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红五军团传奇 > 九、南下路上多磨难

九、南下路上多磨难

作品:红五军团传奇 作者:适度深蓝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的白莎喇嘛寺庙里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会上,张国焘一面攻击中共中央的路线是“右倾机会主义逃跑路线”,一面要仿效列宁和第二国际决裂的办法,成立以他为首的“临时中央”,公然打出了分裂主义的旗帜。由于张另立“中央”的事来得太突然,会上有些干部都傻了眼,就连其主要的追随者陈昌浩,似乎也无思想准备,没有立即表态,徐向前更是如此。会场上的气氛异常沉闷,谁也不开口。

    张国焘要朱德表态,朱德对这种做法根本就不赞成,他重申道:“我们不能反对中央,要接受中央的领导。现在,大敌当前,要讲团结!天下红军是一家,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是个整体。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和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

    张又让刘伯承表态,刘伯承旗帜鲜明地站在朱德一边。张见朱、刘等人不支持,脸色一沉,但不好发作。就直接宣布了早已备好的“临时中央”名单,并以多数通过的名义,形成《决议》。《决议》中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的党籍”,“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并下令通缉”,“临时中央”总书记自然由张国焘担任,张的反党行为,此刻已发展到了顶峰。

    此次会议所作出的决议,引起原红一方面军广大干部、战士的强烈不满,就连四方面军的许多同志,都觉得荒谬。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会上没有发言,也没有举手表决,因为他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既不理解,又很痛心。会后,张国焘曾找到他谈话,想取得徐向前的支持。徐向前明确表示不赞成这种做法,他说:“党内有分歧,谁是谁非,可以慢慢谈,总会谈通的。把中央骂的一钱不值,开除这个,通缉那个,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即便是中央有些做法欠妥,我们也不能这么搞。现在弄成两个中央,如被敌人知道,有什么好处?”

    五军副军长(原三十三军军长)罗南辉同志就曾私下讲过:“这样的搞法是错误的,他(张国焘)搞两个中央,不是分裂是什么?共产党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同志没有出席此次会议,事后即找到徐向前、陈昌浩明确表示:“我们现在有中央,为什么还要另立中央?一国不能有二主嘛。”李先念对此事不理解,他下面的八十八师政委郑维山更觉得荒唐,他对李先念说:“政委,这成立个中央,怎么比我们成立个支部还简单。”

    李无奈地摇摇头,叮嘱郑维山道:“要注意教育部队,掌握部队,要对党员对干部进行加强团结的教育。”

    1935年11月,张国焘为贯彻实施他的南下方针,打开通往天全、芦山的通道,实现在川康边创建根据地的计划。立即以“中革军委主席”的名义,发布了《绥崇丹懋战役计划》。该计划将红四方面军八万余人分成左、右两个纵队,先后向大小金川沿岸进发。大小金川地区,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沿途皆深山绝壁,峡谷激流,不便大部队展开作战。这次战役一开始,红军就显得十分被动,而川军则爆发出惊人的战力。两过草地的红军指战员不怕疲劳、困难,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战斗。共击溃敌川军六个旅,毙俘敌三千余人。但自身也伤亡惨重,得不偿失。

    张国焘以前一直对南下作战抱乐观估计,1932年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退入四川时,与数倍于己的川军交手从未尝到败绩,在短短两年时间,队伍从当初的一万余人发展到十万之众,建立了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是什么原因促使四川各路军阀不惜血本,空前的团结起来,与红军作拼死一战呢?原来,在红军尚未入川前,总揽四川大权的军阀刘湘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在临行前,刘湘已打定主意,那就是:与红军作战,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打胜了,是帮老蒋的忙;打败了,老蒋要夺我的权,防蒋远甚于防共。

    而现在,八万南下红军的矛头是直指成都,要端掉他的老巢。这才迫使一直与蒋介石貌合神离的刘湘清醒过来,因为张国焘的南下进攻,危及到了四川各路军阀的根本利益,一句话,就是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了。

    接着,红四方面军又发动了《天芦名雅邛战役》,此役共击毙、俘敌一万余人,且击落敌机一架。南下初期的胜利,使蒋介石极为震动,立即调薛岳部增援,并令其空军频繁出动配合。川军主力王瓒绪、唐式遵、范绍曾等部也星夜驰援。云集于此的敌人兵力已达八十余个团。11月19日,双方在百丈关展开了一场血战。敌人十几个旅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向百丈地区的红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仅这一天,我四军、九军、三十一军相继全部投入战斗,其激烈程度,堪称空前。广大红军指战员忍着饥饿,不畏严寒。与川军血战七天七夜,我军共毙伤敌一万五千多人,自身也伤亡近万人。敌我双方都已打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而敌人的援兵还在源源不断开来。在这种情况下,红四方面军总部不得不决定撤出百丈地区,由进攻转入防御。此时,正值隆冬季节,气候寒冷,风雪连绵。这对于处在困境中的红军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红军被敌人压迫于川西山区,南下东出均不可能,十分被动。

    南下以来的严酷现实,深深地教育着广大红军指战员,在他们中间,日益增长着对张国焘南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12月,敌薜岳部凭借优势火力和兵力,又向红军节节逼近,红军边打边撤,又退至天全、紫石关一带,战线才相对稳定下来。

    正当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南下碰壁,处境艰难的时候,中共中央率红一、三军已胜利到达陕北,并很快打开了局面。现实对比,张国焘异常苦恼。12月24日,张浩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身份致电张国焘要求张取消“第二中央”,成立中共西南局,直属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电后,张国焘在任家坝召集会议,讨论中共瓦窑堡会议决议和张浩传达的共产国际的指示。会上,朱德、徐向前、周纯全、傅钟等一致拥护中共中央的决议。在此情况下,张国焘也只能表示同意中央的新策略。部队开始陆续北进,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再次翻跃夹金山、党岭山。这些雪山都是海拨几千米的大山,又正值寒冬季节,饥饿、疲劳、寒冷、疾病,使红军大量减员。至此,张国焘的南下方针可谓彻底失败了,广大红军指战员对张的行径日益不满。

    当部队历经千难万险到达甘孜时,四方面军由当初的8万余人已锐减到4万余人,这其中还包括原一方面军的五军和三十二军。张国焘此时沮丧至极,他明显地感觉到以往那种一手遮天的权威正逐渐消失。英勇的红四方面军由于执行了他的南下战略,不到半年,损兵一半达四万余人,以前毛泽东曾在他面前讲过:“南下是没有出路的!北上是红军唯一的选择!”,想到这里,张国焘不由地长叹一声。

    1936年6月,张国焘被迫取消了“第二中央”。不久,红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七月五日,中革军委下达关于组建红二方面军及领导人任职的命令。该命令如下:

    决以二军、六军、三十二军组织二方面军,并任命贺龙为总指挥兼二军军长,任弼时为政委兼二军政委,萧克为副总指挥,关向英为副政委,陈伯钧为六军军长,王震为政委,即分别就职。

    按照中革军委的电令,红二方面正式成立。原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调任二方面军参谋长。两军会师后,在甘孜召开了高级干部联席会议,任弼时率先在会议上朝张国焘开了一炮,批评他离开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没有向党中央报告是不对的,以后擅自成立“第二中央”和率部南下更是不对,违背了中央在毛儿盖会议的决定。贺龙、关向应以及时任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也逐个发言,都是同一论调。再加上与会同志的咐和,孤独的张国焘无可奈何地同意了北上方针。

    二、四方面军各部开始积极准备,红五军也不例外,军长董振堂近日里异常兴奋,一扫往日忧愁的面容。加之前不久整编,原四方面军三十三军编入红五军(原红五军部队编为第十三师,辖第三十七、三十九两个团;原红三十三军部队编为第十五师,辖第四十三、四十五两个团。),五军力量倍增。现在,就要过草地北上奔赴抗日战场了,就要与党中央及一方面军会师了,董振堂加紧部署全军干部战士筹足粮食,准备第三次过草地。正巧二方面军参谋长李达带着一袋牦牛肉干来看望他,董振堂兴奋地上前紧紧握住李达的手说:“咱们当年的学兵连长,现在可是大名鼎鼎的二方面军参谋长啦!”

    李达也异常高兴,他深情地说道:“总指挥,您过奖了,分别已有四年,您可消瘦多了!”董振堂苦笑了一声道:“哪能不瘦呀!跟着张国焘折腾来折腾去,三过雪山和草地。好在现在思想统一啦!现在全军上下干劲十足,你们那怎么样?我记得当初调到湘赣苏区工作的同志不少啊!”

    李达思考片刻,然后沉重地说道:“我们在湘赣苏区打了不少胜仗,队伍发展了,根据地也扩大了,可他们却一个接一个牺牲了。战略转移一路征战吃了不少苦,牺牲了不少好同志。但是不管千难万险,我们还是挺过来了……”

    董振堂仔细地听着,随后讲道:“你们没有走过草地,不知道那里的艰难险阻。我们是有经验的,但还是有不少战士掉队牺牲。依我看,你们每人至少要准备好三十几斤粮食才行,还有就是走出草地后,要告诫所有的同志,吃东西要有节制。我们这里就发生过,吃东西猛撑,直到不经意地撑病了,甚至撑死了,你可要注意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情。”

    李达认真地听着,董振堂又讲到:“就要和党中央会师了,咱们从根据地出发至今,损失很大,作为全军的后卫,经常被敌人紧紧咬住,不分昼夜的边打边撤,吃不好,睡不好,补充不上,经常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过湘江还丢掉了整整一个建制师。”说到这里,董振堂眼眶一热,再也说不下去了。李达动情地安慰道:“老首长,不要难过啦!牺牲是免不了的,再说责任也不在你,三十四师五千余将士血洒湘江,换来了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安全转移,保存了红一方面军的实力,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中国革命,他们的血没有白流。想当初我们都是在您的带领下参加宁都起义,义无反顾的投入到革命队伍当中来,走上了一条真正救国、救民的道路。现在,剩下来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骨干,我们一定会发展和壮大的。回去后我会按照您的话认真准备,过完草地咱们再见!总指挥,我要走了,您可要多保重!”

    和老首长道别后,李达跨上战马,返回二方面军总部。他哪里知道,这次相见,竟是和董振堂的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