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庙堂往事 > 6.物以稀为贵的“以假乱真”

6.物以稀为贵的“以假乱真”

作品:庙堂往事 作者:赵家三郎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4年),契丹铁骑南下,迅速推进到澶州。宋真宗在宰相寇准、毕士安等人的力争下御驾亲征。河北路老百姓人心惶惶,于是纷纷抢渡黄河,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失足落水的。当时丁谓任知郓州兼齐州、濮州等安抚使,提举转运兵马巡检事,相当于前线最高行政长官,所以老百姓渡河在他的工作范围内。眼瞅着老百姓在黄河边愈聚愈多,船夫忽然罢工了,来了一招坐地起价,大发国难财。能交得起钱的过了河,交不起钱的眼巴巴望着河对岸,时不时回头看看辽军是否追来。就在万分紧急的关头,身为前线行政长官的丁谓下令,所有发国难财的船夫就地正法。黄河边上排了一排,当着所有人的面斩首示众。船夫见长官怒了登时大惧,谁也没敢再干要钱不要命的买卖,黄河以北的老百姓得以悉数渡过黄河,到达安全地界。

    这是《宋史·丁谓传》中记载的一段故事。前线长官丁谓在最关键的时刻灵机一动,给广大船夫演了一把以假乱真。丁谓紧急从当地死囚牢里调出众多囚犯,在黄河边斩首示众,当然不是真杀船夫,如果那样的话损失了劳动力,会掌船的人挂了,等于间接地杀了对面的老百姓。丁谓在没有登上相位撺掇宋真宗封禅之前,脑子一直很灵活,深谙官场之道,对演戏非常之了解。“以假乱真”的要领在于假戏真做,做得像模像样,能流血那就更好了,达到震撼的效果,从而达到上级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艰难的工作目标。以假乱真的实质,其实只有一个字——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欺骗,其手段暗合了当事人的心理,使你看得触目惊心,不得不信。船夫们见黄河岸边朝廷真的杀人了,人都是怕死的,性命攸关的情况下,挣钱与保命孰轻孰重他们自然能够掂量明白。

    甭管什么情况下,演得逼真也好,有演员流血也罢,关键要深谙观众的心理,对他们的心理拿捏要至臻纯熟,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这么演,演的目的是什么。通过道具渲染,达到预期效果。显然丁谓成功了,单单就这一点而言他是合格的演员,所以他是合格的官员。以假乱真这招不单单领导频繁使用,也可以用于对付上级,那便会产生一种神奇的效果。

    宋徽宗信奉道教,又称“道君皇帝”。但凡领导者的爱好公之于众,投其所好者趋之若鹜,这将是一个致命的危险,早晚会败在这上面,轻则落马下野,重则亡国北狩。当时投徽宗所好的人非常多,林灵素道长是众多打着道教旗号求入仕队伍中最成功的一位,得道者气焰赫然,时号“金门羽客”,而林灵素是他们的老大。《家世旧闻》记载,林灵素受到宋徽宗召见,上来就对皇帝说,我见陛下好生面熟。一句话落在了宋徽宗心坎上,试想两个未曾见过面的人,一上来说面熟,你会怎么想?生活中有人如是说,那是搭讪的一种方式,后面才是他要说的内容。宋徽宗也像模像样地回了一句,我见你也面熟。这句话正中林灵素设下的心理圈套,于是他说我知道每个人在天上是什么。徽宗一听这个来劲了,你说说看。林灵素说徽宗是神霄帝君,他是伺候帝君的神霄计吏,又说蔡京是左元仙伯、范致虚是东台典籍、王孝迪是西台详阅真文史等等。宋徽宗龙颜大悦,难怪君臣众人相处得其乐融融,敢情我们在天上都是同事。林灵素取得了宋徽宗的信任后迅速走红,时有记载宋徽宗给林道长拿钱讲公开课,一次竟达百万贯之多。大宋朝再有钱,也不能这么浪费。取得成功的林灵素为了守住金山,只得一直欺骗下去,遂来了无数次的以假乱真。有一次,宋徽宗去林灵素府上做客,恰好赶上林大师在给人治病,有盲人、哑巴、聋子、瘸子等等。徽宗在旁边看,林灵素在一边作法。林大师把符咒烧好浸在水里,喝口水一喷,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只见所有残疾人全好了。瘸子能走、哑巴能说话、盲人能看见,众人欢声雷动,感激涕零,我们这病都得了二三十年,幸亏林大师手到病除。宋徽宗见了甚感神奇,对林大师信任倍增。

    很显然,在这则故事中,那些身负沉疴之人,都是林灵素的托儿,一帮训练有素的职业演员而已。正所谓当局者迷,外人一眼就能够洞穿林灵素的把戏,叵耐大领导对他深信不疑,走火入魔似的。林灵素也恰恰利用了他的心理渴求,不断地上演“以假乱真”的戏份,深深地抓住了宋徽宗的心。当然,这种把戏演个一场两场的算是弥足珍贵,经常演傻子也看出破绽来了。是以“以假乱真”乃迫不得已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演技招数,一两次稀奇,不宜过多。后来,林灵素经常上演各种神奇戏剧,被宋徽宗看穿了,踢出了朝廷。

    威逼恫吓、假装糊涂、喜怒有度、体谅下属、后发制人、以假乱真等是众多官员的典型演技,还有诸多演技不再一一列举。诚然前文所述的官员演技较为分散,无论分类还是内容上比较杂乱,不成系统,仅供参考,那么是否有将所有的演技灵活运用的官员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范仲淹出场了。