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经历几朝,有心计有手段,沙场朝中都是游刃有余。
这次事端一出,他怎么可能任由崔奕横为自己家族顶罪,于是第一时间他便在皇帝的示意下,与内阁几位开始了“营救”崔将军,挽回朝廷声誉的行动。
此刻这一进程,已是他们努力下能挽回的最好形势了。
这会儿内阁那舌灿莲花的几位对族长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到半刻钟便叫众族长对朝廷怨言全无,发誓与南军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崔奕横的责罚也定下来了:暂时免去其平虏中郎将的职务,留于永宁侯府反省……
暂时?只是暂时?那么,还有起势的可能?崔春霖的牙根有些疼。
而关于世子之位,皇帝半句未提,他感觉胸口的腥甜抑不住地往上爬……怎会如此?形势怎会急转直下,一下子优势无存?自己再次白白谋划了?
善后方面,皇帝特派了官员,又特组了一支队伍,前往蜀北帮着建设复苏,清理周边蛮夷,更是为了“安抚”当地民众情绪……
散朝了!
崔春霖浑浑噩噩打着两条酸疼的腿,随着众人往外走,才迈开了步子,却听闻身后龙威再现,原来离开的皇帝又折返了回来。
“崔……崔世子!”
皇帝一声招呼让所有官员都停下了步子往后瞧。
“你与其赋闲在家,不如做点正事!大皇子和二皇子最近课业重,两人总抱怨写字腰酸脖子疼,朕瞧他二人身子骨实在单薄,你若无事,明日起便入宫指点指点他二人武艺吧!”
“谨遵皇上口谕!”崔奕横答得铿锵有力。
崔春霖闻言腿一软,直接坐去了地上!
好个奸猾的皇帝!
好个狡猾的逆子!
他犯了错,竟还能唬得皇帝如此抬举!不,这是包庇!
什么?
指点武艺?
那这逆子可不就成了两位嫡出皇子之师?启蒙恩师?
虽未封官,可这又有什么区别?
逆子犯了错,皇帝故意不在朝堂指派他入宫教授指点皇子,却又特意让所有官员听在耳里。虽无实名,却已是既成事实。
皇后就两位嫡子,若不出意外,将来的太子,子就在这两位皇子之中了!那崔奕横呢?那可不就是太傅?太子太傅?帝师?
想到这儿,崔春霖身上一冷。
最不济的,在重礼教的大周,作为启蒙之师也是要受终生敬仰的!
我呸!
这哪是责罚!
这分明是抬举!
皇帝不敢光明正大给他职务,却又不经意间将他直接抬去了权利的中心啊!
那自己可还有指望?
崔春霖周身弥漫起了失望。
怎么他感觉将这逆子赶下世子之位这么难?……
在琼华居闻讯的沈默云也未想到,在全下都在为崔奕横扼腕叹息之时,还能生出这般的转折来。
不得不,这个责罚……太好了!有了这个身份做保护,永宁侯府那些牛鬼蛇神依旧只能对他退避三舍。
果然,很快便有传言,即便崔世子回了永宁侯府,崔春霖却依旧奈何不了长子一二,甚至连儿子的人影也都见不着……而崔世子与皇子们相处融洽,连续两日都被皇子们留宿在了慈庆宫(皇子们的住所)……
而郡主府的沈沐,终于有了一件可以让他完全打起精神来的事了。
皇帝要修史!
修本朝史!
从编撰到校对,再到抄录,总共需要上百学者文人。
沈沐因通晓经史,又写得一手好字,竟也榜上有名。
他喜上眉梢,终于感觉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有这可以名留青史的机会,他终于恢复往日的几分神采。
毕竟能入翰林编撰一两本经典,那是每个文人梦寐以求的心愿。
沈默云对皇帝的作为很认同。
不论修的是前朝史还是本朝史,近能以正视听,远能流芳百世,多少对此刻声名受损的朝廷和皇帝都大有裨益。
而她父亲之所以能上榜,除了其自身的缘故,应该是皇帝想要将她身后的家族扶一把的缘故了。
为此,沈默云特意入宫谢了恩。
而朱景炽也终于有消息了。
皇帝派出的四支骑兵到底还是没能追上他!
五月二十,朱景炽回到了南地。
他回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诛杀了滇贵督抚!
南地早已经过他手下前期的铺垫,在各路声音的拥护和鼓励下,在平南王妃,兄长,诸将的支持下,朱景炽推辞再三后,终是振臂一呼,宣布自立为王。
面对先前皇帝昭告下关于平南王父子的十重罪,朱景炽同样将洋洋洒洒的一袭千字文书昭告了下:
先言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又道皇帝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
后言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在这文书里,皇帝之前所列的十重罪行都被他一一辩驳,同时他却又罗列出了整整三十条皇帝和朝廷的大罪来。
里边自然有杀父弑兄害妹之仇,有屠杀无辜兵士之恨,还有皇帝制造爆炸,诛杀忠臣,纵容蛮夷,勾结鞑靼,无视百姓等一系列早已编造好的罪行。
总之,皇帝的作为神人之所共嫉,地之所不容!
而朝廷无用,放纵皇帝任意妄为,他朱景炽与南民不屑与这般朝廷继续为伍,为了以慰父兄族人在之灵,为了顺应南地民意,为了以正昭昭道,他们要脱离朝廷的管辖!
南地各方势力对此无一反对,百姓们呼声震,三呼万岁!
就这样,朱景炽凭着一张文书将南地脱离了大周版图!
很明显,这可不就是历朝历代拥兵自重的藩王起兵造反的前奏么!
朱景炽准备尚不充分,没到时候称帝,于是只继承了老爹平南王的头衔,又自称为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尊祖训,诛奸臣,复明周”,将矛头直指朝廷。
大战将很快而至,大周和南地均心照不宣,各自调兵谴将,开始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