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并州李义 > 关于主角年纪和童子科的问题

关于主角年纪和童子科的问题

作品:并州李义 作者:御宅烟魔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王允今年40岁,而李义不过1岁,6年的岁数差距并没有阻碍他们之间的交流,从诗词歌赋到统兵武艺,两人找到了无数个共同的话题。

    “子康啊子康,允之前听你的名声时,还多有不信,如今才知道,这世上当真是有神童的存在啊。”王允大笑着道。

    “呵呵,世间神童繁多,不过义刚好合子师你的脾气罢了。”李义闻言笑道。因为王允的强烈要求,李义只能无奈的直呼王允的字。不过不得不,王允这么一个行为,就瞬间刷了李义最少0点友好度。

    “诶,子康这话就太过于谦虚了。允也见过许多就读童子科的所谓神童,就好像臧中郎将之子臧洪。但他们也不过是讽书万字,真正能像子康你懂得书中道理的人又有几何?”王允闻言摇头道。

    所谓讽书,其实就是背书,按照之前郭鸿所言的童子科规定,只要能够讽书9000字以上,就可以成为童子科的备选人选。当然了,除了讽书之外,还需要经过许多考核,不过这些考核在王允的眼中,压根不值一提。

    对于王允的话,李义并没有反驳,因为他也不知道童子科里的那些神童到底都是什么样的家伙。不过不管怎么想,这些人应该也不可能像王允口中那么没用才是。

    不过李义自然也不可能替那些童子郎们话,毕竟又不熟。他们两人不断谈地,当然更多的还是关于治理地方以及抵御胡人的问题。

    “对了子康,听最近朝廷对北方胡人会有大动作……”王允一脸神秘兮兮的道。

    “大动作?难道圣上准备北伐?!”李义闻言古怪的问道。北伐,自从汉武帝刘彻之后,历代汉朝皇帝哪个都想再现武帝的不世之功,只是北伐又哪有那么简单呢?别的不,单单国力这一点,李义就不觉得如今的大汉朝能够撑得起北伐的消耗。

    “算不上北伐,不过自永寿二年以来,胡人单于檀石槐多次扰边,更拒绝本朝的和亲封王,这等奇耻大辱,朝廷又如何甘心?”王允有些无奈的叹道。他的表情很难看,不过也很正常,本来和亲封王就算是汉朝向鲜卑低头了,可这种情况下,那檀石槐竟然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嘛。

    闻言,李义恍然,随后不禁有些神往,穿越到东汉末年,李义的梦想无非两个,一个自然是和刘备、曹操等人争夺下,其二则是北伐胡人,避免五胡乱华的惨剧发生。

    “可惜义年纪尚,又在守孝期间,不然真想率人与军一同北伐,让那些胡人再次想起什么叫做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李义感叹着,同时,记忆中冒出了一首诗篇。那是他前世背诵洛神赋的时候顺眼看到的,不知为何,明明前世只是依稀记得两句,可如今却异常的清晰。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一首曹植的【白马篇】,被李义稍作修改后缓缓吟了出来,不得不,这些年来的诗经礼记李义并没有白看,看看王允那目瞪口呆的表情,就知道这首白马篇让他有多么的震撼了。

    “好诗!好诗啊!子康之才,实在让允甘拜下风啊!”待李义吟完之后半响,王允才回过神来大声赞叹着。

    “呵呵,有感而发的拙作罢了,子师过誉了。”李义有些尴尬的笑道。他是真的挺尴尬的,因为在前世看网文的时候,他就挺鄙视那些各种抄袭诗词装逼的穿越者。可如今,他自己竟然也成为了其中一员,这让他如何不尴尬?

    只是李义的这番表情在王允的眼中,却变成了谦虚低调,让王允对李义的好感更是噌噌噌的往上涨。“子康!你这诗好不好,难道我王子师还听不出来吗?!”王允故作生气的看着李义道,“不行,我得立刻将这首诗上疏朝廷,让乐府尽快将其谱成曲子,想来到出征之时,士气肯定会大涨的!”

    随即王允拿起简策唰唰唰就写了起来,转瞬之间,李义刚才吟的【白马篇】就变成了美丽的文字。“人家是过目不忘,你子却是过耳不忘?!”李义无语的看着只听了一遍就将【白马篇】写了下来而且一字不差的王允,心中顿时就无语了。

    不过李义对此也没有太过于纠结,因为他自己也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只不过以前觉得这可能是他的金手指,如今看来,或许只是出生时遗传下来的能力罢了。不过话回来,看着王允如此郑重的将写好的简策让人送往京师,随后又对自己各种吹捧……

    “不得不,这种感觉真的不错啊……要不要再剽窃几首呢?”李义心中有些纠结的想着。

    6月,【白马篇】在京师中引起了轰动,上到灵帝刘宏,下到文武百官,所有人都在讨论着这首诗,同时灵帝更是要求乐府令尽快将这首诗谱成曲子。

    嘛,严格来,【白马篇】固然是传世佳作,但如果是一般情况下,却也不会让朝廷如此震惊,但如今,朝廷准备征讨鲜卑,就出现了这么一首诗,如何不让刘宏开心?而且还是一个1岁的孩子所作!

    简单来,这是吉兆!最少张让他们都是这么和刘宏的。

    这么热闹的事情,自然瞒不过李义的夫子张奂,以及曾经对李义有教导之恩的桥玄了。

    “然明公,此子大才,不能为朝廷效力的话,当真是太可惜了!”桥玄摇头叹息着。自从桥玄入朝之后,从河南尹一路升到了司空、司徒,可随后因为朝中的各种争斗,让他很是心灰意冷,随即就将这些年发生的灾害归咎到自己身上而被免职。

    可惜,随后的日子里,他又在此被朝廷启用,虽然总是各种请辞,但还是被刘宏任命为了光禄大夫。

    “那也不一定,听文修所言,似乎义长临终前同意让子康出仕了。”张奂闻言轻笑道,“这样,就让我修书一封,试探一下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