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官 > 正文 14.毡笔淡墨榜

正文 14.毡笔淡墨榜

作品:大唐官 作者:幸运的苏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高岳要挟状头也是被逼出来的,他本来为国子监生徒的食宿挺身而出,得罪了宰相常衮,知道自己若无可靠援手将于来年春闱必死无疑,既然刘晏对他有兴趣,便索性傍上了潘炎、刘晏,而后想到“本来只是想中个进士便罢了,但如此怎算自常衮那里出口恶气?那就取状头好了!”

    而春闱的五道策问,全是刘晏曾问他的旧题,内里蕴含的信号便更加强烈——吃了定心丸的高岳,提笔在策卷上孜孜而书,写次“谨对”就停下短暂歇息会儿,然后再继续写下去,直到五次“谨对”全都完毕,高岳长舒口气,将笔搁下,才想起激动下连茶水都没有喝,已是口干舌燥。

    对面西庑廊下,郑絪脸色依旧不好看,这时务策本就不是他的特长,今年的策问又如此贴近实务,真的是,这个世界和时代他越来越看不懂,好在他腹中毕竟是有才华的,也还算能应付。

    卫次公和独孤良器也都大展所长,连原本不擅长策问的刘德室、黄顺这些,也在近一年的苦练里大有长进,“总算是不偏废了,多亏棚头给我拟的百道策问!”交卷后的刘德室擦擦额头上的汗珠,喜悦地如此想到。

    入夜后,常衮准时来到礼部都堂,来阅览举子们的策问,这次代理中书侍郎的崔佑甫也跟在其后。

    常衮和崔佑甫素来不合,两人会食的时候都隔得远远的,互相半个字都不。很快在阅卷过程里,两人就围绕高岳的策问展开激烈争执:常衮鸡蛋里挑骨头,而崔佑甫则据理力争,认为高岳的时务策大有可观,最终宰相和代宰相不欢而散,潘炎苦着脸留下来收拾残局。

    “云君,今年的状头总该给郑絪了吧?”临行前,常衮单独对潘炎道。

    “郑文明高才,本司定会秉公放榜。”潘炎不置可否。

    常衮冷哼声,接着威逼,自己身为宰相已答应郑絪的状头,希望潘炎能体谅他的“苦衷”,面对此潘炎只能唯唯诺诺。

    但很快,吏部那边有人传来刘晏的话,“如今杂文诗赋、时务策已毕,高下胜负已分,一不做二不休,不必理会常衮,状头但放给高岳!”

    潘炎也只能唯唯诺诺。

    整个皇城南省直到礼部南院,暗流碰撞已越来越汹涌。

    很快,最后一场贴经来到。

    对于经过那么多年基础教育的高岳而言,贴经这单纯靠记忆力的科目完全没有问题,他已经稳了。

    考试期间,他还偷偷看了看旁边的刘德室,此次刘德室明显有了长进,绝不会寄希望于“以诗赎贴”,而是伏在案上不断回忆暗诵,而后再一处处誊写在试卷上。

    高岳欣慰地点点头。

    皇城内的暮钟声传来,被烛火照得通亮的东西庑廊下,所有举子被要求,放下手中的笔:酉时已尽,交卷的时刻到了。

    如释重负的高岳,轻轻地将眼前还残留半截的蜡烛吹熄,接着收拾好行装,又将书案上的烛花尽数清除,才起身在数位棚友的簇拥下,往礼部南院外走去。

    “高三,你感觉如何?”这时,郑絪在后面叫住了他。

    高岳停下来,想了想,便回身答复,“只求不被二百四十棍痛决打死。”

    郑絪叹口气,接着诚挚对高岳,“我感觉并不佳,若高三你能得到今年的状头,某心甘情愿。”

    “这是国家选贤,岂能如此私相授受?”高岳反讥到。

    郑絪也不辩驳,他落寞地摇摇头,便迈步自南院门口离去了。

    “他还欠我们棚十贯钱呢!”韬奋棚的库头黄顺扶着高岳胳膊,指着郑絪的背影提醒。

    十日后,礼部南院放榜的日子到了,这是个轻寒未消的日子,可东墙旁的那株大树已吐出缕缕的嫩芽和翠枝了。

    高岳特意穿着云韶所赠的冬衣,和韬奋棚的数十位棚友立在树下,等候着大历十三年春闱的最终结果。

    而在他们外,更拥堵了数百人,同样在等候着。

    坦白,高岳的心情有些紧张,因为唐朝进士考试放榜和他原本所在的时代不同:一旦黄榜自外墙抛出,你名字在不在上面,直接用双眼就能确定,此后或是堂或是地狱,并且路就只有这么一条,登第,下第,除此外没任何回还的余地,真正是无比残酷的。

    而此刻在礼部都堂内,潘炎也已在署榜了。

    前一夕夜里,这位知贡举的礼部侍郎就呆在都堂里,不断草拟榜单,各方前来打探消息的人马是络绎不绝,丝毫不受宵禁影响,其中就有宰相常衮,这位再次明确提出索求:

    让郑絪为状头;

    黜落高岳!

    潘炎最后干脆将门给封上,免得受到打扰。

    五更时分到来时,鼓声已隆隆响起,潘炎的面前展开着金色的榜单,榜首用四张黄纸竖着粘贴成行,潘炎提起毡笔,用淡墨在四张黄纸上宛转,写上了“礼部贡院”四枚字,接着搁下来,又换浓墨之笔,沉思了会儿,在其下第一处“状头”的位置,微斜着重重写下一点

    半个时辰后,钟鼓齐喧,礼部之人高举着今年的进士榜单,在数百人的惊呼声里,刷得搭在了南墙墙头,长长的金榜抛下,迎着春日的曙霞彩光,格外光耀夺目。

    这时树下站着的高岳,居然什么都听不到了,只觉得自己胳膊被许多人剧烈拉扯着,他不敢盯着金榜的最上面看,反倒顺着下面先看:

    解善集登第了,

    顾秀登第了,这两位是国子监解送的。

    黄顺登第了,

    刘德室,刘德室也登第了,

    卫次公登第了,名次还比较高,他们都是国子监和京兆府联合解送的。

    独孤良器和郑絪也赫然在列,并且郑絪是乙科第一。

    这时高岳的心中咯噔下!

    唐朝的各色选拔考试当然是以成绩分名次的,比如制科分五等(但一二等基本不授人),明经分甲乙丙丁四等,大多为丁第,至于进士科也分为甲乙第。

    《通典》里曾称,自武德年(高祖年号)间来,明经只有丁第,进士唯有乙第。

    可《通典》错了,唐朝因“经、策全通”(贴经和策问全通过)而登甲第者不绝于书。只不过如某年无人达到甲第水平,便以乙第第一为状头而已。

    既然郑絪是乙科第一,那么到现在也没看见自己名字,可只剩下两个可能了。

    “但我必须亲眼看。”高岳咬着牙,便迎着明灿灿的金榜,望最上首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