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的五年,我练成了一门功夫:通过“阅读”别人的表情和语言,判断背后深藏的意义。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90%的情况下我都不会失误,可以透过你的眼神、表情、言语,判断出你在想什么,你要干什么。这是我为了克服自卑刻意训练出来的一种能力。因为你敏感,你自卑,不相信自己,那么你就会下意识地、不间断地对别人的言行过分在意。后来,当我越来越发现周围的同学读书比我少,发表的意见远远不如我高明的时候,我就开始慢慢建立了自信。我的成功就是把北大给我造成的强烈的自卑转化成了理性的自信。
——摘自2003年俞敏洪在新东方内部讲述10年创业史
背景分析
为什么5年大学生活没有一个女生喜欢俞敏洪?为什么俞敏洪在北大这样的国内顶级学府求学5年依然不自信?俞敏洪的自卑来自于一系列的暗示和打击。
俞敏洪自己总结,北大期间造成自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普通话、英语口语说得很差,没有勇气参加各种公开活动,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说话;二是形象不太好,满脸青春痘,那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内分泌失调。
这两个要素累加在一起,造成俞敏洪自卑,看不起自己,走不出困局。
自信的人都会有许多自信的行为,比如,不会在乎别人的感受,也无须留心别人的表情。但是对于自卑的俞敏洪来说,察言观色、谨小慎微,是其成长与进步的重要标志。18岁之前的俞敏洪并不自卑,因为在农村干活的他充满了热情,插秧、割稻子、割麦子这些农活,小小年纪的他干得又快又利索,如果不是考上了北大,他很可能会成为江阴最优秀的农民之一。是北大改变了俞敏洪,在那里,他收获了知识,也经受了太多的歧视。当然,所谓的歧视,多数时候是因为俞敏洪过于敏感而自我想象出来的。
在北大的5年,对俞敏洪是一种折磨,因为每天都要跟优秀的人比拼。而比拼的结果是逼迫着自己成长,也许超越不了周围那些出类拔萃的尖子生,但是自己的成长是必然的。身边充满了比自己优秀的同龄人,那该怎么办?俞敏洪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对他们充满仇恨,恨不得拿一把大锤子把他们都给砸了;或者,强迫自己向他们学习。很显然,俞敏洪选择了后者。在自卑的汪洋中,他看清自己的弱点,对周遭的人与事更加敏锐、更加敏感。长时间以来,俞敏洪就是这样超越自我的。
行动指南
如果你想赢过对手,首先要战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