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新宋·十字1 > 之一 宋

之一 宋

作品:新宋·十字1 作者:阿越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简史:

    宋朝是后周将领赵匡胤与他的部将们发动的一次军事政变后建立的君主制国家。正式建国的时间是在建隆元年正月五日。这个国家位于世界岛的东部,北纬40度与赤道之间。最初建国之时,它的国土面积主要限于黄河流域,历经几十年的努力,才勉强恢复汉唐以来传统的本土疆域。但在北面,宋朝收复传统国土的努力受阻于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未能收复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幽蓟诸州,这直接导致了在地缘战略角度上,宋朝对辽国一直处于先天不足的劣势。而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的一次党项族首领的叛乱,在延续了三代人的时间后,使宋朝在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间,又被迫正式宣告丧失了西北至关重要的河西、河套地区。这一次挫折,不仅使宋朝丧失了数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失去了西北塞防要地,几乎中断了与西方诸文明往来的丝绸之路,并令其关中腹地成为前线,而最致命的是,使宋朝失去了最后的养马场。从此,宋朝只能通过贸易获得有限的在当时代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战马。

    公正地说,这个国家是由一群值得尊敬的军人们建立的。

    这些军人们对军事政变与军阀独裁的危害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有足够的勇气去纠正这一切。所以,建国后,这个国家迅速而果断地开始恢复分权制衡的文官政府,并将这个国家主要交由文官们去管治。他们历史上第一次接近于完善了职业军队制度,并且严格规定,军队与将领们必须服从于文官政府的领导。但是文官们却似乎辜负了建国者的美意。帝国的文官们迅速地变得傲慢起来,并且滥用他们的领导权。在之后的一百年里,文官们几乎没有人设法去提高职业军人的素质,反而对他们采取歧视的态度。

    文官们歧视军人的风气,对这个国家的伤害,几乎更甚于失去养马场所造成的伤害。但并不能因此就武断地判断这个国家重文轻武,不思进取。实际上,这个国家给予了它的职业军人最优厚的待遇——除了精神上的。他们也致力于开发新式的武器装备——从攻战到后勤补给无所不有,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他们曾经极具远见卓识地在军队中大量研发应用早期火器。可以说,宋朝的职业军人,享受着当时世界上最优厚的俸禄,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武器。

    历代君主与文官政府进取的野心,其实也从未真正消失过。这个国家是建立在军阀残酷的独裁统治的废墟之上的,也因此不幸地继承了一系列棘手的社会政治问题需要解决。而显然建国者们与后继者既缺乏超越历史的智慧,也几乎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供借鉴,所以他们设计的政治制度在权力制衡与统治效率之间,并没有取得一种较为理想的平衡。文官政府不幸地将大部分的精力以极低的效率消耗在了国内的政治议题之上。而在军事问题上,出于戒心与歧视,他们又不愿意与职业军人真正平等地进行合作,反而采取了变本加厉的压制态度。

    所以,虽然文官政府在第三位皇帝在位时击退了大举侵犯的辽军,与辽国取得了战略平衡;又在第四位皇帝在位时赢得了与党项族军事天才元昊的战略均势,但亦只能仅此而已。客观的战略态势,迫使他们只能将那种进取之心,转化成一种集体的潜意识。更糟糕的是,虽然宋朝与辽、夏签定的盟约在文辞上都照顾到了宋朝的脸面,其每年交付给辽、夏两国的银帛更类似于一种贸易补偿,其总额不及宋夏交战后宋朝每年多增军费开支的五十分之一,仅略相当于一次郊祀开支的二十五分之一,但却极严重地伤害了文官们的自尊心。

    文官们终于开始设法寻求改变。

    文官政府开始下意识地应对历史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虽然从表面上看,变法的内容缺少新意,但隐藏在这些陈旧古老的变革主张之后的,却是一次历史的大转折。他们实际上要解决的,几乎都是所有的人类文明头一次遇到的问题:文官政府如何与职业军队相处;文官之间的权力制衡与统治效率;政府如何面对前所未有的活跃的商业经济……

    第一次主动的寻求改变,发生在第四位皇帝在位时。历史记载它失败了。第二次主动的变革,发生在第六位皇帝在位之时,建国109年后。一个叫王安石的政治家率先登上历史舞台;然后,是一个叫石越的人……

    大宋。

    建隆元年正月五日。

    火德王,尚赤。

    宋朝位于世界岛的东部,北纬40度与赤道之间。国土面积经过几次剧烈的变动,至熙宁末年,宋朝大陆本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其东南临海,北与辽国接壤,西北与夏国相接,西部为名义上附属于宋朝的分裂的吐蕃诸部,西南与大理国、大越国相邻。领海包括东海、南海。

    总人口约一亿。其中注册家庭数约一千余万,官方注册纳税人口约三千余万。宋朝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汉语为国语。佛教为第一大宗教。

    宋朝实行多国都制。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其实际行政首都为东京开封府,亦称汴京,人口约一百万。

    采用“路——府、州、军、监——县、县级军、县级监”三级行政区划制度。熙宁新制前,“路”介于行政区与监察区之间;熙宁新制后,路成为行政实体。宋朝在人口较少、但战略地位重要的地区单独设“军”;在人口较少,但有重要矿产的地区单独设“监”。

    共十七路:京东、京西、河北、陕西、河东、淮南东西、两浙、江南东西、荆湖南北、益州、黔州、福建、广南东西。

    君主制。熙宁改制前后,其政制有较大变化。熙宁改制前,实行中书门下省掌政与枢密院掌军两府制,另有三司使掌管全国财计,尚书省几近名存实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改制后,尚书省合并中书门下、三司之职能,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与参知政事(兼六部尚书、重要寺、监首长)组成政事堂,主管全国政务。枢密院为全国最高军令机关。此外较重要机构有:御史台、翰林学士院、门下后省、三衙等。

    宋朝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技术先进,亩产量较唐代有较大提高。熙宁变法前,全国农田约3000余万顷,其中在册农田440万顷。变法后,全国垦田数再度激增,但隐匿农田现象有增无减,在册农田约800万顷。国家税收大量依赖于工商业。宋朝手工业、采矿业发达,但在熙宁变法之前,重要手工业与矿业皆由国家垄断。变法后除少数关键部门外,国家逐渐退出直接经营,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扩大,占据重要地位。商业是宋朝国库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变法之前,全国商税岁入约800万缗,但大量依赖于盐、铁、茶的政府垄断专卖制度。变法后,专卖制度或弛或废,但商业更见繁荣,商税约占全国税收的三分之一。

    宋朝文化非常发达。熙宁变法前,虽然官立学校经费不足,但私立书院、私人讲学、书塾等民间教育非常发达。识字率得到很大提高,知识垄断被彻底打破,学术下移。宋朝建国后,经过几十年的休养,就迎来了春秋战国后又一个学派林立、百学争鸣的时代,号称学者各宗其说,互不相让。熙宁变法前,较大的学派有理学(周敦颐、程颢、程颐)、关学(张载)、新学(王安石)、蜀学(苏轼)等,各学派内又有小的师门;此外小的学派、师门更是不计其数。各种学术派别激烈地角逐着对懦家的重新解释权。值得注意的是,宋人提出了“四书”的概念:宋代学者普遍推崇主张民主本义,具有君臣契约论观点的孟子——尤其要指出的是,孟子因为他的大胆言论,在宋代以外的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怎么受到欢迎。与这种思想解放相呼应的,是在文学界发起的古文运动。在复古的名义下创造新的文化、新的思想,是宋朝文化的一大特色。

    宋朝的科技也非常发达。“四大发明”中有三样要归功于宋朝。这似乎是一个发明创造的井喷期,几乎在所有的技术领域,宋人都领先世界。

    熙宁变法后,学校教育更加发达。官立学校体系逐渐完善,私立学校亦更加繁荣。石学在思想界占据相当的地位。通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宋代学者开始接触不同文明的思想。

    著名学府有:白水潭学院、金陵书院、西湖学院、嵩阳书院、横渠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

    宋朝是世界报业的发源地。宋朝报纸以私营为主。熙宁变法前,已有非正式的小报;变法后,出现正式的报纸。主要报纸有《汴京新闻》、《西京评论》、《海事商报》,《秦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