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会更新一点番外,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比心!
第175章
番外1
自然重归
陆地出水后,在之后的日子里还在持续上升,直到十来天后,脚下的摇晃感才完全消失。
大陆稳住了。
新生的陆地光秃秃的,只有一些杂草,别的什么都没有。
杂草长得快,凋谢得也快,所以新陆地看起来没什么生机活力,哪里都一样。
到处都乱糟糟的,但其实跟广阔无垠的新陆地相比,这附近的幸存者数量不算多,邵盛安粗略数过,也就几百人。没有树木,没有溪流,每块土地都一样,没有优劣之分。
几百人瓜分这块新陆地,想圈多大的地就圈多大的,很少有争端。
大家兴致昂扬地圈地,为以后的新生活做准备,邵盛安也带着家里人圈地盘,用之前做水下栅栏的木头将看中的土地圈起来。在规划里,土地要建房子和种植,所以圈的范围大一些。
“没有河流,以后种地有点麻烦,得去找一找哪里有水。”邵父说。
“晚一些再去找吧,现在还不着急。”邵盛安不确定异常天气就此结束,还得再观望观望。
乔青青坐在帐篷里,帐篷门开着,笑容恬淡地听着家里人忙来忙去。
木头不够围,邵父他们就用锄头开始沿着外围挖小沟,既是做排水沟,也是做记号。
最近的邻居,距离他们也有五十来米远,大家各占各的地盘,互不干扰。乔青青喜欢这样的生活。
做好排水后,邵盛安父子三个开始频繁外出,巡逻周边土地,收集环境信息。他们没有找到陆地边界,没有看到新的大海,但是看到了两头鲨鱼,还拉了回来。
“头栽在泥土里,应该是陆地上升时来不及撤回海里,生命力非常顽强,这么久了竟然还没有死。”邵盛安笑着说,“要杀掉做饲料吗?”
鲨鱼被他们用绳子直接拖回来,这让乔青青闻到了熟悉的海腥味。
“个头不大吗?”个头大的话,几千斤的重量,怎么拖得回来?她没有闻到血腥味,应该不是将分解的尸体。
乔诵芝忍不住笑了。
的确是比较小的鲨鱼体型了。这些日子他们遇到的鲨鱼大多体型巨大,几吨重都是寻常,所以她的空间里现在最多的物资就是鲨鱼肉了,只要能杀死一只,拆解出来的肉跟小山一样非常可观。
不过那种大鲨鱼很难用弩丨箭射杀,他们经常用弩丨箭逼退鲨鱼,偶尔遇到体型略小一点的鲨鱼,才能成功将其射杀。
乔青青笑着问:“你是不是有想法了?这是不是一雄一雌的一对鲨鱼?你想养殖它们?”
“青青果然了解我,没错,我打算挖多一个池子给它们住,以后它们繁衍生息,养鸡养鸭就不缺优质饲料了。”邵盛安这个想法很大胆,但实施难度并不高,一对处于幼年期的小鲨鱼并不难圈养。他们在宽阔的海域生活了几个月,那时候都能应付得了鲨鱼,没道理现在在陆地上了,还对付不了一对圈养在池子里的鲨鱼。
“那就这么办吧,空间里的水箱里储存的海水还有很多,暂时足够给它们用了。”
邵盛安很高兴得到妻子的支持,应声就办了。
秋天即将进入尾声,这片新生陆地很有秋天萧瑟的特征,到处都光秃一片,除了朝生暮死的野草野花,没有树木灌丛生长。
被放养的鸡鸭撒着欢地在还没有开发的种植区里奔跑,听乔诵芝说,这几天全都胖了一些。
“它们自己找地里的东西吃,什么都吃,我还看见它们吃石头,盛安说不用管它们。”乔诵芝坐在乔青青身边缝衣服,顺道跟乔青青话家常。
“应该可以下蛋了吧?”
“是啊!都养了好几个月了,是到了下蛋的时候了,我会多注意的。”
邵母的腰好了一点点,勉强能短时间坐起来。她靠在枕头在补袜子,天气越来越冷,不能再这么光着脚丫了,会寒气入体的。
“我还觉得像做梦,现在都一个月没有事情了吧?好安静啊。”
“是像做梦,这样的好日子我都不敢想啊。”
乔青青摸出针,照例给自己扎几针。见她开始下针了,乔诵芝和邵母一下子噤声,半个字都不敢说了,就怕影响她发挥。
“你们别紧张,我手稳着呢。”乔青青还能笑着说话。
乔诵芝忙说:“你就专心做这一件事,做完再说话。”
好吧,乔青青就不跟他们说笑了。
两天扎一回,乔青青心态挺平稳的,这几天她的身心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平和的状态中。这是重生以来第一次,她的灵魂好像也在重返大陆的那一天得到彻底安抚。一直如同附骨之疽缠绕在自己灵魂上的紧迫感危机感,在那一天彻底消失。
她直觉天灾已经结束了。
不过直觉是直觉,她仍留着一份戒心,以防有突发天灾。她也没跟家里人说自己的猜测,要是全家都放松警惕,有朝一日天灾杀个回马枪,那全家都得玩完。
对她来说,目前最大的烦恼就是眼睛的问题了。
她希望能够快一些恢复视力,家里在开荒建设,她想要帮上忙。
也许是期盼转化为力量,也许是针灸的效果日积月累,冬天过去春天来临,在初春的一天早上,乔青青睁开眼睛时猝不及防就看见了近在咫尺的邵盛安。
邵盛安的脸沧桑了一些,早年间的书卷气斯文样全不见了,整个人透出一股利刃锋利的味道。她看得眼睛不敢眨,就怕眨眼后又看不见了。可人怎么能不眨眼呢?眨眼后乔青青仍看得见,她竟然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冲动。
乔青青看得见了,家里人高兴极了!
邵父要领她看家里新开垦的地,邵盛飞要领她看池子里养的鲨鱼,乔诵芝要带她看养的肥壮的鸡鸭,邵母也把她这些日子卧床养腰织的毛衣给她看。
乔青青像快乐的小鸟,在新家里到处转。
最吸引她的,除了那个鲨鱼池子,就是帐篷和遮阳棚后面的了望台了。这个简易的了望台是邵盛飞父子三人做的,高有五米,虽然连两层楼高都没有,但在这一片一马平川的土地上就很够用了。
“爬上来后再用望远镜,能够将周边看得清清楚楚,还能做箭塔用,我打算在南边的田地也再做一个。”
遮阳棚和帐篷的位置,以后是要建一座坐北朝南的房子的。自家住的位置肯定要武装到位,田地那边则是生产重地,当然也要做好防御。
“我打算在外围挖一圈护城河,可以将西边的鲨鱼池连起来,让鲨鱼也能进护城河里活动,然后在东边弄一座吊桥,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把桥吊起来,这是第一重防御,然后再加高护城河内圈的围栏,你不是说空间里存了不少酸雨么?我再在围栏上弄一些陷阱,只要有人偷偷爬围栏,触动开关会就会将头顶装着酸雨的袋子刺破,酸雨会淋下来……”
“装酸雨的袋子家里有,之前酸雨结束后,研究所弄出来的防酸雨材料刚量产就没有用武之地,爸妈他们去市场摆摊的时候,我托他们换了一些回来。”
空间里的酸雨就是用这些材料包塑料桶内壁,才储存得起来的。
“好!你把东西拿出来我来分装。青青,我真高兴你的眼睛好了,你看,这片新生的土地多好看啊,现在是冬天,等到明天春天肯定四处绿野复苏,一定会很好看的,我希望你也能够看到。”邵盛安说。
乔青青眼中映着这广阔无垠的土地,有欣喜与生机从眼中淌出来,她希望能够四处奔跑,风送来远处的气息,包裹她的全身,好像她也飞遍这片土地了。
大陆新生,她也得到了新生了。
重复光明的乔青青洋溢着热烈的情绪,开始加入新家园的建设中。
这个冬天没那么冷,最低温度还有10°,对体质增强了的幸存者来说是小意思。活到现在的人,特别是年纪在十六岁以上的幸存者,都经历过且还记得当年那场极寒低温,跟那段时间零下七八十摄氏度的气温相比,这10°的气温甚至称得上暖和呢。
陆地表面没有什么可以收获的东西,乔青青见过一株草从生到死只经历了不到一分钟,也见过一棵树一天长成,一天凋零。
邵盛安说:“到处都是这样,所以地上很萧条,得在它们衰败之前采集,不然的话什么都得不到。”
家里种植的冬季蔬菜也一样,长得很快,老败得也很快。邵父一天到晚都在地里守着,在蔬菜长成的那一刻立刻采摘。
不止蔬菜,连稻谷种子小麦种子,似乎都不受种植规律制约,只要种下去能活,就能在几天内长成、凋零。
乔青青还看不见的时候,听家里人这么描述时,就很想亲眼看看。现在亲眼看见了,更觉得奇妙。
她不知道会不会恢复正常,但她清楚地明白,他们一家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将空间里储存的种子快速“变现”。
全家协力,家里整个冬天囤积了大量粮食、蔬菜和瓜果。
空间里储存的种子以一种恐怖的速度在消耗,但快速走完生长周期的蔬菜里,能留种的比如萝卜、菠菜、辣椒、茄子、冬瓜等等都被他们留下种子。新的种子继续播种生长结果衰落,留下的种子竟然质量更好。乔青青深知这是个好机会,每天都投身田园中。
春风拂过大地的那一天,乔青青看见数不清的绿意席卷大地,在一天之内,草丛铺地,野花成片,灌丛长成,森林林立。
太阳东升西落,循环往复,但世界仍是一片翠绿,它们在春日里沐风生长,之后四季轮转,自然重归。
秋天里,乔青青拍下金黄色的稻田,然后放下相机戴上帽子抓起镰刀。
“我也来帮忙了!”
数十公里外,一只威风凛凛的大母鸡昂首挺胸地站在一处高地上,它抖抖翅膀,冲着底下一处茂密的草地俯冲而下。
第175章
番外2
希望城
重返大陆第四年夏末,乔青青与邵盛安拉着一车货物去参加大集市。
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带着货物参加大集市,乔青青之前在附近的临时小集市里听别的小贩说过,大集市上有人卖红砖水泥,她就想着买一批回家建房子用。
大集市听说很远,走路要走好几天,据说大集市在一个叫做希望城的大基地里,里面有很多军人呢,大集市就是希望城的人举办的,里面有很多很多平时找不到的东西。
这个乔青青相信,人多力量大嘛。
自然回归后,乔青青家的农田开始正常耕作。
他们家物资丰盈,肯定不能随便让其他人知道。
太阳能发电机装起来后,了望台上也装了监控,有人不打招呼偷偷靠近立刻就会被发现。
他们那一片都是平原,最近的树林在十几公里外,除非附近有人跟他们家一样建了几米高的了望台,再用望远镜偷看,不然的话是绝对看不见他们家里的情况的。
第四年了,家里的围栏越修越高,方圆十里也没有比他们家高的建筑。
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有土地真好!人有了根,日子就能重新过起来了!
全家人齐心协力,每天都勤劳耕作,用心饲养,养殖场现在有足足三百只鸡鸭呢,在肉蛋供给有着大量富余,长成的鸡鸭吃不完都被宰杀后或是风干或是烤制或是卤香,整只存到空间里。
这三年来,一家人三餐都能吃饱,一天还能吃两餐肉,空间里的物资堆成山,已经塞不进东西了。
吃得好睡得好,生活有奔头,充实又富足。乔诵芝跟邵父邵母三人都是上七十岁的人了,除了一些旧伤,平时身体还挺好,很少感冒发烧。
唯一的缺憾,就是这几年找不到适合的建材。虽然建起了木楼,但家里人还是更喜欢砖瓦房。建房子需要红砖、水泥和沙子,他们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做红砖的粘土,页岩和煤矸石,做水泥的材料更是遍地寻不到。
现在听说大集市里有红砖材料,肯定要去看一看。
“先换一些红砖来家里,以后有机会再看看有没有水泥,总有一天能住上砖瓦房的嘛!”邵父乐呵呵地将蔬果装车,叮嘱乔青青他们注意安全。
他们带了一车蔬菜瓜果,五十只风干鸡五十只风干鸭,其他调味品若干,干货若干,还有乔青青的自制膏药、姜茶等,两人踏上了去大集市的道路。
这是乔青青第一次出远门,这几年一家人埋头建设种植养殖,就没有离开过营地十里地以外。
希望城据说在百公里外,路线乔青青已经打听好了,她从两个小贩口中打听具体路线,没有全盘接收,决定路上再打听打听。
路上并不太平,他们时不时会遇到抢劫的人。
这在乔青青的意料之中,这三年来,家里也不是一直平静安稳的,常有小偷来光顾,还有一次有人集结了几十上百人来“劫富济贫”,那是家里遇到的最大一次危机。好在家里每个人都会弓丨弩,邵母虽然射得不准,但好歹十能中五,也是助力之一。每次危机家里都顺利度过,这一年来家里就安顺多了,没有人再不长眼来啃硬骨头。这次出门,邵盛飞也想出来,但邵盛安哄他下次再让他去,让他现在家里帮忙支应着,保护“爸爸和妈妈们”。
虽然只有他们夫妻两人出门,但两人的武力值是家里最高的,不看数量看质量,两人对付路上的危险绰绰有余,除非有人有枪。可这年头有枪的人,也不至于来抢劫一辆三轮车的货物,要抢也得去盯更有价值的队伍,将稀缺枪支弹药物资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才对。
所以路上还算顺利,顺着打听来的路线走,乔青青他们偶尔会遇见同样去参加大集市的人,双方保持友好的社交距离互通有无,还没到集市,乔青青就先跟别人交换了一批虾干。
三轮车上包着帆布,休息的时候乔青青将帆布掀开一点通风,路过的一支小商队眼睛锋利,看到了车上的西瓜,主动上前来交换,将自己背篓的货物念一遍让乔青青选。
商贩手下的队伍有八个人,他们大概有海边的门路,背篓里全是海产品。
乔青青听到虾干就心动了,对方就取出来给她看。
“放心吧,这虾干是我跟海边的人换的,他们自己捞自己晒的,还有咸味呢,又能吃上这口鲜味,还能摄入盐分,多好啊!你看看,试试吧!”
商贩头子热情介绍,那可是大西瓜啊,多久没有见到这么好的西瓜了!
经过砍价,乔青青用一颗十来斤重的西瓜,换了商贩头子十斤虾干,把对方心疼得脸都夸张地皱起来:“哎呀你这妹子真会砍价!我都亏死了!”
乔青青笑而不语,没搭他的话茬。
哪里亏了?
虽然自然重归,万物复苏后,很多植物都能在林间找到,野生动物也逐渐增加,但前者似乎是野生的缘故,质量并不稳定,比如她母亲在野外挖来两株苗,结出来的又小又酸又涩,盛安找到的土豆,大哥找到的蕃薯,完全没有了人类多年精心专研优质培育后的品相口感与产量。
西瓜,用心的话野外肯定找得到西瓜秧子,但乔青青相信短时间内,不可能人工培育到这样圆润硕大。
海虾可以捕捞,大西瓜可没那么容易得。
这次出来,三轮车上只带了两大西瓜,卖掉一个还有一个,乔青青想着到大集市后再换一些家里那边没有的东西。这种海虾做成的虾干就很好,乔青青试了一个,又有嚼劲又鲜甜咸香。之前大家都生活在海上,吃鱼虾蟹都要吃吐了,重返大陆后,他们家那片大概是属于内陆,这三年来跟别人交换,几乎看不见海产品。空间里的鱼还多的是,但这类海虾是没有的,这笔买卖乔青青跟邵盛安都觉得值。
“回头煮咸粥放几个进去。”邵盛安笑着说。
交换后,他们打了个招呼就走了,也没说结伴的事情,乔青青他们骑着三轮车,很快赶上他们,将他们抛在身后。
三轮车哐哐当当地远去,老苏有些羡慕:“有个三轮车多啊,像他们夫妻这样的,旧一点破一点也没关系,出门带东西多方便啊。”他们只能背背篓挑扁担,赶路速度太慢了。
“回头去大集市寻摸寻摸呗,上回我们去的时候不是还看见一架飞机吗?好家伙,听说是捕鱼的时候挖出来的,洗一洗修一修还能用呢,那质量真是杠杠的,连飞机都能有,我们找找看有没有三轮车嘛。”
老苏却又摇头了:“也就是这一片路平坦好走,后面的路就不好走了,三轮车也没什么用。”
“爸,你好烦啊,说要的是你说不要的也是你!”
“嘿嘿,那我就说说嘛……”
骑行了两天后,路就开始崎岖不平了,大大小小的石子儿颠得乔青青好几次差点掉下来。夫妻俩不得不将三轮车和货物收起来,只留下两个背包和弓丨弩,两人开始步行。
“早就听说大集市很热闹了,没想到这么多人赶路去参加。”乔青青看着左前方那一支三人小队,同样大包小包的,一看就是要去集市做生意。
两人步行了五天,之后的路面情况又好了起来,两人找了个无人之处将三轮车又拿出来,骑着车继续赶路。
走走停停的,乔青青估摸着两人已经离开家两百公里了。从沿途居民口中,他们不停修正路线,最后总共花费了半个月才抵达目的地。这时候秋风已经非常凉爽了,进大基地之前两人先换好衣服戴上帽子。
“这个基地真大啊!盛安你看,围墙那么长看不到尽头。”乔青青一脸惊叹,从大地震之后,几年过去了,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这样大型的人类建筑,有一种粗犷的壮观,让人发出由心的感叹。果然是希望城!
“我们过去看看,我猜这墙可能是红砖墙。”
两人靠近一看,还真的是很结实的红砖墙,只是外面糊了一层黄泥土。
“里面还混了晒干的稻草或者干草。”乔青青摸了摸。
“这下好啦,他们有这么充足的红砖垒围墙,肯定能大量供应,我们去打听一下价格。”
两人顺着围墙走,找到了入城的大门。
第177章
番外3
薪火
大门口附近就热闹多了,到处都有人摆小摊,吆喝声不断。乔青青看了看,小摊上都是外面采集的果子、挖的红薯,摘的蘑菇之类的,还有一些老旧的水壶水杯,破烂的衣服什么的。
这年头好多人都穿不上衣服,出门这一路乔青青看见很多人都穿着动物皮毛鞣制的衣服,条件更差的,直接用树叶藤蔓编衣服。出门来做生意,出发前乔青青跟邵盛安穿的是最旧最破的衣服,饶是如此一车物资也时常引来劫匪的注意。
大门前的摊位两人都不感兴趣,这样的摊位在家附近的临时小集市太多了。
两人进城去。
进城需要缴费,五斤食物,不管什么都可以。
来的路上他们遇到一片野生的香蕉林,结了许多香蕉。虽然长得不太好,个头特别小,但这些年野生的水果都这样。乔青青他们采了一批,正好拿来做进城费。
进了城,看到的场景就完全不同了,到处都是规整的摊位,一列列一排排,整齐得不得了,商贩们将货物摆在摊位上,大声吆喝着,买家挑挑拣拣,大声砍价,热闹程度比大门外面翻了十倍不止。
“你们要摆摊吗?摆摊费一天二十斤食物,十天一百五十斤,一个月四百斤!”大集市管理员上前来询问。
“我们不摆摊,请问红砖上哪里买?”邵盛安问。
“你们要买红砖啊?”管理员瞄了一眼他们的三轮车,帆布将三轮车包得严严实实的,隐约只能看见竹筐,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他闻到了肉的味道,大概是野味吧。他收回视线:“红砖是我们基地的特产,你们来这里找是来对了!小珍,你带他们过去吧!”
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应声,在前面领路。
大集市明显在进城后的空地上,穿过这一大片热闹非凡的集市后,才是这个大基地的住宅区。一座座二层砖瓦房拔地而起,乔青青看得目不转睛。
“都是今年刚建起来的,之前的红砖我们都拿来垒围墙了,等秋收后我们还要继续建房子呢,你们现在来换红砖是对的,秋收后再来我们自己可能都不够用呢!”小珍笑着介绍说。
穿过这一片新房,后面的就是各种材料垒起来的旧房子和棚户了。
“谈叔叔说这是我们希望城的门面,所以要先在这里修新房子,这样来集市的人就都能看见我们的新房了,不过我刚才也说啦,等秋收后我们会把这一片旧房子拆掉建红砖房的!”小珍对基地的感情显然非常深,介绍的时候神采飞扬。
“哇,那是我们的巡逻队,你们认准他们手臂上绑着的布条哦,来这里做生意遇到有坏人找你们麻烦就找巡逻队。”
乔青青跟邵盛安却停下了脚步。
他们看见了巡逻队里有一个熟人,那是叶长天!
叶长天扫过来一眼,眼睛立刻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