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豪商 > 正文 第932章 好大一盘棋 上

正文 第932章 好大一盘棋 上

作品:天下豪商 作者:大罗罗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见利忘义的是右相张商英。

    张商莹了一口茶汤,看了一眼一言不发的苏辙,笑着道:“擅开边衅虽然于国无益,但是一年能收入上百万总是好的。三佛齐海峡上一年多收一百万,中原的百姓,一年就能少交一百万的税,总是好事儿吧?子由,你以为如何?”

    苏辙皮笑肉不笑了一下,“如果真有百万缗的年入,就算有功吧不过这一百万可得交到户部或是太府寺。”

    现在沿海市舶制置司的收入是不上缴国库和太府寺的,都用来供养都军机司和三大军学。如果收入陡然增加一百万缗,都军机司和三大军学可就用不完了。

    “那是自然的。”张商英笑道。

    纪忆是章惇的孙女婿,而章惇又栽培了张商英。所以张商英现在怎么都要维护一下纪忆,不能让人扣个擅开边衅的罪名到他的头上去。

    苏辙当然知道张商英和纪忆的关系了。他可不愿意为了纪忆开边衅的事情和张商英撕破脸——张商英是出了名的恶人,凶起来除了官家不敢骂,别人就没有不敢臭骂的!

    而且,苏辙现在也在下一盘大棋。实在没有必要在棋局没有完成的时候,因为一点新去和张商英搞政争。

    苏辙的大棋,当然就是一倡要深刻改变中国教育和官员选拔机制的改革了!

    没错,苏辙这回也要动科举了!

    宋朝的读书人还是很有想法的,这一点和后来的脑筋比较僵化的明清两代书生不大一样。他们一方面还在为儒学寻找真理,一方面也在试图改革现行制度帜弊端。

    而科举制度早在王安石改革的时候,就被认为存在很大缺陷了。所犬才,没有实干的能力。上面的“经”再好,都得叫这帮歪嘴的进士给念坏了。

    在王安石要改革科举的时候,苏辙当然是反对的。那时他是旧党的干将,当然反对新学新政了。

    对于王安石想要将科举瓤改为太学瓤的念头,更是反附了极点。

    可是偏偏造化弄人,好端端的大宋儒家中居然出了武好古这么一个异类T一个吏商加武官的身份,愣是打出了实证学派的名头!

    而且,实证学派的理论侵很好的回答了包括孔子在内的春秋先贤的问题——如何寻道?如何格物?

    有了这样的学术造诣,任谁都没有办法否定武好古的大儒地位了——如果现在是清朝,也许还能用理学来对抗武好古的实证学派(历史上好歹扛了三十几年)。可是苏辙所处的时代,正是儒生们自己寻找答案(回答先贤的问题,补齐儒家的世界观)的时代№学和心学都起源于这个时代武好古的实证学派,又比理学和心学更好的回答了问题。

    不过明知道武好古给出了最正确的答案,苏辙也不能和他哥哥一样,成为武好古和实证学派的支持者。

    道理很简单,就是实证学派正在动摇大宋的封建秩序!大宋是天子和士大夫共治的国家。虽然商业繁荣,但是根基依然是些经济。而些经济的特点则是自给自足,且又分散分闭。对于商业流通的依赖远远低于对于土地的依赖。

    因此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国家的稳定、阶层的稳定和各地方的平衡也是可以维持的。国家只需要做好救灾害、轻税赋、辨役和开科举,就能长治久安了。

    可是实证派的学问却是一种“高成本”和“高收益”的学问。特别是格物自然之学不知怎么回事儿,居然成了刺激大商大工发展的工具。

    界河仙酒(白酒)、界河泥灰、界河马、界河铁、界河船、界河砖、界河染料、界河英、界河水利锤、界河火药还有那种越盖越高的楼房!各种各样技术层出不穷,而每一样技术产生的背后,都有实证学派的影子,而且大都能为商人所用。

    所以实证学派正让大宋的工商越来越富有l下之财,正迅速流入大工大商的钱袋!

    而且更加过分的是,实证学派控制的三大军学院和右榜进士科还成为了工商子弟染指军政的阶梯。

    实证学派学校的高额学费,以及它们大多集中于商市大都,造成广大的乡村士大夫很难从实证学派中受益,而且还会成为实证学派发展的受害者。如果失去他们的支持,大宋统治的根基就将动摇。

    身为左相的苏辙,对于实证学派不受控制野蛮生长的后果,是看得比谁都清楚的。

    其实他也不是一味反对实证学派,也知道不可能完全打倒这么一个正确的学派。但是他觉得自己必须将实证学派纳入朝廷的管制,绝对不能野蛮发展,更不能让实证学派和大商大工结合起来,变成一个可以和士大夫对抗的新兴势力

    而苏辙用来对付实证学派的办法,就是改革辟雍学宫,然后再进行科举改革。

    他的具体做法是将辟雍学宫变成以理学为体,以实学为用的,培养实干人才的半新式学宫。同时,再将科举考试变成向辟雍学宫输送生员的入学考试。

    这样全天下的寒门延,不仅可以保们的通天之梯,而且还可以学会经世致用之学,将来成为朝廷真正的栋梁。

    想到这里,苏辙就拿起一份摆在案几上的奏章,展开在了手中。

    “国子监祭酒兼辟雍学宫大司成陶子礼上了一道改革学宫的上疏,不知诸位可曾读过?”

    陶节夫当然是根据苏辙的意思才上了这道奏章的。奏章帜大意就是要再次改革辟雍学宫!

    改革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招生办法改革,从原来的地方推荐和地方官学推荐改为考试入学。

    另外一个改革重点则是学宫课程的改革,从原来的允文允武(其实已经不再执行),改为以儒学(理学)为本,以经世致用之学为用。所谓的经世致用之学,则包括军学、算学、农学、水利、理财、律法等等。

    而那种不大实用的学问,比如实证论、理性论、格物学、生物学等等,还有算学、军学中过于“高深”或过于“简单”(武艺)的学问,都不会传授。

    这样一来,辟雍学宫的课程就比较简化,所需要的学习时间也会从原先的四年(包括一年预科)缩短到两年。而且也有利于上了年纪的进士掌握这些经世致用之学。

    陶节夫的奏章,在座的宰执自然都已经拜读了。实际上苏辙并不是背着他们在搞改革,而是同他们充分交换了意见。

    这一次的科举和辟雍学宫的改革,可不是苏辙一个人的事儿,而是为了捍卫天下读书人的利益和天下的稳定!

    张商英略作思忖,便开口表态道:“陶子礼的建议很好,是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所虑。只是没有进入辟雍学宫的名额,各地的贤士大夫还会协助朝廷征召府兵吗?”

    苏辙道:“不是还有乡学、县学和州府之学吗?”他拈着胡须,“府兵应当立足于乡约、乡学,不可以用官换兵♀样搞法和卖官鬻爵又有什么不同?”

    知枢密院事蒋之奇道:“可以用县学、州府学的名额去换府兵,实在不行就给几个免解试的名额。还可以用免解试鼓励乡约、乡学。凡是订立乡约,开设乡学的乡村,主持的士绅都可以得到一次免解的待遇。”

    免解对学霸来说是无所谓的,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只能凭侥幸去考科举的延而言,还是很有价值的。

    “好!”苏辙点点头,“此议大妙!”他想了想,“右榜进士还要保留吗?”

    右榜进士科可以说是实证学派的重要阵地|的价值不仅在于一年考出多少个实证学派出身的进士,还在于能够为云台学宫和格致学宫战一大批“财子”。

    有了“财子”,云台和格致才能有足够的财力聘请最好的老师,给学生最好的教育,并且还能将一部分资金投入格物研究。

    如果右榜进士科一停,那么云台、格致两学宫一年少说损失上百万!

    “右榜进士”苏辙思索着,“还是要保留的,但是也必须改革!”

    塞右榜进士当然是好的,但是赵佶肯定不会同意。

    “如何改革?”中书侍郎邓洵武问。

    “如今武官自有三大军学,何须右榜进士?”苏辙说,“右榜进士,当为伎术官而设!”

    在宋朝的官崇视链中,文官居于顶层,武官居于中层,而伎术官则位于最末。

    苏辙道:“云台学宫的格物之学其实是为伎术官而设的`城学宫、格致学宫的课程,同样是为了伎术官而设。既然如此,为何不把右榜进士变为伎术进士呢?”

    “伎术进士?”

    “这个名称可好!”

    “就该如此!”

    “还是相公所虑周详。”

    政事堂中厅里面的两府宰执都点头称是∫榜进士变成伎术官的液,既满足了赵佶要为青城学宫生员开辟官途的需求,又能偷换概念,将原本和左榜进士等同的右榜进士,一下子贬成了比武官还不如的伎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