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三国1·桃园结义 > 第二十五章 南风竟吹

第二十五章 南风竟吹

作品:三国1·桃园结义 作者:吉川英治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话说日子一天天过去。曹操终于来到父亲所在的乡土。

    此地乃河南陈留,土地肥沃,广袤丰饶。南方文化富于进取,不同于北方的厚重。人们灵活,勤劳,目光敏锐。

    “帮帮我。”

    曹操回到家中,向家人一一禀明事情经过,请求家人相助,语调恰似幼儿向母亲要点心一般。

    “我决心举起义兵大旗。不管谁说什么,这个决心决不动摇。请父亲助我一臂之力。”

    父亲曹嵩表情惊讶,沉吟半晌,道:“噢……事情搞大了啊。”

    但在儿子当中打小他就最宠曹操,便道:“如何帮?”连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需要军费。”

    “军费,就咱家这点财产养不活多少兵。”

    “所以,请用父亲的面子介绍富豪给我。曹家虽然没有财产,但远承夏侯氏血脉,是大汉丞相曹参后裔。请利用这个门第,向富豪告贷。”

    “那我就向卫弘说说。”

    “父亲可否把他请来,设酒宴一天。”

    “在你看来,什么事都那么容易!”

    “举重若轻,这才是成就大事的秘诀啊。”

    父子定下时日,在自家宅邸请来卫弘。

    卫弘看着曹操,道:“听说你去了都城,不知不觉已经长成一个好青年啦。”

    曹操竭尽殷勤地款待他。

    打开话匣子后,曹操说出胸中大志,请求援助。

    促膝而谈,很是认真。曹操心里打定主意:卫弘不同意,决不让他活着回去。所以拜托时,虽然话语宁静,目光却似刀刃般锐利。

    不过卫弘一听,当即允诺,道:“好的。我欣赏你的忠义,就帮你一把。近来天下大乱,我也在叹息,却无你那般器量,正在观察时势发展。……你要多少军费,我就给你准备多少。”

    曹操大喜。

    “呃,这么说您答应啦?既如此,我便速速招兵。”

    “好啊。不过打败仗可不饶你哦。你得有充分胜算再举大事。”

    “只要军费不用担心,什么事情都能办到。我们的义兵会把河南塞满,您就瞧好吧。”

    在父亲曹嵩眼里,曹操再大,也是孩子。他反倒在一旁担心卫弘过于相信曹操的豪言壮语。不过,后来看到曹操做事,渐渐感到无人可敌。

    曹操首先广招近乡壮丁,做二旒旗,一旒大书“义”字,一旒大书“忠”字,对外宣称:“我乃奉朝廷密诏,来到此地。”

    曹家现在已经沦落成地方乡绅,但毕竟是名门。嫡子曹操人才出色,闻名遐迩。

    “奉密敕而来。”曹操的这个说法首先打动了附近村中的壮丁和怀才不遇的乡绅。

    “陈宫,这样的杂兵不成气候。更有实力的各州刺史、太守会不会来聚呢?”曹操经常向陈宫问计。

    陈宫献策。

    “只是把忠义写在旗上干等可不成。请更多地吐露忧国情怀。把铁血、打动人心的东西抛出去。”

    “怎么做才好呢?”

    “发檄文。”

    “你写吧。”

    “好。”

    陈宫写好檄文。

    他是真正的忧国志士。他写的发自内心的檄文,让人读了不能不奋起。

    “啊,好文章!读了这篇檄文,我都会提兵前来参加。”

    曹操佩服,立即把檄文飞传各州各郡。

    英雄,仅仅是英雄,照样一事无成。成就霸业者有三样东西不可少:天时,地利,人和!

    曹操的檄文正得天时。

    不日就有英才俊杰、精兵猛将陆续不断地前来,投奔到他的“忠”、“义”大旗之下。

    既有人自报姓名:“我乃卫国人氏,名乐进,字文谦,愿投奔麾下,共讨逆贼董卓。”

    也有可靠之人现身:“我等乃沛国谯郡人,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带来手下兵马三千。”

    这对兄弟是曹家原来在谯郡时豢养的养子,所以率先来投也是当然。此外每天在军簿上登记到达的人不胜枚举。

    如山阳巨野人李典字曼成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治所在今河北丰润东南)太守公孙瓒、北海(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太守孔融等大人物,各率数千骑、数万骑之大军前来响应。

    曹操的两位堂兄弟曹仁、曹洪也来到他的帐下。

    另一方面,面对这些兵马,曹操从卫弘那里拨出足够军费,充实武器粮草。

    “就看他军费那么丰足,他的檄文绝非空文。也许真的奉了朝廷密诏。”

    就连观望形势的人看到曹操的军备急速增长,规模日渐增大,都在心里暗说:“晚去一天就会损失一天。”

    于是,争先恐后前来投奔。

    “义兵塞满河南。”

    曾几何时曹操对卫弘说的话,如今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豪言壮语。

    因而富豪卫弘不惜投入家财。不,他以外的富豪也都不请自到,运来金银粮草,道:“请义军使用。”

    曹操已经拥有众多将星侍奉左右,在三军幕帐里泰然稳坐。传富豪来献钱物,曹操也只说一句:“哦,是吗?有东西拿来,就收下吧。”连见都不见。

    渤海太守袁绍先一步逃出都城,公开了反对董卓的态度,被朝廷视为祸星。曹操的檄文也送到他的手边。

    “曹操举起了大旗。我们如何答复这份檄文?”

    袁绍召集心腹,早早开议。

    他的帐下有很多充满豪气的壮年大将和年轻将校。田丰、沮授、许攸、颜良。还有审配、郭图、文丑等铮铮人才。

    “谁把檄文念一遍?”

    颜良应声道:“我来吧。”说完大声念起来:

    檄文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剿戮群凶。望携义师,前来会忠烈之盟,上扶汉室,下救黎民。檄文到日,其速奉行。

    “这才是我们盼望的天之声音,地之舆论。太守,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到了跟曹操协力的时候啦。”幕将异口同声。

    “可是……”袁绍还是有点踟蹰的样子,“曹操不可能得到密诏啊……”

    “无所谓嘛。奉不奉密诏,只要他事情做得对……”

    “说得也是。”于是终于下定决心。

    一旦议定,袁绍也不愧名门出身,又有多年人望,立马备齐兵马三万有余,夜以继日,驰往河南陈留。

    到了地方一看,景况之盛竟令袁绍大吃一惊。他一边提笔在军簿上登记到达,一边仅拣重要的友军来看,阵容真是强大。

    首先,第一镇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字公路。

    接下去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此外还有济北相鲍信,字允城;西凉马腾;北平公孙瓒。宇内名将猛士的名字云集。袁绍兵按到达顺序,被配列为第十七镇。

    “幸好自己也来参加了。”

    来到这里,看到实情,袁绍也由衷地这样想,对时势骤变感到震惊。

    从第一镇到第十七镇的将军,都是从各自领地率手下兵马一万以上前来参加义兵的。

    其中,不知还有何等豪强俊杰藏龙卧虎。

    尤其是第十四镇的军队里,尚有深渊蛟龙等待时机。

    第十四镇的军队是北平太守奋武将军公孙瓒。响应檄文,从北平提一万五千余骑南下,途中来到冀州平原县附近,有人大声叫住公孙瓒道:“且慢!且慢!”

    “何人?”

    旗下武士扭头看见,旁边桑田里有两三旒黄旗哗啦啦地飘扬,朝这边走来。

    “咦?哪儿来的武士?”

    正狐疑间,出现三个武人,带着家丁杂兵十来人,在公孙瓒马前跪下,道:“将军,请将我等三人带入大义之军中。我等不才,愿不惜犬马之劳,打先锋讨贼,在战场上表现尽忠之诚。特在此恭候将军路过。”

    公孙瓒看着他们,起初还当是附近的乡士。但觉其中一人在哪里见过,便有心试探,问道:“来人莫不是刘玄德?”

    回答是:“正是。你还记得啊。我就是刘玄德。”

    “哦,果然哪……”公孙瓒惊讶不已,“黄巾之乱后,在洛阳外门匆匆见了一面,后来你官居何职啊?”

    “惭愧啊。碌碌无功,未得升迁,在这偏僻乡下,当个县令。”

    “官职卑微。如此人物,埋没僻壤,实在可惜啊。……呃,你带的两位何许人也?”

    “是我的结拜兄弟。”

    “哦,是令弟啊。”

    “一个叫关羽,另一个叫张飞。”

    “有官职吗?”

    “关羽是马弓手,张飞是步弓手。……说到官职,两人都不过是兵卒。”

    “都是足可信赖的大丈夫,却当田野小卒终其一身,可惜啊。……好,好,如果你们志同道合,可随我军,一同起事。”

    “这么说您准了?”

    “求之不得。”

    “一定杀掉逆臣董卓,扫清朝庙。”

    玄德、关羽一起谢恩起誓,再拜起身。

    “所以,不是我说嘛。”这时张飞嘟嘟囔囔,道,“董卓南下讨伐黄巾贼时,在颍川大寨里,我就说要杀了他。可大哥你们不让,才弄成今天这个样子。……当时如果让我杀了董卓,也不会发生今日之乱。”

    玄德听后责道:“张飞。尽说些没用的废话!你可速速到大军后面跟着。”

    然后,自己也故意进入中军偏后的队列里,一同参加到曹操的巨大计划中去。

    就这样。现在可以说,曹操的策划已然巩固。布阵、作战全部形成。

    共有十八路诸侯前来会合,兵力数十万。从第一镇到第十七镇,营寨绵延二百余里。

    卜吉日,曹操筑坛,杀牛宰马,举行祭祀,主持举旗仪式,道:“我等在此起义!”

    仪式上,诸将提议道:“现在义兵已兴,欲讨逆贼。宜立三军盟主,作为全军首将,我等当受其命。”

    “然。”

    “当然。”

    大家异口同声,一致希望。对此,曹操道:“如此,当推举何人为首将?”

    于是大家互相谦让,无人厚颜自荐。

    “袁绍如何?”最后曹操指名道。

    “袁绍本是大汉名将后裔,且父祖四代位列三公要职,四方好官多出门下。论名望地位,袁绍才是当之无愧的盟主。”

    听曹操此言,袁绍谦逊道:“不不,我终非此器。”

    推让再三。但那是他对其他诸将的一片礼仪。终于在众人的推举下,袁绍按惯例应承下来,道:“如此我就……”

    翌日。在仪式场地筑起三层高坛,五个方位竖立旗帜。诸将列队,手捧白旄、黄钺、兵符、印绶等物。袁绍衣冠齐整,佩剑登坛,道:

    “在此结成赤诚之大盟。发誓定要挽回汉室之不幸,拯救天下亿民于水火。不才袁绍,众望所推,受指挥之大任。皇天后土,祖宗神灵啊,愿仰鉴之!”

    说完焚香,在祭坛上行拜天之礼。诸将兵卒众皆垂泪,道:

    “天下黎明到矣。”

    “不日定将一扫洛阳逆军!”

    将士个个切齿,摩拳擦掌,慷慨之气,焕然一新。仪式结束,万岁呼声经久不息,天云欲开。

    袁绍受诸将礼毕,发出第一道命令:

    “我今薄才,被推上盟主之座。既然如此,有功之人必赏,有罪之人必罚。诸公宜示部下,从严行事。谨慎勿怠。”

    “万岁!万岁!”三军响应,喊声如雷。

    袁绍发布第二道命令:

    “我弟袁术略有经营之才。命袁术即日起掌管粮草,谋划给诸将寨中兵站运输补给。”

    人们对此也响应支持。

    “接下来,我军就要立即踏上征途。谁愿为先锋,攻破汜水关(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城门?”

    “某愿往。”

    有人盔甲上插着旗子,应声而出,自报姓名。是长沙太守孙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