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霜红室随笔 > 简册缣帛和书籍名目

简册缣帛和书籍名目

作品:霜红室随笔 作者:叶灵凤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简册缣帛和书籍名目

    提起木简,使我想起我国还有一件极贵重的先民文化遗物,现在也流到

    美国去了,那就是在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一幅有文字又有绘画的丝织品,称

    为quot;帛书quot;或是quot;绘书quot;。试想,汉朝人亲笔写在木片和竹片上的文字,已

    经是我们极可宝贵的文物了,这幅战国时代写在缣帛上的文字,又比汉朝早

    了许多年,而且还是以前从未发现过的仅有的一幅,它在我国文化史上的价

    值简直是无可估计的。

    本来,在这幅楚墓帛书未发现以前,一般研究我国古代书写工具和书籍

    式样进化过程的人,都以为以缣帛作书,是在竹木之后,或是与竹木并用的。

    《汲冢周书》虽是写在竹简上的,但仅见诸记载,未见过实物。能见到实物

    的,乃是汉人遗留下来的木简,即现在被留在美国未归还的所谓quot;居延汉简quot;,

    使我们能见到汉朝的书写工具和书籍簿据实物的形状。至于写在缣帛上的文

    字,则从未发现过。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这幅帛书,还是第一次,而且竟是

    秦汉以前的。这不仅使我们见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人亲笔的书画和quot;缣帛quot;的

    实物形状,而且还纠正了前人的错误,使我们知道在秦汉以前,当时人除了

    用竹简木简之外,也早已用缣帛作书了。

    竹简、木简、缣帛,是我们未有纸张和未曾发明印刷术以前的原始书写

    著述工具。我们今日关于书籍上的一些名目,许多都是由这上面而来。日子

    既久,这些名目已经视为当然,渐渐的被人忘记它们最初的含义了。

    如我们今日称一本书为一quot;册quot;,这个字是象形字,就是表示在使用竹

    简木简的时代,一篇校长的文字,在一块木简上写不下,要写在许多块木简

    上。这种木简每一块仅有几分阔,尺余长,古人将它们上下用绳索连贯的编

    穿在一起,就称为quot;册quot;,又称quot;简册quot;,这正是我们今日称一本书为一quot;册quot;

    的由来。

    另有一种方形的木简,可以一次在上面写较多的字,这是专门用来写文

    书或信件用的,当时称为quot;牍quot;,以别于quot;简quot;,因此后人就称公文为quot;公

    牍quot;,称书信为quot;尺牍quot;,因为这种方形木简的制度是一尺见方的。

    用竹简的时代,新砍下来的竹简上面有竹青,写字写不上,一定要将它

    剖开括削干净,或是放在火上烘去青汁,于是就出现了quot;杀青quot;和quot;汗青quot;

    一类的名词。我们今日表示一本著作写完或是印好了,就称为quot;业已杀青quot;。

    自己谦逊的说自己文章不好,不值得印书,便说quot;徒累汗青quot;,用的都是来

    自竹简时代的典故。

    木简上的字,写错了可以刮去重写。已用过的竹简和木简,若是削去一

    层,将上面的字迹完全削去,这样就可以当作新的来使用了。因此我们今日

    做诗写文章,拿去请别人指教改正,总是说请quot;斧削quot;或是请quot;斧正quot;,这

    也是quot;简册quot;时代留下来的典故。

    在竹片本片上写字著书,字数一多,篇幅一长,就要将许多竹片木片连

    缀成叠,翻阅起来未免不方便。尤其是贯穿简片的绳索如果弄断了,弄得次

    序凌乱,那就大为麻烦。而且可能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对于读书人或是负责

    处理文件的公务员,会时常遭遇这样尴尬棘手的场面。古书上说,孔夫子整

    理,一再反复翻阅,以致quot;韦编三绝quot;。这就是说,那些贯穿《易

    经》简片的皮索,因为他翻阅得过于勤力,曾经先后断了三次。

    我国的丝织品缣帛,是比棉布先被人应用的。等到缣帛也被人用作写作

    工具后,它就比竹简木简方便多了,因为长短可以随意剪裁,而且也不必一

    片一片的要用绳索贯穿了。

    等到缣帛被用作书写工具后,就我国书籍形式来说,就大大的起了一次

    革命,因为缣帛写好后只须卷在一起就可以庋藏,不必要用绳索贯穿了。这

    样一来,在书籍形式上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quot;卷quot;。因为这些quot;帛书quot;是

    可以一卷一卷的卷起来的。从此一本书就称为一quot;卷quot;。这种形式,直到纸

    张发明以后,仍在应用,因为抄在纸上的书,可以许多幅纸连接在一起,卷

    成一卷。这种形式的书籍,直到唐朝仍在流行。在敦煌的古藏经洞里就曾经

    发现了许多这样形式的抄本,称为quot;卷子quot;。

    书籍到了quot;卷子quot;时代,那形式极象我们今日所见的手卷。当时为了使

    得这些成卷的书便于舒卷,在起头处用一根木棒做轴,将纸张贴在上面,因

    此古人描摹藏书丰富,便称为quot;插架万轴quot;。

    有时,一卷纸还写不完一本书,要分别写在许多卷纸上。将这许多卷纸

    集中在一起,用一幅布包了,这种包书的布,古人称为quot;帙quot;。帙有时也用

    竹帘一样的东西做成的。我们现在称一函书为一帙,就是因此而来。

    直到这时为止,我们的书籍还没有quot;叶quot;。书籍进化到一叶一叶订成一

    册的形式,是随着印刷术的发明而产生的。在这以前,我们的所谓书,全是

    手抄的,还没有一本是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