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古代旁观日常 > 分卷阅读37

分卷阅读37

作品:古代旁观日常 作者:怀忧公子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春华神色凝重,望了一眼老头子,发现他嘴唇动了动,却没发话,李春华就知道他已经无话可说了,大概是默认了。

    默认了好,祖宗田地虽然重要,可是比不上自个儿的子孙性命重要,为了儿孙,他也不能有意见。

    李春华是同意搬走的,她很畏惧女儿说的那些话,可她知道女儿是真的聪明,说的这些话,很有可能会在某天到来,到那时就晚了,搬走就搬走,他们家有粮食有银钱还有手艺,到哪里不行啊!

    这搬家总得有一个章程,听听女儿的意见,“乖女,娘同意离开,可这事也要有好生打算一下,乖女,你是咋想的?”

    听爹娘松了口,刘芳总算有点笑容了,“娘,咱家要搬家,那就得轻装简行,少声张,悄悄的走,还得有一个方向。”

    不卖关子,继续道:“具体来说就是,悄悄卖掉咱家的房屋田地,多准备点粮食、盐、工具,再买两头牛帮着拉东西,人要是走累了,还可以坐牛车,这样行程快一点。再一个就是咱家要早点走,咱家是小虾米,真要走,也不会有人拦,要是晚了,指不定刘杏花他们又会惹来什么大麻烦。最后,咱最好向南走,听说南边那些地方稻谷一年能种两茬,南边又有水,我估摸着饿不着人。当然,要是咱南边有认识的人就好了。”

    李春华想了想,忽然想起一个人,“对了,娘以前当丫鬟的时候,认识一个小姐妹,娘十五岁的时候,她就和她爹娘一起赎身出府了,他们是临海府的人呢,咱倒是可以去投奔他们。”

    “临海府,那可真够南边的。”基本跟前世的广东省差不多的地理位置。

    说了这么多,刘光远由最开始的不同意,渐渐也加入了她们的阵营,三人一致决定,今晚把这事告诉刘家众人。

    刘存孝他们一听,便愣住了,他们一出生就在这里,习惯了,可现在一家人要离开,说什么都不愿意。

    李春华是那么好像与的?明明白白把事情列出来,刘家男人不同意也同意了。

    刘家的媳妇倒是为难了,她们的娘家还在这里,想也可能知道不会跟着她们这些出嫁女离开的,她们不同意也没法,这事已经决定了。

    婆婆还说,不愿意跟着走,可以留下,把休书给她们,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娘家日子可没有婆家好过,再说了她们相公儿子都要跟着走,她们留下又能做什么,再嫁可找不到这么好的婆家了,跟着走吧。

    三个新媳妇倒是没那么多顾虑,反正他们也是外来的,婆家没在这里,娘家也不好立足,还不如跟着她一起走呢,好歹刘家人丁多,又有积蓄,多少有个照应。

    唯一担忧的还是自己才出生几个月的儿子,那么娇嫩,能受得住吗?一想到路上可能发生的事便揪心不已。

    作者有话要说: 真的好喜欢灾难逃荒副本哦,要是有相同爱好的小天使,可以春节的时候来看我的下一本文文。

    ☆、准备

    刘光远也问过自家大哥三弟跟不跟他们走,这两家虽有点舍不得他们,但都以父母坟地在这儿婉拒了。

    还有大概一个月就到年关了,刘家决定就趁过年的这段时间出发。

    今年雪小雨水少,天虽然依旧冷,但是还能忍受。

    因为要过年了,南来北往的商队比较多,花些钱就能让人带上,跟在商队的后面,也要安全不少,再者这个时候买卖东西也方便,不打眼。

    刘家要处理的东西不少,最大的要数五十亩田地和现在住的这座院子了,其次就是一些杂物,实在处理不掉的,也都送给比较亲近的人了。

    因为经济恢复的快,刘家的田地和房子压根就不愁卖,村里好些人家都捡有东西,当了不少钱,上午才放出话去,中午都卖光了,遭过洪水的田地都肥沃着呢。

    水田和旱地全是按上等田算的,水田一共三十亩,每亩八两银子,一共得钱二百四十两,旱地一共二十亩,每亩五两,一共得钱一百两。

    这座院子占地比较大,房屋多,又修补了没多久,被族长家买下了,得了八十两银子,再加上一些杂物家具,刘家变卖家产一共得钱四百四十五两银子。

    至于其他几房名下的田地,虽然也变卖了,但是是各房的私产,所以不计入公中。

    刘家在变卖家产的同时也在积极准备行李,今年专门留下了一头猪,杀了之后板油炼了两大罐子猪油,其他的全做成了腊肉,腊肠。

    刘家除了自家晒得八十多斤干菜,还从村里一些人家买了六十斤,足足一百四十多斤干菜,怎么着也够吃了。

    粮食倒不用买,有好几十麻袋,磨了两袋子米,两袋子白面,一袋子玉米面,够吃了。衣服被褥也不用买,都够穿够用。

    李春华盘算了一下,要去县城买的,就是牛、盐、糖、药以及两把柴刀,这就差不多了。都跟着商队呢,再说了这一路上也会经过城镇,要真是东西不够,到时候也能添补。

    刘家花了十六两买了一头3岁的母牛,一头四岁的公牛,这两头牛是搭着卖的,砍了价后要比单独买便宜一些。

    刘芳自己出了七两银子买了一头两岁的小公牛,没要牛车,刘家男人都会木工,不到一天就做了三辆牛车。

    这个朝代素来注重边境贸易,牛羊更是大批引进,所以这时还真不缺牛、驴这样的牲畜,对牛的管制也不苛刻,当然价钱也没高的离谱,也就眼下北地正在打仗,牛羊价格上涨了一层罢了。

    刘芳是个脑子聪明的,虽然家里有准备,但是她自己私下也要备一份,一是有备无患,二来也是避免别人说嘴,引发矛盾。

    她计划的很好,买一头牛可以帮她拉东西,也可以一路上把她拉上,她一点都不想走路,那多累啊,一千多里路呢。

    刘家虽然有三头牛,可是人多东西也多,刘家的小孩都不一定能全程坐车,更何况她呢?她已经十四岁了,不好跟着自己的小侄孙们抢车坐,又不想走路,可不得买一辆嘛!

    她自己还准备了三十斤大米,三十斤面粉,全是精米精面粉,连一点壳都看不见,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她家的米和面可都没磨干净,掺有糠皮呢,吃几天还好,可要是吃上大半年,那还是算了吧,她受不了。

    瓜子点心、蜜饯果干也买了两百文的,又能当零嘴,又能填肚子,多好啊!

    除此之外,还专门买了两斤红糖,一匹油布,红糖是方便的补品,又是甜品,解乏最好了,她一年前就来月事了,需要滋补。油布是来来避雨的,以防下雨天把东西给弄湿了。

    最后东西精简下来,她也就两个大箱子,一个箱子装衣服被褥针织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