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江山争雄 > 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阳城

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阳城

作品:江山争雄 作者:龙竹l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李靖为统帅,带军出征了,浩浩荡荡,兵甲铿锵,骑马开路,卷起烟尘直冲云霄。

    接近三十万的兵马,号称五十万,都是可参与战斗的有生力量。除此之外,还有接近十万的辎重、民夫等,运送粮草,给这三十万大军使用,粮草的供给也是相当巨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用兵的常识,早在数日之前,辎重车队,就开始把粟米等粮草,源源不断运往了函谷关、潼关,以此为辗转地,进行储存,然后再向前线配送。

    两日后,薛万仞带兵三万精兵,率先抵达函谷关,稍作停留之后,立即出关,进攻弘农郡。

    此郡乃是大隋杨室的祖地,杨坚一直声称自己祖辈是弘农杨氏,算是南北朝之后的大门阀之一,名望很高,除杨坚的大隋皇室外,第一枭臣杨素,也是出自弘农郡。

    郑国三万守卒在弘农郡把守,监督关内的动向,企图阻挡大华进犯,及时通报给洛阳情况。

    兵贵神速,当弘农郡的朱阳城的守军,发现十里外的烽火狼烟之后,立即吹响号角,准备军事防卫。

    烟尘四起,倒卷云霄,滚滚乌云压来。

    这时候,薛万仞带领的铁骑和精锐步卒凶猛杀来,卷起尘土浩浩荡荡。

    沿途的岗哨,早被一路扫荡清除,大军推进,直接兵临城下。

    “大事不好了,大华出兵函谷关,征讨我郑国来。”

    “怕什么来什么,大华军团所向无敌,我们能抵挡得住吗?”

    一位守城偏将张铎站出来道:“都不许吵,立即吹动号角,调集兵马来守城,守一日算一日!”

    “呜呜呜——”

    城里吹起号角,不少郑军将士纷纷赶过来,登上城头,准备应敌,不过,以往守城,只是对付一些附近的流寇、盗贼、绿林山匪,这一次换成大华正规军团,都心里没底。

    “真要跟大华硬碰硬吗?”

    “就是,我们这些人,正规军士很少,多是都是新招募的农家汉,如何跟大华拼杀,干脆撤退得了,守着此城,毫无意义。”

    这是弘农郡最靠近函谷关的城池,大约有一万多守军,他们都很清楚,早晚有一,大华会出函谷关,横扫下诸侯,当这一果然来临,许多人都不想去反抗。

    因为这里虽然地理形势重要,但王世充把主要兵力,都囤积在洛阳附近,并没有在这安置太多的驻军。

    没过多久,薛万仞打着大军围住了两面城门,由于兵力没有那么多,不足以合围,所以,只围住两面进行攻击,其余两面留给城内守军逃亡,这样的打法,会使敌军时刻想着逃跑,而不是逼着他们死守。

    “咚——咚——”

    城下沉闷而又巨大的鼓声,划破长空的寂静,三万大华先锋军排成整齐的阵列,在城下布阵。

    两万士卒,个个盔甲铮亮,面色肃穆,刀枪剑戟,寒光烁烁,分散在两个城门外,各有一万人马。

    一万骑营队伍,战马入行,骑士入列,手中的战刀长戈闪着幽幽寒光,令人望而生畏,同样每城外有五千。

    骑兵虽然无法攻城,但是可以不断巡视,一旦发现有城内士卒出来侧袭,或是援军赶来,立即进行打击。

    薛万仞一袭铠甲,银光闪烁,手握长枪,遥指城池,喝令道:“准备攻城,黑火药准备!”

    两万将士向前走动,整齐推移,甲片和兵刃摩擦,铿锵作响,声势浩大。

    “杀——”

    长枪为号,鼓声做令,顿时间,弓箭手开始放箭,硬弓和强弩发挥作用,来来往往,箭似飞蝗。

    这股威势,直接震慑了守城的士卒,士气大跌,刚一交锋就被箭矢压制住了。

    他们的软弓根本够不到对付,最多射出七八十步,而大华的精锐弩机,能够射击一百三十步,差距接近一倍!

    所以,守卒被箭雨袭击,笼罩之下,噗噗噗一阵洞穿声音,血花迸发,染红了城头墙垛。

    一些没有训练过多久的新卒,哭喊着倒退,被这种正规精锐军给吓住了。

    当大华步兵接近,以盾牌抵挡了少许的守方箭矢,靠近城门时候,利用黑火药炸开城门,郑国军队毫无防备,只听一声巨响,城门出现豁口,城外精锐的甲士,厚重的盔甲,长兵利刃,都是冲锋的主力,汹涌灌入。

    后面的骑兵见城门破了,开始发起冲击,一波接连一波。

    城内的守军得知城门被攻破,一部分弃城而去,一部分纷纷投降,前后不足一个时辰,这座朱阳城就告破了。

    如此破城速度,令大华将士精神一振,气势如虹,恨不得立即再去征讨其它城池。

    “请薛将军下令,末将愿意带兵一万,前去攻打弘农城!”

    “末将愿意带兵攻打长渊城!”

    薛万仞闻言,犹豫一下,摇头道:“稍安勿躁,当稳中求进,不能成为骄兵,我军只是先锋,扫除一些障碍,后续大军未到,长驱直入很容易被伏击,而且粮草补给也会跟不上,这不是一位成熟将军该犯的错误,传令下去,在城内休息两日,派出斥候,侦查弘农郡的郑军情况,等待大军抵达,在这停留时候,我先锋军再出发。”

    “遵命!”诸副将、都尉们觉得有道理,躬身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