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创业的激情,创业的无序给泯灭掉,就会出现创造力的衰退。就像夫妻打架一样,一天之中吵架只是1个小时吧,其余23个小时还是互相鼓励,相互扶持的,不然新东方怎么能发展起来?
——2006年9月,俞敏洪接受《职场》杂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徐小平是俞敏洪在北大的师长,长期以来,俞敏洪对徐小平充满敬意。1995年年末,俞敏洪从海外请回的第一人便是徐小平。回国之后的徐小平有大半年时间寄宿在俞敏洪家里,两人共同进退,关系日益亲密,事业也开始蒸蒸日上。但是到后来,任性的徐小平逐渐成为新东方的不稳定因素,他总是毫不留情地批驳俞敏洪,并且发起了一场场小股东维权的“战斗”。在一场以俞敏洪为目标的“战斗”中,“三驾马车”裂痕深重。2001年8月28日晚,新东方紧急召开临时董事会,王强请辞。监事会主席包凡一紧随其后:“如果王强离开新东方,我也离开新东方。”
2001年11月21日,俞敏洪主持召开股东大会,提出一条“关于徐小平是否担任董事重新投票”的提案,历数徐小平出尔反尔、意气用事、立场不端正等毛病,请股东们在自己和徐小平之间作出选择——要么俞敏洪离开,要么徐小平离开。
表决结果毫无意外,股东们选择了俞敏洪,徐小平的董事职务被罢免。其实在新东方的发展思路与战略选择上,徐小平、俞敏洪一直存在分歧,比如,徐小平曾经极力建议新东方开展高端英语培训,并早在1997年就建议新东方介入互联网,早在1999年,就建议俞敏洪开展雅思培训,但都没有获得俞敏洪认同。
“假如说新东方是一艘大船,那么掌舵人俞敏洪迷失方向,是这场改革艰难与痛苦的最主要根源,”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认为,“新东方的内斗,不是权力的斗争,而是关于发展思路、战略、公司治理结构、发展节奏的斗争,当然还有股东利益,因为在斗争过程中没有一个股东提出要什么职务、工资、股份的。”徐小平强调,这是新东方内斗的“灵魂”所在,也是新东方从分崩离析的边缘走向坦荡正途的缘由。
徐小平觉得新东方能够平安无事地跨越这一劫难,最大的收获是心态,“危情教会了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挫折,如何看待他人的误解,如何看待你自己导致误解的过程”。
行动指南
只要牢记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利益,以及志同道合的友谊,天下就没有不能共事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