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荈已成园,栽葭宁计亩”(这里荈、葭都是茶的别名)。
茶功之诗饮茶之功有破睡、益思、醒酒、代药、代酒等。白居易诗:“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曹邺诗:“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薛能诗:“得来抛道药,携去就僧家”。陆龟蒙诗:“绮席风开照露晴,只将茶荈代云觥”,云觥:
酒器,此处借指酒,即以茶代酒之意。皮日休诗:“傥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即荼可醒酒。
其他类还有一些茶诗,不能包括在以上10类之中,但同样很有价值,如皮日休《包山祠》诗,提到了“以茶祭神”之事:“白云最深处,像设盈岩堂。村祭足茗粣,水奠多桃浆”。
“村祭足茗粣”是说村里人用茗、粣来祭祀包山祠之神。
茗即茶,粣有两种解释,一说为粽子,一说为馓子。馓子是油炸面食,现在的馓子,形如栅状,细如面条。历史上传说茶曾用来作为祭天地、敬祖宗、拜鬼神的祭祀品,但在诗中提到的却很少,皮日休可能是第一人。杜牧的《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诗,杜甫的《进艇》诗,都表明古人在旅游时要随带茶叶:“携茶腊月游金碧”(杜牧诗)。“茗饮蔗浆携所有”(杜甫诗)。
唐代,特别是中唐以来,正如白居易诗句所说的那样:
“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茶和诗一样,成为诗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一大乐趣,于是相袭相传,使茶诗、茶词在茶叶和诗词文化中形成、发展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化现象。
而唐代茶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大量出现,对茶叶文化和诗词文化本身的发展,又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先以茶对诗来说,如唐人薛能所吟:“茶兴复诗心,一瓯还一吟”;“茶兴留诗客,瓜情想戍人”;刘禹锡在《酬乐天闲卧见寄》中吟:“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司空图的诗句也称:“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很多诗人都提到,茶有益思的作用,能激发诗人们的诗兴和创作才华。第二,由于茶业的发展,作为社会生活中一种新的内容或现象,其对诗词创作艺术的特点、风格等等,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很多人熟悉的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对“七碗茶”的描述,可说是茶诗中一首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此外,茶诗中现实主义的作品也很多。如李郢的《茶山贡焙歌》、袁高的《茶山诗》,就都是力陈贡茶弊病之作。这里举袁高的《茶山诗》为例:这首诗的一开头,就用“禹贡通远俗,所图在安人;后王失其本,职吏不敢陈;亦有奸佞者,因兹欲求伸;动生千金费,日使万姓贫”这几句,直言不讳地告诉皇帝,贡茶是一桩糜费扰民之举。接着,袁高又以十分同情的笔触,诉说了“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敧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悲嗟遍空山,草木为不春”的劳动艰辛情况。在诗的最后,袁高以问句的形式,提出“况减兵革困,重兹固疲民;未知供御余,谁合分此珍”;责问这种劳民伤财的贡茶,除皇帝外还配给谁喝?在末句,甚至以“茫茫沧海间,丹愤502茶文化篇何由申”的问句来束笔。茶诗中这些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当然是与这时诗词和具体诗人的风格、特点分不开的,但是,茶作为其时一种新的受人瞩目的物品,对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承,不会是没有影响的。同样,茶诗作为茶叶文化的一种载体,对茶文化的流传和茶业的发展,也是有其明显的作用的。有人说,古代茶诗,起到茶叶史料的保存作用。其实,茶诗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对茶业的传播和发展,也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历史上茶诗的大多数作者,都是各时各地的达官名士,他们对茶的嗜好、崇尚,都起到一种能使社会仿效的作用。如唐朝宜兴、长兴的紫笋茶,宋朝建瓯的北苑茶,本来无名,经一些诗人和诗篇赞吟以后,不只名闻遐迩,并且被唐宋两代定为主要的贡茶。
(钱时霖、朱自振)
3.宋代茶叶诗词宋代茶叶诗词是在唐代基础上继续发展的一个时代。如北宋初年的着名诗人王禹偁,中期的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后期的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南宋的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等,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和茶叶诗句。宋朝的诗人,非常重视对传统的继承,如北宋前期诗人,最重视学习白居易和韩愈的风格;加之其时大城市的发达和茶馆、饮茶的盛起,诗人们都尚茶、嗜茶,所以茶诗在许多诗人的诗词作品中,往往占有很大的比例。以梅尧臣为例,据不完全的统计,单在《宛陵先生集》中,就写有茶叶诗词25首。
爱国诗人陆游,曾写下了300多首茶叶诗词,他并以陆羽自比。苏东坡的茶叶诗词也不少,有70余篇,人们把他比作卢仝,东坡亦以卢仝自许。黄庭坚写了许多宣扬双井茶的诗篇,他的另一些茶诗还引用了佛教的语言。范仲淹的《斗茶歌》可以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相比美。欧阳修写了许多赞美龙凤团茶的诗,也写了双井茶赞诗。其他如蔡襄、曾巩、周必大、丁谓、苏辙、文同、朱熹、秦观、米芾、赵佶(徽宗皇帝)、陈襄、方岳、杜来、熊蕃等都写过茶诗。
(1)茶叶诗词的形式与唐代大同小异,但增加了“茶词”这个新品种。
古诗这一类茶诗很多,五言古诗如梅尧臣的《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苏轼的《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等。七言古诗如黄庭坚的《谢刘景文送团茶》、葛长庚的《茶歌》等。
律诗亦有五律、七律、排律。五律如曾几的《谢人送壑源绝品,云九重所赐也》、徐照的《谢徐玑惠茶》等。七律如王禹偁的《龙凤茶》、欧阳修的《和梅公仪尝建茶》等。排律有余靖的《和伯茶自造新茶》。
绝句亦有五绝、七绝,还有六绝。五绝如苏轼的《赠包安静先生》、朱熹的《茶坂》等。七绝如曾巩的《闰正月十一日吕殿丞寄新茶》、林逋的《烹北苑茶有怀》等。苏轼有六绝一首《马子约送茶,作六言谢之》:
珍重绣衣直指,远烦白绢斜封。惊破卢仝幽梦,北窗起看云龙。
宫词徽宗皇帝赵佶曾写过一首宫词:
702茶文化篇今岁闽中别贡茶,翔龙万寿占春芽。初开宝箧新香满,分赐师垣政府家。
竹枝词(竹枝歌)古代歌曲的一种,原是西南地区的民间歌谣,宋代茶诗中亦可看到,如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
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联句有洪迈、方云翼、黄介、向旙、许子绍五人的《秀川馆联句并序》一首:
劝频难固辞,意厚敢虚辱(许)。一一罄瓶罍,纷纷吐茵蓐(方)。茶甘旋汲江,火活乍燃竹(向)聊烹顾渚吴,更试蒙山蜀(洪)。清风生玉川,石鼎压师服(黄)。”
回文诗这种诗无论顺读、倒读,都可以读通,诗体别致,苏东坡就写过这种体裁的茶诗:《记梦回文二首并叙》。东坡在诗叙中还讲了一个故事:在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刚过天气转晴,我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一位漂亮的女子以雪水烹小团茶给我饮,她还唱着歌。我便在梦中写了回文诗,等到醒来,只记得一句:“乱点余花唾碧衫”,于是把它续成二首完整的诗:“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茶词从宋代开始,诗人们才把茶写入词中,写得最多的为苏东坡、黄庭坚,还有谢逸、米芾等。如苏轼《行香子》: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嬴一水,功敌千锺,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2)茶叶诗词题材几乎和唐代相同。
名茶之诗宋代名茶诗篇中咏得最多的为龙凤团茶,如王禹偁的《龙凤团茶》、蔡襄的《北苑茶》、欧阳修的《送龙茶与许道人》等。其次是双井茶,如欧阳修的《双井茶》、黄庭坚的《以双井茶送子瞻》、苏轼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等。日铸茶,如苏辙的《宋城宰韩夕惠日铸茶》、曾几的《述侄饷日铸茶》等。其他如蒙顶茶(文同的《谢人寄蒙顶茶》)、修仁茶(孙觌的《饮修仁茶》)、鸠坑茶(范仲淹的《鸠坑茶》)、七宝茶(梅尧臣的《七宝茶》)、月兔茶(苏轼的《月兔茶》)、宝云茶(王令的《谢张和仲惠宝云茶》)、卧龙山茶(赵的《次谢许少卿寄卧龙山茶》)、鸦山茶(梅尧臣的《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扬州贡茶(欧阳修的《和原父扬州六题时会堂二首》)等。
茶圣陆羽之诗宋代诗人常常在茶诗中提到陆羽,这是他们对这位茶业伟人表示景仰之意,尤其是陆游更为倾心,“桑苎家风君勿笑,它年犹得作茶神”、“遥遥桑苎家风在,重补茶经又一篇”、“汗青未绝茶经笔”、“茶荈可作经”等,从这些诗推测,陆游可能也写过茶经。
煎茶之诗苏东坡的《汲江煎茶》诗写得最好,杨万里对之赞叹不已,他评价该诗说:“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902茶文化篇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
饮茶之诗最脍炙人口的是范仲淹的《斗茶歌》,其诗题的全称是《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祝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这首《斗茶歌》,历史上已有过很高的评价,如《诗林广记》引《艺苑雌黄》说:“玉川子有《谢孟谏议惠茶歌》,范希文亦有《斗茶歌》,此两篇皆佳作也,殆未可以优劣论。”
斗茶又称茗战,即评比茶叶品质的优劣,盛行于北宋,宋唐庚有《斗茶记》。
王安石的《寄茶与平甫》诗,则反映了唐宋人的一种饮茶习惯:
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
王安石对他弟弟平甫(即王安国)说,在“金谷园”看花的时候,不要煎饮茶,因为“对花啜茶”是“杀风景”(即令人败兴之事)。此在唐代李商隐的《义山杂纂》中曾提到,有16种情况都属于杀风景,如“看花泪下”、“煮鹤焚琴”、“松下喝道”等,“对花啜茶”也为一种。
名泉之诗宋人非常喜爱惠山泉,因此咏惠泉的诗特别多,尤其是苏东坡。其他有庐山的谷帘泉(王禹偁的《谷帘水》)、江西庐山三叠泉(汤巾诗)、安徽滁县琅琊山麓六一泉(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山东济南金线泉(苏辙的《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寄新茶》)、江苏扬州大明泉(黄庭坚的《谢人惠茶》)、江苏镇江中泠泉(范仲淹的《斗茶歌》)、湖北天门文学泉(王禹偁的《题景陵文学泉》)、湘北宜昌陆游泉(陆游诗)等。
苏轼诗:《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汤巾《以庐山三叠泉寄张宗瑞》诗:“鸿渐但尝唐代水,涪翁不到绍熙年。从兹康谷宜居二,试问真岩老咏仙。”
汤巾认为三叠泉要超过谷帘泉。
湖北宜昌陆游泉有一段故事,1169年陆游到四川奉节任通判,入蜀时过此汲泉品茗,吟成《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诗一首:“苔径芒鞋滑不妨,潭边聊得据胡床。
岩空倒看峰峦影,磵远中含药草香。汲取半瓶牛乳白,分流触石佩声长。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
112茶文化篇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诗人,便把它称为陆游泉,或称陆游井、陆游潭,在湖北宜昌市西陵山上三游洞下百余步的半山腰崖脚处,有“神水”、“琼浆玉液”之赞语。
茶具之诗有苏轼的茶磨、石铫诗:《次韵黄夷仲茶磨》、《次韵周穜惠石铫》,秦观的《茶臼》诗、朱熹的《茶灶》诗等。
采茶之诗有丁谓的《咏茶》、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
等。
造茶之诗有余靖的《和伯恭自造新茶》、梅尧臣的《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蔡襄的《造茶》等。
茶园之诗有王禹偁的《茶园十二韵》、蔡襄的《北苑》、朱熹的《茶坂》等。
茶功之诗有苏轼的《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黄庭坚的《寄新茶与南禅师》:“筠焙熟茶香,能医病眼花”。
其他之诗如杨万里的《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是一首很有趣的茶诗。分茶,又名茶戏、汤戏,或茶百戏,是在点茶时使茶汁的纹脉形成物象。宋陶谷的《清异录》说:“沙门福全能注汤幻茶,成诗一句,并点四碗,泛手汤表。檀越日造门求观汤戏。全自诗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却笑虚名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清异录》又说:
“茶自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七,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像者,禽兽鱼虫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苏辙的《茶花二首》、陈与义的《初识茶花》。历代咏茶花的诗比较少,苏、陈可谓别出心裁。
(钱时霖、朱自振)
4.元、明、清茶叶诗词元、明、清各个时期,除了有茶诗、茶词之外,还增加一个新品种,即以茶为题材的曲,尤其是元曲,最为盛行。
(1)元代这个朝代时期不是太长,而且崇尚武功,“只识弯弓射大鵰”。所以比之唐宋,咏茶的诗词人要少得多。
元代的咏茶诗人有耶律楚材、虞集、洪希文、谢宗可、刘秉忠、张翥、袁桷、黄庚、萨都剌、倪瓒、李谦亨、马臻、李德载、仇远、李俊民、郭麟孙等。
①元代的茶叶诗词体裁有古诗、律诗、绝句。并出现一个新品种:元曲。
古诗如袁桷的《煮茶图并序》、洪希文的《煮土茶歌》。
律诗如耶律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这首律诗的七首诗,都用了茶、车、芽、赊、霞的几个韵写成,别有风味:
第一首:“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第七首:“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黄金小碾飞琼雪,碧玉深瓯点雪芽。笔阵陈兵诗思勇,睡魔卷甲梦魂赊。精神爽逸无余事,卧看残阳补断霞。”
绝句有马臻的《竹窗》、虞集的《题苏东坡墨迹》等。
312茶文化篇元曲元代盛行元曲,因此茶也就进入了这个领域,如李德载的《喜春来,赠茶肆》小令十首,节录如下:
一、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胜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七、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满齿牙,一瓶雪水最清佳。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十、金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间无。君听取,声价彻皇都。
②元代茶叶诗词题材亦有名茶、煎茶、饮茶、名泉、茶具、采茶、茶功等。
名茶诗有虞集的《游龙井》诗。这首诗把龙井与茶连在一起,被认为是龙井茶的最早记录。”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薝葡中,余香不闻嗅。
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嗽。”
诗中提到该茶为雨前茶(不取谷雨后),香味强烈(如薝葡,即栀子花那样的香气)。龙井泉水也很清美,你瞧!青翠的群山映照在瓢水中(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此外,有刘秉忠的《尝云芝茶》诗,李俊民的《新样团茶》诗等。
煎茶诗有仇远的《宿集庆寺》诗:“旋烹紫笋犹含箨”。
谢宗可的《雪煎茶》诗:“夜扫寒英煮绿尘”。
饮茶诗有吴激的《偶成》诗:“蟹汤负盏斗旗枪”。
名泉诗有郭麟孙的《游虎丘》诗:“试茗汲憨井”。
茶具诗有谢宗可的《茶筅》诗。
采茶诗仇远诗:“自摘青茶未展旗”
茶功诗耶律楚材诗:“顿觉衰叟诗魂爽,便觉红尘客梦赊”。
(2)明代明代初期,社会经济曾有过一个比较繁荣的局面,但在茶叶诗词的发展上,明代未能达到唐、宋的高度。写过茶诗的诗人,主要的有谢应芳、陈继儒、徐渭、文徵明、于若瀛、黄宗羲、陆容、高启、袁宏道、徐祯卿、徐贲、唐寅等。
①茶叶诗词体裁不外乎古诗、律诗、绝句、竹枝词、宫词和茶词等。
古诗陈继儒有《试茶》四言古诗一首:
绮阴攒盖,灵草试奇。竹炉幽讨,松火怒飞。水交以淡,茗战而肥。绿香满路,永日忘归。
律诗如居节的《雨后过云公问茶事》诗(五律)。
绝句如徐祯卿的《煎茶图》、《秋夜试茶》等。
竹枝词王稚登有《西湖竹枝词》:
山田香土赤如泥,上种梅花下种茶。茶绿采芽不采叶,梅多论子不论花。
宫词金嗣孙有《崇祯宫词》一首:
雉尾乘云启凤楼,特宣命妇拜长秋。赐来谷雨新茶白,景泰盘承宣德瓯。
茶词有王世贞的《解语花——题美人捧茶》,王世懋的《苏幕遮——夏景题茶》等。
②茶叶诗词题材有名茶、茶圣陆羽、煎茶、饮茶、名泉、采茶、造茶、茶功等。
名茶诗以咏龙井茶最多,如于若瀛的《龙井茶》、屠隆的《龙井茶》、吴宽的《谢朱懋恭同年寄龙井茶》等。其他如余姚瀑布茶(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诗)、虎丘茶(徐渭的《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石埭茶(徐渭的《谢钟君惠石埭茶》)、阳羡茶(谢应芳的《阳羡茶》)、雁山茶(章元应的《谢洁庵上人惠新茶》)、君山茶(彭昌运的《君山茶》)等。
茶圣陆羽诗韩奕《山院》诗有:“入社陶公宁止酒,品茶陆子解煎茶”。詹同《寄方壶道人》诗:“卧云歌酒德,对雨看茶经”。
煎茶诗有文徵明的《煎茶》,谢应芳的《寄题无锡钱仲毅煮茗轩》等。
饮茶诗如王世贞的《试虎丘茶》,王德操的《谢人试茶》等。
名泉诗主要是吟惠山泉,如文徵明诗:“谷雨江南佳节近,惠山泉下小船归。”谢应芳诗:“三百小团阳羡月,寻常新汲惠山泉。”吴宽有《饮玉泉》诗:“龙唇喷薄净无腥,纯浸西南万叠青。地底洞名凝小有,江南名泉类中泠。御厨络绎驰银瓮,僧寺分明枕玉屏。”此系指“北京玉泉”。清代乾隆皇帝认为水质轻重是评定泉水好坏的标准。他曾下旨特制一只小型银斗,用它秤量过国内许多名泉水,结果是北京玉泉名列首位。乾隆并特地撰写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
茶具诗煮茶用茶炉、石炉、竹炉,运输茶用山笼。唐寅《题画》诗:“春风修禊忆江南,酒榼茶炉共一担。”魏时敏《残年书事》诗:“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陈继儒诗:“竹炉幽讨。”高启《送芒湖州》诗:“山笼输茶至,溪船摘芰行。”
采茶诗有高启的《采茶词》等。
造茶诗高启的《过山家》:“隔崦人家午焙茶”。
茶功诗高启的《茶轩》诗:“不用醒吹魂,幽人自无睡。”
潘允哲的《谢人惠茶》诗:“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其他诗有陆容的《送茶僧》等。
(3)清代写过茶叶诗词的主要有曹廷栋、陈章、张日熙、曹雪芹、何绍基、龚自珍、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郑爕、高鹗、陆廷灿、汪巢林、顾炎武等人。
①茶叶诗词体裁有古诗、律诗、绝句、竹枝词、茶词,还有“道情”等。
古诗如杜芥的《永宁寺试泉》(五古)等。
律诗如屈大均的《西樵作》(五律),顾炎武的《大同西口杂诗》(五律)等。
绝句如杨大郁的《敲冰煮茶》,胡虞越的《敲冰煮茶》
等。
竹枝词如郑爕所作的《竹枝词》,是一首爱情诗,通过吃茶表示了一个女子对一个小伙子的深情的爱: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茶词郑爕有《满庭芳——赠郭方仪》词一首:
寒窗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
道情道情为曲艺的一个类别,其特点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郑爕作有“道情十首”,其中第二首提到茶:“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②茶叶诗词题材有名茶、茶圣陆羽、煮茶、饮茶、名泉、茶具、采茶、造茶、茶园、茶功等等。
名茶诗以咏龙井茶最多,乾隆皇帝南巡到杭州西湖,写下了四首咏龙井茶诗:《观采茶作歌(前)》、《观采茶作歌(后)》、《坐龙井上烹茶偶成》、《再游龙井作》。其次有武夷茶(陆廷灿的《咏武夷茶》)、鹿苑茶(僧全田的《鹿苑茶》)、碧螺春(无名氏作)、岕茶(宋佚的《送茅与唐入宜兴制秋岕》)、松萝茶(郑爕诗)、工夫茶(王步蟾的《工夫茶》)等。
茶圣陆羽诗“桑苎传旧有经”(陆廷灿诗)。“黄泥小灶茶烹陆,白雨幽窗字学颜”(郑爕《赠博也上人》)。
煎茶诗有王贵一的《观仲儒熹儒煮茗》、杜浚的《弘济寺寻蒲庵》等。
饮茶诗有杜浚的《北山啜茗》、《落木庵同蒲道人啜茗》等。
名泉诗清人们已不太注重千里取名泉水,所以从茶诗看到的常常是山泉、冰、雪水等。“雪罢寒星出,山泉夜煮冰”(杜浚《北山啜茗》)。“煮冰如煮石,泼茶如泼乳”(胡虞逸《敲冰煮茶》)。“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曹雪芹《红楼梦·四时即事·冬夜即事》)等。
茶具诗郑爕《李氏小园三首之三》:
兄起扫黄叶,弟起烹秋茶杯用宣德瓷,壶用宜兴砂。
采茶诗陈章、张日熙均各有一首《采茶歌》。诗中表示对采茶的劳动人民寄于深切的同情。
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陈章诗)。布裙红出俭梳妆,茶事将登蚕事忙。
玉腕薰炉香茗洌,可怜不是采茶娘(张日熙诗)。
造茶诗宋佚的《送茅与唐入宜兴制秋岕》:“烟暖焙茶香”。岕为荈茶,唐代的顾渚紫笋茶发展到明清时代出现了岕茶这个新品种,秋岕即秋季的岕茶。
茶园诗屈大钧的《西樵作》:“绝顶人皆住,茶田满一山。”曹廷栋有《种茶子歌》:“槐根劚泥浅作坎,下子继以大麦掺。糠秕杂土层覆之,要令生意交相感”。它表明了茶子与大麦混播的一种种茶子的方法。这是研究我国古代茶树播种方法的一份好材料。
茶功诗高鹗有《茶》诗,他运用了许多典故来阐明茶的功用,读之觉得诗味无穷。
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漱齿浓消酒,浇胸清入诗。樵青与孤鹤,风味尔偏宜。
其他诗宝香山人有一首以茶祭亡友诗《大明寺泉烹武夷茶浇诗人雪帆墓同左臣右诚、西涛伯蓝赋》:
茶试武夷代酒倾,知君病渴死芜城。不将白骨埋禅智,为荐清泉傍大明。寒食过来春可恨,桃花落去路初晴。松声蟹眼消间事,今日能申地下情。
宝香山人,为卓尔堪之号,他系汉军人,工诗,着有《近青堂集》。雪帆:宋晋之号,道光进士。
以茶祭亡友的诗实是少见。整首诗,犹如一篇祭文,充满着悼念之情。
(钱时霖)
5.近代茶叶诗词我国的茶叶生产,在清代后期,逐渐衰落,本世纪50年代以来,茶叶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因此,茶叶诗词创作也出现了新的局面,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茶文化活动的兴起,茶叶诗词创作更呈现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为人们留下了许多韵味盎然的新作。
如朱德的《看西湖茶区》、《庐山云雾茶》,董必武的《游龟山》,陈毅的《梅家坞即景》,郭沫若的《初钦高桥银峰》等,此外赵朴初、唐弢、康濯、爱新觉罗·溥杰、苏步青、启功等,以及茶叶界人士胡浩川、庄晚芳、王泽农等也都写过茶叶诗词,他们均以清新的笔触,把我国传统茶叶诗词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钱时霖)
茶歌、茶舞,和茶与诗词的情况一样,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文化现象。它们的出现,不只是在我国歌、舞发展的较迟阶段上,也是我国茶叶生产和饮用形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经常内容以后才见的事情。从现存的茶史资料来说,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见于西晋的孙楚《出歌》,其称“姜桂茶荈出巴蜀”,这里所说的“茶荈”,就都是指茶。至于专门咏歌茶叶的茶歌,此后从何而始?
已无法查考。从皮日休《茶中杂咏序》“昔晋杜育有荈赋,季疵有茶歌”的记述中,得知的最早茶歌,是陆羽茶歌。但可惜,这首茶歌也早已散佚。不过,有关唐代中期的茶歌,在《全唐诗》中还能找到如皎然《茶歌》、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等几首。尤其是卢仝的茶歌,常见引用。在我国古时,如《尔雅》所说:“声比于琴瑟日歌”;《韩诗章句》称:“有章曲日歌”,认为诗词只要配以章曲,声之如琴瑟,则其诗也亦歌了。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在唐代是否作歌?不清楚;但至宋代,如王观国《学林》、王十朋《会稽风俗赋》等着作中,就都称“卢仝茶歌”或“卢仝谢孟谏议茶歌”了,这表明至少在宋代时,这首诗就配以章曲、器乐而唱了。宋时由茶叶诗词而传为茶歌的这种情况较多,如熊蕃在十首《御苑采茶歌》的序文中称:
“先朝漕司封修睦,自号退士,曾作《御苑采茶歌》十首,传在人口。蕃谨抚故事,亦赋十首献漕使。”这里所谓“传在人口”,就是歌唱在人民中间。
上面讲的,是由诗为歌,也即由文人的作品而变成民间歌词的。茶歌的另一种来源,是由谣而歌,民谣经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回民间。如明清时杭州富阳一带流传的《贡茶鲥鱼歌》,即属这种情况。这首歌,是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按察佥事韩邦奇根据《富阳谣》改编为歌的。其歌词曰:
“富阳山之茶,富阳江之鱼,茶香破我家,鱼肥卖我儿。采茶妇,捕鱼夫,官府拷掠无完肤,皇天本圣仁,此地一何辜?鱼兮不出别县,茶兮不出别都,富阳山何日摧?富阳江何日枯?
山摧茶已死,江枯鱼亦无,山不摧江不枯,吾民何以苏?!”歌122茶文化篇词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唱出了富阳地区采办贡茶和捕捉贡鱼,百姓遭受的侵扰和痛苦。后来,韩邦奇也因为反对贡茶触犯皇上,以“怨谤阻绝进贡”罪,被押囚京城的锦衣狱多年。
茶歌的再一个也是主要的来源,即完全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如清代流传在江西每年到武夷山采制茶叶的劳工中的歌,其歌词称: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类似的茶歌,除江西、福建外,其他如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各省的方志中,也都有不少记载。这些茶歌,开始未形成统一的曲调,后来,孕育产生出了专门的“采茶调”,以至使采茶调和山歌、盘歌、五更调、川江号子等并列,发展成为我国南方的一种传统民歌形式。当然,采茶调变成民歌的一种格调后,其歌唱的内容,就不一定限于茶事或与茶事有关的范围了。
采茶调是汉族的民歌,在我国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演化产生了不少诸如“打茶调”、“敬茶调”、“献茶调”等曲调。例如居住在滇西北的藏胞,劳动、生活时,随处都会高唱不同的民歌。如挤奶时,唱“格奶调”;结婚时,唱“结婚调”;宴会时,唱“敬酒调”;青年男女相会时,唱“打茶调”、“爱情调”。又如居住金沙江西岸的彝族支系白依人,旧时结婚第三天祭过门神开始正式宴请宾客时,吹唢呐的人,按照待客顺序,依次吹“迎宾调”、“敬茶调”、“敬烟调”、“上菜调”等等。说明我国有些兄弟民族,和汉族一样,不仅有茶歌,也形成了若干有关茶的固定乐曲。
当代,茶农随着经济上的日渐富足,文化上的不断提高,正如有些茶区的民谣所说:“手采茶叶口唱歌,一筐茶叶一筐歌”,歌声更是不绝于茶园,回荡在山谷。与此同时,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到茶乡采风,使茶叶民歌由山乡登上舞台,走进银幕,响彻大江南北,传遍长城内外。如周大风词曲的《采茶舞曲》,风貌一变,展现了一幅清新的江南茶园的茶事风光画卷。如其歌词云: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们东山西山采茶忙。插秧插到大天亮,采茶采到月儿上;插得秧来匀又快,采得茶来满山香。你追我赶不怕累,敢与老天争春光,争呀么争春光。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采呀么采茶忙。姐姐呀你采茶好比凤点头,妹妹呀你摘青好比鱼跃网。一行一行又一行,摘下的青叶往篓里装;千篓万篓堆成山,篓篓嫩茶发清香。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
上面讲的是茶歌,《采茶舞曲》其歌其曲可以单独演奏、演唱,但其创作的主要用途,还是伴舞。关于以茶事为内容的舞蹈,可能发轫甚早,但元代和明清期间,是我国舞蹈的322茶文化篇一个中衰阶段,所以,史籍中,有关我国茶叶舞蹈的具体记载很少。现在能知的,只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的“茶灯”或“采茶灯”。
茶灯,和马灯、霸王鞭等,是过去汉族比较常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茶灯,是福建、广西、江西和安徽“采茶灯”的简称。它在江西,还有“茶篮灯”和“灯歌”的名字;在湖南、湖北,则称为“采茶”和“茶歌”;在广西又称为“壮采茶”和“唱采舞”。这一舞蹈不仅各地名字不一,跳法也有不同。但是,一般基本上是由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也可有三人以上)参加表演。舞者腰系绸带,男的持一钱尺(鞭)作为扁担、锄头等,女的左手提茶篮,右手拿扇,边歌边舞,主要表现姑娘们在茶园的劳动生活。
除汉族和壮族的《茶灯》民间舞蹈外,我国有些民族盛行的盘舞、打歌,往往也以敬茶和饮茶的茶事为内容,这从一定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一种茶叶舞蹈。如彝族打歌时,客人坐下后,主办打歌的村子或家庭,老老少少,恭恭敬敬,在大锣和唢呐的伴奏下,手端茶盘或酒盘,边舞边走,把茶、酒一一献给每位客人,然后再边舞边退。云南洱源白族打歌,也和彝族上述情况极其相像,人们手中端着茶或酒,在领歌者(歌目)的带领下,唱着白语调,弯着膝,绕着火塘转圈圈,边转边抖动和扭动上身,以歌纵舞,以舞狂歌。
近40多年来,我国文艺工作者在“采茶灯”的基础上,先后又创作出了“采茶扑蝶舞”、“采茶舞”等一系列茶叶舞蹈,使“采茶灯”这一原先行于山乡的民间舞,由山区跳至城市,由南方舞到北方,由中国展姿世界,从而使这一由茶文化派生的中国特有的舞蹈形式,直接迈进了世界舞蹈艺术的殿堂。
(朱自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