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朝工科生 > 第三十章 拉一把吧

第三十章 拉一把吧

作品:唐朝工科生 作者:鲨鱼禅师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自从跟曹夫子聊了天,张德感觉身心健康十分愉悦,吃个大肠刺身好像也没什么难度。大约是因为跟命数悠长的老前辈在一起,也能觉得自己长寿安康吧。

    “大父,这是阿耶从辽东发来的‘加急’。”

    暖男把信笺递给了老董事长,正在练习“卧推”的李渊把杠铃轻轻放下,起身接过一个内侍的毛巾,擦了汗之后,冲银镜亮了一下自己的肌肉,还不错。

    虽然皮肤松弛,但整体上变结实了不少。

    老董事长感觉自己还能再活个几十年……

    “说个甚么?”

    “说是要打击关中滥砍滥伐。”

    “唵?!”

    满头问号的老董事长一脸懵逼,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儿子想要干啥。甚么时候砍个树还要上“加急”了?

    李渊顿时觉得儿子那条忠犬马周就特么是个废物!

    不过看完“加急”之后,老董事长整个人就不好了,脸皮抽搐了一下,仰天长叹:“如之奈何啊。”

    “大父?”

    “没甚要紧的,只是略有感慨罢了。”

    想了想,李渊便道,“承乾,你若得空,托人给武士彟带个话吧。”

    “大父有甚么想要同应国公说的?”

    “把长安的家宅,换个小的。城外要是有个甚么田产,变卖了了账。”

    “是,大父,待出宫后,便去知会一声。”

    暖男虽然不太懂,可也知道,自己老子肯定是要做什么。不然,不至于自己祖父一脸的落寞。

    属于某些人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当年的定远郡公府送给张德之后,普宁坊就彻底没了“贵气”。当然硬要挑个厉害的角色,想来也只有梁丰县子这号人物。

    至于现在住着的,那是梁丰县子“照顾”的人家。

    “阿姊,是你先行么?”

    “我想同媚娘一起。”

    “我也想,只是这光景还有差事在。阿耶是不能离长安的,倘若真个移居出去,武氏便要彻底败了。”

    武二娘子言罢,看着一脸淡然的武士彟,“阿耶,张小乙预备了这境况,倘使京城来了天使督察,不若搬去五庄观算了。秦公那里,张小乙早就知会过的。”

    “老夫心中有数,媚娘你宽心就是。”

    和两个女儿不同,武士彟是真的淡定许多。他也没什么念想了,武德朝的同僚,但凡还能靠得上的,都不在长安。

    如今能指望的,也不过是“不足为外人道”的那点伎俩。

    甚至连伎俩都算不上,他能得保全身,也是亏了次女的琢磨。固然是有些失了“脸面”,不过既然早早成了“弃子”,能多活这么久,也不亏。

    “说实话,这个张操之,老夫并不以为如何智计超绝,不过……这江南子行事怪异,倒也是有别朝臣,不同俗流。将来武氏……”武士彟有些感慨,但还是诚恳道,“泰半还是要看你们两个。”

    事到如今,说什么儿子兄长,都没什么意义。

    武顺见父亲颇有点“人之将死”的意思,便劝慰道:“阿耶同母亲安心住着就是,长安虽不比往前繁华,却也宽松许多。听闻如今洛阳,但见千牛刀出鞘,便没有不惊惧莫名的。”

    “顺娘勿要多虑,老夫自从回归长安,自是求活求存。能多活几年,都是好的。城西这些个商贾,不也常说‘好死不如赖活’么?话虽直白粗鄙,却是对的,道理就是这般。”

    大约是觉得有些“苟且”,武士彟自己都笑了,然后又摇头晃脑道,“如今山东人,也不比老夫强了多少。”

    “阿耶,这一回,待出脱了手中物业,我便不留长安。”

    武二娘子一脸英气,此时的她,若非和梁丰县子有着干系,只怕早就要被逼着婚配。

    如今的长安城中,像武氏女这般二十岁还不嫁人的,简直就是珍稀物种。

    虽说武顺娘武媚娘也时常前往武汉,但因为家族存续,也不得不“抛头露面”做着本该是两个兄弟应该做的事情。

    好在因为有梁丰县子光环加持,加上当年长安令源坤罡留下来的老部下照顾,又有武汉百货的门路,武氏家业在迁都前后几年,着实是恢复了不少。

    阿奴之所以轻装上阵前去武汉,也是不需要再去给武氏女帮衬什么。

    到如今,武士彟自忖就算没了那点长安城外的田产家业,也能留个“基业”下来给儿子。

    至于女儿,将来能成奥援最好,不能成,也是各自造化,不能苛求什么。

    “好,也该去武汉。到武汉,总要太平的多。”

    说着,武士彟有些欣慰地说道,“若非老夫连累,你母亲同去武汉,太平养老最好不过。只可惜,二娘你自幼聪慧,当知道其中苦处。”

    “阿耶放心,我省得。”

    言罢,英气勃发的武媚娘又道,“待我到了武汉,再同族人联络。皇帝这严查‘滥伐’的风波过去,愿意再做事业,便置办些物业。若不愿意再冒险,我自去寻张小乙,有个铺面入股也是好的。逢年过节能分些红利,能度日便好。”

    “你有计较,那是最好不过。”

    武士彟十分欣慰,武氏还能不倒,到如今也是多亏了两个女儿能出卖“清白”。虽说江南子不曾真的用武氏女暖榻,可也差不远多少。横竖武氏如今,也不过时靠着“卖女儿”度日。

    和普宁坊住着大宅子的武士彟不同,当年的不少老哥们,如今能占个三进临街宅院,那就是日子好过的。

    有不少的,就跟刘世龙似的,全靠亲朋好友“接济”,才能勉强应付应付。

    刘世龙固然是故意的,但有的,那是真·吃救济。

    比如刘政会一家子,好歹论起来还是河南刘氏,并且首义有功,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人死如灯灭,长子把渝国公爵位混到手,那也就是混到手,混的还不如当年屈突诠。

    好歹屈突诠当年还能带着慕容诺曷钵这些个鲜卑人一起愉快装逼不是?

    刘政会的三子刘玄育,连混进国子监的本钱都没有,沦落到和呼延部那帮匈奴人一起跑草原做安北都护府的物流生意,可想而知其中的艰难。

    生活质量是比较出来的,原本刘政会还留了不少田产,毕竟好歹也属于“老兄弟”,混点渭南、咸阳的田地,也没什么过分的。反正当年李董也没说这不行不是?

    可眼下却是出了点问题,问题还不小,“禁绝滥伐”这破事儿,一脑袋砸过来,天知道怎么就可大可小来着?

    如果说砍树收税也就罢了,但砍树特么算犯法还要“停业整顿”,这算几个意思?

    我特么全家“耕读”,你让我“停业整顿”?

    然而这还真有理,毕竟属于王八的屁股——龟腚!

    这条“禁绝滥伐”,其中就有一个解释,那是关于工商业燃料的。用木头的,得说明来源,当然不用多说,这年头只要是烧木头,那必须是滥砍滥伐啊,还能有别的可能?

    于是“停业整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得“小惩大诫”嘛。

    只是正所谓“歪嘴和尚念经”,皇帝爸爸的政策是好的,就是下面执行的人,它驴日的坏啊……

    “世叔,看在两家交情的份上。拉小侄一把吧——”

    刘玄育一把鼻涕一把泪,在武士彟白天感慨万千完毕之后,吃晚饭时候找上了门,只求看在两家“交情”的份上,能不能拉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