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 > 敌后根据地的复苏

敌后根据地的复苏

作品: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 作者:李继锋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1943年,由于正面战场上的相对沉寂,日伪军的主要注意力还是集中于八路军、新四军及游击队。这一年里,日伪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的千人以上的扫荡就有150多次。但敌后根据地的军民抗击住了日军的扫荡和蚕食,渡过了严重困难局面,迎来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发展的时期。敌后武装主动深入日军后方,打击日军,开辟新区,收复了大片国土。经过半年多的战斗,将沦陷区及接近抗日根据地边缘区的日伪军据点攻克或逼退,日伪军被压迫到主要据点、城镇和交通线附近。

    晋察冀军区以主力军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地方部队的大部迂回到日军后方活动,恢复原有根据地的规模。至1943年底,北岳区共恢复与发展了1600多个村庄,建立了5个县的抗日政权。冀中区攻克和逼退日伪军据点600多个,恢复和扩大村庄3500多个。冀东军区以大量的武工队、小部队展开战斗,攻克日伪军据点40多处,在北宁铁路以南及滦河以东地区开辟了新区。晋绥军区派出的39个连和49个游击中队、37个武工队在1943年上半年即已将日伪军挤到据点和交通线附近,1943年全年共摧毁日伪军据点58个,收复村庄1000多个,形成整个晋西北日军全面收缩的有利局面。晋冀鲁豫边区共组织了近千个武工队和小部队,袭击日军据点。至1943年底,冀南区逼退和摧毁日伪军据点140个,攻占县城10个。太行军区恢复了平汉铁路西侧的广大地区。太岳军区成功地打开了高平、沁水、冀城、沁县等边缘区的抗日局面。山东军区在一年中拔除敌人据点340多处,占日伪军全部据点的10%,开辟村庄7000多个,整个山东的抗日斗争局面因此而好转。

    1943年秋冬季节,日军为了隐蔽抽兵南下的意图,防止占领区治安形势的恶化,保障后方的安定和交通线的安全,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扫荡。

    9月中旬至12月中旬,日军华北方面军指挥第六十三师、第一一一师、第六十二师,及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分及伪军共40000多人对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区发动了为期3个月的大扫荡,但以失败告终。北岳区军民歼灭日伪军9400多人,一度攻入日伪军防守的保定、望都、唐县、完县、定县等13座城镇,抗日根据地不仅没有缩小,而且在敌占区收复了1074个村庄。

    日军还以第三十二、三十五、三十七、五十九、六十二、六十九师各一部与伪军共30000多人以铁壁合围铁滚式等方式对冀鲁豫区和太行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但在死伤7500多人后扫兴而归。最有讽刺意味的是,日军试图用轮番清剿的所谓铁滚式战法彻底摧毁太岳抗日根据地,建立“山岳剿共实验区”。为此,日方专门组织了将、校、尉三级军官120多人组成“观战团”,10月24日,分乘13辆汽车,在由临汾进至洪洞东南的韩略村时,遭到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第十六团的伏击,结果“观战团”中除3名生还外,其余全部被歼,其中有少将旅团长1人及联队长6人。

    经过1943年上半年各根据地军民的努力,各根据地逐渐恢复了原有的规模。1943年夏季以后,部分敌后根据地掌握战机开始积极对日伪军进行反攻作战。其中7月间有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豫北发起的卫南、林南战役;山东军区部队在沂山、鲁山和诸(城)、日(照)、莒(县)山区等地发起的战役。

    从1943年秋冬季日军扫荡的失败看,敌后抗日军队已经具备了阻止日军大规模正面进攻的能力,而且已具有一定的攻击力,特别是对伪军有很大的优势。

    1943年,八路军与日伪军作战24800多次,使日伪军死伤136000多人,歼灭了庞炳勋、孙殿英、孙良诚、刘桂棠等伪军的主力,俘获伪军51000多人,日军420人,日军自动投降的有90多人,伪军投降的有6500多人,攻克据点740多处。新四军在一年中与敌作战5300多次,毙伤日伪军66000多人,攻克据点200多座,伪军反正930多人。这些作战虽然是局部和地域性的,但已经明确地显示出敌后根据地的作战逐渐由反扫荡趋向扩展敌后根据地,并向沦陷区的日伪军进行局部战略反攻的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