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家夫妻的那点陈年旧事,现在没有几个人知情了。哪怕是周冰,对于父母的过往也不甚了了,郭阳之所以洞若观火,还是后来读到了薛春兰的自传回忆录。
周冰罹难的多年后,他出于工作关系与同为本省文化名人的薛春兰教授打过几次交道,那个时候他已经在整个北方省的传媒领域混得风生水起。他没有因为自己跟周冰的劳燕分飞情感绝殇而怀有半点记恨,有的只是痛和懊悔。与薛春兰面对他的尴尬相比,他对她始终保持着应有的尊重。
无论如何,她都是周冰的母亲。
他越是大度,薛春兰就越加心痛。后来她在个人的回忆录中将女儿的意外归咎为自己的“罪孽”,成为她“一辈子都无法赎罪和改变的压在心头让她渐渐窒息的情感罪孽”。这却让郭阳看到了薛春兰强悍背后的某种软弱,这是他有信心改变薛春兰的最关键因素。
其实郭阳心里很清楚,薛春兰固然是一个现实和理性的女人,但同样是一个颇具有贵族气质和养成风范、而且在人文领域造诣很深的知识分子。与同行们忙于走穴捞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薛春兰一直坚持给本科生授课,哪怕她日后走上大学副校长领导岗位都没有放弃。
薛春兰出身本省一个高干家庭。父亲薛老曾经官至副部级,在省内权势显赫。而周定南则是本市光荣的工人子弟,可想而知在过去那个年月,为了走到一起,周薛两人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努力。
时过境迁,周定南本人业已成长为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鱼跃龙门。这么多年过去,往事早就极淡极淡了,薛春兰不仅早已忘却了当年被门第观念困扰的痛楚,也浑然不觉自己如今执着于门第观念有什么错。
这些隐藏在心底多年的疮疤却被郭阳轻描淡写地提溜出来暴露在光化日之下,薛春兰羞怒交加,脸色发青,嘴角打颤,却一时间无言以对。
郭阳没想到薛春兰的反应会这么大,这让他心底多少有些发虚。毕竟他的目的是服薛春兰,而不是给薛春兰种下狂悖无礼的印象,让两人的关系更糟糕。
不过,他知道这应该是薛春兰最大的软肋,如果不从这个地方入手,他终归还是没有办法撬开薛教授傲慢的心房啊。
郭阳站在那里,回望着薛春兰。
薛春兰慢慢平静下来,当她意识到自己在郭阳面前失了态,羞愤的目光渐渐变得锋利起来:“你胡八道些什么?你知道什么?你懂什么?!”
薛春兰连声质问,声音激动而尖细。
郭阳深吸了一口气,笑笑:“薛阿姨,我无意冒犯,我只是想,古人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您就一定断定我将来没有任何发展?当初周叔叔一穷二白两手打拼,如今不是也创下了诺大的家业?”
薛春兰呆了呆。
作为大学教授、高级知识分子,她何尝不知自己一锤子将一个学业优秀的年轻人砸死太不公平,换成是别人她一定不会产生棒打鸳鸯的心态,但事关女儿的终身幸福大事,作为母亲,她又不肯冒半点风险。
“莫欺少年穷。年轻,未来就有无限的可能。”郭阳往前一步,认认真真轻轻道:“您比我更了解自己的女儿,您其实更清楚,棒打鸳鸯伤害最深的还是冰。所以我还是那句话,请您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会努力上进,用自己的一生去回报冰对我的这份情意。”
薛春兰沉默了下去。
她心道:年轻人未来是有无限的可能,这没有错。可大多数寒门出身年轻人的未来也就那么回事,志大才疏、喜欢做梦,一梦想来什么都不是;就算是有点本事和才华,想要出头何其之难,在现实的压力下很快会泯然众人矣。至于你……我不能凭你口头上两句漂亮话,就把女儿托付给你,这太可笑是不是?
但郭阳的真诚还是微微打动了她。这一年来,她对女儿深入骨髓的痛苦感同身受。郭阳在她心里真的不足挂齿,但女儿的感受却忽略不得。
良久。
薛春兰抬头来望着郭阳,冷漠依旧,只是眸光却变得柔和了一些:“好吧,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免得你我们嫌贫爱富。我们就以一年为期,这一年中,你若是能达到我的标准,我就同意你和冰的婚事。否则,估计你也没脸再进我们周家的门了。”
郭阳哦了一声,心里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不知薛阿姨的标准是什么,好让我有个参照对比,知道自己该朝什么方向去努力。”
薛春兰霍然起身,冷冷一笑道:“我有个学生,大学毕业后放弃进机关下海经商,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公司,短短两年就已经身价几百万。我对你要求不高,一年时间你要是能赚到一百万就算达到我的标准了。”
一百万?!郭阳确信自己没有听错。果然是巨商之家,精明算计,择婿的标准都可以量化为具体的财富数量。
薛春兰完拂袖而去,再也懒得理睬郭阳。她觉得自己今已经算是巨大的让步了,至少开了一个口子,给了郭阳一个可以仰望的机会。当然她并不认为郭阳能达到她的条件,与其这是她的条件,不如是她“曲线救国”换个方式拒绝的策略而已。
周定南站在二楼的楼梯口,听到妻子与郭阳的交谈,暗暗皱眉。一百万对于周家来不算什么,但对于普通人来,这绝对是一个文数字。
时下这个年月,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报社的记者,一年的工资奖金加起来估计还不到一万块,郭阳要想在一年的时间里赚够一百万,无异于痴人梦了。
望着薛春兰风韵犹存的丰腴背影,郭阳却忍不住笑了。
他并不是初出茅庐刚踏入社会的记者郭阳,他可是后来在传媒这个大染缸里混了二十年并身居高位的人,站得高看得远,交游广阔、人脉充足,从头重活一回,掌握着海量的信息前瞻资源,对时代的脉搏了若指掌,不要区区一百万,就是一千万一个亿对郭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周冰心翼翼地走下楼来,见郭阳的笑容是如此灿烂,这才放下了心。她走到郭阳身边,轻轻问:“阳阳,你跟我妈谈得怎么样?”
“挺好。你妈给我提了一个条件,不过这不算什么,你放心好了。”郭阳没有再往下,有些事多无益,不如直接看最后的结果。周冰性格恬淡,如今又沉浸在某种如释重负的欢喜之中,也就没有继续往下追问。
这基于某种对郭阳毫无保留的信任。在她的潜意识里,无论母亲提什么条件,以郭阳的能力和才华,都不难做到。她其实怕的不是母亲提条件,而是怕母亲不提条件。有条件就是给了机会。
“对了,冰,我马上要赶回报社开编前会,等我报完了今的稿子——”郭阳突然想起这个时候他应该赶回去开会了,毕竟还是工作时间,他本来想等下了班再约周冰一起吃晚饭呢,却意识到因为工作性质,他每都要到大半夜才下班,就悻悻地闭住了嘴。
他如今还是北方晨报国内新闻部的一名底层记者,这一年来重复着单调无聊的工作生活轨迹:早上九点起床,赴报社领取任务或者采取选题,然后外出采访,午后回报社写稿,下午三点半以后开编前会,报稿并等待三级审稿程序走完。一般来,要到深夜才能真正定稿制版,郭阳要等到样出来进入印刷流程才算交差。
一线新闻记者这个行当看上去风风光光,其实辛苦枯燥。白了,新闻记者就类似于工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商场超市的营业员,干得比牛多,拿的比人少,每累成狗。
所以,底层记者不能干得时间太长,但传媒这个行当却是海阔空龙腾虎跃大有可为。三教九流都要打交道,掌握舆论话语权,可以营建庞大的社交人际网络,这显然是无形的社会资源。
周冰却没有太介意。她笑笑:“阳阳,你快去忙吧,我都忘记你还在上班呢,这就把你拖出来了——我也要倒倒时差,不着急,反正我也不打算回去了……”
周冰的后半截话突然压得极低。
因为她眼角的余光发现自己父母并肩站在二楼楼梯口处,正向两人投过审视的目光。去美国留学本来就是某种纡解痛苦的疗伤方式,既然创痕愈合,她自然就对大洋彼岸的美国生活失去了兴趣,只是这话暂时不敢让父母听到,否则周家夫妻肯定要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