉中府治安更要紧。宋先生与舅兄若要干什么,只管放开手脚施为即可。”

    王爷真是个好人。就是想的有点多。

    宋时脑中转动着这念头,对周王再拜了一拜,说道:“如今煤膏已至,不久便可烧制成白云石砖。可否请长史安排王府中匠人,准备图样,臣便安排当值的匠人重修王府了。不过拆改房舍这些日子恐怕要委屈殿下暂住花园了。”

    花园里也有亭台楼阁,四五月间天气炎热,住花园里反倒凉快。

    周王是个随和性子,便应道:“也好,本王倒无妨。只是修造时一切从简,不要太过耗费民力物力的好。”

    宋、桓二人喏喏而出,寻褚长史定下翻修王府的工期,双双回到府衙,将此事通知下去,由府工房安排翻修事宜。

    他们两人则带了一队衙差护卫,先押着煤、焦和焦油去往石灰窑场,依着早先学习计算好的配比和了石砖料,在大锅中边烧边搅,趁热着砖浆倒进模子,脱模后即成砖料。更多富余的白云石则按40%的比例掺进水泥,直接送往王府,做建房用的水泥料。

    这边做好示范、叮嘱匠人给他留下两面墙砌耐高温炉的石砖后,宋大人又带着桓御史,领着一队差役从北城绕到南城。

    二人一路上分析周边环境风险,一路上观测环境,终于在府城西南三十里外一处高下稍有落差的河面附近圈定了地点——

    是一片略高于河岸的土坡,尚无人垦殖,而是一片荒滩野地。泥土微微湿润,夹着沙泥和细碎石粒,但看周围河水涨退留下的印记,倒不是发洪水时能冲到的地方。

    此处可先建个多头水碓、一个水磨,吊上细碎的青石破碎白云石和磷块岩配肥料,还得建个水车往岸上引水。然后在水车下面建座高水塔,用水泥管、陶管引到厂里,各厂房里就可以直接用自来水,不必再费力从井里打水、运水了。

    厂区规划就还是先建最常见的石灰窑,在偏东一点的地方建个炼焦炉,挨着炼焦炉再建一座高锰酸钾厂。炼焦炉炼出煤焦油直接制白云石砖,焦炭正好可以用来烧白云石、熬煮草木灰水、煎氢氧化钾,提纯高锰酸钾结晶。

    最后释放的焦炉气也可以燃烧,或许可以试试用管道引流出来煮草木灰水,这样一来说不定还能减少些污染。

    他以前弄的化肥厂还是农家肥积肥一路,农药厂也都是天然植物药剂,而今要搞真正的化肥、农药,还要炼焦,肯定会排出大量污水和废气,也得提前买几篇小论文,研究下污水处理和有毒气体净化的问题了。

    虽说他计划中这个连电都没有的小厂区的废水不多,倒进汉江里很快也就被吞没,但他是从21世纪工业时代来的,亲眼见过那么多污染造成的环境损害,可不愿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建厂时就提前建好污水净化池,先沉淀、过滤,再用石灰、高锰酸钾净化几遍再排入江中。

    如此一来就要往大处建,起码划个几亩地做工业园吧。周围还要配建员工宿舍、生活区、医院、学校等地……先招单身汉,家属需要的东西边干边配吧。

    第156章

    新泰廿四年四月初十,汉中府工业园立基之地。

    宋时拿出随身的文具袋, 提笔在削好的木板上题下了这句话, 又亲手拿水火杖刨开一片泥坑, 插上木牌,用泥土高高堆起。虽然看着有点像墓碑吧……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地方圈好, 下次来时别找不着了。回头正式开始建设工业区,再把这块牌子推了就行。

    他先选定了建水车、水碓的位置,在不远处树林中采伐树枝圈定占地大小, 而后又定了工厂厂址位置。桓凌指挥随行的十来个衙差拿着绳子、木尺、皮卷尺、水火棍来做简单的定位测量, 量着棍子与阴影长度、太阳角度, 大略估算远近,在厂区边缘四至处埋下标记。

    东至榆林、西至白石堆、南至汉水边、北至路, 长30步, 宽160步, 共计20亩, 相当于现代一个小区大小了。

    先把地方划出来,将来厂区建起来, 也可以规划出一部分招商引资。

    圈定好的厂房所在的位置有许多荒草、树木, 待正式开始建设时便叫人采伐了去, 平整土地, 砍下的木料正好建水车、水碓、水磨什么的。

    至于建筑结构, 他心中早已经有了打算——不建传统木结构房屋,就只用竹筋混凝土预制板搭成单层板房。屋顶用混凝土板可能不够安全,但他这工厂不是百姓住家, 经不得漏雨,单用瓦片铺顶不安全,还是先铺一个木顶,搭上铁板,再铺几层沥青油毡防雨。

    造这样的厂房可比正经古典建筑快得多,成本也极低,省得这边造厂房、那边给周王修王府,府里财政周转不灵,也寻不着这么多工人。

    他们忙碌了一下午,先定下了厂房与厂区的四至和边界标志,现场画了张鱼鳞图。到晚间回去时却早过了关城门的时间,一行人踏夜而行,路上灯火月色也不甚明,幸好衙差们是要下乡收粮纳税的,还认得回城的路,好容易摸回大道,便沿路找了个农家院借宿。

    桓宋二人虽没穿官袍,随行的衙差却都作本色打扮,敲门时把水火杖和钢叉敲得乱响,吓得院里的狗都不敢叫。

    宋时竟有点前世抗日剧里鬼子进村的错觉,简直有点后悔把这群未经调教的衙役带出来了。他只得抬高声音喝了一声:“轻些叩门,别吓着人!咱们是来借宿的,不是来抓匪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