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食物凑到了一起分吃,原本只有渴到极限才有一片润润喉咙的萝卜,也早被连长都取了出来,分给大伙吃。
林牧抚着手里莫辛纳甘布枪,或者,抚摸着其前面的那根四棱军刺,等待外面炮声的停止,就是大反攻的时间!
这柄刺刀在前世那可是大名鼎鼎,甚至是许多人认识的第一柄刺刀,《中海南保镖》里,BSS“常威”用的那个把刻着“保家卫国”四个字的军刺,就是这一款“莫辛纳甘刺刀”!
许多人对电影里出现的这把刺刀有个误解,认为其形状就是如同锥子一样的笔直,其实其根部有个能够锁到步枪上的铁把手,类似于一个“Z”形,Z字上面的那一横是把手,能够握住比较短,下面那一横是刺刀主体,顺长无比,四条棱线扎到人身体后即使不拔出来,血也会一直往外流,堪称沙场凶器。
周围一个坑道杀敌,甚至可能一个坑道被活埋的同袍,哪怕是身上受创再严重的,此时的脸上也都露出了兴奋的表情,相比于在沉闷坑道里的反复夺杀,这种大反攻更能让他们感受战场的快意!
炮声停,清脆的冲锋号响起,也不知道从哪个洞口先冲出来人,等到林牧冲出坑道后,视线中,已经被熟悉的军装充塞,漫山遍野,全都是豪气冲宵的“杀”声,夜色之中,不时闪过一道寒光,那是自己同袍枪上的刺刀。
激昂的情绪一下子被引燃,林牧拍了拍林野肩膀,示意他跟上自己,就大步地向着山下急冲而去。
连续几时的炮火覆盖、火箭炮轰炸,把对方的炮兵阵地短暂清空,夜色更是自己最好的保护色,在那鬼惊神颤的冲杀气下,跑近对方阵地的林牧,明显地察觉到对方军营中一阵骚乱。
能不骚乱么!
在这数个月的厮杀中,联军方面早就对夜战、近战冲杀这两样惊破了胆,甚至有一群联军围上一个山头,山头上只有一个志愿军,志愿军死志之下吹响冲锋号,结果把联军吓得四散而逃的情况发生,此时听到这惊心的冲锋号、漫山遍野的喊杀声,哪里能不心中颤颤?
没办法,平常时候,只要出现这样的号声,漫山遍野的志愿军就会如海浪一般把自己阵地淹没,无论自己如何反抗,一点用处都没有,似乎自己前后左右哪里都会有子弹袭来,可怕至极!
在南韩电影《太极旗飘扬》中,为了突显自己军威,导演把志愿军冲锋的场景,拍摄得人挨着人,简直就一平方米里几乎有三四个人的样子,以图给人造成一种“志愿军是靠人海战术打破韩军,并非韩军/美军太无能”的印象。
但事实上,志愿军在攻占阵地时,普遍采用的是“三三制”,10个人班组,也会由班长、副班长、另外一个队长指挥的三个组,每个组里普遍是三个人,通过彼此照应,分点进攻的方式,达到敌人处处受到攻击,一点突破就是全线溃败的战果!
许多动不动就“中国人就是怎么样怎么样”的家伙,一提到朝战,总是会‘无非就是用人海战术,拿命换阵地罢了”,这样的论调想想就是个无知的体现,在现代火器,尤其是火炮、冲锋枪出现之后,人群战术只会让对方轻松地收割自己,以联军那可怕的后勤能力,如果在其面前玩人海战术,估计几架马克沁重机枪,就足以取得胜利了!
韩军/美军轻松地用子弹收割志愿军的的人海战术,这样的YY,也只能存在于那些棒子、公知们的脑子里了。
……
“杀!杀!”
10月0日的半岛,已经颇为严寒的朔风之中,林牧与其他战士的喊杀声奔袭不同,整个人沉默无言,仿佛融入进黑暗一般。
身边五米外,是林野熟悉的呼吸与脚步声,两人牢牢保持在大部队中间靠前的这个距离位置,按照约定好的计划行事。
前方成片的烟火声嗤嗤作响,是其他同袍来到阵地之前丢出的手榴弹声,时间经过计算,落地即炸,炸得前方敌营更是混乱,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眩目至极的枪口火光亮了起来,这是那些意志坚强的联军的反击。
林牧想也不想,抬手一枪,也不眼睛盯着什么准星三点一线,数月的狙击,早就把感觉练出来了!
枪光乍停,闪避开来的林牧等了一秒,又是一枪击在那个位置,虽然看不到战果,但仅凭风中传来的淡淡闷吭声,林牧就知道这第二枪,命中了副机枪手,凭自己那阴损的子弹,对方既然沾上,就再没活命的机会。
两次狙击,都没有招来对方狙击手的射杀,这很正常,战场上枪火纷乱,如果是大规模高射机枪对射,更是如数千倍流星雨一般地繁杂,哪里能一瞬间盯上对方狙击手的位置?
在眼下的战场上,双方的狙击手已经不单只是较量了,同时还肩负起最短时间内,消灭敌方火力点的任务,同时还要射杀掉对方狙击手,任务不可谓不重,只不过,在这场较量中,林牧这边,占了个“优势”……
志愿军机枪少,近战接杀主要靠手榴弹和刺刀,对方狙击手的目标比较少!
林牧很想哭,这算是什么优势?!
都自己这边的人“喜欢夜战、擅长夜战、擅长近战”!
可都是爹娘生养,志愿军又没比联军多长个眼睛、长条手臂,怎么就擅长夜战、近战了?!
自己这边前几个月吃炒面都吃得夜盲症,一到晚上什么都看不见了,对上啃火鸡都嫌油腻、吃个面包都得新出炉热乎面包的联军,还我们擅长夜战?!!
你当我们就喜欢冒着敌人火力封锁去跑到跟前杀联军?
如果有足够子弹能远处一枪把对手打死,谁他娘的非要跑到敌人腹心拼刺刀?!
擅长夜战?
喜欢近战?
我擅长、喜欢你十八辈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