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决战昌都:解放战争档案 > 第14章 多路向心,铁骑千里袭昌都

第14章 多路向心,铁骑千里袭昌都

作品:决战昌都:解放战争档案 作者:林可行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西北野战军,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进军西藏的战略决策,确定由一军派骑兵部队进军玉树,配合二野十八军解放西藏。青海省委也要求一军抽调干部组成玉树地方干部大队,随军开进,建立中共玉树地委,接管已起义的旧玉树专员公署,建立玉树、称多、囊谦县委及人民政府,团结各族人民,肃清匪特,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建设新玉树,支援解放西藏。

    1950年4月15日,一军首长考虑到青藏高原人口稀少,部队要在冰天雪地中行军作战,补给困难,高原缺氧,气候异常,须组建一支精干,坚强的骑兵部队,才能肩负起西北野司赋予的光荣、艰巨任务。为此,确定以军骑兵团第二营和特务连为基础,补充人员、马匹,改善武器装备,扩建成一军骑兵支队。用2个月时间,做好扩编整训和思想动员工作,待命行动。同时任命冀春光为中共玉树地委书记、骑兵支队政委,孙巩为支队长,魏家祯为副支队长,田惠普为副政委,郭守荣和苏诚分别任参谋长、政治处主任。

    骑兵支队兼玉树军分区工作。到达玉树后,要肃清匪特,维护社会治安,保卫新建的人民政权开展工作,建立地方武装。

    为加强骑兵支队领导机关,军从司政后各部门及军骑兵团,选调干部,组建支队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卫生队,任命陈焕章为后勤处主任,贺山桂为卫生队长。

    骑兵支队下辖骑兵一、二、三连,重机枪连、炮兵连、特务连,后勤处下设一个运输队。司令部直辖五部电台,保证支队在高原地区进行远距离无线通信联络。为提高支队独立作战能力,军增调了轻机枪、冲锋枪、迫击炮、五七无后座力炮,枪榴弹发射筒及弹药补充支队下属各连,增强了连队火力。军后勤给干部、战士换发了皮鞋、皮衣、皮大衣、黄呢军服、雨衣、雨布。连队以班、机关以股为单位配置了帐篷及炊具,并增设了驮马、预备马。在一军首长和机关的亲切关怀下,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骑兵支队建制达到680人,马骡800余匹。做到了装备精良、干部齐全,被服装都能适应高寒草原生活的需要。

    为支援解放西藏,《青海日报》社派出了新闻台的负责人贺敬义,班禅行辕派其警卫队长何巴敦及藏族干部益喜楚臣等共20余人随支队行动,协助支队在藏族同胞中开展工作。

    为建立玉树地区各级党政领导机构,军从一、二两师中选调了部分营、团职干部,出任玉树地委、专员公署及玉树、称多、囊谦三个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1950年5月,军将转业地方工作的干部和警卫勤务。人员共120余人,集中于西宁市,编成玉树地区干部大队,集中学习了党的民族政策。一军廖汉生政委号召参加学习的干部发扬光荣传统,战胜困难,努力完成建设新玉树的光荣任务。

    为了保障玉树党、政、军的物质供应,繁荣地方经济,支援解放西藏,西北野司责成一军调集部队8000余人,组成筑路大军,于1950年5月在湟源以西到黄河沿一线的雪山草原上,逐步抢修公路。部队克服了天寒地冻,高原缺氧,在沼泽泥浆地带施工的种种困难,终于在昌都战役之前修通了近500公里的急造公路,及时运送物资弹药,保障骑兵支队进行昌都战役和玉树党、政、军机关物资供应的需要。

    扩建中的骑兵支队按期完成补充训练和思想动员工作,提高了干部战士关于进军玉树、解放西藏伟大历史意义的认识,克服了贪图安逸,怕苦畏难的情绪,学习红军前辈走草地、过雪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坚定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钢铁意志。许多同志向党表示,一定要把五星红旗插到长江源头,解放那里受苦受难的藏族人民。

    由西宁到玉树约900公里。途经鄂拉山、积石山、巴颜喀拉山,其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雪山草地,人口稀少,气候异常。这给行军带来不少困难。当地群众说:“进草地,七、八、九月最好走。”6月间,积雪融化,牧草已长到1寸多高,骡马可以放牧啃青了。军首长选定6月21日作为进军玉树的出发日期。

    6月5日,魏家祯副支队长带先遣连和电台先行出发,勘察进军路线,选定水草良好的设营地点,警卫军后勤在黄河沿设立了补给站。17日骑兵支队集结于西宁市大教场,与玉树地方干部大队汇合,整装待发。20日晚,青海省委和一军联合举行欢送晚会。会上,廖汉生政委作了重要讲话。他号召干部、战士到达玉树后要安心扎根,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各族人民,建设人民的新玉树,发展生产,支援解放西藏,完成统一祖国的光荣使命,贺炳炎军长向骑兵支队授了军旗、支队干部受委托宣读了进军誓词。这既是盛情的欢送会,又是进军的誓师大会,充分体现了党、政、军领导和机关对进军玉树部队的深切关怀。

    21日上午,干部大队和骑兵支队在军旗和军号的引导下穿过西宁大街,受到了驻西宁的机关、学校和各族各界人民群众2万余人热烈的欢迎。盛情的场面激动着干部战士的心扉,此时我们共同的心愿就是;建设新玉树,支援解放西藏,完成好这一光荣任务,不辜负党、政、军首长的重托和各族人民的期望。从此,骑兵支队踏上了征途。

    同月24日,我们越过了日月山,进入青海西部的茫茫草原,部队开始了草原野营的生活。各单位均派出拾牛粪组,沿途拾粪,充作烧饭煮水的燃料。从大河坝西行,雄伟的鄂拉山横亘在进军途中。这座山海拔4500米,7月的阳光仍未融化山巅的积雪。我们选择了近4000米的山垭口通过。山上空气稀薄,人马呼吸急促,步履艰难,我们只好挽马缓步而行,少数体力不支的同志坐上驮载担架,30公里的山路,走了一整天。7月3日晚,支队野营于鄂拉山西口。

    当晚,三名战士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长眠于鄂拉山上。同志们忍痛告别了倒下的战友,继续穿越积石山北端的花石峡,于7月9日到达黄河沿,徒涉黄河上游,露宿于星宿海的扎陵湖畔。这里水草茂盛,但气候多变,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雨雪交加,时而冰雹骤降。部队在此休整了2天,总结行军经验,表彰先进。地委和骑兵支队党委分别召开了进入草原后的第一次党委会。会上,同志们分析了前段进军情况,研究了下一段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动员干部战士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齐心协力战胜大面积沼泽泥潭地给行军造成的困难,奋力完成最后一段进军里程。

    部队在黄河沿补充了15天的粮料之后,穿越扎陵湖东南沙漠地区后进入醉马滩。此滩宽百余里,滩中生长着一种醉马萆,马不能吃,水味苦涩,人不能饮。干部战士忍饥耐渴一气前进60公里,顺利地进入了野牛沟。7月中旬,我们进抵巴颜喀拉山下,当时积雪融化,冻土化冻,一个大面积的沼泽泥潭地带,出现在骑兵面前。人虽可踩踏浮在泥潭上的草垛跳过,但马的重量大,跃入泥潭,越陷越深,难以救出。我们只好卸下马鞍以及武器弹药,用人背扛分段运送,骡马则由人牵引,踩踏着草垛,逐匹通过。虽然如此仍有不少人员和马匹跃入泥潭,但都被战士们用绳索、绑带拉了出来,使千余匹骡马、重武器和其他物资安全通过了东西查拉坪,穿越了巴颜喀拉山口,于7月21日到达通天河畔。这里离长江源头已不远了,河面虽只宽百余米,但水深流急,河上只有一只用铁索牵引的木船,我们用它渡运武器弹药,人员则坐藏族人民制造的牛、羊皮舟渡河,马匹浮渡。到23日,全部渡河完毕。

    7月24日,干部大队及支队共800余人经23天的艰苦行军,胜利进抵玉树地区。当地各族人民、寺院喇嘛,吹奏着乐器,迎接亲人解放军的到来。玉树地区各族人民从此获得解放,在中共玉树地委领导下,进入了建设人民的新玉树的重要历史时期。

    一军骑兵支队进驻玉树后,总结了进军的经验,评比了先进。7月末,接军转西北野司电令:命骑兵支队配合十八军,解放昌都,并接受该军指挥。要求我们积极做好战前准备,修复巴塘机场,以利大型飞机运送物资。8月上旬,十八军孙培根科长来到玉树,了解骑兵支队实力与备战情况,开通了十八军与骑兵支队的无线通讯,也使我们了解到十八军五十二师已进抵金沙江东岸的邓柯地区。

    支队党委认真研究了上级的电令和指示,确定集中全力,把战前准备与掩护地方政权开展牧区工作结合起来。在具体作战任务尚未明确以前,主要抓好几项战前准备工作:

    由郭守荣参谋长率领骑二连及侦察参谋于农田、藏族干部益喜楚臣等前出囊谦,协助新建县委开展工作,查明昌都及黑河地区藏军分布与兵力编成,调查进军昌都兵要地志,建立囊谦补给站。他们从来往于昌都地区的香客、商人中基本查清了黑河、类乌齐,昌都地区的藏军兵力部署。绘制了进军昌都各条路线的兵要地图,较好地完成了侦察任务。

    巴塘机场位于玉树以南20公里的巴塘草原上。原系马步芳反动政府统治青海时期,用鹅卵石及草皮填筑起来的。这里从未落过飞机,只有几个气象工作人员守护机场。原跑道宽50米,长2500米,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损坏。在无建筑材料,无工程技术人员指导的条件下,我们雇请玉树县草原牧民600余人,加上四个骑兵连共千余人,在魏家祯副支队长统一领导下,军民协力,于8月下旬整修好机场。

    青藏高原,村庄稀少,部队所需粮料物资不能就地补给,全靠西宁供应。作战地区远离西宁1500余公里,能不能在1个月的时间里,将部队存放在黄河沿的粮料物资运到玉树来,已成为当时支队能否顺利进行昌都战役的关键。玉树地委对此非常重视,责成称多、玉树两县政府,组成藏民运输队,各带500至800头牦牛,将物资运到玉树、囊谦。到8月末,后勤已在这两处屯集了昌都战役所需的物资,并且采购了一批牛肉,分给连队及机关人员,制成牛肉干,以供部队战时食用。

    1950年9月初,十八军五十二师师长吴忠、副政委阴法唐在邓柯,召集一五四团、骑兵支队领导研究昌都敌情,部署战役迂回任务,—五四团团长郄晋武、政委杨军、骑兵支队副政委田惠普和我参加了这次会议。我们向师首长汇报了骑兵支队的实力、侦知的敌军情况和昌都地区兵要地志。当时,吴忠师长指出:昌都是西藏的大门,解放昌都必须将藏军主力围歼于昌都,为尔后进军拉萨,解放西藏全境创造条件。现敌人在金沙江西岸采取重点设防,凭险扼守,其态势南北宽窒近千里,东西长约350公里,兵力分散,间隙大。要合围它,就得实行远距离的战役迂回,切断敌人退路。骑兵支队与五十二师一五四团要共同担任战役外翼侧的迂回任务。取道巴塘、囊谦,消灭类乌齐之敌,直插恩达,断敌西逃退路,然后配合主力,攻取昌都。他还指出:部队进入敌人纵深后,要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损坏藏族人民一草一木。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克服—切困难,猛打猛追,不使敌人逃脱,力求全歼。9月末完成战前准备,待命行动。

    我们返回玉树后,召开支队党委会,传达邓柯会议精神和五十二师首长指示。随后将驻巴塘、称多的分队集中于玉树,进行战前训练及思想动员,检修武器装备。地委还责成囊谦县组织藏民支前运输队,用牦牛驮运弹药粮食,尾随部队行动,支援解放昌都。9月末集中精力,进行战斗动员,使干部、战士人人理解,解放昌都对进军西藏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号召干部、战士为统一祖国、解放西藏立新功,各连队也普遍掀起立功竞赛热潮。

    昌都战役自1950年10月7日发起到21日结束,历时14天。战役布势:以十八军五十二师、军侦察营、工兵营和一军骑兵支队组成北集团,由五十二师统一指挥,该集团以一军骑兵支队(附五十二师骑兵侦察连)、五十二师一五四团组成右翼纵队,拊敌左侧背,攻占类乌齐、恩达,断敌西逃退路。五十二师主力由邓柯隐蔽渡江,歼灭当面之敌后,直取昌都。北集团左翼由十八军侦察营、工兵营和五十四师炮兵连组成,夺取同普,而后由东向西攻击前进。

    南集团由五十三师一五七团及云南军区一个团组成,拊敌右侧背,歼灭宁静守敌后占领邦达,断敌南逃退路。

    一军骑兵支队(附五十二师骑兵侦察连)奉命于10月7日由玉树出发,前去巴塘接收空军空投的银元。8日与十八军一五四团会合。9日右纵队通过巴塘草原:翻越位于囊谦以北的5100米的高山,渡过扎曲河,于12日到达囊谦。支队在此补充粮食后,向类乌齐方向挺进。14日夜进入青藏边境时,骑兵支队的电台与十八军前指接通了联络,张国华军长命骑兵支队不等后续部队到达,昼夜兼程南进,攻占类乌齐,夺取恩达。骑兵支队顶着风雪,在夜雾弥漫中通过近20公里长的高山深涧,翻越贼美以北海拔5200米的永戛山。山上呼吸困难,人马难行,战士们互相搀扶着行进,有的则拉着马尾,十分艰难地通过了永戛山口。

    16日拂晓前,支队以两个连兵力袭击贼美,骑兵连在浓雾中突然发起攻击,毙敌30余人,俘20人。战斗结束后,支队又向东急进,于17日当午到达类乌齐,藏军第七代本400余人在此防守。我们从观察中看到,敌在类乌齐南北山地和镇边的房屋上先我展开。支队以五十三师骑兵侦察攻占南山要点并向镇东攻击,以骑三连攻取北山,以骑一、二连向镇西攻击。在重机枪和炮火掩护下,骑一连首先突入镇南,防守南北山之敌,边战边退,在骑兵追击下,大部溃散,躲藏到山密林中,第七代本带百余名残敌向东逃窜。此次战斗,我毙伤、俘敌60余人,缴获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

    攻克类乌齐,只是打开了进军昌都的西大门,北集团右翼纵队的战役迂回任务尚未完成。支队决心不顾部队疲劳,和战马不断倒毙的困难,集中力量于当日黄昏出发,奔袭恩达。支队参谋长郭守荣留守类乌齐,组织无马的战士搜山清剿,又召回—批藏兵投降,并督促前运粮料。

    18日拂晓,骑兵支队以骑三连袭击恩达,歼灭第七代本一个排,生俘10余人。从俘虏口中证实第七代本残部70余人向西逃跑。我占领了恩达,截断了敌人唯一退路后,决心依托恩达,在扎曲河铁索桥两岸构筑阵地,组织防御准备阻击敌人,等待右纵队主力的到达。

    19日,张国华军长指示,主力部队已攻入昌都,但守敌大部溃逃,去向待查,可能向西逃跑。“你们即向昌都攻击前进,抓住敌人,猛打猛追,敌人逃到哪里,你们就追到哪里。”支队接命令后,立即向昌都攻击前进。20日拂晓,进抵昌都以西的宗驿山口。从群众口中得知,此处有大小道各一条,均经浪达至昌都。为防止敌人从两条路上逃走,支队领导研究后决定,以骑一连张宽连长带没有马的骑兵携重机枪一挺,取小道经朱古寺向浪达攻击前进。支队主力取大道越宗驿山口,同时向浪达攻击前进。

    前卫连下山后,即与敌一个山炮连遭遇,骑兵乘马冲击,敌人就地缴械投降。我们除留少数兵力打扫战场外,主力迅速前奔浪达。从当地藏民中侦知:西逃的敌人抢了村里的马匹,取小路向朱古寺方向去了。骑兵支队和五十二师骑兵侦察连即从浪达进入朱古寺谷道东口,途中遇见阿沛·阿旺晋美派出的与我军联系的代表。在他们引导下,主力急速奔向朱古寺。

    张宽连长所带的步兵,取小道向朱古寺搜索前进,发现寺院附近驻有藏军,即令部队抢占朱古寺西山口的各个要点,一面向敌进行火力射击,一面用藏语喊话,使藏军终于向我投降。20日下午2时,支队主力与张宽所带步兵会合于朱古寺。朱古寺东西山口要道及藏军聚集地区内的各个要点,均被我骑兵控制。被围的藏军和家属惊恐不安。为防止意外,由魏家祯、田惠普两同志负责指挥部队,由我带警卫人员和藏族干部益喜楚臣进入朱古寺,会见了西藏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及他属下四品以上官员10余人。

    我向他们讲明了当时的形势和我军的政策,希望藏军放下武器,走祖国各民族团结、统一的道路。阿沛及在座的官员均表示感谢解放军,即命令藏军放下武器,并当即交出了英籍特务福特、印籍报务人员和全部通信器材。会见后,藏军按指定地点送交武器。这时一五四团政委杨军同志带骑兵侦察排也赶到朱古寺,该团主力20日进抵恩达。

    22日,支队副政委田惠普组织干部建立遣散站,对藏军官兵及其家属发放遣放证明,路费(银元)、粮食,对于妇女儿童和伤病官兵还发了马匹,共遣散连排军官85人,士兵2562人,发放路费2万多银元,发给马匹510匹。被遣返的人员无不感谢解放军的宽大政策,有的叩头流泪对我军干部说:你们新汉人是菩萨军,是救命恩人,返回家乡后,再不替西藏反动派卖命了。

    10月28日骑兵支队撤离朱古寺,带着战斗胜利的喜悦,返回玉树归建。我和田惠普同志带着藏军的高级官员前往昌都向用废布料,撕成细缕,结成长条,以代替青麻和皮筋制成牲口的用具。”

    当然,这是一个并不十分复杂然而却是十分艰苦的创造过程。工作首先在五连展开。这个连在营长唐保兴的直接领导下,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经验,试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他们结的笼头,打的缰绳,既结实又美观。于是在“向五连学习”的口号下,全团都采用了他们的先进经验。从此,新的创造像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一连三排长陈金保,他用老乡的破纺车当作打绳工具,打出来的成品又快又好。但是纺车太少,找遍驻地也只找到几架。因此,八连又想出了—个新办法,他们把木板凿上眼,穿上一根弯曲的木棍,比纺车还顶用。

    劳动人民出身的战士们,有着不甘落后的争胜心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因而,工作进展十分迅速。一连胡洪云3天打成了20多根缰绳。他说:“缰绳打不好,任务完不成,进军西藏如何立大功!”全营在他的影响下,4天内就打成了400根缰绳。又如,六连张其礼由于精心钻研,结笼头由1天结一个,提高到1天结两个,并鼓动全连一齐下手,取得了5天结80多个马笼头的好成绩。而八连的黄洪君更是手勤眼快,废寝忘食,3天就结了13个马笼头。

    最后,方刚笑逐颜开地告诉我:“1个星期之后,770匹牲口都换上了崭新的笼头、缰绳和捆绳。一个个问题,一个个困难,被解决,被战胜了。当一个又一个运输连整装出发时,许多人望着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晶眼睛都湿了。当然,每一个领导干部也深受教育,任何困难也挡不住为人民事业永远前进,永远战斗着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