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人间正道是沧桑 >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者:江奇涛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在左倾错误路线的指挥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斗损失惨重,遭到了从未有过的失败。仗是没有办法再打下去了,不得不执行十万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按照上级指示要求,林娥所在的政治保卫局三处,随中央纵队开拔转移,瞿恩却被留下来坚守。瞿恩的警卫员气愤地说:“这不公平,凭什么不让咱跟着大部队,把咱当包袱扔下来?”

    “不要再说了,你才多大点儿,懂什么?我昨晚在告别会上都怎么说的,这是历史的命运!跟整个红军前途相比,个人命运已经不重要了!”瞿恩表现出对党的绝对忠诚。

    说话间,林娥气喘吁吁地奔跑而来:“瞿恩,怎么回事,我刚刚听说!”

    瞿恩按住了妻子:“没什么。”

    林娥眼泪下来了:“为什么你不在大部队名单里,他们怎么能这么做!”

    “不要这么说,没把我怎么样,只不过是变化一下环境而已,总得要有人留下来坚守吧!”

    “我们还能见面吗,瞿恩!”林娥含着眼泪。

    “林娥,任何时候我们都得有信念,我们因信念而爱,因信念而结合,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把我们分开!”瞿恩虽然表现出极大的克制,但忍不住还是有些悲伤。

    谁也不会料到,这一别,竟成为他们的永诀……

    董建昌躺在藤椅上看报。立华牵着小费明在卧室外探进头来:“我还以为你没起床呢!”

    董建昌抖着手上的报纸,说:“看来立青他们的红军前景不妙呀!”

    “我已经基本不相信铅字了。”立华不以为然。

    “不,这一次不一样,打个对折,再除上二,老蒋的战果依然可观!”董建昌说,“湘江之战已经绵延到广西境内,桂系的战斗力很强,尤其是那些土著民防。”

    “报上说,广西民防俘虏了一万多红军,这数字可靠?”立华不相信。

    “白崇禧号称小诸葛,此人做事向来严谨。一万多人可能言过其实,但七八千人总是有的。”

    “我不懂军事,我只关心我们家的立青可别出现在被俘名单里!”立华为立青揪着心。

    “这就难说了,战争充满了偶然性,什么样的稀奇古怪事都可能发生。”董建昌的话虽然不无道理,但是在立华听来,总感到是一种不祥的预兆。

    漆黑的雨夜中,吴融带了两名骑兵卫士纵马而来。迎面碰上一个排的白军举着火把,押着五花大绑的两名红军。吴融一看,勒住了马。

    “报告团长,二营六连在林子里抓住了三名赤匪,其中一个估计是大官,带有两名警卫,他的腿不好受了伤,我们正拿担架抬着呢。”白军向吴融报告。

    吴融下了马,走到担架前,掀开雨布,忽然像是被电触了似的,立正敬礼:“瞿教官!我是你的学生!”

    担架上抬着的正是吴融的黄埔教官瞿恩。原来留守下来的瞿恩在战斗中负了伤,被敌人抓获。瞿恩看到是吴融,笑笑:“我记得,你是黄埔三期六班的,名字是不是吴融?”

    “是的。”

    “还真遇上了熟人。有水没有?”瞿恩艰难地想从担架上爬起来,被吴融一把摁住。问部下:“谁带了水壶?”一只军用水壶递了过来。瞿恩坐起来喝了两口,对吴融说:“送过去,让我的两个警卫员也喝点!”

    瞿恩喝完水重新躺下,盖上雨布,对吴融说:“送我到该去的地方!”吴融一挥手:“下山!”

    一行人举着火把,冒雨行进。一名白军军官凑到吴融面前,问:“团长,他是什么人?”

    “给我伺候好了,此人东征打惠州是党军功臣四团的党代表,委座都对他敬重有加!”吴融大声地说。

    长征贵州途中,军委三人小组研究决定,让立青的红三军团九师奔袭遵义,召立青到红军总部下达这一命令。

    在总部临时伙房,立青遇到了正在拿着饭盒到桶边舀粥的林娥。林娥告诉立青:“瞿恩在赣南被俘了。”立青听到这一消息,先是一阵极度痛苦,继而气得大叫大嚷起来。

    林娥向四周看去,发现大家都在看着他俩,便劝立青不要这样,让人听了影响多不好。

    “为什么不能叫?我就是要叫给他们听听,把一个残疾人丢下来打游击,亏他们能做得出来!”立青说话声音大得吓人。

    “冷静一点,立青!”林娥虽然心里也有想法,但她还是表现出极大的克制。任何时候都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党,这是瞿恩对她的一贯教导。

    远处有人在喊:“杨师长,快,首长要见你!”

    立青难过地看着林娥,转身而去。

    林娥端着手上的饭碗,泪水拌着米粥往嘴里送……

    蒋介石听说抓住了瞿恩,亲自安排由立仁和范希亮做他的工作,劝其投降。因立仁和范希亮都与瞿恩一起在黄埔呆过,想通过黄埔的关系,打开缺口。尽管范希亮对这一安排很不乐意,但既是校长安排,作为黄埔的学生,只能服从。而一贯心理矛盾复杂的立仁,虽然明知劝降瞿恩比较棘手,但迫于蒋介石的压力,也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勉强应付。

    在范希亮的师部,范希亮特意设了一桌酒宴,请黄埔老教官瞿恩入座,立仁和范希亮陪坐左右。

    “你们喝呀,别管我。老范知道,我在黄埔就滴酒不沾。”瞿恩说。

    “在这一点上,瞿教官与校长同一习惯。”立仁话中有话。

    “何必扯上他呢?性相近,习相远,我和蒋介石是两条道上跑的车。”瞿恩很不高兴提到蒋介石。

    “可是校长对你颇多好感呢!我听侍从室的人说,听到你的消息后,校长首先想到的是他与你在惠州城下的那次谈话。”

    “是吗?都多少年了,我早就忘了这些了,只记得立青说过的一句很有趣的话……”

    “噢?”立仁一怔。

    范希亮也兴趣盎然。

    “立青是个性情中人,他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只说‘拉屎也要离他八丈远’!”瞿恩说完,自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范希亮嘿嘿地也笑了。立仁皱皱眉,以冷冷的眼神看着瞿恩。

    见范希亮笑完走开,立仁同瞿恩靠近距离:“瞿教官,有句话当着第三者,我不太好说。”

    “你想说什么就说吧。”瞿恩说。

    “是这样的,你们瞿家,和我们杨家有着特殊的关系。”

    “你指的是什么?”

    “你留在上海的孩子。”立仁说这话的时候,注意瞿恩的反应。

    “噢,你知道我有个儿子丢在上海了?”果然,瞿恩显得有点吃惊,问,“他现在在哪儿?”

    “我妹妹已经收养他四年了。孩子非常可爱,你想看看他的照片吗?”立仁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递到瞿恩面前。

    瞿恩慢慢地拿起照片。只见照片上的立华与四岁的小费明相偎相拥,十分亲热的样子,不由地眼睛有点湿起来。

    “我妹妹不能再生孩子了,她把他当作自己亲生的儿子,非常爱他,我猜想这其中的爱不是一份,而是两份,双重的。”立仁说。

    “你这是什么意思?”瞿恩忽然警觉起来。

    “非常简单,校长对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在报上登一则声明……”立仁一看时机已到,便趁机进行劝降。

    “立仁,你说,你和我还来这个?”瞿恩苦笑笑。

    “我要你为我妹妹,也是为你自己的儿子想一想,不要太自私了!”立仁有点恼。

    瞿恩笑了:“自私?你这是命题错误。我瞿恩一生犯了很多错误,所幸这些错误和自私全部无关。”

    “是呀,你倒是留取丹心照汗青了,你的孩子却会留下无法弥补的创伤。”

    “这你就不用操心,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理想,谁也不能代替谁。”瞿恩说罢,大笑而去。

    “你等等……”立仁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把照片给了瞿恩。

    瞿恩接过照片:“谢了!”

    对瞿恩劝降无效,立仁和范希亮只好把情况报告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发来电报:“不必押来南京,予瞿犯黄埔礼遇就地枪决。”接到电报后,立仁对“黄埔礼遇”一时还不理解,范希亮动情地说:“我能理解。既然将出同门,我第十二师的所有黄埔毕业生,无论期别,不论官大官小,都来为瞿恩教官送行。一日为师,终身之恩,我范希亮可不愿让人戳我的脊梁骨……”

    行刑那天,瞿恩由立仁和范希亮陪同走出。院子里排列了二十多名军官,在一声口令下,“刷!”的全体立正。执星军官走过来向瞿恩敬礼:“报告瞿恩老师!第十二师黄埔校友,集合完毕!”

    瞿恩把眼睛看向立仁和范希亮:“何必这么兴师动众?”

    “报告老师,我们今天在此集合,是要向您做最后告别。主义可以不同,但黄埔只有一所,请接受我们的致敬!”范希亮严肃地说。

    “还盛情难却呢!”瞿恩笑了。

    “瞿教官,我们没有向下布置,只是发了通知,自愿前来,结果他们都来了,有几个还听过您的课。”立仁说。

    “是吗,你们谁听过我的课?”瞿恩大声地问。

    队列中有四五个人举起手。瞿恩用温和眼光看向大家。

    “全体都有!向瞿恩老师,敬礼!”范希亮声嘶力竭地发布口令。

    在场所有黄埔同人,向瞿恩行军礼注目。

    瞿恩回以军礼,缓步走过队列,轻轻地吟唱着《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砰!”的一声枪响,瞿恩含笑缓缓倒下。

    范希亮的枪口冒着烟,大颗大颗的泪珠,从范希亮的双眼滚落而下。按照“黄埔礼遇”,是要最亲近的人结束这一枪。范希亮认为,在他和立仁之间,自己同瞿恩最亲近……

    立仁来到立华的住所。坐在沙发上的立华,眼皮抬都没抬,故意不看他。立仁自找没趣,四下看了看,问:“费明呢?”

    “你别碰他,你身上有他父亲的血腥气呢。”立华冷冷道。

    也许是良心发现,立仁忽然眼圈红了起来:“立华,太痛苦了,那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打惠州的时候,我是亲眼看见他领着四团奋勇队,冲上惠州城墙。枪林弹雨呀,一大半人都没能活着回来,他活着回来了。这才十年不到,我们竟然生生地把这样一个人……是呀,我们为什么会走到今天的地步呢?”

    立华听后,叹了口气:“你能说这样的话,还能让我多少宽慰些。”回忆起往事,“那时候的瞿家,是所有广州革命青年向往的温暖的思想之家,友爱之家。现在呢,瞿老太太没有下落,瞿霞关在陆军监狱里,无期徒刑……你说内疚也好,慈善也罢,反正费明这个儿子我是养定了。有时候我真的感激孩子的妈妈,那个女电报员,是她给了我这个快乐……”

    立仁闭上了眼睛,眼角沁出泪。

    立华向立仁打听瞿恩妻子林娥的消息。立仁告诉立华,隔不了几天就能在监听电台里遇上瞿恩的妻子林娥。林娥发报的手法很特殊,立仁对她的手法再熟悉不过。

    “她们现在的位置,估计在川西北懋功一带。那里靠近西藏,荒无人烟。”立仁说。

    立华又向立仁打听立青的消息。

    “偶尔会在破译的电报上看到立青的名字。他还活着,红军虽一再整编,但仍保留他师长职务。”立仁说着,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交到立华手上:“看看吧,是瞿恩给孩子留的,我把它带回来了。”

    立华展开一看,是一份瞿恩写信给儿子的遗书。读着读着,不由泣不成声,泪流满面,再也读不下去……

    梅姨在街上买菜,忽然碰到了瞿母,吓得她把钱一扔,挎着篮子就走。回到家心仍“怦怦”直跳,存有余悸。杨廷鹤奇怪地看着她:“怎么了?”

    “见到瞿家老太太了!”梅姨说。接着对着杨廷鹤一阵耳语。

    杨廷鹤听后也感到吃惊:“她跟你提孩子了吗?”

    “眼看老太太要问的样子,我可不是吓得扭头就跑。”梅姨说。

    “妇人之见啊,跑就能跑脱了?”杨廷鹤不由笑梅姨迂腐。

    “你不跑,她向你要孩子怎么办?如今这孩子,是立华的命,你是给,还是不给呀?”听梅姨这么一说,杨廷鹤也就无言以对了。

    立华和董建昌带着小费明回家看望。杨廷鹤因为在报纸上看到过董建昌发表的抗日讲话,对董建昌产生些好感,说:“鄙人在报上读到了董长官在上海的那一番抗日讲话,说得好,痛快!”

    “国难当头,需要有人登高一呼了。别人扭扭捏捏,我董建昌可不是孬种,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直言进谏!”董建昌说。

    两人越说越投机。谈了一会,杨廷鹤对董建昌说:“听说共产党在陕北扎下根了?瞧人家这一路走的,惊天地泣鬼神,两万五千里呀,了不得!”

    “可不是嘛,我们都是带兵的人,能把军队带成这样,真是奇迹!他们有主义有思想,全军上下一致。而我们,只不过是图口饭吃罢了。”董建昌说话中带有怨气。

    “说得好,建昌真的和老夫对脾气呢。他姨,中午吃饭,上我那瓶泸州老窖,我要和董先生痛饮几杯!”杨廷鹤来了劲。

    梅姨答应着,对立华说:“他俩还真说到一块了。”

    “他和爹太一样了,要不当初,我怎么能上他的当!”立华不得不承认,自己对董建昌还是存有一定的爱慕之情。

    梅姨又跟立华说起遇见瞿母的事,立华心思很乱,等酒喝得差不多,把董建昌拉进书房,同他商量:“瞿恩不在了,老太太想要把小费明领回去……”

    “这想法没错呀。”董建昌虽然喝了不少的酒,头脑依然清醒。

    “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能没有儿子。”

    “人家还不是没找你要嘛,都是很讲道理的人!”

    “我们和瞿家的关系不一般,太特殊,这会儿瞿老太太离我们不过三条街,你说我们该怎么办是好?”立华感到为难。

    “好办。一切得从孩子出发。怎么对孩子有利,咱怎么办。”董建昌痛痛快快地说。

    立华看向董建昌,似乎觉着了希望。

    “孩子已经五岁了,明年就要读书上学。老太太应该明白,孩子在我们这儿,比在他们那儿要好。毕竟共产党仍属于非法,生存尚且困难,又怎能保证对孩子的教育?所以,我们收养孩子,实际也是对他们的帮助,没有必要内疚,我说立华!”董建昌说,“找个机会,让老太太见见孙子,对双方都是个安慰。”董建昌通情达理。

    于是,立华安排了一次小费明与奶奶的见面。

    瞿母颠着小脚在菜摊处蹲下来挑拣蔬菜,偶然抬眼,忽然怔住了。只见立华也挎了篮子,手牵着活蹦乱跳的小费明,在瞿母身边出现。

    立华装作不认识的样子对小费明说:“费明,瞧奶奶的篮子多沉,奶奶拎不动呢,你该怎么办?”

    “我帮奶奶拎,我的力气大!”小费明奶声奶气地说,上前就抓住瞿母的菜篮,“奶奶,我帮你拎篮子!”

    “哟,哪来的大力士呀?”瞿母也装作不认识地问。

    “别发愣呀,奶奶问你呢!”立华在一旁说。

    “南京来的!”小费明回答。

    瞿母心疼地说:“行了行了,别闪了腰。”接着,瞿母又装作不认识地,问了小费明的一些情况。立华告诉瞿母,费明还没上学,已经跟校长说好,明年开春就在南京最好的逸仙小学报名读书。“做母亲不容易呀,要操多少心!难为你了……”瞿母心照不宣地说着,流下了眼泪。

    “不,快乐远远多于烦恼,我得感激你,感激孩子的父母,给了我这个机会。瞿妈妈,孩子在我身边,您老就放心吧……”立华终于还是忍不住地对瞿母流露出真情,泪水止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见旁边来了人,立华赶紧擦去眼泪,拉着小费明的手说:“跟奶奶说再见,告诉奶奶,我们什么时候回南京!”

    小费明伏在瞿母的耳鬓,十分疼爱地说着悄悄话,说得瞿母眼眶都湿了。瞿母蹲下身子,深情地抚摸着小费明的头脸,紧紧地搂住相见不能相认的孙子小费明……

    广袤的陕北黄土高原,响起信天游的高亢曲调。粗犷蛮荒的高原上,红九师师长杨立青威风凛凛地挎枪走来,在师部门口,遇见了师政委魏大保,问:“军团那边又有什么圣旨了?”

    刚才一名传令兵飞马奔来是魏大保出门接的令。

    “两项命令,恐怕都不能让你高兴。”魏大保说。

    “说吧。”立青大大咧咧的。

    “军团命令,在押的一百四十二名东北军俘虏全部放掉,武器全部发还。”魏大保说。

    原来中央已对张学良反蒋抗日的倾向引起注意,采取统战政策。对这项命令,立青虽然不怎么愿意,但也只好服从:“心疼呀,我杨立青揣在怀里的热馒头,让他们做人情啰!还有一项呢?”

    “军革会调你去‘红大’做教员。”魏大保传达完这条命令,很有点舍不得。

    魏大保说的“红大”,即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校长林彪。

    “那……”离开熟悉的战场到课堂当一名教书匠,立青一百个不愿意。

    几孔整洁的窑洞,院子前站有岗哨。教务主任陪着立青从红军大学本部的一孔窑洞走出,二人刚从校长林彪那里谈话离开。

    “林总还是那么寡言少语?”立青说。

    “你们认识?”教务主任问。

    “那时候他是七连连长,我是六连连长。”立青摆出了老资格。

    “难怪我到红大来,只见过校长给毛主席敬礼。可今天,他给你杨立青回了个礼!”教务主任不由对立青刮目相看。

    教务主任告诉立青,红大的教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任命,是经由毛主席亲自批准的,提醒立青:“可别稀里马哈哟!”

    根据上级安排,立青被派往红大二期三班当班主任。立青接过名单一看,傻了,全班十六个人当中,个个都是红军的名将,最小的也是副军长:“你让我这个师长怎么管这帮爷们儿!”

    教务主任拍拍立青的肩膀:“你以为林校长那个礼是白敬的?好好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