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揭底山西煤老板 > 临汾:百万移动“吸尘器”

临汾:百万移动“吸尘器”

作品:揭底山西煤老板 作者:山西病人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临汾,晋东南历史名城。据史书上说,5000年前尧帝曾在此建都,史上明君尧帝让位于舜的美丽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临汾,晋东南工业重镇。当年曾因GDP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一跃晋升山西GDP产值排名“第二”的“光荣榜”。

    悠久的历史传说与强劲的经济发展交相辉映,缔造着这座城市的辉煌与荣耀。

    但如今,临汾市却因为辖区环境污染而“勇夺”全国“倒数第一”的“黑帽子”。

    历史,就是这样让人不可思议。

    二十多年前,临汾曾因环境优美被国人誉为“花果城”,而到如今,还是这座城市,却被媒体称做“不适合人类居住。”

    短短几年,临汾的城市“知名度指数”仿佛坐上了过山车。

    我们知道,从科学常识分析,凡居住在“严重污染”的地区,无异于对这里的居住者宣判了死判。专家指出,污染对人体的损害,如果不以立即中毒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就可能以癌症、肺部感染和“痴呆症”等形式表现出来。

    此时,临汾的环境问题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点关照”。

    据了解,从2003年被列入国家环保总局重点监测城市以来,临汾已经连续三年(2003—2005)名列中国内地严重城市污染前三名之一。

    今天,当一些善良的临汾人还陶醉在“花果城”的骄傲和自豪时,却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现实:这座以尧帝而闻名几千年的“天下第一都”,在短短的几年内竟变为“中国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城市。这着实让每一位关注临汾的人不胜唏嘘。

    细究临汾污染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先天”因素。这主要是说,临汾城市地理位置“风水不佳”。目前看,临汾城污染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这经久不散的大雾。

    专家分析,先天地形缺陷铸成了临汾“环污短板”:临汾市区地处于两山夹一沟的临汾盆地,这种地形非常不利于空气流通。污染盆地内一年的静风率是48%,当地产生的污染物根本不容易扩散出去。

    我们打个形象的比方:整个临汾市区就像罩在一个热锅下,而由地面漂浮起来的大气污染物“产多少就能聚积多少”。

    另一方面,临汾污染原因还有“后天”因素。

    专家认为,首先是这一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临汾污染源是煤焦企业生产时所产生的大量烟尘颗粒及化学物质,对此,有专家对此定性为“结构性污染”。另外,再加上当地居民日常餐饮产生的烟煤污染,这正是促成了临汾市“夺取”污染“黑帽殊荣”的原因。

    其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事实上的确如此,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亟待提高,当地在环保设施产业投入方面尚有“欠帐”。还有,由于临汾城区内一些地段的路面被破坏得相当严重,这样往往会造成车流过后的“二次扬尘”,从而引发“次生污染”。

    可以说,这种“后天”因素与“先天”因素对临汾城污染的“贡献率”的比例是“二八”开的。

    这种“后天”因素说白了就是“人为”。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是真理,当我们对自己脚下这块土地“只问收获,不问耕耘”,疯狂地肆意索取时,殊不知,我们这正是自掘坟墓!

    而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是,这里的人被媒体戏称为“活吸尘器”。

    据了解,临汾市有400万在册人口,考虑人口流动因素,至少有340万常住“在吸(被污染的空气)人口”。

    我们就此可以肯定,临汾有百万移动“吸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