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 > 二、历代领导人的科教与人才观

二、历代领导人的科教与人才观

作品: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 作者:洪向华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之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格外尊重科技与教育。毛泽东称科学技术是“人民争取自由的武装”。延安和各个根据地都建立起了各类科研和教育机构。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指示各级组织和军队,尽最大力量保护科教工作者,使他们避免受到即将败逃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的迫害。新中国成立仅仅17天,中央人民政府就批准建立中国科学院,紧接着集中力量调整和组建科研教育基地,掀起了新中国科教事业的第一个高潮。虽然后来指导思想发生偏差,但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仍然以他们不同的方式尊重和保护科教工作者,保存和奠定了中国科教事业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但将科教战线看作推动改革开放全局的枢纽,而且将广大科教工作者作为最重要的依靠力量。

    1978年3月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所作的开幕词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85年3月7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进一步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1988年9月,邓小平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又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以及“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做科技教育的“后勤部长”等讲话,是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1989年11月,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讲话,提出“发展科学技术是全党的历史性任务”。

    1991年,在全国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向全国发出了“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号召,并强调这一转移“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一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国等西方国家依靠高科技的优势,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4月15日,江泽民在重庆视察时,连夜写信给李瑞环等人,郑重强调了贯彻落实邓小平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重大意义,表示“鉴于当前世界发展的形势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展望,深感科技工作亟须进一步抓起来”。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对中国生产关系进行重大调整、促进生产力新解放的同时,对于为科技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对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世界科技发展时代潮流的判断把握,在1995年5月26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代表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江泽民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从此,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科教兴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日益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