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战友重逢 > 第11节

第11节

作品:战友重逢 作者:莫言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他沉入树冠中,拿上来两根可以伸缩的高级钓鱼竿,我抚摸着鱼竿顶端那个镀镍的晶亮滑轮,惊奇地问:“这么高级的东西,你从哪儿搞来的?”

    他诡秘地一笑,说:

    “那你就别管了,反正不是去商店里偷的。”

    我说:“你不告诉我我就不钓了。”

    他说:“你这伙计,真是难缠,什么事都要刨出根来。”

    我说:“要不怎么能长知识呢!”

    “屁的知识!”他笑着说,“告诉你吧,这两根鱼竿,一根是吴副市长的,一根是马县长的。他们每个星期天都坐着轿车,带着随从,到这棵树下来钓鱼,吵得我不得安宁,我就施了点小法术,把他们吓跑了!”他狡猾地笑着说,“这鱼竿就成了战利品,我还从来没用过呢。”

    “你这伙计,做了鬼也不安分。”

    “这就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得意地笑起来。

    我们把钓竿准备好,才发现没有鱼饵。

    “去挖蛐蟮吧!”我说。

    他说:“这条河里的鱼都学鬼了,它们再也不吃蛐蟮了。”

    “那用什么?”

    他扯起一根沉浸在河水中的柳条,从上边撕下两颗紫红色的叶瘤,剥开,捏出两只白色的小虫子,挂在我的和他的鱼钩上。

    我们把鱼钩甩到水里,并肩而坐,注视着水面上的用胶木刻成的浮子。我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一支。他的鼻孔里又喷出烟柱,但力道微弱,因为我看到他的耳朵里、头发里、脖子上、腮帮上都有缕缕青烟钻出,减弱了鼻腔的烟柱。

    我注视着浮子,渐渐地竟看到了浮子下悬着的钓线,钓线笔直地垂下去,挂着白虫的鱼钩在距离水底半米处微微地抖动着。这里的水底并不是真正的河底,而是枯水时的河滩,当时潮湿地生长着的红梗糁、紫叶薇菜、三棱蓑衣草现在都在水底摇动着,水底的缓慢潜流把它们忽而推向南,忽而拉向北,忽而拥向西,忽而扯向东。水中的细沙缓慢地在水底积淀,也积淀在它们的茎叶上。超过它们往前望过去,便渐渐展开了河底一股股的旋转着、流动着、沉淀着的亮晶晶沙土。水分成了起码三个层次也起码表现出三种泾渭分明的颜色。只有几只粉红色的线虫把身体缠在水草茎上并随着水草的摆动而摇曳。却没有一条鱼的踪影。没有白鳝没有鲤鱼没有鲫鱼没有老鳖什么鱼也没。适才我们吃鸡时那些跳跃出水面争食鸡骨头的大鱼小鱼们哪里去了?我抬起头,困惑不解地看着钱英豪。缕缕青烟从他的头颅和脖颈上的数十个缝隙里小蛇一样钻出来。这情景令我惊愕但随即又归于平淡无奇,对待钱英豪这种奇人自然不能以常理论之。他从哪里往外喷吐烟雾是次要的,河底没有了鱼的踪影是主要的。因为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钓鱼。鱼到哪里去了?

    他又用上了他的特技把烟蒂四分五裂地吐到河里,网络状的过滤嘴和烟纸漂浮在水面,那些饱含着尼古丁的烟丝则丝丝下沉,一直沉落在水草的茎上、叶上。鱼呢?鱼到哪里去了?

    他响亮地咳了一声,随即把一口痰吐到河里。干痂的痰块宛若炸弹的碎片在水面上打出一圈美丽的涟漪。他突然地用压抑着的嗓门说:

    “看,快看,它们来了!”

    我的视线在他那根红锈斑斑的食指的指引下,超过水草,再越浅滩,停止在河中心那个水深如潭的大漩涡之下。水在那儿像车轮一样旋转,周围的水都给它让开了道路。两点碧绿的颜色从那漩涡中甩出来,一条像丰满少妇胳膊一样的白鳝鱼在河水中小心翼翼地对着我们的树冠游来。由它带头,那些与它同样粗的白鳝和比它细不了多少的白鳝们,像一团银光闪闪的水底灰云,从那漩涡中拥拥挤挤旋出来,在广大无边的河床上紧密团簇着快速游动。它们的群体游动极像群鸽在蓝天上盘旋飞行,忽行忽止、忽进忽退,进退自如、毫无凝滞感与停顿感,其动作的巧妙、行动的统一,达到如此的程度令我叹为观止。它们的游动似乎无法停止,久久跟踪它们,我的眼睛感觉到很疲倦。便转移目光,去搜索别的鱼儿。在我们所坐树冠的周围,那些被水淹没的紫穗槐丛中,奇迹般地包围上来数百条鱼,有鲤、鲇、鲫、草,颜色各异,大小不一。还有一只笨拙的青盖大鳖,把身体半埋在泥沙里,瞪着两只秤星般的鳖眼,死死地瞅着我。那些鱼们在那些青绿的灌木枝条中极其缓慢地游动着,眼珠子都睁得溜圆,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我猛然意识到:鱼把我们包围了!一阵从没有过的恐慌攫住了我的心。在亚热带密林中我们包围越南的乱七八糟破烂部队,在故乡的河流边故乡的树冠上乱七八糟的鱼部队包围了我们。白鳝鱼还在进行令我眼花缭乱的游泳表演,杂色鱼们还在灌木丛中、水草旁边隐蔽着、潜伏着。它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好像都穿着迷彩服,仿佛是一些行踪诡秘的特工。

    据传说,鱼是能够吃人的,并不是指海里的鲨鱼,而是指河流湖泊中的淡水鱼。传说总归是传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但今天,传说似乎要变成现实了。

    我相信钱英豪肯定也发现了鱼类布下的包围圈,他头脑灵活,有军事天才,少年时期就对鱼类的习性深有研究,还乡后又坐在河边的树冠上日日观察,他对鱼们的阴谋应当洞若观火,有他在我似乎可以稍微放宽心。这时,我感觉到他用冰凉的手指戳了一下我的腰,与此同时,他的散发着腐臭味道的嘴巴也贴到我的耳朵旁,他说:

    “注意看那条大白鳝!”

    他的话音刚落,腐臭味尚未彻底消散,那群飞行着的白鳝便停止游动:齐集在离我们的树冠不远处的水下,千绳万扣般滋滋钻动着,最后盘结成一个宝塔形状,它们的头一律朝外朝上翘着,煞是好看也煞是骇人。它们盘成宝塔的速度极快,大小好像一群久经训练的士兵,当然它们绝对不是士兵,它们更像一群训练有素的杂技演员。大白鳝在最下层,小白鳝在最上层。塔上那只小白鳝只有铅笔杆粗细铅笔杆长短,可能是因为小的缘故它的颜色几乎是黑的,它三分像白鳝,七分更像一条骄傲的小蛇。毫无疑问,这个小东西是这个白鳝家族中的宠儿,比十世单传的独生儿子还要珍贵。看着这鳝鱼们的宝塔,我愈发感到人的悲哀和渺小。神奇的动物界究竟还有多少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景,恐怕永远是天文数字。

    那条大白鳝没有编入宝塔,在鳝群编织宝塔的过程中,它围绕着群体傲慢地游动,宛若一个威严的指挥官,趾高气扬地视察着自己的团队。宝塔编成后,它停止游动、弯曲着尾巴,将身体斜斜地立起来,张开了嘴巴——

    钱英豪又戳我一下,说:“鱼的耳朵!”

    它张开嘴巴,像年迈的老人吐痰一样,将身体用力弓着,两朵乳白色的状如蝴蝶的薄膜,从它大张开的嘴巴里缓慢地膨胀出来。宝塔上那些翘起的鳝头都频频点动着,令我眼花缭乱。就这样过去了约有半袋烟功夫,那大白鳝嘴里吐出的薄膜清脆地响了两声,随即破裂了,那些破裂的薄膜在水中轻飘飘地浮游着。与此同时,那群鳝构成的宝塔突然解体,塔顶那条黑色的小鳝疯狂地吞食着那些薄膜,好像在通过这种方式继承老鳝的衣钵。那条吐出耳朵的老鳝已经翻转了肚皮沉在了河底的泥沙中。群鳝环游,像一个团团旋转的银灰色圆圈——一个鱼的圆环——把黑色的小白鳝和死去的大白鳝围绕在中央,小白鳝贪婪地把那些薄膜状的东西吞食干净,然后开始啄那条死鳝的肚皮。这无疑是一个信号,因为只啄了一下小鳝便翩游上去。群鳝凶猛地扑向死鳝,啄得那死鳝翻来滚去,河底腾起一股黄沙。群鳝争食时发出的唧唧鸣叫穿透河水,扩散到水雾迷漫的河面上,那条胳膊粗的死鳝,转眼间便成了一根白骨,群鳝结成集体,簇拥着那条小鳝,飞一样游走了。而这时,适才那个从石桥上跌入河水的少校,已经沿着河底,滑行到树冠前的平坦河床上。

    他仰面朝天,头东脚西,缓缓滑来。水把他的军裤直褪到他的大腿根,裸露出两条生满茂密黑毛的小腿。他丢了鞋子,两只被水泡得发了白的脚直直地上翘着,显得既狼狈又可笑。军衣下摆像宽阔的水底植物叶片,不时地翻卷起来又不时地舒展开。他的军衣翻卷上去时,我看到他的肚子上有块圆形的疤痕,明显的枪伤,竟如我肚子上的疤痕一模一样。我运气好,中的是冲锋枪子弹不是高射机枪子弹。肠子脱出一米多长,塞进去,用手捂着,滑溜溜像白鳝鱼一样从手指缝里往外钻,再塞进去到了山顶,我以为要死了,模模糊糊地看到钱英豪、罗二虎他们在前边朝我招手。我正想过去,卫生员把我背走了。我命大没有死。他的脸色苍白,凌乱的头发里沾着几棵碧绿的水草。他滑到树冠前,眼睛竟被水流激开,在透澈的水中,我看着他就像我对着镜子看到了我自己一样。

    那些迷彩在灌木丛中的杂鱼们突然疯了一样奔涌而出,大张着嘴巴向水中的少校冲撞过去。一只牙齿尖锐、双眼血红的狗鱼一口咬住了少校的鼻子。我的鼻子一阵酸痛,眼前晃动着狗鱼阴鸷的眼睛和群鱼激起的污泥浊水,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伙计、伙计!”钱英豪在我耳边高叫着,“你是不是喝醉了?”

    我揉揉依然酸痛的鼻子,说:

    “我没喝醉,半瓶茅台休想醉我。有一种‘地雷’牌白酒,劲头特大,我喝了一罐都没醉!”

    他狡猾地笑着说:

    “没醉就好,别忘了我们是在钓鱼啊!”

    我低头看看那亮晶晶的鱼竿和漂在水面纹丝不动的浮子。浮子纹丝不动,说明根本没有鱼儿咬钩。河面上的水汽愈加浓重起来,那些不知疲倦的鸥鸟依然在河面上来回穿梭般地飞翔,半天光景了,没看到它们从水中擒上来哪怕是麦穗大的一条小鱼儿。

    “这河里多半是没有鱼了,”我说。

    “放心吧,有水就有鱼,鱼过千重网,网网都有鱼。”他满怀信心地说。

    “那为什么半天还没有咬钩的?”

    “哎,不是咬钩了吗?”

    我把竿上的摇柄摇动起来,钓线笔直,渐渐离水。钓钩上竟然悬挂着一只巴掌大的小鳖。它悬在空中四肢乱蹬的样子十分好笑。

    “钓鱼钓上来一只鳖,主何吉凶?”我问。

    他把小鳖从钩上摘下来,又从解放鞋上解下一根鞋带,绑住它一条腿,拴在一根树杈上。

    他说:“大吉大利!大吉大利!你知道这玩意儿卖到多少钱一斤吗?”

    我说:“听说非常贵,一般百姓吃不起。”

    “郭金库说三十元钱才能买一只碗口大的鳖。”

    “你见过他?”

    “这伙计这几天老到这边来,今早晨还夹着根钓竿,弄了个小蛤蟆做饵,想钓只鳖给他老婆治病哩。”

    “钓到没有?”

    “钓到个屁!”他说,“干这个他是绝对的外行。钓鳖要用那种绿背红肚皮的燕子蛤蟆做饵,他倒省事,找了只小癞蛤蟆滥竽充数,钓鳖,让鳖钓他吧!”

    “燕子蛤蟆什么样我还没见过呢。”

    “我也没见过,”他说,“俺爹说这玩艺儿要到百年老树的洞里去找,我猜想大概是一种树蛙吧。找到燕子蛤蟆,就不愁钓不到鳖。”

    “咱没用燕子蛤蟆不也把鳖钓上来了吗?”

    “一是咱俩运气好,”他笑着说,“二是这鳖倒霉。”

    “郭金库还那样吗?”

    “不,从前年开始穿衣戴帽,讲究多了,”他指着从通往乡政府的泥泞道路上走过来的一个人说,“你看,那小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