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如 来

作品:活出自己:让生命拥有一切可能 作者:许宜铭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我健康,是因为累了我睡、渴了我喝、饿了我吃

    森林里有一只美丽的雉鸡,它有非常漂亮、色彩鲜艳的羽毛。每天在森林里自由地来来去去,靠着自己的力量找寻喜欢的食物。有时可能辛苦了一天,却找不到喜欢的食物;有时也可能会挨饿,但它总是尽自己的努力维持生命。它活得又快乐,又自由,又有尊严。

    有一天,这只雉鸡在森林里舒畅悠游的时候,看到一位农夫走过来。农夫手上提着一个篓子,里面好像有一些东西。

    雉鸡问农夫:“请问你篓子里装了什么啊?”

    农夫说:“里面都是蚯蚓。”

    啊,这正是它喜欢的食物。于是雉鸡鼓起勇气对农夫说:“农夫,农夫,你可不可以给我一条蚯蚓?”

    “可以啊,不过你要拿什么东西和我交换呢?”

    “你希望我拿什么和你交换呢?”雉鸡说。

    “我很喜欢你身上的羽毛,这样吧,你用身上的一根羽毛,来和我换一条蚯蚓,怎么样?”

    雉鸡心里想:我有这么多羽毛,给他一根有什么关系,况且我又不需要辛苦地觅食,就可以有一顿美味,这很划得来。于是雉鸡就在身上用力啄下一根羽毛。那一刹那,掉羽毛的地方有一阵剧痛,但是慢慢的就不痛了。雉鸡用那根羽毛换了一条又肥又大的蚯蚓,饱餐一顿。它心里觉得这真划得来,只用一根羽毛就换来一餐美味。

    第二天,雉鸡又在同样的地方等着,看到那个农夫走过来,它又对农夫说?:“农夫,农夫,我能不能再和你换一条蚯蚓?”

    “当然可以啊!”

    于是雉鸡又用力啄下一根羽毛,身上仍然感到一阵剧痛,可是已经没有昨天那么痛了。雉鸡觉得自己又不需要辛苦就成功地换来一顿餐点。第三天、第四天,同样的事情不断地进行着。

    一天天过去,雉鸡在拔身上羽毛的时候,渐渐不再感到疼痛。它觉得这样的生活真好,不需要再辛苦觅食,就能每天过着安逸舒适的日子。

    时间一天天过去,有一天农夫又从老地方经过,雉鸡仍像以前那样对他说:

    “农夫,农夫,我再换一条蚯蚓好吗?”

    农夫摇摇头。雉鸡很惊讶地问:“为什么呢?”

    农夫默默地看着它的身体,缓缓地说:

    “你身上已经没有羽毛可以给我了。”

    雉鸡低头一看,身上的羽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全部拔光了。

    农夫离开以后,这只美丽的雉鸡扑打着光秃秃的翅膀——事实上,这已经不算是翅膀——它无力也无法再飞翔。失去了美丽又能御寒的羽毛,最后美丽的雉鸡冻死在森林里。

    有一次,我和两个女儿在新西兰基督城的一家中国餐厅吃饭,看到一个母亲正在给大约两三个月大的婴儿喂奶,喝着,喝着,小婴儿大概觉得吃饱了,就将奶嘴顶出口外,嘴角溢出一些奶汁,母亲用手绢轻轻擦了擦婴儿的嘴角,再将奶瓶放入婴儿口中。婴儿又一次顶出奶嘴,母亲有点急了,再次用力将奶瓶塞入婴儿口中,这个婴孩摇着头,避开奶嘴,然后大声哭起来。

    我听不清楚母亲在对婴儿说什么,可是从她的声调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焦虑与烦躁正在急速升高。一次又一次母亲试图将奶嘴塞入婴儿口中,而那个婴儿也一次又一次摇着头。经过很多次的挣扎后,婴儿终于放弃了,他乖乖地吸着奶嘴,妈妈脸上浮现满意的笑容,仿佛她完成了一件想要完成的事情,或许母亲觉得这是爱她的孩子应该有的坚持。是的,这个母亲真的是在爱她的孩子,但是肚子饿、肚子饱,是由母亲来决定,还是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宣布?我看到这个婴儿正努力表达他自己的状况,然而他的痛苦,就像那只雉鸡在刚开始拔掉羽毛时,会有一阵剧痛一样。我不知道这个婴儿已经被拔了几次羽毛,但是我知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曾经像这样被强迫离开自己的存在。

    为了生存,我们离开自己的需求、离开自己的感觉,我们的中心和自己逐渐疏离,渐渐丧失了和自己接触、洞察与觉醒的能力,同时也丧失了自我,虽然我们想要过自由的生活,可是却没有能力独立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因此我们的界限一次又一次被侵犯,到最后终于丧失了界限,而随着敏感递减法,我们的痛苦会一次次减轻,最后变得毫无知觉,就像那只雉鸡一样,一点也不知自己要拔掉身上最后一根羽毛了,反而觉得自己很聪明,可以换取一些“好东西”。这时,我们的第二天性,也就是所谓的性格就逐渐成形。

    (部分略……)

    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不会教你该怎么做,他只会带领你进入更深的觉思与觉察,他只会协助你更勇敢地面对生命的真相,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在生命潜能的领域里,没有一个人是你的老师,真正的老师是你自己,最有智慧、最棒的人是你自己。我们只能协助你向自己学习,我们不能教你什么,只能静静地陪伴你,当你在摆荡痛苦的时候,我们尽可能提供所能给的支持,尽我们所能与你分享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震荡和当时的感觉,告诉你我们是如何度过的,让你知道在这条路上,你并不孤单。经历过这些震荡之后,你逐渐开始具备成熟的智慧与赤子般的天真以及和自己感觉在一起的能力。这时候,你能够在刹那间抛开自我,完全融入外面的世界,与周围的环境结合在一起,这个时候你达到了“境存我灭”的境界。而当你需要存在于自己的中心时,即使周围的人、环境如何巨变,你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与干扰,就做到了“我存境灭”。

    成熟的智慧是能够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及在“自我”当中获得健康的调适。

    一位禅师说:“我之所以健康,是因为累了我睡,渴了我喝,饿了我吃。”生命的本质其实就是如此简单,可是大多数人在生命里已经丧失了这样单纯的智慧,失去了与自然、与环境调适的能力。如果我们能随着环境与对象的不同,随时能抛开自我,与外界、他人融合,也随时能具有坚定的意志,不随潮流与环境而变化,当能够在这两个领域间来去自如的时候,就是“如来”。在达到“如来”的境界时,你就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体的两面。在你具备坚定的自我与坚定的信念时,你的心胸是柔软、开放的,只要看到的是真相与真理,就可以随时柔软地顺应改变。当你能勇敢、充分地去经历生命的每一个发生、每一个悲伤时,一份新的喜悦与宁静会在内心深处升起、开花。

    我们都是带着“如来”的本质来到世界。虽然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的本质注定要消失,但是当我们失去纯真本质,而再次寻回它的时候,它才会永恒地留在生命里。

    黑夜之后的清晨会特别明亮,感谢生命里所有的伤害、所有的烦恼;盼望你勇敢地觉醒,勇敢地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如来的道路。我们会在路上等着你,因为我们要共同携手向前。

    附:许宜铭先生演讲录

    谈心灵成长、自我成长和潜能开发

    地地点:广州市

    时时间:2004年4月

    整理人:赵猛 许建宏

    我觉得生命里大概有三件最重要的事情,其中之一是我们自己本身,也就是自我,今天就是以自我为主题,继而再从自我扩大到整个生命,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两个主题:一是夫妻关系,二是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远比亲子关系重要

    儒家思想中,孔夫子讲的五大人伦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大人伦就是伦理道德里面最重要的五个关系。

    这五项里面,夫妇者是人伦之大纲也。因为在这五伦里面首先有了夫妻;然后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通过两性结合生下了小孩才产生了第二个关系,第二个伦理就是父子;然后一对夫妻生下了好几个小孩,才产生了第三个关系,那叫兄弟;然后当许多的夫妻,不同的家庭,各自生下的小孩,孩子和孩子之间才渐渐形成第四个人伦,就是朋友;最后因为人群多了,人口聚集了,而后形成一个地域,地域之间可能有冲突,通过冲突地域间发生合并,逐渐形成部落,最后演变成国家,这样才产生君臣的关系。所以夫妻是人伦中最大的一个纲伦。

    孟子继承了孔夫子,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人是最重要的,君臣的关系其实是排在最后面的。当然自己是一个绝对的最重要的个体,因为没有你,对你而言这个世界就不存在,其他的一切都不存在,所以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主题就在这里。

    我近几年在国内各处讲学,我感觉到大多数人将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比较起来,比较重视亲子关系。特别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后,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宝贝孩子,夫妻两个人未来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所以在这方面困扰特别多,也耗费了特别多的精力和时间。但实际上我个人认为,夫妻关系要比亲子关系重要。

    人本主义,讲究的就是潜能开发

    到目前为止,我自己走在人性探索的道路上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大学专攻的是中国文学,而我目前所工作的领域,我的专业是在心理治疗方面。我近来在做一些有关心理治疗的培训,北京各大医院的二十多位专业的神经内科和精神科的医师,他们来自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同仁医院、宣武医院等等,主讲不使用药物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疗法,这是我的专业特长。

    接下来,我们一定是要对人,对人性,特别是心理治疗目前的主流——人本主义有所了解,它讲究的就是潜能开发。当然潜能开发在国内所谓的成长课程非常多,今天我也会澄清一下潜能和自我之间的关系。

    (部分略……)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的经验

    如果有一个人非常爱你,对方可以做到理解你,但方式只能是用他自己生命经历过的经验来理解你。

    比如说有个太太,她小时候曾经有一个痛苦的经验,就是她最心爱的宠物死亡。她曾经养了一只小狗并且非常爱它,每天小狗都陪伴着她,她很孤单,父母经常不在家,兄弟姐妹也不在,她唯一的最要好的朋友就是那只小狗。小狗突然有一天死亡了,这使她陷入到更深的孤独状态里,她非常难过。结婚后,她养的一只小狗又死了,她又感到非常伤心,可是她的先生小时候没有过宠物死亡的经验,他很爱他老婆,看到老婆那么伤心,就劝她不要哭了,他对老婆说:“一只小狗死了有什么好伤心的,我们再买一只,买更好的,要不然我们买五只,买十只。”可是他能够理解他老婆的痛吗?能够分担吗?他永远无法理解,因为他生命里没有相同的经验。

    所以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感觉,我们的那个世界是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感知得到的。其他的人,外围的人,他可以来了解你,或者试着来了解你,用他生命过去的经验来了解你。如果他生命里面不曾有过这个经验,他就没有办法了解你。

    总之,有时候你欢喜,有时候你痛苦,有时候你害怕,有时候你愤怒,有时候你怨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的经验。

    自我的四大领域

    自我的第一大领域是身体;自我的第二大领域是情绪;自我的第三个领域就是我们的思维、头脑。思维的领域包括记忆、分析、归类、逻辑、推理、计算、观念、想法、价值观、信念;自我的第四个领域是精神和心灵,也可以称为意识或者是那个觉知、觉察(awareness)。这就是我们存在的中心点,让一切发挥功能的那个能。

    人类四大基础情绪:喜、怒、哀、惧

    从喜悦这种的基本情绪中,还能衍生出许多像自由、愉快、舒畅、满足、成就感、温暖、温馨等相关感觉、感受。我们眼睛能看到的颜色虽然五彩缤纷,有数千种颜色,但是基本原色只有三种:红、绿、蓝。人的情绪也是如此,不管有多少,基础的情绪只有四种,“喜、怒、哀、惧。”悲伤的情绪可以蔓延成为无力、无助、沮丧、难过、委屈、痛苦;恐惧的情绪可以蔓延成为紧张、焦虑、不安、害怕、惶恐。

    亲子教育就是让孩子健康地完成社会化

    婴儿第一次感觉到“我”,是从别人眼中看到自己,因为先有了他人才有“我”,所以那个“我”是从别人那里传递过来的。比如在英语里的主格是“I”,像“I love you”。受格是“me”,像“you love me”。我们所说的自我就是指“me”,它是由接受而形成的。

    我们亲子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所有的孩子将来长大进入社会成为对社会加分的人,而不是减分的人。所谓的教育失败就是孩子经过成长过程以后,当他踏入社会,会给社会带来负担,成为耗费社会资源的寄生虫。(部分略……)

    觉察力的五项修炼

    (部分略……)

    为潜能开发正本清源

    最近很流行的,可能在座各位也知道的,大概从九一年、九二年开始,曾经有过目前已经被政府禁止的那种传销,后来到保险业,他们也有非常多所谓的潜能开发课程。那么什么叫做潜能?这是我要问的第二个问题,大家对潜能有没有什么认识?这个认识是周全的,还是偏颇的,而潜能这个观念到底从哪里来的?

    我相信从九一年开始有很多在台湾经营得不太好的讲师们来到国内,在传销业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也带动了这样一个所谓的潜能开发培训市场,然后慢慢地到国内的第二个行业,就是保险业。所以从传销到保险,从传销被禁了以后,非常多的传销业的讲师们进入到保险业,甚至于进入到大众市场,成立培训公司,而潜能这个观念大约在国内已经有十二三年了。

    近年,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状况,很多人对潜能的了解都比较偏颇,也不很全面。

    从传销到保险,到企业家,他们的潜能开发是一个善恶树上的智慧果,也就是原罪定义之下的一种潜能,就是要把你尽量训练成“对”的样子,你们上的那些潜能开发课是不是要积极、勇敢,要充满爱、要对人和善、要亲切,也就是只让你展现出人性中所有好的方面,而人性中不好的方面都要消灭掉,可惜的是那个部分是消灭不掉的。这样的训练结果,如果以精神医学来看,只会逐渐造成人格分裂症。你越是打压、不理睬的那个负面的部分,当你自己控制不了它的时候,就找一个课来帮你杀死它,如果这个老师的能力还不够,再去找更高明的大师来帮你把它杀死。你以为你控制住它了,突然有一天你失控了,你自己以为你是主人,但是到最后你变成了它的奴仆。

    所以有很多人就开始跳这样非常熟悉的人生四步舞。第一步就是认为它不好;第二步就是尽量地控制、管理;第三步是控制不了,爆发伤人或者伤害自己;第四步是悔恨、自责,然后循环往复。

    有些人就是这样理解潜能的,但在人本心理学中,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潜能就是一粒种子,它拥有终其一生的一切的可能性。你去探索,去接触,去拥有人性的一切可能性,最后才能谈到你有没有智慧,是否可以使用智慧。

    而如果要拥有智慧,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提升自己,如何使用愤怒来守护你自己的尊严,守护你所爱的人;如何使用恐惧,来让自己及早避开伤害;如何使用悲伤去终结一些事件,或者让悲伤这股深刻的体验和能量转化为慈悲。

    人的一切可能性没有好坏对错,潜能开发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一粒种子,拥有这一粒种子将会成、住、坏、空,终其一生所有的可能性,你去探索,去熟悉,去接纳,去吸取,然后学会如何去滋养与你有缘相逢的人,这条道路才叫做潜能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