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薇在震惊中答应之后,刘寻又转问那两个太监:“你们二人呢?”
两人自然是乞求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不过他们不用去营救自己的家人,只要投降皇家的消息不泄露就行了。
刘寻便把他们三人安排到陈至新训练的白耳精兵中去隐藏起来。对外就他们受不了刑罚,已经被拷打致死了。并且命令在场的几位心腹不得把今晚的事情出去。
刘寻特地招来黄薇,告诉她要先看下黄家对她弟弟妹妹的态度。如果黄家在听闻黄薇被拷打致死之后,直接把她的弟弟妹妹撵滚蛋了。那自然再好不过,派人把他们接来就是。
同时刘寻还问黄薇愿不愿意做自己身边的贴身护卫,毕竟易容术和用毒的本事也是不错的。
黄薇自然是万分惊喜了。她之前是连士族都看不起的江湖孤女,如今能给皇上当贴身护卫,绝对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啊!
黄薇慌忙跪下答应:“愿意,愿意!草民之前漂泊流浪,身份低贱,尝尽人间苦楚。如今因祸得福,能被皇上看中,留在身边驱使,乃是大的荣幸!草民叩谢皇上!”
她之前一直在江湖流浪,也不懂什么礼数。称呼、言语和礼节全都做得乱七八糟。要是其他家教深严的士族、皇族看了,早就骂一声“低贱!”,然后让人给赶出去了。不过现代人生就不喜欢封建礼教,越不遵守封建礼教,反而越喜欢。
所以刘寻笑意盈盈地扶起黄薇,道:“很好。那你以后你就待在朕身边,防备一些江湖人士的暗算!要是做的好,朕给你大的机缘!”
“是!”黄薇着,居然脸红地低下头去。因为她听到“大的机缘”,立刻联想到可能被刘寻纳为妃嫔。要真是那样的话,她可就真的麻雀变凤凰了!估计是十八代祖坟冒青烟了。
不过刘寻的,却是彩虹七色剑!这黄薇本身就有武功基础,又有一些奇特能力。要是足够忠心勤勉,给她一把七色剑和一颗相应的传承珠也是可以的。到时候她更厉害了,既然也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至于纳了黄薇?刘寻现在还真没起过这念头。真当帝王缺美女不成?只要刘寻想要,无论是高贵冷艳的士族大姐还是清纯秀丽的家碧玉,或者娇媚顺从的舞姬宫女等等,随时都可以招来一堆。还是在全国选出来的最拔尖的。
只是美女资源多了,也就不珍惜了。就像饥荒的时候,一碗粗粮就能视若生命。而现代呢?国人一年浪费的粮食够几亿人吃的!刘寻又不是刚穿越过来,那会儿现代思想浓重,很珍惜美女,直接就封了郭紫驭妃子的地位,后来也感情日重。现在吗,呵呵。
要是黄薇情商不高,不能在护卫期间讨刘寻欢心,和刘寻发展出感情,那一辈子就只能当个护卫了。妃嫔?全大汉国的少女都渴望着呢!
黄薇就这样确定了以后的人生道路。只是这几还要在军中隐藏,不能露面。
都城中关于刘寻登基的准备已经做好了。本来刘寻还想先在这里住几,跟蜀中各官员、各势力首领接触一番,探讨下以后对蜀中的治理,也就是多方妥协后的治理政策呢。可是过来第一就遇到了暗害事件,刘寻心里也是有点惊,第二就下令,明登基!
有大臣,明只是很普通的一,不是黄道吉日啊,不能登基。
结果刘寻直接回了他一句:“朕指定的日子,就是黄道吉日!”
那大臣只好一脸苦瓜相的走了。
在登基前的最后一晚上,刘寻招来姜维等心腹忠臣,跟他们交了底——自己虽然把首都定在了都城,但是自己的治理重点却在南中。所以大部分时间都要呆在陪都滇城。一年之中只能回来几次,用来稳定局势罢了。
黄金围督柳隐问道:“皇上若是数年之内这样,尚可维持。但若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不知道皇上准备这样多少年?”
刘寻直答:“有能力灭掉反对者的时候。朕估计,需三到五年。”
姜维闻言,皱起了眉头:“皇上,微臣斗胆,问皇上一句,可知道如今我大汉政权的敌人?”
刘寻笑答:“自然知晓。外敌暂且不,单内敌。首先蜀中士族是全部反对朕的。而且这种反对比之前益州派士族反对父皇要强烈的多!恨不得现在就把朕灭了。另外百姓是反对的大汉的。他们倒不是想拥护士族,而是我大汉国民弱,内部腐败,连年北伐,今又战乱不断,百姓的生活太苦!国内百姓比曹魏、吴国的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单是粮食、食盐两项,就比不上别国!再者,我大汉境内,蛮夷太多,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像南蛮那样,对我大汉友好的。其他的,国内交通不便、文风不盛,人才较少等等,也是我大汉强大的阻力!”
姜维等人有些震惊。他们看到刘寻在南中的疯狂做法,还以为是年少无知,一时冲动。可没想到刘寻对于局势的认识竟然如此深刻!可既然这样,为何还会做出那般疯狂的举动呢?
刘寻看向众臣,自信道:“朕知晓这一切,朕也有信心胜过这一切!就如当初在曹魏十八万大军面前,依然敢于出逃、起兵一样。还请诸爱卿相助!”
在臣子面前,就算没信心,也要得有信心!何况刘寻本来就有不少信心。
而这几个忠臣呢?就算大汉真的已经没有希望了,他们也会跟着刘氏皇族坚持到最后!何况现在刘寻给了他们不的希望?所以皆神情坚定道:“愿为皇上尽忠!”
刘寻点点头,又告诉姜维,自己短时间内要常驻滇城,所以北方蜀中之地就交给他了。所以也不能暂时去掉他的官位,让他休息几个月了。只能效仿他第一次北伐大败的时候,把官职降三级,但是代领大将军的职权,允许开府,赐假黄钺,实际上掌控大权。
姜维表示,愿为大汉赴汤蹈火,又何辞辛苦?!
刘寻大喜。随后继续与众臣讨论其他的治理措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