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逆水行周 > 正文 第三百四十三章 响马巡警

正文 第三百四十三章 响马巡警

作品:逆水行周 作者:米糕羊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官道上,往来商旅行色匆匆,向着各自目的地而去,虽然道上人马众多,但商旅们依旧小心谨慎,心中暗暗提防,以免被人暗算,最后丢了性命。

    如今天下太平,但不代表出门远行就万无一失,虽然乱兵没了,也没有什么巨寇横行州郡,但有远行经验的人都知道人心难测,所以防人之心不可无。

    因为旅途上遇到的任何一个人,哪怕是路边耕地的农夫、河边摆渡的船夫甚至过路商旅,都有可能临时起意杀人越货。

    尤其是自己被人盯上后,对方会不动声色尾随,到了僻静之地,立刻动手杀人,完事把尸体往哪个山沟一扔,化作白骨都不一定被人发现。

    所以,出门在外的旅人,在路上一般都会很小心,绝不露财,若有女眷也要遮挡面容,免得招来觊觎。

    即便如此,路上真碰到不怀好意之人,也是九死一生,对方既然敢动手,事后必然要杀人灭口,所以为了尽可能确保安全,出行的人们都会尽可能结伴而行,人越多越好。

    不止是半路上有个照应,投宿住店也是如此,孤身或者三两人上路,很可能哪天就在某个黑店“消失”,肉被人剁了当成猪肉做菜,死了都没得一个全尸。

    正是因为出远门风险很大,所以对于寻常百姓而言,能不远行就尽量不要远行,实在要出门,又找不到多少同伴同行,就只能多烧几炷香,祈求佛祖保佑自己平平安安。

    时值正午,烈日当空,酷热难当,在这没有驿站、村落的荒郊野外,商旅们想要歇息避过日头,就只能在路边找个有树荫的地方纳凉,待得日头没有那么“毒”再继续赶路。

    但也有人继续向前走,就是不知这些人是真正赶路的旅人,还是贼人的同伙,提前跑到前方通风报信。

    前方,是济州、兖州交界处,这种“两不管”的地方最容易出事,真要有贼人拦路抢劫,往往选择两州交界处动手,事后真要有苦主到官署击鼓鸣冤,两州官署之间很容易扯皮,查起案来多为不便。

    想到这里,在路旁树下纳凉的商旅,看着过往行人,看着同样在附近道路休息的人们,各自心中提防。

    忽然远方官道上尘土飞扬,看样子有许多人骑马往这边而来,人数还不少。

    没有打出旗号,莫非是马匪?

    纳凉的人们紧张起来,不一会,随着马队靠近,阵阵铃铛声传来,许多人听得清楚,随即松了口气:是巡路响马来了!

    巡路响马,是官府的马队,不是官军,名为“骑马巡警”,平日里在官道上巡视,穿郡过县,维持道路治安,震慑沿途宵小。

    因为“骑马巡警”胯下坐骑都有铃铛,跑起来响个不停,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所以民间俗称“巡路响马”。

    巡路响马的巡警被称为“响马”,和那些拦路抢劫、杀人越货的马贼可不一样,多为巡视路线沿途郡县良家子,大多弓马娴熟,技艺了得。

    因为通晓风土人情,又算是给出行的乡亲保平安,所以“响马”巡视起来十分认真,态度也很好,没有耀武扬威、恃强凌弱的举动。

    疾驰而来的巡路响马,人数近百,见着这里聚集众多商旅,放慢速度,缓缓接近,趁着人多,有几人便扯着喉咙喊起来:“大家莫要惊慌,我等为官府巡警!巡查道路,捉拿贼人,保一方平安!”

    “如果发现谁人不对劲,只管与我说!”

    “大伙纳凉休息莫要误了时辰,免得日落时赶不到前方驿站,只能在荒郊野岭冒险露宿!”

    呼喊声中,许多旅人饶有趣味的看着这些“响马”,只见骑马健儿人人都穿着统一服色,而且人人着甲。

    甲外穿着裲裆,前胸后背都有一个大圆圈,白底黑字写着大大的“巡”。

    “响马”们胯下骏马毛色不一,但雄健有力,非一般劣马滥竽充数,又跟着许多无人骑乘的备马,驮着铺盖等杂物,应该是为了野外露营而备。

    至于武器,无非弓箭、佩刀,但也有人带着马槊。

    其中一人浓眉大眼,年纪轻轻却身材魁梧,身备三仗,手中马槊透体乌黑,有见识的人能认出这是军中骁将常使的“盘铁槊”,其人一看就是骑战好手。

    这般武备,若对上马匪,想来如砍瓜切菜般容易,旅人们见着传言中的“响马”如此精悍,自然放心不少。

    烈日当空,巡视自此的“响马”们自然也要休息一会,却没有和商旅争夺纳凉之处,自己在野地里竖起凉伞纳凉,吃干粮的吃干粮,饮马的饮马。

    带队巡视济兖官道的巡警长王青山,见着那浓眉大眼的年轻人轻轻摩挲着盘铁槊,走上前,问道:“义贞,这槊还使得惯么?”

    “还行,头儿,这槊可真奇怪,到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程知节问道,他是济州东阿人,字义贞,所以对方以字相称。

    “那就是在槊杆上缠铁丝,没什么奇怪的。”王青山看着这孔武有力的年轻人,又问;“先前所说,你意下如何如何?以你的本事,做巡警是屈才,不如为国效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嗨,我这粗鄙之人,考什么军校嘛...万一考不过,岂不是丢人?”程知节嘿嘿干笑,不置可否。

    “哈哈,你若是粗鄙之人,如何给自己改名‘知节’?”王青山拍拍对方的肩膀,继续动员:“义贞,你的一身武艺,可不能浪费了。”

    “虽说如今官军都用上了火器,但骑兵冲锋陷阵,依旧得靠马槊,你善使马槊,不该一辈子埋没在乡里。”

    “头儿老是鼓动我去考军校....”程知节看着上司,双眼闪烁着光芒:“莫非有别的意思?”

    面对如此直截了当的问题,王青山先是一愣,随后笑起来:“没错,没错!你可知道,给军校招生,咱可是有提成的!”

    “举荐一个人,若合格,那就是一贯的提成呐!”

    如此出乎意料的答案,让程知节愣住了,见着上司认真的模样,他噗嗤一声笑起来:“头儿,你可真逗啊!”

    “嗨,我是说真的,这钱不拿白不拿,再说,你是块好材料,年纪轻轻,刚好二十,赶紧到军校打磨打磨,将来一定是名将!”

    “到时候说不得做个封疆大吏,届时可得照应照应老王我,还有小王,你说说,这买卖划不划算?”

    “哎哟,头儿莫要说了,什么封疆大吏哟,我这还不知去哪里闯荡哩。”程知节有些哭笑不得,原来上司打的是这种主意,他算是放心了。

    “所以要去军校哇!义贞,赶紧的,你去报考,考进去了,咱就有了一贯钱的提成,日后你发达了,可得念着我的好!”

    “头儿,别,别这么催,我再想想...”

    “莫要想了,赶紧的!”

    “头儿莫要激动啊,这拉拉扯扯的,大伙还以为我犯了事...”

    面对上司的‘热情相邀’,程咬金只能答应下来,因为实际上确实已经心动了。

    他本名程咬金,小时候不觉得这名字有何不妥,长大了就觉得很尴尬,于是给自己改名为“程知节”。

    至于父亲为何给自己取这个名,程知节大概猜到原因:父亲心灰意冷,希望他莫要踏足仕途,一辈子做个富家翁即可。

    他的曾祖父、祖父还有父亲,都是魏国(东魏)和齐国(高氏齐国)的官员,所以程家本是官宦人家,后来父亲在济州任上时,齐国灭亡,随后没了任用,赋闲在家。

    那时程知节还未出生,不知父亲遭受了何等样的打击,后来只记得父亲从未跟他说将来一定要做官,光大程家门楣。

    程家虽然衰败,却依旧是济州东阿大户,所以才养得程知节孔武有力,练得弓马娴熟,使得一手好槊,家中有部曲,在乡里的名声不错。

    父亲无意官场,郁郁而终,但程知节却有抱负,想要重振家声,光耀程家门楣,然而现在天下太平,官军又装备了火器,似乎他的一身武艺都没了用处。

    只能做个响马巡警,护卫乡里,但程知节不甘心,不甘心这辈子就这么过了。

    如今朝廷号召大家闯辽东,他琢磨着不如募集家乡健儿,到辽东闯闯,正要策划,上司王青山动员他去考军校。

    此刻,程知节看着手中盘铁槊,满怀期待的想着未来,喃喃自语:“去军校...真的能出人头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