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唐朝从来不淡定4·守业更比创业难 > 第十章 李重福洛阳图谋反 张灵均马车骂郑愔

第十章 李重福洛阳图谋反 张灵均马车骂郑愔

作品:唐朝从来不淡定4·守业更比创业难 作者:豆子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刘幽求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跪在少帝面前,“国家多难啊,皇帝仁孝,想要发扬尧舜禅让的美德,让相王代他担当重任,再好不过!”

    太平点了点头,拟好诏书,将事情先传播了出去。太平瞧了瞧还啥事都不知道、在御座上左看右看的少帝,长嘘了一口气,走上前去,一手搭在少帝的肩膀上,“天下之心归属相王,这座不是小孩子该坐的!”说完,太平伸出一只胳膊,提着少帝,轻轻松松地把他搀了下来。(《新唐书》语)

    这天,唐睿宗李旦再度即位,亲临承天门,大赦天下,复以少帝李重茂为温王。令人颇为难过的是,李旦当了皇帝,就得立太子。长子李成器和三子李隆基,一个是嫡长子,一个是有功之子,到底该立哪一个,李旦很伤脑筋。按照常理来说,立李成器那是必须的,可爷爷的故事告诉李旦,他这样做会出人命。

    还是在这天,宋王李成器和临淄王李隆基闹开了。

    首先出场的是李成器,他找到李旦,先磕头,然后哭道:“国家安定啊,就该立我!国家不安定啊,就得立有功之臣!现在功劳都是三弟的,我再觍着个窘脸当太子,天下人失望啊陛下!臣不敢居平王之上,危急时刻,立贤不立长啊!”

    李成器杀猪一般哭着,李旦却咬定青山不放松,非要让他当太子。最后,李成器同志光荣地晕倒了,因为他已经在李旦面前鬼哭狼嚎了好几天。为了能让父皇改变主意,李成器发动李隆基的人和自己的人一起上书,上书把握一个中心思想:李成器我们不服气,李隆基我们才服气,陛下非要立宋王,小心大明宫旁的玄武门!

    太狠了,李旦不同意都不行。

    李隆基当了太子,李旦还是很满意的。

    李旦新官上任三把火,先是把则天大圣皇后的名号恢复成了天后,又追谥雍王李贤为章怀太子(太不容易了),以宋王李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算是安慰),以太常少卿薛稷为黄门侍郎、参知机务。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爵谥,斫棺暴尸,破了坟墓。以许州刺史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州刺史韦嗣立、许州刺史萧至忠为中书令,绛州刺史赵彦昭为中书侍郎,华州刺史崔湜为吏部侍郎,并同平章事。立衡阳王李成义为申王,巴陵王李隆范为岐王,彭城王李隆业为薛王;加太平公主实封满万户(我晕)。

    姚元之,还有一个名字,姚崇。

    崔湜为何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原因在于,此人才华横溢,而且是男人中的公交车,谁都可以上,在风气大开的唐朝,崔先生左右逢源。崔湜曾在天津桥上骑马吟诗,“春游上林苑,花满洛阳城。”此时,一个同样长得很帅但不如崔湜帅得那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中年男人刚好路过,听到此句,羡慕道:“此句可效,此位可得,其年不可及也!”意思就是说,他这句子我也能写出来,他的官位我也有,可是他这么年轻,我就不及了!

    吃醋的中年男人,名叫张说。

    崔湜不相信爱情,所以他之前是婉儿的,也是太平的。功臣崔湜,服侍太平有功,被留了下来,委以重任。崔先生是个不甘寂寞的人,躲过灾难,重新回到朝廷后,他又给太平吹枕边风,让他老爹也当了大官。相比崔湜,曾经和他一起依附武三思的郑愔,就真的没那么幸运了。

    郑愔的才华不比崔湜差,他十七岁就中了举人,后来却一直默默无闻。他唯一一次发迹的机会,还是自己豁出脸皮去巴结来俊臣得到的。来俊臣死后,他又巴结张易之;张易之死后,他又巴结韦后;韦后死后,他开始巴结太平。

    于是,他被踹了,具体原因只能参看该生的毕业照。你会发现,郑愔是一个满脸短硬胡子的丑男(貌丑多须),很丑没关系,但郑愔却一直因为别人鄙视的眼神而心理变态。

    长相不佳,郑愔吃亏就吃亏在这里,因为眼下没人喜欢他,所以他被贬成了江州司马。

    玩惯了阴谋的郑愔,到了江州,觉得自己不能闲着,为了前途,他偷偷跑到了均州(湖北丹江口)。

    因为在均州,谯王李重福正在密谋诛杀韦后。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隆基抢先一步,大家拥护李旦当了皇帝,让郑愔的计划提前破产。郑愔不干了,他和洛阳人张灵均一起劝李重福,“大王,您是先帝(李显)的长子,应该当天子。相王虽然有功,可名不正、言不顺,不应抢先帝的江山。跟您说实话吧,大王有所不知,洛阳百姓,每天都盼着大王回去主持政事。大王如能潜入洛阳,发动左、右屯的营兵杀死留守,盘踞东都,然后西取陕州,东取河南、河北,天下必然可定!”

    骗人吧?

    就是骗人!

    可李重福居然信了。

    在郑愔和张灵均的带领下,几十个人开始谋反。李旦的诏书刚好来,让郑愔去当沅州刺史,郑愔听命后,却忽然跑到洛阳,赖在洛阳不走了。他起草了立李重福为帝的诏书:立重福为帝,改元为中元克复。尊皇上为皇季叔,以温王为皇太弟。当然,最最重要的一点,郑愔放在了最后头:以郑愔为左丞相、知内外文部尚书、知吏部事。

    几日后,被忽悠得很惨的李重福和自称是洛阳人的张灵均,领着那几十个造反的人来了,他俩诈称有密旨。不过,大概是这几十个人声势造得太过浩大,洛阳城的百姓都站在一旁瞧热闹。洛阳县官听说有人搞事变,就骑着马亲自跑到李重福宅邸去问。县令还没下地,李重福的一帮打手就冲了过来,咋咋呼呼说要要了县令的命。县令同志大惊失色,策马就跑。县令他没回县府,直接跑到了洛阳留守那里。

    留守官员听说谯王造反,还以为规模非常宏大,大惊,慌慌张张地收拾收拾行李,然后,他向众人宣告了此事,自己一个人逃跑了。县府和留守都没了,李重福的部队发展也很迅速,半天就募集了三四百个混混。众人都怕有大军,该跑的都跑了,唯有洛州长史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要率兵讨伐李重福。李重福很不幸,对方的这个人,正是杀人不眨眼的崔日用。

    然而,值得庆祝的是,李重福同学并没有碰见崔日用,而是碰见了留台御史李邕,一个兵都没有的御史。

    不过,李邕还是鄙视地瞧了一眼这一群不爱读书看报的青年,策马撒丫子逃了,他向屯营跑去。李邕是个聪明人,他对屯营的士兵大喊:“谯王对先帝不轨,今日又冒入东都,必然为乱。诸位且在此等候,等待立功,去享受那荣华富贵!”随后,李邕又跑去见皇城使,让他关闭了所有的城门。

    不出李邕预料,李重福领着几百号人来到了屯营募兵。李重福自我感觉良好,来到屯营,刚想自我介绍一番,却发现屯营的兵纷纷拿起弓箭来射他。他高呼:“我是谯王啊!”众人高呼:“那就没错了!”李重福同学抱头就跑,“你不是说都拥戴我吗?这是怎么一回事?”

    也不管那么多了,众人抱着头就往左掖门跑,想去找留守要兵。

    可惜,大门关了。

    大门为什么会关了呢?

    因为重福兄的声势真的是太“浩大”了,留守都被吓跑了。

    李重福声势浩大,仗着声势,他大怒,让人烧门。还未点燃,左屯营的兵马就追了上来,和叛乱小青年厮杀起来。此时此刻,李重福发扬人格魅力,不顾别人安危,抢了一匹马就跑了。不知道这家伙到底想去哪里,不过,有人反映,看见一个穿着华服的家伙,骑着马,慌慌张张往洛阳城内的山谷去了。这个人正是李重福。

    第二天,李重福因跑得太玩命而累倒了。留守的官军重新集合,前去搜索,终于在一个大水沟旁发现了他。李重福见状,忙不迭寻路,一头栽进水里淹死了。谯王李重福光辉卓绝的起义落败了,他的英勇事迹感染了两个人:第一个是张灵均,此人气定神闲;第二位便是郑愔,此人已经被吓出了屎。

    郑愔实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他只见过来俊臣弄死人,却没体验过被人弄死的感觉。于是,他想到了男扮女装,他梳好头,盘成发髻,穿上女人的裙子,藏在了一辆车里头。

    因为不能出城,所以被擒获的时候,郑愔同志还是这么一身打扮。美丽的裙子,更显他一脸的猥琐。郑愔见有人拿刀顶着他,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被人盘问,也只顾发抖,别人问什么他就说什么。张灵均看不下去了,鄙视而又厌恶地瞧了郑愔一眼,“跟这种人一起谋事,不败才怪!”在人们的围观中,张灵均和穿着裙子的郑愔在东都市场被斩。

    子(不一定是哪个子)曰:“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谨记,谨记!

    李旦和李重福的位置其实很尴尬,可李旦得了人心,所有的事情就都不尴尬了。李旦很崇拜自己的妹妹(也已经四十五岁了)太平公主,武则天曾经说过,其他人也就那样了,唯独太平最像她。太平也一直很自豪,诛灭二张,讨伐韦后,都有她的功劳。李旦论事,自己有主意却不喜欢下定论,常问:“这件事你们和太平商量过了没有?”

    宰相说商量过了。李旦就再问:“和三郎呢?”

    宰相说没有。李旦就说:“三郎也许有好的建议,你们该去找他问问。”

    我认为,李旦并没有传说中的无能,他绝对是一个一直被小瞧的皇帝,让我们看看他的表现。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十一月初一,在李旦的安排下,姚元之当上了中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